父亲留下的一句话

作者: 冯积岐2016年10月10日情感散文

尽管,对我来说,父亲是一棵大树,是一本大书,可是,要用汉字把父亲的形象固定在纸上,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当我每次产生写一写父亲的意念的时候,泪水就止不住地流,无法动笔。父亲的一生太苦难,太清醒,太明白,也太痛苦了。父亲去世后,当我看见放在窗台上的那杆只有一拃长的、连烟锅嘴子也没有的烟锅时,不由得放声大哭了。这是父亲留给儿女们的“遗产”——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没有吃过纸烟,苦闷时,就用这杆撂在大路上也没有人弯腰去捡拾的烟锅吃几锅烟。

父亲的一生在贫穷之中,在苦难之中。在我的记忆里,文化大革命那些年,家里穷得连二分钱一盒的火柴都买不起,母亲要做饭时,拿一把麦草卷上老棉花(农村人称套子)去隔壁借火。我曾经用一毛钱去商店买过盐。堂妹结婚时,妻子为给堂妹买一把二毛钱的梳子,借了半个街道才借来了二毛钱。每年到了三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收麦子的时候,母亲还要去要饭。然而,贫穷并没有把父亲击倒,他依旧活得很自尊,极力维护他的尊严——对于他的内心世界,我看得很清。

自尊和尊严是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

父亲离开我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父亲的一句话却牢牢地刻在我的心坎上。一九八八年,我考进了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临进城时,父亲给我说,你去吧。攒钱不如攒本事,你把本事学到手,才能在人世上站得住脚。父亲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如果要说家风,这也算是我的家风。

父亲在世的时候,不止一次地给我说,你爷爷一辈子攒了那么多钱,到头来,儿孙们晚上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钱多未必是好事,钱是身外之物,只有本事是自己的。祖父是有二百多亩土地的地主,据村里人说,祖父攒下的银元能用推车推。经过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八年两次分浮财两次抄家,我们的家,已是家徒四壁。童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地方睡觉,晚上,我曾经借住过别人家的土炕。父亲目睹了祖父从一个财主变成一个穷光蛋的全过程,社会的变迁给了他深刻的启示,使他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父亲将钱财之事看得很轻淡,他教导儿女们,要把本事学到手,要做一个既有本事,又有德行的人,尽管,日子很艰难,父亲还是坚持让我读书,一直读到初中毕业,如果不是推荐上学(政策明文规定:地主富农的儿女不能读高中),我会一直读下去,读到大学毕业的。我们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祖父是我们那一带有名的大木匠,他靠本事发家靠本事持家。每年春节时,我家的门楣上都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德好;下联是: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攒钱不如攒本事”这句话够我受用一辈子,也够我的儿孙受用一辈子。虽然,目下,如一些人所说,是“钱时代”,金钱可以买到官位学位,可以将死罪买成活罪,有钱可以极大地满足感官享受,可以把评奖委员会的评委们摆平,可以使美若天仙的女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金钱确实是好东西。然而,这个世间,不是金钱把所有的东西都能买到手的,比如人的尊严和自尊,比如知识财富,比如人的修养德行。在我们的周围,那些被金钱裹着的白痴多的是。我并不仇富,我也渴望有钱,但是,我更希望我的儿孙用本事养身,以德行立世。这样,父亲留下的那一句话就成为用之不竭的财富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