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榆钱暖

作者: 张宏宇2016年10月19日优秀散文

“又是一年春来早,柳絮满天飘,暖风轻扬桃花红了,榆钱儿串上了梢……”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榆树破寒,未长出绿叶之前便形成了花,这种花就叫榆钱。榆钱儿是一串一串的,像古时候穿在一起的铜钱,是以得名。

榆树是一种耐贫瘠的树,故乡村落房前屋后,除梧桐和柳树之外,种得最多的就是榆树了。不光是它的名字吉利,榆钱,余钱,而且它还是农人春荒时的救命粮,旧时民间便有“一树榆钱半月粮”之说,一棵树上的榆钱就能供一家人度过饥荒,所以儿时榆树在村子里是颇受欢迎的。

我的家乡到处是榆树,春风起时,榆树便绽开紫红色的苞蕾,娇嫩的榆钱芽便伴着春风春雨,长成小纽扣般大小的圆形薄片,金黄的榆钱簇拥着,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小的时候,每年都期盼着春天,榆钱儿串上梢时,孩子们便爬上枝头,把嫩绿的榆钱儿捋满篮子。回到家里,母亲把榆钱摘干洗净,就动手给我们做榆钱饭了。母亲把榆钱掺上玉米面,放一点儿盐,在大锅里贴饼子,做成美味的榆钱儿饼。有了榆钱香,故乡的春天是温馨的。

榆钱的吃法其实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生吃,或是在水中冲洗后沥去水分,然后搓上一层面粉,放在锅里蒸着吃。蒸好的榆钱儿香喷喷的,浇上蒜汁,香而不腻,韧而不糙,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中有诗云:“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说的就是榆钱的味道。

小时候生活困难,母亲用粗面掺上榆钱,给我们蒸松软香甜的窝窝头,而放上食盐、花椒面等蒸出的榆钱窝窝,更是让人馋涎欲滴。即使是现在,每年到了榆钱绽放枝头的时候,母亲还是会从集上买来榆钱,蒸制窝窝头。不过,现在的榆钱窝窝是用白面做的,比粗粮面做的筋道了许多。每到蒸好的榆钱窝窝出了锅,母亲就会跑很远的路专门给我送来,吃着热乎乎、清香绕口的榆钱窝窝头,那是我人生中最美的味道。

离开家乡很多年后,记得有一次去上海出差,和朋友在一家酒店里吃饭,见菜单中赫然写着“蒸榆钱”的菜名,于是便要了一份,精致的青瓷小盘,端上了绿绿的一碟榆钱儿饭,我迫不及待地举箸品尝,一进口,便感觉粗糙难咽,无论如何也吃不出母亲做的榆钱儿的滋味。而母亲做出来的榆钱饭,那种甜香的味道,诱人的感觉,一直暖在我的心间,温暖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无法忘怀。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