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的微笑

作者: 刘升进2017年02月15日来源: 今日平度短篇散文

大凡能被长期保鲜的,都是爱不释手的珍品或是情有独钟的佳缘。在我记忆的保鲜袋中,永不腿色、永不变质的,非初中时班主任老师的微笑莫属。

我是1973年春季入学读初中的,正巧赶上由春季入学调整为秋季入学,所以,很幸运地在初中多蹭了半年——1975年夏季带着那份说不出的眷恋毕业了。

最让我不能割舍的就是班主任刘洪岳老师慈祥的微笑。

记得入学第一天,毛手毛脚的我,在打扫教室卫生时,不小心将一块玻璃打碎。这可是入学第一天啊,当时的我,直愣愣地戳在那里,简直是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挨一顿批倒没什么,回家要钱赔玻璃如何开口?何况母亲正患病卧床不起。“呜呜呜……”我这个轻易不流泪的小屁孩竟哭成了泪人。这时,有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放在了我的肩上,抬头一望,原来是班主任老师在微笑地看着我。没有想象中的凌厉,却有一份温暖,没有犀利的目光,却有信任的眼神。“玻璃是你打碎的?”老师问。“是,老师,我……”。老师摆摆手:“不用说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一块玻璃需要多少钱?”,我诚惶诚恐地问。“又不是故意的,你就不用赔了”。听到老师这么说,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毕竟是孩子,那份紧张与忐忑立马烟硝云散。后来才知道,那块玻璃是刘老师掏钱换上的。

想想老师的微笑,体味长者的宽容,不成熟的心田,犹如刚开垦的荒原,有了饱满的种子,发达的根系。朦胧中有了雨露的滋润,暖风的抚摸,小鸟的呢喃,阳光的拥抱。

后来,我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刘老师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将全班分成五个学习小组,每逢自习课,各小组就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类似于现在的研究性学习。遇到共同的疑难问题,我和几个学习组长研究或请教老师后,由我们分头在黑板上给全班讲解。这种灵动的学习方式颇受同学们喜爱。站在讲台上的“先生”神气活现,坐在下面听的学生聚精会神。我们班其实那时就很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融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讲究小组合作,自主学习,除去没有互联网之外,翻转课堂的影子也一露端倪。当我们出现不当或错误时,刘老师从不指责,总是用他那迷人的微笑鼓励启发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并寻求纠正的措施方法。不怒不火中透出了要求的不偏不倚,和颜悦色里诠释了行为的中规中矩。在“读书无用论”横行的年代,能遇上这样一位有前瞻性和责任心的老师实乃三生有幸。刘老师煞费苦心的巧妙,游刃有余的机智,才思敏捷的娴熟,都成为我们附加值丰厚的基因。

就像一首歌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踏着老师的足迹,从事教师这份我心爱的职业已三十余载,受老师的影响,我不敢懈怠,更不敢任性,在教书育人中,虽苦犹甘,一路前行……

如今,老师虽已愈古稀,但在我心里打上烙印的微笑却没有因岁月的叠加而褪色,没有因风雨的剥蚀而苍凉。

因为,保鲜的微笑不就是一股涓涓清泉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