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待

作者: 疏影美钰2015年05月17日亲情文章

小学课本上就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可大部分人都过晚理解这句话的精髓,等到理解的时候却是悔不当初、肝肠寸断。

曾经我认为母亲应是一个长寿的人,她儿童一样的智力决定她儿童一样的心态和性格,这样的心态平和、缓慢,这样的性格不焦急、不暴躁,对于生命的长久是大有益处的。再加上母亲过去时有小病小痛,但不曾伤筋动骨、败坏五脏,这对身体的耐受力也是有促进作用的。过去,我一直坚信母亲是一个长寿之人,她有足够多的时间等我去闯荡事业、获得地位、赚取金钱,那时候我就有机会让她过上好日子了。

我过去的想法太过幼稚,也太不负责任,看到妈妈一下子骨瘦如柴、弱不经风,我才意识到妈妈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等我去尽孝了。曾经我顾虑妈妈到了城市会迷路,又不会用电器做饭,该怎么习惯城市的生活,我又该遭受怎样的麻烦,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带她进过城。现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偏见,可我又能去哪里找后悔药呢?如果我在她没有精神障碍的时候带她进城,她至少还会在家看电视,至少还会对街边事物有所观察、有所看法,而今,她什么都不会了,有的只是幻听和幻想,以及没有来由,没有头绪,没有休止的自言自语。

有人对我说把妈妈带在身边一定会很累的,如果我说不累那就显得不真实,但有机会去劳累其实也是幸福的,在劳累中我的灵魂才有地方安放,在陪伴中我才不至于从噩梦中醒来。在责任面前我必须有所担当,受惠于母爱,我应该有所回馈。我愿意为了母亲去接近乡村,我愿意为了母亲放慢我的脚步,我能够为了母亲,把对文字的灵感嫁接在菜肴之上,去人间烟火中升华。我对母亲的最大请求就是留在我身边,别对那个充满苦难回忆的乡村有所牵挂。

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我虽累,却心安,可是妈妈离不开生活了60年的村庄,况且在她的观念里为父母养老的责任属于儿子,让女儿养老是不妥的。妈妈和我在一起时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比在那个村庄好,可她总是担忧着家里的事,她习惯了在田地里忙忙碌碌,离开土地,离开菜园,一天对她无比漫长,她对新环境里的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够失忆,忘记那个村庄,跟着我开始新的生活,为她自己创造一个安详的晚年,也为我创造一颗安宁的心。

我下定了决心要带妈妈离开那个苦难的寓所,可她却被自己幻想出来的情境纠缠,她不愿意离开的决心比我还坚定,无奈之下,我强制性地将她拉上了班车。我以为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就不会再产生与那个村庄有关的幻想,到了她不敢独自走动的城市她就会变得安静,事实上这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论断。母亲到达我在城市的新家就开始犯困,除了吃饭时间都在睡觉,她不愿意到外面逛逛,坐着似乎会疲劳,连续长睡一天一夜的情形让我很担心她的身体。我多么希望妈妈有兴趣去逛公园,去看百花艳,去听鸟儿鸣,去迎接春风,去悠闲地感受春天。然而妈妈对这一切不感兴趣,她除了用睡觉来打发漫长的无聊时光,再也没有其它。等到她睡到筋骨发酸,再也没有办法继续睡下去的时候,她开始想家了,想那个让她害怕,让她想跑到山林中躲避的家。她一大早就起床要求我送她回家,被我劝说后她自己去开门离开,还说不让她回家以后再也不来了。这样的情境在一周之内就上演了两三次,有一次还是发生在半夜两点,那一夜我和老公都无法正常休息,只好守在门口防止她离开。

老公问我怎样的生活才是最适合母亲的,我知道最适合她的环境还是那个生养她的村庄,而她最好的状态必须有我每天陪在身旁,可是我如今怎么能够每天留在那个村庄陪她,面对这样的难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妈妈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等我买房买车、养育子女长大之后再去尽孝,她的生命力已经非常微弱,我要做的是常回家看看,帮她种菜,帮她喂鸡……拉着她的手坐在一起,尽力让相处不多的时间里少一些遗憾。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