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

作者: 赵月明2016年05月11日原创散文

贞观二年,二十九岁的玄奘,西行。十多年后,玄奘载誉归国,并将六百余部佛经带回中土。十五个春秋轮回,漫漫长路上,没有小说家笔下的徒弟护送,神仙相助,有的只是苍茫的山野和那一颗虔诚的心。

然而,玄奘清楚,所谓九九八十一难不过是他人生磨砺的开始。

晚春夕阳斜照,透过窗棂,在桌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大慈恩寺内的灯火一盏一盏亮了起来,橙黄色的光辉在未褪尽夕阳色泽的苍穹下显得温暖。法堂内炭火轻轻摇曳,泛着微弱的光芒,晕开在昏暗的室内。

玄奘手里握着笔反复对照着大卷经书,微蹙眉心,喃喃自语般蠕动双唇。辩机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轻手轻脚走入法堂,烛光摇曳,他知道这是师父又在翻译经文了。

辩机坐在一旁摊开经卷沉默半晌,问道:世间有人谤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

避他、由他、敬他。玄奘不曾抬头只轻声对答,而后便陷入沉默,继续专心翻译经文。暖黄色灯光镀在他身畔,勾勒出侧脸轮廓。

辩机在一旁坐着,蠕动嘴唇欲言又止。玄奘似乎察觉到了他的不安,于是稍稍侧头看向他,示意他开口。

“为什么不辞辛苦一定要得到大乘佛教,小乘有何不可?”

“小乘度己,大乘度人。我不仅仅要度自己,更要度你,度他,度他们。”玄奘伸手指了指辩机,又指了指周遭虚空之处。辩机随着玄奘指尖看过去,空无一物,却又好像有大千世界。辩机若有所思点点下颌。

“辛苦吗?”

玄奘弯起眼眸,笑着摇头。

怎么会不辛苦呢。

清晨,点点烛泪凝在桌角,玄奘起身洗漱,无意间瞥见从寺院高墙外探入一束艳丽的桃花,枝桠葱茏,粉色花朵开得正盛,朵朵妖冶生姿。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玄奘蹲在墙边,伸手捡起了几瓣桃花,又抬头看了看桃枝桠。目光随着枝桠蜿蜒走势看去,很快被院墙阻隔。墙外是尘世。

既然身为凡胎肉体,他便有心有情感

玄奘闭上双眸,指尖摸搓花瓣,他知道,面前这堵墙外便是纷繁世界。东市西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混杂在人群中的胡人面孔,戏子咿咿呀呀的唱腔,舞姬流转的眼眸。除却了这些,也有他的双亲,兄弟姊妹,他们或许在这会儿思念自己,但自己不能去抚慰那些斩不断的思念。

斑斓温暖的世界和他近在咫尺,他却宁愿寂静地呆在这堵墙之后,用一生时间去面对凄冷的青灯黄卷。

太多人问过玄奘,为什么要走,为什么又要回来。

为什么要走他回答过太多次——只为了普度众生。

而回来的原因,亦为了普度。

玄奘曾在五印讲论,任人问难,但全场十八位国王,三千多佛教学者中竟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当他要回中原时,五印上下无不挽留。但玄奘知道,他需要的从来不是万人顶礼膜拜,他需要的,只是能看见身边每个人的笑容

有人说他愚。

唐太宗唐高宗两代帝王屡次劝其还俗为官,谋谟帷幄。他不惜顶撞皇命,屡屡推辞。放着荣华富贵不要,为何非要选择这青灯古佛?

有人责他傻。

不顾父母兄弟,不管名利富贵,这样的人到底是为何?

——因为爱。这是玄奘没有说出过但却在心中反复默念的。

出家之人并不是心中无情无爱,而是心中有大情大爱。

我深爱你们每一个人,尽管你们不理解我的爱,我依然深爱你们。因为爱你们,所以我选择了最孤独的路,选择孤独地面对青灯古佛普度众生。

既然心中有爱,那么世人谤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又如何?

玄奘仰头,大雁塔鸟檐上的镂空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动,发出清脆的鸣响。那树越过高墙的桃花亦在风中缓缓颤动,偶有几片花瓣飘落,纷纷然如蝶舞。

我深爱你们,所以我做出这样的抉择。

无论你们能否理解我的爱,我之爱,无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