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的现实意义

作者: 刘紫祺2016年06月07日哲理散文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可见医生给人治病,“对症”二字极其重要。

这个道理虽然浅显,童叟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对症下药的“蒙古大夫”大有人在。

我的曾外祖母临去世之前,整天背痛,妈总是在没事的时候不停地给她捶捶背、揉揉肩。医生也总是说,人老了,肩膀痛,后背疼都是正常现象,开的药都是一些外敷的药以及拔火罐什么的。但是曾外祖母的病始终不见好转,后来到大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肺上长了东西,反射到背上,引起了背痛。所以拔火罐什么的,根本就不是对症下药,白白耽搁了治病的时间

这个故事只是发生在我家的一起不对症下药的“医疗事故”,影响的仅仅是我的亲人。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对症下药恶性事件,影响的可就是这个社会了。

奥数折磨人,人尽皆知。尽管每年报纸上都登不以奥数作为考中学的标准,尽管每年到考试的时候,都有教育局的人到奥数点去抓办班的人,可是声势浩大地抓了十年的人,问题解决了么?每年小升初依然是以奥数作为衡量的标准。问题在于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太过简单,常规考试根本选拔不出人才,中学只好通过奥数来录取相对成绩较高的学生。于是各大奥数补习点自然有恃无恐。而且,越抓奥数越火,奥数都要从娃娃抓起了。90后上中学的时候,有“小升初”,00后上小学的时候,有“幼升小”,10后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有“婴升幼”了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对症下药的事件发生呢?主要跟治病的大夫有关。如果这个大夫的医术很高明而且还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天底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女与冤男了。

怎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呢?

第一,治病者医术要精益求精,不可点到为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似很努力地医治病人,却吃力不讨好。只医治了皮毛而不注意根本。

曾经看过一个冷笑话,某人脚趾呈青黑色,医生不明原因就动手术切除脚趾,次日另一脚趾也呈青黑色,切除。三日之后医生开会讨论病情,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袜子掉色。

治病者,要医术高明方能为医。治国者,更是如此。如果天生愚笨再加上不思进取,治病,找不到病根,只知道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最后耽误病情,害人害己。所以古人说“不为良医,就为良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医者须有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仁爱之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思想。万不可草菅人命。万不可只是把医生的工作当作一个赚钱的工具。子曰:“仁者,爱人也。”可惜,现在懂这个道理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官民纠纷,说到底跟仁爱之心有关。

我舅舅一次因为饮食不当,肚子疼痛难忍,被送进医院,结果有两个无良医生不以治病救人作为宗旨,为了赚取不义之财,给舅舅开了很多用不上的药,舅舅一气之下拔了输液器。在这两个无良的医生眼里,病人成了他们的生意,都恨不得从病人身上榨取更多的钱财。

缺少“仁爱”之心的治病者,纵然他有妙手回春的本领,也无异于最危险的屠夫。那么缺少仁爱之心的治事者治国者呢?那个对着孩子遭人强暴而上访的家长叫出“如果我的孩子遭人强奸,我就悄悄地带着我的孩子到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不问国家要钱”的女官员,让我在高温的暑假感觉到了刺骨的寒冷。未成年的祖国花骨朵惨遭蹂躏,作为政府官员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不去检查学校工作的疏漏,反而冷漠无情地去责怪受害人的家长给领导添麻烦。这种官员何德何能还坐在市长的位置上?

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不管走到哪里,随身都要背着一个装有“灵丹妙药”葫芦,治病救人。天下多一些孙思邈这样的良医,这些良医们的葫芦里,多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良药,这样,对症下药、悬壶济世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