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偷书的记忆

作者: 杨润泽2015年12月28日情感日记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便很少去书店买书阅读了。说起读书,离得最近还是在离开偏僻的山村到繁华的省城求学的那段时间父亲从老家寄给我的生活费的一大部分都花在了买书上。再之前,除了去书店,还有过几段记忆犹新的偷书经历

第一次偷书,那时我才上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还未识全,小叔让我去外公家偷《三国演义》。据说外公家里的那本《三国演义》在村子里是件宝,外公把他喜欢的书都摆在木柜上的架子上。我们都很好奇,既然视为珍宝为何还要光明正大的摆在木柜的显眼处,那不时摆着让人去偷么。外公说,收起来压在箱底,箱底的东西不经常翻出来看,指不定被人偷去了还不知道,放在显眼处,天天看,时时看,即使被人偷了去也会马上发现的。

外公的这个方法让村子里喜欢读书的少年们“敬而远之”。虽有偷的心却没有偷书的胆。小叔垂涎外公的《三国演义》已许久,终是没有胆量下手。我问他为何不去向外公借,他说外公视书为宝说什么也不肯借给别人。有一天,小叔又找到我,他让我到外公家把《三国演义》偷借给他。我说外公的书很多,我不知道哪本是他要的。小叔教会了怎么辨识“三国演义”四个字。到了外公家,照小叔教我的四个字我找到了《三国演义》。其实书很好找,那是书架上最厚的书。我像是得了宝,爬在木柜上取下《三国演义》翻起来,外公看到了,他没有骂我,把我抱在怀里问我:“识得几个字?”

我说:“识得三个,三……国……嗯……义。”

外公说:“好好读书识字,能读得了《三国演义》,你就识了很多字,就能读更多的书了。”外公说完把书送到我的手上:“多翻翻,说不定还有你认识的字哩。”

看着我翻着书,在书里仔细地找我能认识的字,外公高兴地笑着出门去了。外婆在院子里忙她的家务,我见时机到了,把书装进我的书包里出了屋子。那时的心似乎都能从噪子眼跳出来,嗵嗵嗵地。

小叔看见我拿到了他心仪已久的书,高兴地跳起来,把我带到厨房,偷偷地给我煎了两个鸡蛋。

外公两天后才发现书丢了,但第一时间还是找到了我。我承认是我偷了书借给了小叔,外公说让小叔多爱护书,书太久了容易破损。小叔很爱护书,每次读书前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书最终没有完整地归还给外公,被嫁到邻镇的二姑借到了婆家,听说有次二姑跟姑父打架顺手拿书拿武器,书哗哗啦啦地开了线,零乱满地。送到小叔家里时,原本完整的一本书变成了一撂纸张。

我按着页码将书用钉子钉起来,可还是少了很多页。

第二次偷书是我读二年级,那时识字已经很多了。在生产大队改制成村民委员会之后,原来生产大队的大队部(应该叫村委更恰当些)有图书室一直闲置着。图书室没有人进去,有时我和同村不同班的明跑到村委大院爬在图书室的窗台上透过玻璃死盯图书室里被扔得籍般的图书。我们都想冲进去拿起一本好好读一读。

那时父亲在村委大院里有一间房间,有一天下午村委大门开着,院子里没有人。明比我高一个年级,他懂得比我,我们准备用薄的刀刃打开图书室的牛头锁。或许我们小孩子的力道不够,捅了半天也捅不开。后来明想了个办法,把木门的一角撬开,我们从门里钻了进去。两个人挑了自己喜欢的书装进书包,从门洞里又钻出去。当我们想还原门板时却一直装不上去,只好迅速地离去了。

后来这事竟然让学校知道了,肯定是村长找到了校长。

校长像是神探,就在第二天早晨第二节课刚下就把我和明叫了办公室。训斥再所难免,用木尺打手掌也再所难免,校长让我们在全校师生面前痛哭流涕承认错误。当我最后升离那所小学的时候,学校才建了图书室,校长呵呵地对弟弟妹妹说:“这下不用教育那些像你哥哥那样偷书读的学生了,你们想读就到图书室里来借。”弟弟妹妹说我虽然离开了学校,但在学校师生面前依然“威名远扬”。我说,如果当时学校有书借,谁会去做臭名昭着的偷书贼。

到了初中以后,学校的图书室里的图书越来越多了,想读的书也很多,每个周末都在图书馆里泡着。可是越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读的书越来越少了,让我静下心来能读得书更是少之又少,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书也不去书店读了,点开互联网,盯着电脑屏幕看一本下载到本地的电子书。

似乎,到了互联网时代,不用花钱也能读到一本不错的电子书。似乎,也就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成互联网里的“偷书贼”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