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童年

作者: 宁江炳2016年01月12日散文随笔

一次七年级作文课,老师让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倾吐心声。结果一大半的学生不懂信的格式,有的学生不知道要对父母说什么。而问学生会发短信吗?全班同学都说“会”。

书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遥忆当年,我外出求学时,就靠书信向父母汇报在外的情况。随着电信业的发展,书信今天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体育课上,老师要学生自制毽子、陀螺、风筝。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毽子、陀螺为何物。小时候我们制作沙袋、毽子、木枪等玩物,做的过程就欢喜,玩着就开心。然而,现在的孩子不知毽子为何物也情有可原,毕竟,现在的玩具商店里琳琅满目,他们玩的都是滑板、溜冰、手机游戏。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捉迷藏、采山果、捡田螺、摸鱼,现在的孩子则喜欢追星、看电视剧、泡吧。

大众生活水平突飞猛进,但精彩反而有所减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没书读,到处找书,现在书多得没人读,社会用“读书月”“征文”“书香校园”等方式刺激鼓励全民读书。现在大人爱K歌、麻将、广场舞、炒股等等,对孩子影响很大。

小时候,大人与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父亲当老鹰,母亲就演母鸡保护小鸡;跳皮筋的时候,连街口的老太太也要来凑热闹;搭积木、捏泥像、讲故事,都是大人和小孩合作;骑牛、爬,让人神往;在溪里玩水,令人振奋;树下朗读、地上画画,夏夜追萤火虫、听蛙叫,真正使内心得到释放。还有那些煨地瓜、爆栗子、煮毛豆、烤田鼠……想起来,是多么接地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能回到童年,我愿意。

现在的孩子也有很多爱好。本来喜欢钢琴、画画、跳舞……却被竞赛、达标、考级弄得心烦。胜利永远属于小部分人。竞争推动进步,并不适用于全部。况且,学校老师家长,对孩子的爱好胸襟比较狭窄,怕玩物丧志。其实玩物也能养志,有些爱好专门调养身心;玩物也能尚志,很多创新起源于对某一爱好的投入,倘若能教育引导孩子把爱好和学业事业联合起来,将事半功倍。

兴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别把孩子的心看得如大人那么成熟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