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伊登的悲剧

作者: 鲍奇文2016年01月13日散文随笔

昨天晚上十一点半下班后又加班到2点多看完了马丁伊登最后的20%,当看到最后结局马丁伊登沉入海底,亚马逊让我给他的电子书评分,终于输了一口气。终于陪马丁伊登走到了最后,接下来就要谈谈这本书给我的各种启示了。

马丁对罗斯的爱存在着巨大的盲目性,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在他大量读书的之前,还没有能力判断这一点,他喜欢的只是他自己幻想中完美的资产阶级小姐形象,是被自己美化了的女神,而不是现实中的一样庸俗的罗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如果特别爱一个人的话,我们就会爱她的一切,甚至会爱她的缺点,或对其不屑一顾。我们的爱人的优点在我们心里被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却被我们忽视掉,甚至他们的缺点会反过来被我们变态地认为是优点,即使那缺点是那么的显而易见。爱情的力量俘获了我们的理智。爱情的力量可以俘获一切,当然他也可以摧毁一切。马丁就是被这股力量给摧毁的。就像马丁一直说自己还是原来那个马丁,为什么罗斯后来为何抛弃他后又选择爱她,实际上,罗斯还是那个罗斯,那个和其他资产阶级小姐一样庸俗的罗斯,马丁应该自问下为什么他会从热恋她而到后来拒绝她回到她身边呢?正是因为罗斯取消对他的婚约,把马丁带回到理性世界,没有了爱情,他依据自己强大的理性思想对发生的一切重新审视,才恍如从梦境中醒来,原来自己一直在爱情的胁迫下,爱着一个被自己理想化了的女人。这昭示着他爱情理想的破灭。

马丁在学习写作时,读了大量社会达尔文主义主义的着作,这是马丁思想中最主要的内容。他后来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这一思想之上的。这套思想,和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那一套是完全对立的。这套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思想的一个极端是尼采的超人哲学。马丁正是这套哲学的忠实拥趸。基于这套思想,无产阶级劣态的一面被他不屑,而资产阶级庸俗的一面更让他厌恶。他以为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中都是理想人类精英,都是骑在马背上的人,而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资产阶级都是一群头脑无物、爱慕虚荣、纵情享乐的畜生。这昭示着其社会理想的破灭。

爱情的破灭和社会理想的破灭使马丁对他的世界彻底绝望,最后选择沉海来结束这一切。马丁在还没有认识罗斯之前,在没有读书写作之前,他是无产阶级中快乐的一员,他可以根据自己就有的思想感受平凡幸福。杀死他的凶器正是那套思想。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那么简单,这部小说中渗透着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外界的一切,无论是爱情也好、名利也好,都是理想中的虚无缥缈,我们只能凭借我们得到他们之前的思想去判断他们的样子,在此之前,我们在追求他们的过程中,思想也会得到发展或转变,以至于无法把握当我们真正的拥有了他们的时候,我们的思想还能不能和得到手的东西相配。不得不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大部分人的对梦想的追去是一场那人生来做赌注的大冒险。马丁在这场大冒险中彻底失败了。试想一下,如果马丁爱着的是写作本身,而不是靠写作去赢得罗斯和上层社会地位,他就不会那么执着于“这些作品都是之前就写好的啊”这类的纠结,他甚至也不会在意别人对他以及他作品的看法,他会只专注于写作本身。要避免悲剧发生,我们就要追求些被证明是永恒的东西,那就是来自精神方面的热爱本身,物质只是其无关紧要的附属物。

马丁伊登的故事在我们现实中还在不断地上演,只是悲剧色彩没有那么浓烈,他的故事还会一直在现实中上演下去,直到人们搞清楚他们真正应该追求些什么为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