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之恋

作者: 杨庆生2016年01月23日情感日记

寒冷的冬季,对于滑冰运动的爱好者来说,是黄金季节。气温越低,冰面的质量就越好,冰刀压在冰上的感觉就格外有力。所以,不管是西北风呼啸,还是花飞舞,我都会一天不落的到场。我从来没有冬日漫长的感觉,担心的只是春天的逼近。每年立春以后,阳气上升,心里总会有所失落。看着冰面还很好,但冰已经开始变酥了。用冰刀轻击冰面,就会有冰块碎裂、脱落。冰面和岸边接触的地方,会有水渍了,不时会有水从接缝处冒出出来。冰场为了安全,大都是在这时就关闭了。可是还是有不少滑冰迷们,趁着早晚,气温尚低的时间,留恋地在冰面上继续玩儿。这时,会不时地听到冰的开裂声。

天气转暖了,北京的春天总是匆匆而过。什刹海像个善于修饰的姑娘,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可爱了。花红柳绿,水波荡漾,健忘的人们似乎不相信这里还经历过严寒。人们盼望着尽快地热起来。因为在什刹海西边的露天游泳池又可以游泳了。

游泳池通常是在六月一日开场。这是当时北京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露天游泳池。其中包括有由浅到深的练习池、比赛池和一个三米深的跳水池。当时,想游泳必须要先到指定的医院,经过身体的严格检查,合格后领了游泳证,才有资格游泳。我们院的许多孩子都领了证,买了游泳衣。

游泳对院子里的孩子来说,是件新鲜事儿,从来没人游过,我们就在新华书店买了本书《怎样学游泳》,按着书上说的,首先得克服怕水的心理,练习憋气。大伙就抱着脑袋,跳进水里,身子会像坛子似地漂起来。大家相互比赛,看谁憋的时间长。回到家里继续练,打一盆水,脑袋扎在盆里练。大人看了就说,你们真是:洗脸盆扎猛子,不知深浅。趴在游泳池边上练打水,有的性子急的,就扑通扑通地游起来。也说不上是什么姿势,倒也能游出几步远来,有人说:那叫狗刨儿。看到书上写的自由式啊、蛙式啊、仰泳啊,就比划着学,反正最后都认为自己会游泳了。天热的时候,游泳的人特别多,报纸上都说:像下饺子似的。那就只能是泡在水里玩玩了。

游泳对于北京人来说,也是个新鲜事儿。很多人对大姑娘、小伙子穿着背心、裤衩地在露天地游泳,还有点看不惯:“这算是怎么一会子事儿?大白天,光天化日的。”也有人觉得新鲜,挺老远地坐着电车过来看看。那时,游泳池也没有围墙。周围都是不高的栅栏。每天都有不少人围着栅栏品头论足地看热闹。院子里的老太太差不多都去过,我们游泳回来,她们问我们:“从水里出来,够冷的吧?看你们冻的浑身哆嗦,乱蹦乱跳的”那时泳池的水都是自来水,尤其是刚换完水,确实够冷的。所以从水里出来,有时会冻得嘴唇发青,说不出话来,得赶紧爬在晒得烫手的洋灰地上,享受日光浴。一个夏天下来,身上都留下了白色的裤衩印儿。

游泳特消耗体力。游完泳,中午吃的那点东西都消化完了。所以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说:“,我们饿了。”我妈会说:“哼,看你们就不善。”然后我们翻锅掀屉地找吃的,把家里剩下的能吃的都打扫干净。吃得还特别香。我妈会说:“你们这哪是玩去了,搬山去了吧?这一月我得搭进多少粮食去啊。”说是说,只要是我们下午去游泳,中午我妈做饭就会特意多做一点儿。

后海的活动也不少。那边的水面更宽阔。经常开展一些国防体育训练项目。有一年,我们在那儿学的是八人舢板。舢板上八人划浆,一人坐在船头掌舵、喊号指挥。我们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学习舢板,最后还要考试。当我们最后按照要求,划过终点时,八个人都把浆叶竖起,高声欢呼。我们通过了测试,拿到了证书。有人学习单人皮划艇,难度就更高了。那个时候,这些活动都是免费的,国家鼓励孩子们参加各项活动。

那时,什刹海的周围,没有那么多的人。看到的是:围成一圈下棋的棋迷们、提着鸟笼遛早的老者、推着婴儿车的老奶奶、专心写生的学生……,一片宁静。静得能听到柳叶的私语。

我的青少年的部份时间就是在这样的什刹海的边上度过的。那是轻松的、纯真的、也是充满了诗意的什刹海。这也是我在梦中经常会见到的。

永别了,梦中的什刹海。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