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文学梦

2016年01月24日散文随笔

她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女子,但她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透过眼前的报纸,她看到了真善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更美好未来。这是2013年9月3日刊登在《淮河早报》上的一篇记者专访文章。文中的她就是我,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女子。

专访源于我参加了早报十年,与你同行《我与淮河早报》征文活动,我的征文《早报——我的挚友》得到了报社编辑老师的厚爱,在8月28日在早报上刊登了。我永远忘不了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变成铅字时,我眼中的泪水和欣喜若狂的表情。这篇征文,我是用真情实感而写,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鼓足了很大的勇气,一笔一划的抄写在稿纸上,用邮寄的方式,寄往报社的。原本是不抱什么希望刊登的,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写作水平,虽然我很喜爱文学写作,但是,我一个年逾半百,只有初中文化水平,靠打工维持生计,且连想订一份报刊杂志的钱都抽不出的一介平民,怎么能写出可以登报的文章呢?

我平时写的那些所谓的文章,也只能算是我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想,对身边所发生的事的一些感悟罢了。我把这些感想与感悟,一笔一划的写在笔记本上,从没有勇气,也不敢奢望会在哪个报纸 ,杂志上发表。这次征文的刊登,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希望,使我重拾了学生时代就喜爱的文学梦。

我一口气在《淮河早报》、《淮南日报》上发表了《牵挂》、《心淡如菊》、《怀念儿时的中秋 》、《盼的日子》、《永远的眷恋》等二十篇散文,还有三篇征文,其中《早报——我的挚友》和《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获得了三等奖,《美丽的家园——舜耕山》被收进了汇编的书里。

这期间,我认识了很多文学爱好者,有教师、工人、农民,有像我一样打工一簇,有公安战线的标兵,有单位里骨干,有学生,甚至还有小商小贩,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其中有一位在电厂工作的小妹妹,利用休息的时间给我送来许多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位中学的语文老师,经常打电话给我指导关于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使我的写作水平提高的很快。我的文章大都是在上班的空隙时间,用叠衣服的纸板打草稿,(我是在私人服装店打工)等下班回家整理,然后发往报社的。是这些无私的文学爱好者,还有早报和日报的编辑老师们,给了我重拾文学梦的勇气和希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