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袋里成长

作者: 兰草ygl2016年02月23日散文随笔

澳大利亚独特的与世隔绝的环境对这片南半球大陆的动物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治热带大草原的有袋类动物迄今为止是最世界有名的动物。不仅有袖珍型夜间活动的跳鼠鼠和长着兔子般耳朵的小袋鼠啮齿类动物,还有高大的红袋鼠和地下生活的代熊。它们产下胎状的幼子,发育并未完全,要在代内寻求庇护直到可以独立行走为止。

沙地袋鼹是一种有袋袋鼠,它的幼仔养在养育袋内,但幼仔离开养育袋后如何存活的,至今还是个迷。

澳大利亚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名信片上可爱的野生动物形象考拉常常被人们误为是熊,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奇特的食草类有袋动物而已。考拉习惯仰躺在桉叉上睡觉,所以很容易被想得到皮毛猎人当成猎物。20世纪20年代政府采取了禁止泛捕泛杀考拉的紧急措施,才使这种有袋动物得以保护。

袋熊是澳大利亚本土动物中特别受欢迎的有袋动物,它出生时只有果冻糖那么大,大约1克重,在母袋熊的袋中长大。它们毛茸茸的憨头憨脑的模样实在令人喜爱。桉树在澳洲的树木中最长见,有的独立在草原,有的成片成林,白色的树杆相缠着,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袋熊的主要食物是高纤维低能量的桉树的叶、根和树皮。它们各据着一棵桉树,安安稳稳地坐在树杈上,有汁有味地嚼着桉树叶,两只小眼睛与目不转睛地与你对视,一副天真和淡然的样子。仿佛是静止不动地被镶嵌在桉树上。据说桉树叶含有麻醉剂,袋熊整天嚼食桉树叶,便每天昏昏欲睡每天18、19个小时。把家安在用自己强有力的爪子在树墩和原木下挖出的地洞里,寿命只有10多年的时间

大袋鼠、负鼠和小袋鼠是澳大利亚闻名遐迩的有袋动物。在世界许多地方虽然科学家发现了有袋类动物化石,但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机会看到大群沿袭有自身习性的有袋动物。据说在人类还没有到达之前,袋是这里的主人了。在澳洲的原野和丛林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矫健活泼的影子。在布里斯班的一个牧场,我们参观了被驯养得十分温顺的袋鼠。这里的袋鼠可以任人抚摸和拍照。袋鼠用四足行走的姿态有如乞丐匍匐在地向人乞讨,站起来有一人之高,它们前腿短小无力,似乎有些退化,后腿发达,尾巴又粗又长,奔跑时主要靠后腿和尾巴弹地跳跃。当它们遇到对手发起攻击时,四肢和尾巴都可以抵挡,那姿态有点像竞技场上的散打。牧场里的袋鼠早已失去了其自然野性,不慌不忙地吃着游客撒下的食物。

袋鼠在白人及高级农业技术到来之前,因气候和环境的关系袋鼠群数量受到很大制约,草木丰茂使得袋鼠的数量随之增加,开始同牛、羊争食,很多农民便想方设法把袋鼠阻拦在圈外。但这无济于事,因为大袋鼠会跳进栅栏。后来采取向专业射手颁发许可证的办法,以筛减这种动物,大批袋鼠肉成了美餐。在礼品店里经常可见一张张经过加工大大小小的袋鼠皮,价格40至100多澳元不等。鼠袋鼠皮颜色有棕色和灰色,有四肢和尾巴而无头,据说是专业射手以头胪来量化捕杀的数量。这种说法没要经过考证。还有很多用袋鼠皮毛做成的衣服和帽子、手套及各种礼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