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关我们健康的问题

作者: 娄炳成2016年02月27日情感日记

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在冬季才会偶尔患一次感冒。如果病症较轻,就坐在火炉旁烤,直到烤得大汗淋漓,感冒就好了;如果病症较重,用烤火发汗的方法不能奏效,迫不得已才吃药,不过,顶多也就是吃几片安乃近和四环素片,一两毛钱的费用,病也就好了。那时间,凡需要打针,就说明患者的病已经很重了;如果需要打吊针,则说明患者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现如今,每年冬季我依然还会患一至两次感冒,但只有打吊针才能治好,吃药基本无效,且每次都得三至五天才行,非得花上几百元钱不可。我想,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我的年龄大了,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了,而抗药性又增大了的缘故吧?然而,看到那许多的青年人,许多的儿童,也像我一样,一个小小的感冒也非得打吊针不可,就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免疫力下降、抗药性上升的问题。

现在,小病轻病打吊针,已经司空见惯。我琢磨,之所以这样,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非一朝一夕而形成。试分析如下:

一、医生滥用抗生素。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患了感冒,抑或是伴有轻微的炎症,医生都会开抗生素之类的药,尤其是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断地加大剂量,加多种类,以至于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大了患者的抗药性——也就是病菌病毒的耐药性。医生滥用抗生素,一是迎合患者急于治好病的心理;二是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奖金与处方里的药物种类和数量是成正比的。

二、药物的可靠性变差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绝大多数药厂都由国有变民营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是一切企业的最高宗旨,药厂更不例外。那么,要降低成本,求取高额利润,除了经营策略之外,在生产环节,就得降低药物成分的各种比例,本来一粒足够剂量的药可以治好的病,让你吃三至五粒、或十多粒才能见效;吃一瓶或一盒可以治好的病,非得让你吃三至五盒甚至更多才能好转。政府相关部门不可能做到对药厂从原料购进、生产加工、检验入库、批发上市等等所有流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毫无遗漏的监管,一般来说,只要不出人命,不出现大范围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就行了。

三、药品生产的原材料有问题。

许多药物,是靠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生产而成的。这些植物,在过去大都是野生的,纯天然,无污染。现如今,纯天然无污染用于制药的植物,已经成了奢侈品。好多药材变成了人工种植,使用农药、化肥,且要遭受含有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成分的空气和水质的污染,使得药品生产的原材料先天不足;至于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生产的药品,那就更成问题了!尤其是中医,使用的是粗加工的原生药材,由于药材的品质问题,使得许多名老中医空有“妙手”而难以“回春”。而以千百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各种中药材的使用剂量,也急需加大和改变。

四、生态环境恶化。

我小时候,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小溪水沟,只要口渴,随处爬下去喝一气都没有任何担忧和不良反应,那都是不需要加工处理的纯净水;而今,不要说江河溪流,即便是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不烧开了,谁敢对着水龙头喝几口呢?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病菌病毒的大量衍生和变异,使得抗生素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也无济于事。就青霉素而言,已经发展到好几代的型号了,依然赶不上抗病菌病毒的需要。

五、食品不安全。

十四亿人口的生存所需,迫使粮食要在有限的耕地上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除了使用高科技不断更新品种,过度使用化肥和复合肥料也是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延伸到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肉、蛋、禽按传统方式生产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只得千方百计寻求快速,四十天出栏鸡,三个月出栏猪,半年出塘鱼,就连千年的乌龟万年的王八也可以在一年内达到可食用的斤两。而且,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所有食品中添加异物、甚至有害物质,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反季节,转基因,生长素,催红素等等,举不胜举;毒奶粉,毒大米,瘦肉精,地沟油等等,时有所闻。常识告诉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面条可以存放一到三天,苹果可以过冬,而面条(方便面)可以一年不坏,苹果放到来年新苹果上市时依然光亮如新,对人体极其有害的防腐剂的大量使用“功不可没”!

六、生活习惯落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就提倡分餐制,但至今并未普及。多双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在一口锅里涮火锅,是大一统中国大一统家庭的大一统进食习惯,直至待客和公众活动时的聚餐也是如此。小吃店的小商贩,不戴口罩,不戴手套,不定期体检,不卫生操作,摊点浊臭,随处可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或眼不见为净,延续至今,观念依旧。以腌制品、熏制品、烤制品、炸制品为美食,高热量,强刺激,重口味,而且把味精当食用盐一样使用,餐餐必备,就连酸菜汤里也必放,使得如今的一代人,一出生就没尝过粮食、蔬菜、肉蛋本来固有的香味,或许直到终老也不知道他们赖以生存和享受的食物的原味是什么!

问题的问题是,我们早已经认识到了上述问题,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不厌其烦的社会舆论,来整治,来改变,来解决,但效果仍旧不尽人意!生存,是民生第一等的大事;健康,同样也是民生第一等的大事。我们百余年积贫积弱,一直被外族视为“东亚病夫”,而今我们早已从政治的范畴摆脱了那种命运,但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我们依然有可能在身体上成为“东亚病夫”。癌症发病率的直线上升,艾滋病的全球化,禽流感、非典、埃博拉等一些以前闻所未闻的病毒对人类的死死纠缠,在不断地提醒、警示和惩罚我们,使得我们的健康始终充满了深重的危机。——为了你和我的健康,为了全民的健康,我们应该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共同努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