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作者: 好大一棵栗栗栗子树2016年03月04日情感日记

就在前几天,我不小心把网络上买来的书邮寄到了妈的家里。

我的家里总是会堆满奇奇怪怪的书,那天,妈妈在家里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买了书邮寄回家,因为她收到了快递员交给她的快递签收单据。她在微信上发图给我,然后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这本书的名字是不是那样读,又似乎在言不由衷地赞叹,现在出版的书搞得封衬上那么多名字,到底哪个才是作者。

我心里觉得,她的意思是,作者真会玩。

而后,她问我,这本书是不是应该叫做《正经事的无聊世界》。

我看着微信上发来的上下颠倒的图片,我回答,应该是——《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当我回忆起过去有关读书记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年过年前大家等着在空气里嗅着年夜饭的气味的时候,我都要把自己当年的读过的书侍弄一遍遍才觉得像是真正过完年一样安心。

记得,当时的我应该是有个似乎超过试用年龄但依旧使用的大大的活页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清了今年我买了什么书,是哪家出版社,作者是谁,初版是哪年,再版是哪年,然后,我是不是读完了它。

我在微信继续问妈妈,我说,你还记得当年我的笔记本在哪里吗?

她反问我,是什么。不知道。

曾经我愿意读书的理由可不可以算作一种羞耻的借口,我说,我想看看其他人最精彩的世界是什么样,然后,我是不是也能把我自己最精彩的人生讲述给其他人听。

我尝试过写散文,写不到三万字的小说,写伪造故事的书信,写不知名的人物小传,因为,我想告诉其他人,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世界和人生,是这样的。

翻过五年以上曾经写过的旧稿件,我突然想到,我这样不文艺的青年是不是曾经也胸怀大志地装文艺玩票一把,想借助笔下的文字写下我当时的执念,想让一段不想让人知道的记忆只停留在别人的阅读中;最恰当并讽刺的是,我花了这么多年,就是让自己弄清楚最基本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其他人可能或者一定程度上并不关心

希望你们都到的,只是这纸上的文字,而不是那些真实的故事。

无非是你读懂了文字最本质的含义,就知道我曾经怨怼过谁、曾经执念过什么事。为了不让人别人,或者是,为了不让未来的我还有意愿揣测我当时的那些想法——写作的时候部分想法或许是有局限并且落后的——我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避免透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但实际上,这样的情绪对于写作或者生活往往会成为最有价值和帮助的媒介。

然而,始终闹别扭的我还是走不出这样的怪圈,对于表达情感和写作,若即若离又希望难舍难离。

但这也只是“曾经”的想法,曾经,仅此而已。

这世界上,用“曾经”两个字可以冠冕一切不负责任的后果。正如,当人心浮躁到只能用偏见和误解来解读另外一个人,全部的解释和表达只是徒劳无功的过程。

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呀,可是我不想跟你说,我也不想跟其他人说。

我就是这样别扭的人呀!

基于这样别扭的缘由,我更觉得,比起其他更有阅读能力的人来讲,我自己对于阅读的目标实在是太肤浅;我简单地想表达自己的所悟所学,想写在文字上面,又碍于情面,不想告诉其他人我最真实的意图和想法,这样怎么能做一个有能力、有水准的读书人呢?

更何况,读书和写作,往往是人生最寂寞的活动,你能甘于忍受内心孤独生命的煎熬,去向其他人娓娓道来你本就不顺畅的人生经历吗?

所以,就在好多年以前,我搁下来我自己本就不该使用的笔、扔掉了那些自己本就没有资格阅读的书,不要让自己踏入写作或者文学这样的圈子,本来,你自己的手就不够长,不要幻想去触摸本就不属于你的人生。

这个世界这么精彩,也那么无聊,为什么不去做点其他人认为的正经事,“尽可能让自己更好地浪费完这一生”。

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会怀念,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不会改变现在这些人生选择。

我会不会选择那天再把写字的笔拾起来?

我会不会选择那天对喜欢的人表白?

我会不会选择更精彩但又艰辛的人生道路?

……

生而为人,懂得后悔才是有意义的,无怨无悔更是最精彩的人生抉择。

记得那天正想到这里,我发微信问妈妈,可以不可以把我的书还给我,我付给你邮寄费和劳务费,就是那本《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妈妈不置可否,只说,你再买一本好了,留在家里你回来也能继续看。

找到一本趁手的书,不如早点读完,才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所以啊,可能,未来的我,再也记不起来是不是写过今天这些文字。就像你似乎假装未曾发现,我最最本质、最最真实的意图就是想说——

这其实是我留下的一篇软广告,你们见过这么不文艺的广告吗?

所以,为了好好读书,快去买书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