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庙会

作者: 丁明烨2016年06月22日散文随笔

在梁山县城北郊二三公里处,丁庄与关庄村之间,有座高二三十米的小山包,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山土,草木繁茂,山石嶙峋,当地人称作土山。早些年,一提起土山,方圆几十里地界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土山名气之大,既不是因为那里曾经发现的史前古文化遗址,也不是因为山南麓发掘的大量汉墓群及出土的黑陶,而跟它的庙会有关。

土山庙会始于明末,盛于清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为县域内规模较大的庙会之一。传说,泰山奶奶姊妹仨人,老大为泰山的碧霞元君,是西天斗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能保佑农耕、经商,特别庇佑妇女儿童,有求必应。老二为眼光娘娘,能医治各种疾病,特别是眼疾,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老三为送子娘娘,掌管生儿育女之事。土山,是老二眼光娘娘修道成真的道场,也是三位泰山奶奶的一处“行宫”,据说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泰山奶奶都会莅临土山,显灵显圣,济贫救苦,特别灵验。听当地村民讲,每年的三月二十七夜间,土山周围都要下一场小雨,那是为泰山奶奶洗路清尘。

据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讲,原先的土山庙院落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飞檐斗拱,是设计精美的古建筑群。建筑结构仿造泰山碧霞祠,有二十多层台阶的开阔山门,正对山门的是穿心殿,后面五间宽敞的大殿里,供奉着并排而坐的三尊泰山奶奶神像,威严端祥。大殿的东西两侧还建有廊房,廊房内有壁画、碑刻,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东西廊房的前面,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钟楼里面用铁链悬挂着一口直径一米多的大铁钟,每到大年初一或庙会节日,乡亲们撞响大钟祈福消灾,清越的钟声在山村间悠扬回响。庙门的东侧,还建有戏楼,供戏团及说唱、卖艺者演出。庙会期间,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人们比肩接踵,熙熙攘攘,呈现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抗战胜利后,当地民兵游击队禁止迷信活动,拆毁了庙宇,砸烂了塑像,把东廊房改造成小学教室,后来房舍也逐渐在风雨中颓废。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庙舍建筑随着时代更迭已完全堙没了踪影,只有斑驳的夯土地基和散落的砖瓦残碑,见证着昔日曾经的繁华。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村民自发集资,在土山庙原址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但庙舍结构已非常简单,与古庙院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山上有庙舍十余间,供奉着泰山奶奶、送子娘娘、玉皇大帝、南海观音、关帝等十几位神仙。随着庙舍建成,庙会也随之恢复,并逐渐重现了当年的火爆场景,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六日,土山庙开始起会,香火鼎盛,客商云集,北至台前、阳谷,南到嘉祥、郓城,东到汶上、东平的善男信女、小商小贩,各阶层人士都远道而来,烧香祈福,许愿还愿,祷告神灵庇护人寿年丰、合家平安。

庙会期间,信众们除了焚香燃泊,向各位神仙奉上“金银”供品,更有男女信众敲锣打鼓、举旗扬藩、向神祗献娇献帘,庙门前表演的“挑花经”,更是吸引了众人的惊奇的目光。挑花经的人一般都是农村中老年妇女,她们衣着镶花的盛装,每人担着一副经挑,经挑的两端挂着花枝招展的花篮,花篮精巧别致,有龙、狮子、荷花、宝瓶等式样。她们伴随着经曲的伴奏,依照八卦图中阴阳鱼的线条,来回地舞蹈。据说,在“挑花经”表演到高潮时,挑经者会产生一种灵异的力量与神灵对接。有病的人,跟随挑花经的人一起表演,过一段时间之后,病就会不治而愈。求子的妇女走到表演者中间感受其中的灵异氛围,甚至撑着花伞从舞者中间走上一遭,不多长时间,便可如愿得子。因此,“挑花经”会吸引大批人的围观“互动”,场面热烈。

庙会也是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大事,届时山周围的村子会请剧团唱大戏,一连多天,精彩纷呈。各农户也要提前备足酒食,招待前来看戏赶会的亲朋。庙会的鼎盛也带来了贸易及文化的繁荣,庙会期间,各种商贩齐聚土山周围,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古玩器具、干鲜水果等应有尽有,煎包、油条,胡辣汤各色小吃摊,更受庄稼人的青睐。卖艺献技的,看相算命的,充斥其中,嘈杂热闹;据说,每年的土山庙会都会“发一户”,即有一家买卖人会“爆发”,收入的钱是卖出货物的好多倍,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有的商户发了“横财”喜欢说出来,有的商家发了大财,也绝不开口对外讲,只是烧香还愿,感恩泰山奶奶庇佑。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一年一度的庙会,是一种风俗,一种节日,传承了传统,繁荣了经济;更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为古朴沉闷的村落,增添了些许的灵性和神秘。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