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砚梨花雨 情分笔墨连

作者: 孔伟建2016年06月24日散文随笔

榴花居主人冯向华,跟我同庚,生月稍比我大,我尊老兄,他回敬老弟,相识相知已逾十载,可谓老友,相交一场,感觉甚为温煦。

其实,仔细想想,我跟向华兄除了同龄之外,还有相同之处,比如他喜欢石榴花,艺术会所取名榴花居。原因是老家院里有棵沧桑老石榴,枝繁叶茂,结果甚多,招人喜爱。我老家旧居院里也曾有株石榴,跟向华兄家里那株差不多大,同样也经历了几辈人,历经几十载风雨桑仓。

向华兄出道早,浸淫书画多年,每有书画佳作问世,往往通过各种渠道告知我,我得以跟他共享喜悦之情。前段时间,他给一友画了幅《幽兰图》,通过微信在朋友圈里发了,被我和妻子见了,甚为喜欢,我将此意向老兄说了。他欣然应允,说是给我也画一幅大幅兰花,四尺整纸。

从那以后,我就掰着指头数日子,前几日,他回复道,画作已完成,发私信让我看。我看了,有些惊住了。四尺画幅,数茎兰草,数点兰花,山涧清流,诗书画印,应有尽有。画中补白系清扬州八怪之一李鱓题画诗一首,另钤名章及闲章数方,画面疏朗,我极喜欢。

对于书画,我虽是外行,然而非常喜欢,耳濡目染日久,慢慢知道了艺术堂奥之中的一些皮毛。我觉得书画归根结底就是构图艺术,是指腕功底的具体体现。笔墨的浓淡虚实其实就是作者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要创作出直指内心作品归根结底要靠学识,要靠修为。观向华兄的书画作品,每有动人之处,我总有会心之笑和掩卷之思。

我跟向华兄交往逾十年,期间,慕其风雅,为他写了几篇文章,劳《神州》、《青少年书法》等多家媒体先后予以登载,隆重推介向华及他的榴花居,大幅照片,精当介绍,并登载他的代表作、他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对于迷恋写作的我而言,这礼遇比什么都重。对于向华老兄来说,最可慰藉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多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在书画界,向华兄摸爬滚打经年,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这也是他大显身手、屡次在全国各级书画展中屡获佳绩的“密钥”。从年少时的爱好,到术业有专攻,再到后来成立榴花居艺术会所,他一步一个脚印,字没少写,画没少画,艺术之路越走越顺。

近年来,向华兄越来越有名气,可他没一点心高气傲,哪时见哪时随和。别管时代如何变化,他真正用心的还是书画。浮现我脑海里的,尽是他如孩童一般喜眉笑眼探讨书画的情景。

“庾信文章老更成”。近两年,他的作品越来越好。生活根底扎实,生活气息充足,穿插着机心灵巧,是其显着特征。他的赤子之心不改,他以丹青妙笔描写生他养他的土地,告慰父老乡亲。他写水浒人物有情,画山水花鸟有情,书真草隶篆有情,他将深挚情感渗透进了的书画作品之中!创作,于他而言,既是一种体悟,也是一种释放。体悟外部世界之余,他在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身,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体悟,悄然融入书画之中。

尤其难得的是,作为一名书画家的老兄,他不满足于格物致知,他放眼长远,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做了许多文化启蒙工作。他承接了梁山印社,挑起社长大旗。他成立榴花居艺术会所,不分老幼,广收社会贤才,多年噙智研心,耗去大量精力。榴花居的牌子竖起十几年来,究竟出去了多少学生,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了。每走出一个学子,他就会把他(她)学生时期的作品收集起来。天长日久,书画作品积累了不少。向华兄说,每幅作品都像他自己的孩子,无论长得怎样,自己都是非常珍惜的。他准备将这些作品集中起来,出个小集子,总结一下得失,也算一种珍贵的记忆跟见证,对此,我非常赞赏。

他的可爱,不惟性情温和,不惟痴迷,还有交友信,他不是“口惠而实不至”那类人。他表里如一,说到做到。比如,他答应为人写的字或画的画,到了约定时间,你尽管来拿。

凭我对他的了解,他虽然性情和善,却并非和事佬,特别是在文艺观上,他爱较真,看见当今艺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就爱说道说道,他爱说作为搞书画的人要讲业界良心,不能光向钱看,他可不是无原则的人啊!

我跟向华兄的交往,还源于书。作为一名书画家,他家中藏书甚富,不管是家里还是办公室,满满当当全是书,可谓书满为患了。他的工作台就被各种各样的书包围着,他是爱书之人,从读书中得生活之乐,从读书中得创作之灵感,得心灵之平和,得精神之慰藉。他坐拥一席精神财富,从中得惬意之乐趣,得工作之动力。以书为友,相交一场,我觉得是一种非常酣畅的生活滋味,从中我也怡然自得。

一砚梨花雨,情分笔墨连。我跟向华兄的交往和友谊源于书画,源于笔墨。作为好友,我本该为向华兄说些高大上的话,可我不会。因为同庚,同是农村长大的人,我们身上的那种味道原本是差不多的。

我得了向华兄一幅画,说了上面一些话,如果说还有一点激励的意思的话,我真诚希望他继续保持对书画艺术的初衷和定力,争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