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疙瘩 对瓦茬

作者: 王志军2016年07月02日散文随笔

系疙瘩对瓦茬是古代用于马牛驴骡牲口交易的一种方式。主要解决多数古人不识字,不会记账的问题。系疙瘩据说是远古先人结绳纪事的延续,对瓦茬则是有完壁归赵的意含。

系疙瘩对瓦茬是以人格为担保,礼义廉耻为底线的一种自控性的信用方式。这种看似原始笨拙的凭证,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所以说有它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用这种方式约束牲口买卖双方诚实交易,避免纠纷,提供了自然而又简便的方法。

牲口被驯化后,人们用笼头,绳子把它的头部控制起来,以便于对牲口进行掌控。到市场交易后,绳子和笼头卖方是绝对不给的。只到现在,卖牲口不卖缰绳仍然是牲口交易中的规矩。原因有三:卖牲口带缰绳叫绝户牲口,再喂牲口不好养。其二,笼头和缰绳是自养牲口的原始凭证,出点纠纷或差错,这是证据。其三,如买方一次付清牲口款,则万事作罢,如买方先部分付款,那么所欠部分必须用缰绳系疙瘩,由卖方收放保存,做为后续结账的凭证之一。至于疙瘩大小多少,行内自有定数。解疙瘩还账是错不了的。

除解疙瘩还账之外,买卖双方身份凭证是对瓦茬,古人赶集上店,都身背搭子,搭子用粗布缝制,前后有袋,搭子上或写或绣各种图案,表示自己的门第。袋内放置一些日常用品,如果到市场去买牲口谈妥条件和价格后,买方用自带的缰绳栓好牲口,把原来的笼头和缰绳交给卖方,然后把牲口栓在官方固定的大绠上,这叫栓绠子,报税,烙印后买卖双方和经济人当面结账。所欠部分买方系好疙瘩交给卖方,经济人把瓦片一分为二(陶片瓷片都可),买卖双方各持半片,约好还账日期、地点,这桩交易暂告成功

为什么大牲口交易不当场货款两清呢?因为牲口交易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买牲口是大事,买卖双方都慎之又慎。如买方需要的是顶套的犍牛或适合驾辕的骡马,仅看外表长相和卖方的介绍,未必能对其全面了解,只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经过测试和一段时间地磨合,才能最后决定这个牲口是否符合要求。就象现在人才市场上讲究的试用期是一个道理。如买方需要买牭牛或母马生小牲口用,只有生下小牲口后才能为准。所以说,想买好牲口,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做为卖方,只要自己的牲口好,能卖好价钱,也不急于一时三刻,给对方时间加以验证是合情合理的。这种交易不是宰杀吃肉,人家出高价买牲口得中用才行。另一个原因是,民国以前的历朝历代,流通领域的货币市场上买牲口需要带很多货币,叮叮当当,份量很重,如能一个集日或会日买到牲口也就罢了,如当集当日买不上,这个钱得来回地带着,很不方便,分期付款就很有必要了。

而分期付款又都不识字,不会记账,系疙瘩,对瓦茬是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大牲口不但是百姓们的最贵重的财产,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战马的价值相当于军人的生命,耕牛的价值甚至于超过人的价值。历朝历代对大牲口都立法保护。盗窃、私自宰杀要判重刑的。官府、经济人行业对牲口市场进行着无缝管理,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文化,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制约和压力,任何人都受法理、道德的约束,不敢自相矛盾,拿自己的人格当赌注。

系疙瘩、对瓦茬的基础是诚信、仁义。古人常说:“一辈子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谁系的疙瘩谁解。“试想:如人之将死仍有没有解开的疙瘩和没有对出去的瓦茬,他的心里一定是倍受折磨,尽管可以安排父债子还,但毕竟自己系的疙瘩自己没亲自手开,有何脸面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岂不是愧对先人和后人么?岂不是丧了良心么?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