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图报

作者: 程华2016年07月12日散文随笔

闲谈时,一位朋友动情地聊起一件事。她说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看似微不足道,却令她内心充满感动,一生都受用无穷。

小时候,她家住在沙坪坝区歌乐山,父亲身体不好,多年没有出去工作,母亲厂里效益也差,家里还有个弟弟,经济状况常常捉襟见肘,一分钱恨不能掰成几瓣花。在她6岁的那年冬天,她得了重感冒后又发烧,母亲赶紧带着她下山去新桥医院,等看完病输完水返回时天色已晚。70年代初,交通条件不好,就一条线路的班车早早就已经收班了。

天已黑尽,寒风凛冽,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只有偶尔一盏昏黄的路灯勉强照亮山路。走了一段,身体本就虚弱的她实在走不动了,瘦小的母亲只能吃力地背着她沿着山路一步步往家里赶。一个30多岁的妇女孤身带着一个小女孩,身上又揣着家里唯一的一点钱,在一片黑黑的山路上行走,心里的恐惧与无助可想而知。

这时,黑漆漆的盘山路上,迎面下来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一看这情况,男人诧异地停下来,仔细问清了原委后,他极力说服母女俩去他家里暂住一晚,等天亮了再走,并再三解释说他们是正经人家,家中还有妻儿老小的,不要怕。精疲力竭的母亲犹豫半晌,见对方长相敦厚,言语也诚恳,断定是个厚道人,加之也确实走不动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横下一条心同意了。

当晚,她们跟着他来到山下一户农家,与他的妻子住在一间土屋里,男人则带着儿子去邻居家挤了一夜。次日一大早,这家人早早起来做好早餐请母女俩吃完后,又一路送出很远,直到她们千恩万谢上了回家的班车。

担心了一夜的家里人听母女俩讲了经过后感激不已。父亲郑重地说,这样好的人家,将来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报答的。小女孩以为父亲只是一时冲动随口说说而已,很快,幼小的她便淡忘了这件事。

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就10多年过去了。小女孩和弟弟很懂事,学习十分刻苦,双双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都进入大都市,各自有了体面的工作,家中经济状况好转了不少。这年春节全家团聚,酒桌子上,年迈的父母再次提起了当年的那件事,并要女孩一起去探望山下那户农家。

当他们顺着记忆找到那间土屋,还是那个堆满柴禾的小院子,母女俩一眼就认出了这对夫妻。他们都头发花白,腰身也有些佝偻,看上去苍老了许多。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他们的儿子高中没毕业就去了外地打工,家里除了当年那几样最简陋的家具外,就添置了一台不大的老式电视机,其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对夫妇很吃惊几个陌生人的突然造访。当不速之客说明来意后,他们都憨厚地笑了,腼腆地连连摆手说小事小事,谁出门在外没有个难处呢,怎么还提呀。

临走时,女孩一家执意要留下5000块钱,夫妇俩一看连忙推辞,几番推来拉去,见女孩一家心意已决,夫妇俩只好红着脸收下了。女孩父母还给夫妇俩留下了家里的电话号码,约定今后继续保持联系。

一年后,女孩的父亲外出时遭遇车祸,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医院告知说如果不动大手术,父亲就有可能全身瘫痪,而手术费是很大一笔数字。刚刚好转起来的家庭瞬间又将陷入困境。这时,山下那家人闻讯后二话不说赶来医院,女的一边安慰女孩的母亲一边帮着买菜做饭,男的则当起了义务护工,抢着洗衣打水端屎端尿,夫妇俩跑前跑后足足帮忙料理了好几个月,还拿出分文未动的5000元,一定要母亲收着,而母亲说什么都不肯。两家人推让了半天,这钱最后还是给父亲交了手术费。周围病友都说女孩家有福气,家里有这么好的兄弟姐妹

得到精心料理的父亲渐渐康复,几个月后终于能下地走动了。那天,看着父亲沐浴着正午的阳光,在母亲的搀扶下慢慢走出医院的大门时,那对夫妇俩笑得十分开心。直到现在,两家人逢年过节都象亲戚一样来往走动着。

听完朋友这个故事,我感喟不已。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看似热闹非凡,但真的有多少人能有缘相遇?能相遇又能相识的又有多少?而这当中能成为知交好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像这两家人,偶然相遇后分离,多年后重逢并有幸成为朋友,连接他们的纽带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最善良的情感,用最古朴的话来讲,就叫做“感恩”。

中国是最讲究传统礼仪的国家,自古以来便推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商品经济时代,人的观念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似乎已没有什么不可以转化为商品待价而沽了。在一些“明白人”看来,利益就是行为的最大内驱力,实惠才是人际交往的最佳润滑剂。于是熟悉与不熟悉的人群中,周而复始地上演着“农夫与蛇”、“东郭与”的故事,戒备与冷漠的心态瘟疫般不可抑制地扩散、辐射。

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个过路青年见义勇为救起了一个落水的中学生,自己却因力竭沉入水中不幸身亡。而意外的是几个遇救的孩子不但不及时找人相救,反而迅速逃离并相互定下攻守同盟,约定回去以后谁也不告诉自己家长曾经发生过的事。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人人悲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并就此断言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而人情极度走低的时代。

震惊。悲哀。而震惊、悲哀之余不禁在想,不知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给他们上好人生这第一堂课的?当现今的孩子们都对掌机、网游、火星文、bigbang们趋之若骛时,他们的家长们是否想过,也该像前面讲述的那对父母一样,在后代的大脑中培植一些必要的贤品美德

毫无疑问,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往往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是他(她)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灵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换句话说,父母怎样,孩子很可能就是怎样。试想,如果一个连自己的灵魂都不那么光明的人,他怎么可能会教育出磊落的后代?

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是人应当具备的很朴素也是很难真正保持的一种可贵的情感与品质。在全社会都渴望真诚、呼唤真情的今天,如果人人都懂得身体力行并教育子女用善行、用热情、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亲人、回报朋友、恩人乃至社会,我想,我们就不会只能在靠对往事的追忆中来寻找逝去的精神家园了。不是这样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