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

作者: 韦仁翠2016年08月11日散文随笔

20世纪80年代初,生长在山里的我毅然踏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而后便耕耘杏坛,播种希望。蓦然回首,韶华悄逝,我已从青年步入中年,从青涩变得成熟,从平淡走向多彩,在路途上渐渐悟出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心里充盈着做教师幸福快乐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远的布依族聚居的小山村,那里的村民缺少文化,绝大多数人只会讲布依话,不会讲普通话,很难与外界沟通,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那时候,寨子里只有一间破旧不堪、四壁透风的校舍,那就是我就读的小学堂。教师仅有两人,而且必须用双语教学。上课时,一个教师要同时上几个班的课。一个班里总有几个淘气的孩子,趁着老师去给别的班上课的时候,吵闹得同学们不得安宁。

“要是再有几个老师那该多好呀!”坐在其中的我就潜滋暗长着一种情愫———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教师,好好把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家乡的后生。1982年,我顺利考取了安龙民族师范,终于梦想成真。第一个教师节时,我捧着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赠送的印有“人民教师光荣”的陶瓷水杯,怀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走上了讲台。

作为教师,我深知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要想成功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寒来暑往,挑灯夜读,没有假期和双休日,一晃八个春秋,我最终把贵州教育学院的中文专科和贵州师范大学的中文本科毕业证书拿到了手。我还积极参加贵州省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等培训,特别是2012年在北师大参加“国培计划”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仿佛又回到了20多年前的学生时代。虽然我是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但这一丝一毫也未削减我的学习热情,反而使我加倍努力,惜时如金,有了新的收获。

一提到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叹气,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想改变学生作文的为难情绪,我与学生一道写作。1994年在黔西南州“我的作文教学探索”比赛中,我的作文指导《选材与写人》获得特等奖。1997年在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中,我的范文《父亲》获三等奖。后来我写的《孩子的自信心》、《讲道理不如摆故事》等多篇文章也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看到老师的文章,学生惊奇不已。这更增添了我改革作文教学的勇气。开展“前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语言、挖掘素材、掌握方法;利用口语交际课,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选择学生佳作向有关报刊投稿、在学习园地张贴学生的习作,自编学生习作集,以激发学生的发表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激发写作热情;当堂朗读学生习作,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吃葡萄的故事》、《诚实是金》、《未来的住宅》等数十篇学生习作也先后在报刊上发表;26篇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我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努力为他们不断地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创造条件。

教了29年的书,也做了29年的班主任,我深切体会到:播撒的是师爱,收获的是幸福。班上的几十个孩子,不只把我当老师,更把我当“妈”、当朋友。每当看到他们信赖的眼神,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为了给每届学生留下难忘记忆,我精心制作了成长记录册。除了基本情况外,还贴上照片,记载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瞬间。人都是有感情的,虽然学生还是孩子,但都有丰富的感情世界。你爱他,他也爱你。这种幸福,也许只有老师才能体会得到。无论是在上中学念大学的,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每逢节日,他们有的打来电话,有的发来短信,有的寄来亲手做的贺卡,有的发来微信……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慰藉,这使我实实在在地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四年前的寒假,正在读大三的十几个学生来看望我,忆起往事,家里充满了欢笑声。他们手捧着成长记录册,看到自己的照片和文字,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在绚烂的春天里,我的梦在不断地延续着,曾经教过的学生,长大后有许多成了“我”,重复着我的故事。愿我的师梦经久不衰,而且越做越美。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