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甘泉清又清

作者: 陶余来2016年08月15日散文随笔

山脚下,橡皮坝拦住一汪清水,青山蓝天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倒映水间,俨然一幅炫目的油画。

早听说肥东县境内有浮槎山,山顶有寺有泉,泉水尤奇,乃心向往之。清明日欣然探访。

从包河大道上合芜高速,25分钟车程,已至肥东县王铁乡境,东望有山势巍峨,料想当为浮槎山也。下高速,问浮槎山所在,果然就是。

网上获悉可驱车直达山顶,只是不知盘山道入口,路边恰有一位怀抱婴儿的年轻妇女,问之,答曰带感冒的孩子看病,正候车回家吃饭,如方便捎上一程,正好到那个方向。

车很快抵王铁集,年轻妇女说这里有台阶可步行上山。继续往北,她家到了,临下车时她告诉我们右拐往东,尽头再往北,可抵盘山道口,并一再叮嘱我们不清楚要随时问路。

终于找到盘山道,撇开水泥路上山。砂石路略显崎岖,车行不远,轿车底盘便被凸起的山石挂住。连忙折返回到王铁集,又一路开向山脚寻找台阶。台阶没有找着,而水泥路一路蜿蜒似乎没有尽头。妻抱怨曰:明明有这样好的道路,那年轻妇女却把我们指向山北,就算抱小孩回家不便想多捎一程,也可以明说嘛。我却不以为然:毕竟是没怎么开发的景点,弄一条上山公路已属不易,怎么可能奢望有两条?果然,路在半山腰拐进了一家单位的大院,已至尽头。只好再次折返下山,找到台阶。回想那位抱孩子的年轻妇女殷勤的叮嘱,妻子赧然。

浮槎山古称“北九华”,海拔418米,主峰位于肥东县王铁境内,为合肥市域内最高峰。浮槎山虽不甚大,无法与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相比,但却以乳泉、巧石、大庙闻名古今。山上木成林,葱翠浓郁。山顶上有寺庙,名为“甘露寺”,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山庙”。

山脚下,橡皮坝拦住一汪清水,青山蓝天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倒映水间,俨然一幅炫目的油画。拾阶上山,才离开山脚不远,草丛间小路路面中已明显有水渍渗出。再往上,忽闻哗哗水声,山崖间飞流直下,“北九华”之神韵俨然。

浮槎山有巧石30余处,皆以形象取名,一个巧石便是一处景点。南山一石状如乌龟,名“金龟望海”;一石如龙之头,突出的两眼里常年流水,名“白龙泪眼”。北山的几块巧石更为奇特:一石形如大船,长10余米,宽4米,推之如船颠簸水中,相传这是玉帝3岁儿子金孩儿下界时乘的小船;一石高约20米,长宽约15米,巨石南端,中部凹陷,两旁高出,状似座椅,传说瑶池王母曾在此石落座;一石高卧,光滑平整,形似棋盘,楚河汉界依稀可辨,相传南斗、北斗星君遨游四海路过此地,曾在此石对弈。棋盘石底部由10余块大片石组成,形态各异,构成一组妙景:两片巨石壁立,露一线天光,可容一人沿两壁攀缘至棋盘顶,谓之“一线天”;3片巨石横卧支撑,形成深5米,宽3米,高2米的小屋,传说有仙人居此,谓之“仙人居”。一路上山,寻找着这些奇石,驰骋着万般想像,兴致意趣盎然。

奋力登攀,渐渐感觉又热又渴,恰在此刻,一片绿油油的茶园闯入视野,空气间迅即像弥漫开诱人的茶香。这不是“望梅止渴”的幻觉,而是真真切切的茶园,如一块随山势起伏漫无边际翻滚覆盖了整个山陵的绿毯。茶园边的山道上休憩着一对挑着担子上山的母女,我们只顾欣赏这漫山的碧波,也没想着和她们搭话。

一会儿,东北方向,视界内已见一幢黄色的飞檐斗拱式建筑和一排平房。经过平房,只见用红漆在门楣上写着“肥东王铁浮山茶场”,其北的黄色建筑就是“大山庙”了。因为浮槎山曾享有“北九华”的盛誉,佛教鼎盛时期有寺庙10余处,甘露寺、浮槎寺最为有名。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甘露寺乃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为求雨而建,又名大山庙,位于浮槎山主峰,合巢泉旁,主殿二进一院二厢,四周山头、山涧的7处庙宇属甘露寺下院。

大山庙礼佛后下山,又见半山腰上遇到过的那对母女,询问乳泉安在,母女二人说“跟我来”。来到茶场平房门口,母女二人连忙叫门,只见一位老翁在屋内歇息看门。穿过第一进平房,进入北面院内,又见一小屋,朝西的小门上写着“北泉饮用”、“南泉投币”,便是乳泉了。

乳泉所在乃浮槎山齐都峰顶,二泉池并立。这里原本位于龙严寺内,1952年寺庙拆毁,泉池沿存。1963年当地村民在此盖房两进,泉池仍在院中,乡邻游人常年取之食用。抬脚向下走进小屋,见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二泉水位常年稳定,取之不落,不取不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干旱数月,池中水位亦只毫厘之差。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誉之为“天下第七泉”,其所撰写的《浮槎山水记》更使得浮槎山闻名遐迩,成为文人墨客常常登临游览之所。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茶场平房内设有厨房,老翁告诉我,采茶的、看山的都吃这乳泉的水,南面的泉水濯洗,北面的泉水饮用,泉水不竭。即便是现在,还常有人专程上山用桶装运此泉水下山。最奢侈的应是用乳泉水烹浮槎茶了。

下山道上,断断续续又见挑着担子上山采茶的,担子里担的是采茶期间的洗漱用品,看来她们要在山上吃住一段时日了。据说手熟的一天可采四五斤嫩叶(恰可制斤把干茶),挣百把块工钱,其间辛苦可知。浮槎茶一年只产上千斤,如今市价每斤六七百元,还需预定始得,可见其珍贵了。

再次置身山脚处,回望浮槎山早年兴办的采石场已纷然关闭,甚为欣喜。浮槎山甘露寺把甘露洒向人间,也洒向浮槎山本身,护佑浮槎山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民风淳朴。而这甘露幻化而成的甘泉,奔涌而下成就“北九华”飞瀑风姿,又进而汇入八百里巢湖,一路直抵全市人民心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