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家乡柿林红

作者: 周海峰2016年10月21日优美散文

我又望见家乡的红林了。这是季秋时节,在渭北原坡上,一棵棵柿树枝头挂满了红亮的果子,宛若一片片云霞从天上飘落下来。柿树栉风沐雨,凌霜傲,柿身皴裂粗黑,枝丫虬龙盘结,仿佛古代将士披甲执戈,守卫着可爱的家园。

孩提时,我和同伴们常在树林玩耍,跳绳、斗鸡、打秋千。春风吹开柿树巨大的绿伞,娇嫩的叶子托出淡黄的柿花,花开时,成群的蜜蜂在树上嘤嘤嗡嗡,演奏着动听的音乐。柿花一边开,一边落,轻轻拈一颗放在手心,四瓣儿,晶莹玲珑,中间透出丝丝花蕊。凑上鼻尖,一股甜淡的清香立即沁人心脾。我们用绳儿把柿花串起来,戴在手腕上,挂在脖子上,那是最精美的镯子和花环。

霜花降后,已被染红的柿叶被秋风扫落下来,地上铺了一层柔软的地毯。我们手拿竹棍儿,扎拾地上的落叶。柿叶一串一串,摞成小小的宝塔,那是冬天烧炕取暖的好材料。柿叶落光,就显出红红的柿子,幽幽天空下,就像镶嵌在蓝缎子上的红色宝石。摘一颗柿子品尝,饴绵甜润,拌上炒面,红黄相映,色味诱人,那是乡间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我们小娃嘴馋,等不得柿子变红,就爬上树,用枣刺扎在柿子屁股打催红针,打了“针”的柿子慢慢的由青转红,绵软可食。有时猴急,摘下青果,悄悄丢入母亲放在太阳下的浆水坛里,不几天就脱去涩味,嚼起来清脆爽口。柿子除了食用,柿叶泡茶清心亮目,柿蒂煎熬消食止泻,柿霜消炎止咳。这些都是祖传的灵丹妙药。卖掉柿子,就换回食盐、煤油、学习用的铅笔、橡皮、作业本。柿子成了我们的摇钱树。

在“割尾巴”的年月里,不少柿树被戴红袖章者砸去了半面皮,柿树没有死,一面默默地愈合着伤口,一面吐出新叶,捧出硕果。上世纪90年代,家乡搞林果工程,旱原上栽满了苹果树、梨树,这些树比较娇贵,需要剪枝、打药、浇水、施肥,人们称其正果,而将柿子称为杂果。大概是各地一哄而上的缘故,没有几年,苹果、梨就充满市场,价钱大跌,不少人家亏了血本。这时候,被称为杂果的柿子却卖上了好价钱。人们恍然醒悟了,祖辈栽种的柿树扎根旱原坡坎,耐寒、耐旱,不需施肥、浇水,不需剪枝、打药,不需娇养,给人的却是甜蜜而丰硕的果实。

宋人孔平仲在《咏红柿》中赞道,“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入口颇相投。”唐《酉阳杂俎》谓柿“多寿、多荫、无鸟巢、无虫蠹,叶可玩、食可澹啖。”古人对柿树的赞美令人咀嚼,柿树的质朴、平凡令人深思。而今,当柿林丹果像火焰一样燃烧时,不仅映红了家乡的原野,也映红了乡亲们的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