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书院门

作者: 徐祯霞2016年10月22日散文随笔

在这个夏日的早晨,阳光清清朗朗,十分明晰地投射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让古城的天空看起来分外地开阔和高远,我漫步在古长安街上,有了一种想去读读这座古城的愿望

一直以来,听人说西安有一个书院门,听着这个名字,就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往。在我爱想象的脑海里,这一定是一个充满着书卷味与墨香的地方。因为,在我理解,此“书”不是书卷的书,便是书法的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未能去走一走。这次,借在西安出差的机会,我决定去书院门走一遭,看看我神往已久的“雅集”。

从市中心的钟楼往南走不远就可到书院门。一座塔式的牌楼出现在我的面前,翘角的顶,翘角的檐,无不弥漫着一股岁月的味道,充盈着一种沧桑古老与厚重的气息,牌匾的中间是颜体书写的三个金色大字“书院门”,门两边的红漆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碑林藏国宝”,下联是“书院育人杰”。单凭这气势,已令人心生敬畏。

这是一条古老的步行街,街道两边是店铺,中间的人行步道上是一个一个地摊点,而这里所有的物品全都与文化有关,有卖古典书籍的,有卖印章的,有卖毛笔砚台的,还有竹简书,上面撰写着《道德经》《弟子规》之类的文字,这儿还盛卖着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埙”,六个眼,灰黑色,一样的古色古香,一样的质朴典雅,所有的一切,都充溢着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行走在书院门街道上,祥和、淡然、文雅之气扑面而来。看那店里的老板个个端坐其中,手握一把紫砂壶,悠悠地品着清茶,没有人叫卖,也没有人吆喝,任由客人们慢慢欣赏,慢慢地品玩,看好了掏钱成交,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买卖,没有人刻意而为之。走在这里,让人感觉有说不出的恬静与适意,这儿的宁静与附近街市的嘈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喧闹的大都市里,有这样一个闲适的文化街市,的确很美。

街道旁的一个字画店里,围着许多的人,将这个并不宽阔的老房子挤得满满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吸引着他们,让他们久久地围在一起不肯散去。我好奇地侧身挤了进去,原来是一个老者在挥毫泼墨,旁边的人在连连叫好,其中还有两个金发蓝眼的外国人,他们不停地说“good,good!”老者年事已高,须发银白,但却面色红润,神采奕奕,一副鹤发童颜的模样,他手中挥舞着一支粗大的毛笔,在一张两米见方的宣纸上自如的游动着,一边写,还在一边大声地给旁边的人讲解着,原来,他在写“六然训”:“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他的讲解中,我方知道,这六句话是明代学者崔铣的修身格言,细细品味,确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老者声音响亮,吐字稳健,精彩简洁,让大家在欣赏他精湛的书法艺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书家所倡导的做人的要义与真谛。

其实,在这条街上,当街写字的人随处可见,这是书院门一道独有的文化景观。书者自顾自地写,观者自顾自地看,如见写得精彩了,便夸赞几句,或掏钱购上几幅作为纪念。这时,一个写《兰亭序》的年轻书者走进了我的视野,他没有店面,只在当街摆了一个书画摊,上面摆放的全是他自己的书画作品。我问小伙子,在这卖书画作品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他抬起头冲我笑了笑:赚不了多少钱,也就讨个生活费。再说,只是因为特别喜欢而已。喜欢,好一句喜欢,而这种喜欢便成了他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他和他,或者是她,以及无数老者对中国字画和书法的喜欢或痴迷,才让这书院门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墨香,而这墨香浸染着远远近近来书院门的人,让人们留恋,驻足,徘徊在这里久久地不肯离去。关中书院在岁月中老去,成为一段久远的历史,而这条古老的街市,在时光的风雨中却能够依然历久弥香,散发出这个城市独有的气息与味道,而这味道,在书院门的街市上流淌着,而这气息与精髓却来自于这一群质朴优雅而内心恬静的人们。

离开书院门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什么让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能够如此从容而优雅的生活着?是文心、是墨香、还是一颗热爱艺术和超然淡定的心,或许这都是有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