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河

作者: 静福山人2016年11月22日抒情散文

我们对眼前的山河能够推想它一百年前的模样吗?我想即使是一个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对此有时也无能为力。一切变得太快了,尤其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时间快得让人总是感到在匆匆追赶,我们只是活在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瞬间。过去那种“物是人非”的说法也已被悄然改写,人在变,物在变,山河也在改变。

前几年,清远档案馆从英国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购入一批晚清时期拍摄的清远照片,共19幅。这是清远最早期的照片,距今已140多年。当时还没有胶片,用的是玻璃底版。作者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他在游记《镜头前的旧中国》中说,“1869年,他从香港溯珠江一条支流经佛山到三水,由此进入北江,沿途观赏如画景色。”汤姆逊是第一个用早期摄影术对中国进行珍贵记录的摄影家。1921年汤姆逊去世,他在中国拍摄的珍贵照片连同玻璃底版均被伦敦的维尔康姆图书馆收藏。拿这19幅照片中的北江沿岸景观与如今的实景一一比照,你会惊叹:变化实在太大了,只依稀可辨山河的一些轮廓。如果不是这些老照片我们根本无法还原140年前的情景。由此,我们应当感激发明摄影术的人,摄影为我们留下历史真实的记忆提供了可能。

这一组老照片可以折射一百多年前北江流域的沧桑变化。但这仅是冰山一角,它们无法把我们带回当时的生活情状。日本禅语说,“江河滔滔,流水已经不同”,亦如西方哲人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历史的变化是一种必然,对此谁也无法逆转。然而它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在这变化过程中,除了外在自然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世界的改变可能更为深刻。

忆山河,又岂止是山河?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而言,这近代以年的一百多年经历了亘古未有之大变局,经历了由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但在回首追忆中,我们既看到浩浩汤汤的天下大势,有时也不免隐隐地担忧,这种过于急速的变化,是否也会让一些不该丢失的东西丢失,是否同时也损伤了一些美好,比如山河大地的自然之美和传统文明的精神之美。而这些是时代嬗变必须付出的代价吗?我想历史的轨迹不是一条单行线,也没有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

天高地远,山河悠悠。在这个秋天,我决定做一次远行,去故国辽远的记忆里作一次新的寻找和追怀……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