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触摸延安

作者: 孔帆升2017年03月21日来源: 云南网抒情散文

延安是一轮悬在天上、从不被云雾遮挡的太阳,照在每一位有独立思想、追求进步、创造崇高人生目标者的上空。延安是人生重要的情感载体,会轻易地让人心生钝痛,眼眶潮热,牙根咬紧,头颅昂起,身板挺直,持续地影响着人的品行。这种超越时空,超越一切际遇带给我的神圣与亲近感,仿佛如一双无形的手,把我与延安系在一起,拉到延安跟前,让我与它有神示般的融汇。

延安哪,我找不到一种适合的方式去朝拜,只能凭一颗滚热的心深吻它。在杨家岭,在枣园,在延河畔,在中央办公厅旧址,在革命陈列馆,在一孔孔窑洞前,那种自然而然、亲切又熟悉的情感不断敲击心房。

如果把我们比成茫茫江河上打鱼的渔夫,暗夜里赶路的山民,极度虚弱无助的贫汉,那么,延安就是我们的灯塔、指南针、强健之本。只要想想延安的窖洞,想想那种火热的生活场景,我就会燃起激情,立即从疲惫状态中解脱出来。

延安,怀想这两个字,就如陷入深恋般怦然心动。延安,许多人说踏上这片土地,心里就踏实,就会产生梦想,放飞壮志。此时,我只想如面对挚爱般深情表白:圣地,再匆忙的脚步,也会停下来良久驻足,再势利的潮水也无法冲涮掉你的风釆。圣地比任何空洞言说都让我坚信,因而,曾经迷茫过的我,能透过眼前迷雾看到民族精髄,民族脊梁,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头攒动的景点,虽然举目看不到羊肚头巾闪动,看不到风催尘扬的窑洞有多么苍劲,看不到黄土高原上荷锄老人与散漫牛羊诗意般的生活画面,看不到紧张的军营与硝烟带给人的振奋。但是,我依然能感觉到陕北山岭的庄严、肃穆、神圣,感觉到黄土地的雄伟,感觉窑洞的喧嚣背后所蕴藏的巨大能量。那些陈旧的床、被、椅、照片和其他物品,为我们讲述着窑洞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这是艰苦却卓绝的创业史,困顿却坚韧的克敌之盾,本色却可洞穿一切黑暗的光。

我依稀看到穿着补丁的伟人,在激昂地给自己的战士作报告,在板凳上、石凳上同战友与文艺工作者促膝谈话,掏心窝亮观点,就着煤油灯在烟薰的土洞里锁紧眉宇,夜以继日地思索。每一个沉寂的黑夜里,他的内心都澎湃着革命的炽情,为着伟大的信念,为着劳苦大众,为着正义的伸张,他克服了个人巨大的痛苦与不幸,把温暖、希望与幸福播向大众。依稀看到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超越阶级,地位、金钱、利益的大爱,在工农中编织起纽带,使无数热血男女不远万里跋涉,来到梦寐以求的地方,自觉融入到革命熔炉中。

延安是我无数次千里追寻的故地,我想,不仅仅我有这种感想吧?吃着粗粮,喝着那种思想乳汁,沐着那战火洗礼而成长的人们,早把延安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故地,在梦里千百次地流连,“双手搂定宝塔山”。这种情感积累丝毫与物质无关,与利益无关。它的地位,不因不是占得开放先机而遍地黄金的长三角、珠三角,或是京都名城而有任何的失重。它的作用在于精神层面,在思想上,灵魂上。它不会被岁月磨灭掉,如金钢之于宝刀。它的吸引力,不是因为它多么富有,多么风光,多么秀丽,恰恰是因为艰苦、执着、质朴,因为它的巨大能量,它的伟大精神。

亲临延安,我才真正地弄懂延安是什么,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重要支点,是全党全军的指路灯,是全国工农兵找到自己主心骨的地方,也是新中国的红色摇篮。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精神、朱德精神、周恩来精神,延传平安幸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可再生,可传承的财富,谁拥有了,谁就会伟大,哪个民族尊崇它,哪个民族就兴旺发达,立于世界之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