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过村庄的风

作者: 曹春雷2017年03月29日来源: 农村大众优美散文

我说的这风,是冬天的风。对村庄来说,只有冬天的风最具存在感。因为,它总是穿越大街小巷,用呼啸的声音证明它的存在。

对风的声音,我是感受最深刻的。小时,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母亲坐在我身边,纳鞋底。炉火的光,明明暗暗,在墙上印下斑驳的影子。窗外的风,摇动梧桐上残留的果壳——哗啦啦。它还时不时地,揭动窗户上钉着的塑料纸,簌簌响。母亲起身,将一块煤投进火炉,炉火便轰的一下,旺起来。

在街上,风总是肆无忌惮,游走在每一条街巷,将未关严的木门推动得吱扭响。或者,盘卷起地上的落叶,在空中打转。将街边老屋屋脊上的草,吹得前仰后合。把家家户户烟筒上冒的烟,拉扯得东倒西歪。

我讨厌这风。走在街上,必须要穿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袖着手,缩着脖子,像要冬眠的大狗熊,但无论穿得怎样厚实,它总能钻进棉衣来,让我感到刺骨的寒意。

街上的树,被风吹落了衣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刺向蓝天。没了树叶,树顶的鹊巢便凸显出来,像是树上结出的一个灰色的果实。我总莫名地担心,这巢会不会被风吹落下来?但多少次狂风大作过后,我也没看到一个巢掉在地上。

风是会唱歌的。那时,在村子最北端的小学学校里,我们在上课。窗外的风忽大忽小,忽高忽低,或长或短地呼啸,总让我们分神。我们长发的美丽的语文老师说,听,那是风在唱歌呢。课间时,她组织我们“挤油”,一个挨一个,靠着墙根挤在一起,你挤我,我挤你,一边喊:挤油,挤油,挤得小孩露头,不一会儿身上就暖和起来,这时再听风声,就不那么怕了,还真是风在唱歌呢。

村里,也有风吹不到的地方。三面环墙,唯有朝南处空着,在街旁,这种角落是最好的避风港。太阳最暖的时候,人们三三两两聚集而来,靠着墙根晒太阳,是最好的享受。有人搬出一张小桌子来,几个凑在一起,甩扑克。妇女们通常是掐辫子——麦秸秆的那种。或者,端出一簸箕花生,扒花生壳,一边拉着家长里短,通常,这是她们的新闻发布会。

傍晚的时候,风再大,也阻止不了孩子在街上疯玩。于是,母亲在院门前的呼唤,被风携带着,飘出很远,拐过街,绕过巷,送到贪玩的孩子的耳朵里。

有风的夜晚,炉火更显温暖。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通常是白菜炖豆腐,杂着几块肥肉片子,咕嘟嘟冒着热汽。一家人围着炉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火锅”。窗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站在城市高楼的阳台上,怀念着乡下“火锅”的味道,这时,有寒风吹面而来,——这风,是不是来自于故乡的风?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