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南来

作者: 杨军会2017年05月15日来源: 邢台日报抒情散文

清风渡河,水波荡漾。涛山迢迢,有客南来。

土地在一片根深蒂固的空间里呼吸着空气、汲取着养分,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性格。在这片有着三千五百余年建城史、六百余年建都史,曾历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邢襄大地,承载了太多的过去,留下了太多智慧思想的旋律、文明与历史的乐章。流年似水,花香满河,千百年来,世事变迁的刀凿斧刻,为她勾勒出邢襄儿女的几腔豪迈;岁月积淀的默默絮语,为她琢磨出牛城人踏实质朴的纯粹敦厚。就是这片太多深厚的土地,遇到了素未谋面的江水,从南到北,滚滚而来。

这片土地有着宽容的情怀,包裹着层层温柔;南来的江水如新生的孩儿畅快奔跑,穿越千里来到了这个无言却温暖的怀抱。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后怕是要变上一变了。南水北调工程穿城而过让邢襄沃土流过了长江的水,奔腾着踩下足迹。水土交融在一起,便写出了新的篇章。

水有上善之德,亦有莫测之威。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印迹充斥了与水博弈的历程,凭着“人定胜天”的果敢坚毅,从古到今,人们书写了无数苦难而辉煌的历史。从远古大禹亲自率领治水大军,三过家门而不入,“辟九岳、掘九泽、通九江、定九州”,到郑国渠引泾灌溉的万世之功;从李冰在都江堰的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到郭守敬在元大都的因旧谋新、更立问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因水而兴,因水而长。水利者,水之利益也;利益者,利民益国也。人们对水的崇拜和敬畏,被点点滴滴的笔墨撰入内心,被层层累累的砖石刻入灵魂。

自古以来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成就了如今的农业繁荣。没有水,就没有中国以水为重要基础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中国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邢台西依太行山,东临大运河,土厚泉甘,民风朴实,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的美誉。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曾与水相依、相争了千年。相传大禹便利用过大沙河治理水患,而伟大的科学家郭守敬更是为华夏的水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过去,当百泉还在翻涌的时候,这里也如北方的江南,被水的柔波轻抚。可现在,过度开垦与城市工业化发展,让曾经粼粼清波的城市变了模样,这里早已不见了当年水和土娓娓共生,水沉了下去,土扬了起来,阳春三月,草长沙飞。因此,这片干涸的土地势必需要一条新的河流,当新的血液随着河渠注入她垂病的身躯,这里必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邢台似乎总是受到水的“青睐”,每到夏天汛期一至,突如其来的暴雨经常让许多街巷一片汪洋。因为邢台城区是河北省唯一无设防城市,城区防洪成为每年防汛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防洪工程被列入了总干渠建设,在总干渠一侧修建防洪堤、排洪沟,将洪水导入七里河,解决了市区的防洪问题。可见未来,暴雨时至,再也不会将牛城变成泽国。水土间精巧复杂的配合,成就了和谐的水利,功成当代,遗惠千秋。

南来的江水带来了南方隽秀的青山绿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一条93公里的“清水长廊”,清扬婉转。而穿过邢台市区的河面,更是“一桥一景”交相辉映。随着城市供水置换为江水,也许数年之后百泉复涌也不无可能。到那时,城中的泉水涓涓涌动,翻腾起珍珠般的水泡,讲述着往日的繁荣,跃动着未来的希望。城边的河中,邢襄的风吹过长江的水,漾碎了全天下的月影。水和土相互扶持改善,带来了和谐的生态,留下了珍贵的福荫。我们一贯喜欢回顾过去,尤其是老人们,也总是喜欢远瞻未来。回顾过去是为了纪念,是为了经验教训;远瞻未来是为了发展,是为了子孙的千秋大业。这便是南水北调带给我们的浮想联翩。

对于北方的土地,长江的水就像远道而来的客人,有些神秘色彩,可她的到来却是为了这里的河绿波清。土因水而肥沃,地因水而美丽,城因水而繁华,人因水而灵动。水滋养万物,利而不争,它本身没有道德或情怀,人们却从它身上领悟到了品格和精神。南来的江水带来了南方的婉约气质,萦绕在北方的旷达和豪迈。

南来的水,你为我们的土地带来蓬勃生机;南来的水,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执着精神;南来的水,你为我们的发展带来生长希望。南来的水,我们的土地因此充满了包容的力量,即使你匆匆流过不肯停歇,也早已成为邢襄大地的一部分,水和土再难分主客,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里不是江水的终点,南水只是远行之客,匆匆而过,终须离去。长江的水过去不曾出现,未来更不会断绝。挥手一别,青山依旧,明月不缺。

——不辞千里之远,不畏风霜严寒,跋涉了三省的江湖,踏穿了阻隔的涛山,有客自南来;

——趟过汩汩流去的大河,水流奔涌出未来的呼唤,浪花涤荡着过去的尘埃,有客自南来;

——为了天南地北的邂逅,为了青山绿水的相遇,为了一方生民的立命,有客自南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