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二题

作者: 陈岳2017年06月13日来源: 郴州日报写景散文

望夫楼

望夫楼、望夫台、望夫石、望夫滩、望夫崖……一处处缠绵悱恻的名字,一处处牵情引泪的凄美故事的发射平台,能把庞大高耸的城墙哭倒的孟姜女是它们的精神领袖或者叫形象代言人。

我看过描写板梁望夫楼的文章,看过照片,之后,还亲自登上了象鼻山,在门楼内外徘徊思忖:板梁的望夫楼决不是标配型号的,特立独行的行为风范已然构成了一道罕见的风景

高亭河缓缓流过象鼻山下,望夫楼与接龙桥遥相呼应。河边的小码头,桥头“通广西”的石板路,全在望夫楼的倾情注视中。板梁的男人出外,都从望夫楼视线里的码头和石板路走向坪石、韶关、广州,走向耒阳、衡阳、长沙,走向道州、全州、桂林……男人们外出的营生多重选项中,戍边远征的稀少了,读书、做买卖、做工的多了。

少了性命攸关的重大牵悬,“望夫”的精神承载减轻了许多。于是,可以想像的是,望夫楼上偶遇或约定的姊妹们的聚会,无疑会派生一场场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家庭的“私房话派对”。姐妹们打讲的内容自然不外对夫君的赞美、思念期望,当然也会有一些吹毛求疵的“批评”和嗔怪。“望夫成龙”成了“思念”这一主题的内涵与外延。板梁的望夫楼是一座搭载思念的高台,也成了一杆张扬励志的旗幡。

每个在接龙桥旁小码头搭船或沿着桥头的石板路出外打拼的男人,人人都渴望成功,这当毋庸置疑。如果有谁把妻子爱人的思念牵挂看作压力又转为动力,我想,这个男人成功的几率会提升,这个男人成功的时日会提前。

板梁的望夫楼,穿越风雨阴晴,晨昏日月,消褪了凄寒,既温柔,也雄劲,唯美!

凉亭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文人笔下的长亭,满载离愁别绪。多少长亭,俱是牵情引泪的地点啊!

湘南的凉亭,其情感承受似乎健旺些。它们也迎来送往,却非全然凄惨。出去的人,有抱负,有希冀(有想头)。回来的人,大小总有斩获,至少携回了可感慨的沧桑记忆。有人骨葬他乡,回不来了,返乡游子的哽噎口信即其灵魂的抵达。家人在厅堂上立个牌位,哭了拜了,从此不来凉亭等候了。

板梁村在高亭河之南的文亭和高亭河之北的武亭,是湘南凉亭的标配组合,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湘南凉亭的物化作用也经由它们展现无遗。

为行人遮荫挡雨,为脚夫息汗消乏。荒郊野外,古道长亭,似有言,终无诉,四时轮递,只是寂寂。南方赤日炎炎,荫凉乃长足之最想,于是,处处长亭喊成了“凉亭”。多数的凉亭,总有乡人将消暑的凉茶、凉粉摆放在亭里长凳、石座上,由过路人自饮自取。

凉亭是乡村的礼数。谁在凉亭里打过尖(歇息),谁就幸运地享有清馨的回味。

板梁的文亭、武亭,一在河之南,一在河之北,隔河相望,风里雨里百年千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