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诗一样的河

作者: 何炳文2017年06月20日来源: 郴州日报散文随笔

朋友告诉我,郴州西河风光带是一个绝佳的去处。所谓风光带,是在原有西河自然流经的堤岸上修建了一条漂亮的游道,游道为彩色混凝土路面,与清清的河水一道,像一条优美的彩带蜿蜒地伸向远方。河床保留了原生态的木、藤蔓、花草植被,游道两旁有很好的经济、园林树木和花草绿化。每隔一定距离,还有相应的休闲设施。经这么一打扮,原来娴静美丽的西河,愈加变得妩媚动人、魅力非凡了。这条游道从桂阳大溪一直修到了永兴塘门口入便江处,长达一百一十公里。

我们出发游西河时,正值秋季。

栖凤渡至湘阴渡路段的西河,像一位盛装的少女。河床之外是大片金黄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灿灿的光泽。游道的内侧是成排种植的美人蕉,大红和鲜黄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游道的外侧则种植着一些观光树木,隔一段距离往往会有一株高大的木芙蓉,树上缀满了大朵的粉红色芙蓉花。近游道的田埂上,偶尔会有一簇簇人工种植的开得正艳的波斯菊。这种花与稻谷奇异的共存,好似一场“精神”与“物质”的艺术秀。

北湖区同和与苏仙区荷叶坪这一段西河,却又像一个从山里奔跑出来的健壮小伙。这一带山峦叠翠,地势险要,常有激流险滩。我们漫步时,正飘着细雨。在湍急的水声中,看秀峰山岚,看石桥卧波,看横溢的河水从水坝上急泻而下,感觉真好!

而马头岭到栖凤渡这一段和吴山、招旅、三合这几个点,西河又变幻成了一位高深、幽静的隐士。这一带河岸边有很多原生态的古树,一些樟树和柏树竟有数百年的树龄,它们肃静而又伟岸地站立在河边。河里有沉鱼,树上有飞鸟,河堤上有几个安静的垂钓者。栖凤渡的岗脚村、华塘的吴山村,已将河道旁的低洼地开发成了湿地公园,树林和花草之间,修建了木质或仿木质的栈道和休闲亭榭。整日忙碌的人们来到这里,这满眼的绿色和满世界的负氧离子,不但可以洗却疲惫,还可以使躁动的心在这清幽的意境中安顿下来。

湘阴渡的夹口到永兴塘门口是西河汇入便江的最后之旅,有十多公里。这时候的西河,便温情得像是我们的家人。这一带河道地势较低,游道没有紧靠河堤,离岸堤约有几十米远,大多是依山麓、山脚而行。山上,大部分种植了甜橙,此时满山黄橙橙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沿河的两边,散落着一些民居。村庄上空偶尔有几缕袅袅炊烟,也不知是煮食还是取暖烧的柴火。尽管已近响午,村里仍可闻断续起伏的鸡鸣声,似世外桃源慵懒婉约的鸣唱。

西河便在这些择水而居的村寨之间缓缓流淌,与这里的人们朝夕相伴。我们就这样温情脉脉地走到了西河口。河水经过西河上的最后一座桥,汇入了更宽广的便江。没有热烈的撞击,只是平静地融入,河水变成了江水,继续北流,沿途流入湘江、长江、东海。没准,最后又变成水分子,飘荡到西河的上空。上善若水,水是智者,水是永恒。

我不知道,郴州这条西河已经流淌了多少年。我想,我国伟大诗人屈原,二千多年前一定是在一条类似西河的河畔行吟漫游,才写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九歌》。走在开满鲜花的游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是多么浪漫的情怀;面对河水汤汤,落叶缤纷,才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的感慨;而当我们栉风沐雨,追本溯源来到桂阳官溪,时令已是冬季,衰草寒烟,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的沧桑和无奈了。

西河,是一条诗一样的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