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阁

作者: 陈维坤2018年01月09日来源: 潮州日报写景散文

第一眼看到北阁,看到她蜷缩在狭逼的城堤之下,你一定会对其顿生那种寄人篱下的凄苦之想,你甚至会怀疑潮人有拼凑八景 之嫌。的确,北阁虽非寂寂无名,但着实太小太不起眼了,小到只消在外抬眼一瞥,便可将景区尽收眼底;不起眼到与其素昧平生的外地友人路过都不肯下车稍作停留,只是礼节性地拜望一眼,顺便透过车窗对着“佛灯”拍下三两镜头,便催促着赶快奔赴下一景点。

这居于墙角旮旯、常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景区,由于向缺真正的解人,望去更像是一位埋名闹市的隐者。很多时候,我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隔着矮墙望去,那零星散布着的几座亭台庙宇,委实难以博取远客的眼球。因而,北阁之游,我常常是独游。尽管一人踽行有些孤独,但孤独之中却也常交织着几分发现的快感。

进入景区,绕过迴澜亭,韩江楼、玄天阁、佛塔依次迎面而来,却因各自位置的高低不一而顿生错落感,这在无形之中拉宽了彼此的距离,使北阁不似外面所见那般逼仄。沿着叠翠亭后方台阶继续攀援而上,再由玄天门钻过城墙,紧挨着城墙内沿的,即为景区的制高点观澜亭。复经一天门踅至城墙外,再紧贴城墙曲径左转绕至玄天阁后,又右转回来,顺韩江楼后石阶而下,绿掩映中又见一亭,定睛一瞧,却原来就是迴澜亭!

北阁虽为弹丸之地,却能因地制宜,充分融合古城墙,把园林的迂回曲折摇曳至极致。这种别有洞天的体验,确确乎只有入乎其中,历经一番盘桓摩挲,方能领略一二并由衷慨叹:旁观者未必清,眼睛有时也会欺骗自己!确实,北阁虽不大,置身其中,却让人倍觉丰赡:韩江楼里,集忠、义、仁、智、信、礼、勇诸理想品格于一身的关公,自有一股涤荡心灵的力量源源传出;玄天阁中,昔时先民于此设置的北帝神祇,也让我对潮人的良善虔诚有了更多的体验;而北阁的标志性建筑物佛塔,更让我每每顿悟——只要心中亮着一盏明灯,即便流急礁密,路黑风高,也可一路往来安然无恙……凡此种种,若非亲历,焉能得之?

北阁这方寸之地,竟如此紧密有序地把儒家的君子人格、道家的生命意识、佛教的慈悲心交融为一体。南怀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而从韩江楼上一路走来,既可亲近儒家文化的优秀践行者,又能参谒道家庇佑生灵的护法神,更得以膜拜照彻众生的佛灯。或许,这只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机缘巧合;又或许,这本来就是潮人的一种积极的文化自觉。但不管出于哪一种因由,北阁所献出的人文盛宴,已如四月的雨,足以润湿我的心……

佛灯之后的城墙,是北阁呈送的另一份盛宴。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墙。近年来全方位修复的滨江长廊段的城墙,看似美不胜收,实则不够醇厚绵远。唯有佛灯后这一截,才留住了流年的沧桑,让人得以洞悉古城的过往。如今,古城墙的顶部已被丛生的杂草所盘踞,仿佛长了一头蓬松绿发,虽有些芜杂,却也并不凄然;墙脚是清一色的青砖,砖缝爬满了嫩嫩的苔藓,青翠中透着鹅黄,是那种特别容易让人心生疼爱的颜色。每每侧身而过,对于游览者而言,简直就是一次心灵的自我放飞。我知道,这是北阁对亲临其境者的另一种奖赏!

最让我欣喜的,是观澜亭上之所见。韩江在潮州府城段优美地画了一道弧,而观澜亭正居于圆弧的顶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观澜亭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最佳的江畔观景台。伫立亭中,极目眺望,上游的“鳄渡秋风”,对岸的“韩祠橡木”,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皆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而且,以不同的角度观之,这些景观纷纷变幻出另外的一种韵味来,远远地垂钓着我的心——悠然心会的一刻,我的心胸常常变得坦坦荡荡,感觉呼吸也无比的纯净美好……

在观澜亭上,我还常常联想到身后的这座古城。记得我的一位外地的朋友,他多次匆忙与潮州擦肩而过,偶尔言谈之间,对潮州府城颇有名实不相符之意。那一次,我领着他逛完西湖公园后,特地挽着他扎进老市区的古旧街巷。我们踏在纵横交错的唐宋石板路上,与一间间明清的民居展开直接对话,时而为一个门楼的牌匾、楹联而驻足,时而为一处屋脊的嵌瓷、灰雕而流连,时而为一座庭院的木雕、盆栽而赞叹……走着走着,友人便感慨起来,说他终于领略到了潮州的博大精致与温婉从容,又说他有些舍不得离开了……

哦,北阁,这融自然风光、园林雅趣、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景区,我最享受零距离与你接触时的那种心灵相碰声气相通。因为与你的这一份相知相惜,得空,我会常来陪你!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