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

作者: 侯龙柱2018年01月19日来源: 潮州日报优美散文

水乡的夜晚,寂寥而冷清。特别是在秋末到初春这段漫长的时光里,每到夜深人静,往往就只有零落的鸡鸣犬吠,聊作静夜中的点缀。但到春末夏初,情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各种鸟儿,从早到晚,都在房前场院里,或屋后竹林中,热热闹闹地歌吟舞蹈;各色的花儿,也不甘寂寞,桃红、李白、菜花黄,争先恐后地绽放;到了夜晚,鸟宿花眠后,也还有一群群青蛙,激昂亢奋地鼓噪着,将落寞的水乡,喧嚣得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其实,早在春风初拂,春水乍暖时,青蛙就已从蛰伏了一冬的洞穴里钻出来,伸展自己的身体。只不过,那时它们多半沉默着,悄无声息。但在塘边或河畔,一簇簇水草或被水浸润的杂物上,已能见到一团团密密麻麻的黄褐色籽粒,被一网似有若无的膜状物粘连着,浮拥着,那便是蛙卵了,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随着水面起伏着。再过些日子,就会有一群群墨黑的蝌蚪,在乍暖微寒的水中,娇憨可爱地摇摆着大尾巴,游来游去,形象、写真,宛如一幅素描的风景画。

童年时,我和小伙伴喜欢捉小蝌蚪,养在盆或瓶里作观赏。在乡村的池塘,我见到它们褪尽尾巴,长出双脚,一眨眼再看,就不见了踪影。小蝌蚪到哪里去了呢?我们那时颇觉疑惑,读书后,才知道它是“找妈”去了。这时节走在田野里,便随时可见鼓突晶亮眼睛的青蛙,蹲伏在路边草丛中,或阴里。听到人的动静,便蹦跃而起,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咕咚一声,潜入水里,只留下一圈圈散开的涟漪。

夏天是青蛙的节日,而田野则是它们表演的舞台。每当夜幕降临,青蛙就开始大显身手,“咕咕咕”、“嘎嘎嘎”、“咣咣咣”,或高或低,或近或远,或独奏或合唱,或粗犷或清脆,错落有致,伴随着淡淡的月光,翠绿的田野,潺潺的流水,仿佛是一台别有风味的交响乐。蛙鸣,在水乡明月清风间点缀着夏夜的气氛,是一种悠闲到极致的意境。有时从夜梦恍惚中醒来,谛听窗外悦耳的蛙鸣,总觉得似乎只有它们,才是那寂静田野 中的真正主宰。

童年时,乡间留传“蛙声如潮带雨来“的谚语。在久经干旱、异常闷热的夜晚,蛙鸣如鼓,一阵紧似一阵;如潮,一浪高过一浪。顷刻间,大雨伴着雷电,挟风而下,倾盆如泻。蛙群便悄然地沉寂了,仿佛正静心享受着甘露的洗礼。直至雨歇风止,凉意渐生,蛙声才再次响起,先是零星点缀,清晰可数;紧接着便汇聚成片,成为响彻田野的天籁,唤醒了梦里水乡。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