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朱家湾

作者: 王卫民2018年03月30日来源: 商洛日报抒情散文

在苍莽的秦岭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朱家湾,它似一颗明珠妁妁其华,把千百年来山里人的一方天地装扮得入诗入画,如今,朱家湾已成为首批国家公布的美丽乡村。

这一日,正值隆冬三九,朱家湾的山山水水在稀罕的冬日暖阳里格外光鲜。岩畔间、堤坝上,冬青绿叶青枝,经霜经露的柏树愈发苍翠,不曾落尽残叶的橡树林在细风中悉索作响,阵阵松涛一拨未落一拨又至分明是撩拨着纷至沓来的游客么!再看依山傍水的农家屋舍,屋檐下搭着横排金灿灿的苞米棒子,鲜艳的红辣椒一串串挂在窗棂上,它们是极大限度的夸耀幸福的农家日子么?

按以往的惯例,这当儿冬闲,人们该是围着烟熏火燎的火塘,一边拍打着随烟尘而起的灰纤,一边心情沉重的谋算着来年春上哪块地种麻哪块地种桑或是种麦子玉米大豆,间或少不了一声叹息,生出几缕惆怅。庄户人家没有太多的奢望,只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肩扛背驮、拉牛扶犁,汗水和着泪水,希望就着恓惶,虽然摆脱了刀耕火种的蛮荒,却摆脱不了自然经济形态下小农命运……

随着改革大潮,朱家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人们或是走出去务工,或是在乡里务山务林,种香菇木耳,结板栗核桃柿子,只要人勤勤,啥都能换钱。美丽乡村建设,更是把朱家湾带进了一个全新时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那绕村而过的乾佑河,清澈碧透潺潺不息。冬日的清晨,若依河而立,水草便昂扬着头,顶着水珠儿招惹人眼,不小心就打湿了游人裤脚,人却不舍得离去,端望着它清清流过,人的心情随之会舒坦许多。这清流发源于秦岭深处,水质优良无污染,有相当一部分被“调入”西安,城乡共饮一江水。

我曾在成片成片向日葵盛开时来过朱家湾,阳光下的向日葵林郁郁葱葱,它们微微娇羞的低着头,却难掩通眼的暖黄,硕大的果盘里颗籽儿饱满,真真醉了游人!

青瓦土墙,木门木窗,是朱家湾人从农耕文明走过来的百姓民居。在祖辈用松树亮子照明的年月,祖屋早已是黑黢黢,还有锄头犁耙,蓑衣草鞋都是那个漫长年代的物相印证。看它似摇摇欲坠,却几十年屹立着,每每有新生命呱呱坠地,都是土瓦屋生命顽强的象征。土瓦屋房檐上悬挂着的烟熏肉,便是穷富人家的辨识,储嚼柜子和瓦瓮装得满与浅,便是丰年与欠收的说明。

朱家湾人在这一代新生式的刷新了新理念,从容不迫地迈进商品市场。土地还是那块儿土地,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朱家湾人却懂得奋斗、发展、自强不息的内涵。他们从土坷垃里走来,把桑麻地垄交给了市场,在祖耕了几百年的土地上获得了另一种生活

土瓦屋改造而成的“农家乐”,远离城市的嘈杂,与城乡结合部的一般“农家乐”相比,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家。村边涓涓的小溪,青石青砖铺就的街巷,土瓦屋的复古格调,颇具民俗民风的灶台厅堂,

山中原木搭成的阁楼,中堂的神氏楹联,古色古香的八仙桌椅,无不古朴典雅!拾阶而上,木板楼上竟是另一番天地,它被隔开作为客房,干净的床铺,简约的家具,如家的感觉!朱家湾人的市场理念不得不叫人赞口。难怪每到旅游旺季时,这里总是“一房难求”,游客们更是乐不思蜀。

离开朱家湾几日了,但那里的山水人文,那里的古色古香,还在我脑际萦绕。我祝愿,朱家湾的明天会更美丽!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