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歌

2012年02月28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随笔

上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后,总可以听到校园广播站里放一些歌曲,或轻快,或舒缓,伴着夕阳缓缓流淌。时间一长便形成条件反射,偶尔在别处听到同样的歌,便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同样的画面:夕阳西下,校园里稀稀落落的人群,一切都镀着一层金色。

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里,每到校园广播放歌的时候,天气就格外的好。也难怪,要是刮个沙尘下个暴雨什么的,人们都想快点回家,谁还有心思听音乐?所以,最好是蓝天,白云,夕阳,晚霞,微风习习,再放上几首歌,这样才有意境。

那大概还是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前的课外活动,大家都会在操场上做游戏。有一次,校园广播里放的是《小龙人》的主题曲,那略带哭腔的童音让我们也难过起来。伙伴们索性把“过家家”的游戏也编进了悲剧色彩:“妈”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家里的“姐姐”领着姊妹们出去找妈妈。那场景,那音乐,让我们真的感到鼻子酸酸的。

后来上了中学,在功课最紧的时候,电视也看得少,就想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偏偏我们那时属于录音机已经稍显过时,但mp3还没有流行起来,大家对音乐的渴望可想而知。除了隔一周才上一次的音乐课,老师在下午上课前还组织同学们唱歌。下午放学后,我们便盼着校园广播站能放一些好听的歌。偶尔听到自己喜欢的歌,大家都会兴奋不已,有的还会轻轻跟着唱。我最喜欢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外面。回家的同学正背着书包向校门走去,有的还骑着车子,影子都斜斜的;住校的同学趁着下课赶紧去打开水,因为宿舍离开水房很远;操场上,打篮球的,踢足球的周围有很多观看叫好的人,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背书的,散步的人慢慢地走,似乎在享受这种有点浪漫的气氛……这一切都伴着那有一搭没一搭的音乐,我突然感觉这些是那么般配,就像一位导演精心设计的戏,比电视上的偶像剧还要精彩。时间仿佛就在那一刻凝固了,好像空间还在移动,时间却停滞不前。

一股莫名的凄凉与痛楚突然猛烈地敲击着我的心,耳边最后似乎只剩下呼呼的风声,眼前的这些画面好像渐渐模糊,由金色变为灰色……原来,在时间面前,所有人都只不过是过客。在这个操场上,若干年后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来这儿玩呢?他们在这儿玩的时候,又是否会想到若干年前,在这个相同的地方,有一个爱胡思乱想的孩子在牵挂着他们呢?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这历经沧桑的操场,这教学楼,它们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什么都知道,却什么也不说,真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可怜啊,连一个mp3都没有,眼巴巴地等着校园广播里能放自己喜欢的歌曲。那时我有一个很“远大”的理想,就是等高考过后,挣点钱买一个mp3,把所有想听的爱听的歌列个单子,全存到mp3里,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享受。现在,这个“理想”实现了,而我不禁都想嘲笑自己:简直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盼着革命胜利后,能煮很多很多土豆吃,把四五个猪蹄子绑在一块儿啃!那是人的欲望在极度压抑后的宣泄。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做“过程记忆”,似乎像是“一心二用”,意思是说在记忆过程中做一些与记忆无关的事,随后反而会记得很牢,因为你首先很容易想起的是那些与记忆过程无关的事。校园里的歌曲也许魅力就在这里,那些歌本身也许并不是经典,但人们往往在想起那些歌的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青涩的学生时代。那份纯真,那份激情,那份令人羡慕的青春时光,却已经随着歌声流走,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不过,似乎我们并没有为逝去的时光而烦恼,而是为拥有这样美妙的回忆而高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