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宽容的故事

2022/11/26经典文章

关于宽容的故事(精选7篇)

学会宽容

文/李红玉

天空宽容地容纳了无数的云彩,无论其美丑。大海宽容地容纳了无数的水滴,无论其清浊。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宽容永远是最美的品格,一件事使我懂得了宽容。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认真的学着作业,正当我将思考很久的答案写上去的时候,我的手被“狠狠”的碰了一下,作业本被钢笔烙下了一条深深的痕迹。我马上站起来,一看是后排的周明,我不加思索地给了他重重的一巴掌。周明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看了一眼受伤的作业本,还不解恨,马上抢过他的作业本,狠狠地摔在地上,还用脚重重地踩了一下,嘴上说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因为我太生气,周明一番诚挚的歉意被我“踩”到了地狱,只见他捡起来作业本,奋不顾身地向我冲来,我知道他要反击了,马上飞出我的“螳螂腿”。就这样我俩接上了火,打成了一团……

我们激战正酣的时候,万老师走过来了。他把我们叫到办公室,问清了打架的原因。听完我们各自的“陈述”,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件事虽由周明同学引起,但是李红玉要负主要责任。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同学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就夸大事实,要和别人论高下,这样还算同学吗,和别人也不应该这样。”

最后,万老师又说:“今天,我送你们两人一句话:‘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

走出万老师办公室,我无地自容。是啊,就算我把周明的作业本撕了,然后再痛打他一顿,我的作业本还不是已经被划坏了,然道还会复原吗?我这样做岂不是两败俱伤,既伤了自己,也伤了同学。如果我用宽容来对待,就会是另一种结果:两全其美,既尊重了同学,又得到真诚的友谊。

宽容一点好日子就来了

文/胡子宏

夫妻之间的恩爱和谐,往往要历经数年的磨合才能实现。很多人直到年逾不惑,才悟出,婚姻里不讲什么道理,讲的只有适应和忍让。幸福婚姻的一个重要秘诀便是:宽容一点,好日子就来了。

新婚时,自以为婚姻生活永远是情谊绵绵,如胶似漆。蜜月过了,夫妻之间的怄气就成了家常便饭。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年轻的夫妻不懂得宽容和忍让,难免针尖对麦芒,伶牙俐齿,互不相让。结果是大人闹,孩子哭,老婆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男人是懒得回娘家的,只好独守空房。夜不成寐时,夫妻都会品咂出,两口子不存在大是大非的冲突,彼此压根儿不想离婚,赌的只是一口气。此刻,年轻的夫妻都在为莫名其妙的吵架而后悔。聪明的老婆绝对不会让娘家人为她“报仇报怨”,而聪明的丈夫只有厚着脸皮去丈母娘家接回妻子。

结婚多年后,才明白:婚姻就是过日子,繁杂的家务填充了家庭中的漫长岁月;男人会累,女人会烦,此刻,拌嘴和吵闹,不是感情发生了质变,而是发泄一下生活中劳累的情绪而已。此时,夫妻之间的拌嘴和吵闹,双方都没什么道理可讲,惟一要遵循的便是:忍一时天长地久,让一刻海阔天空。

一个瞎子长年累月地路过一座桥,自以为桥下总是湍急的河水。有一天,瞎子不小心从桥边跌落,所幸他抓住了桥的边沿。瞎子疾呼救命。旁边有人笑道:喊什么,放手即平地。瞎子恍然大悟,松开手,脚触地。原来河床早已干涸,铺着厚厚的土沙。

想想看,当婚姻中产生纠纷时,你难免滋生一种不良的情绪。年轻的夫妻往往会纠缠不已,非要分出个是非曲直,谁对谁错,孰高孰低。此情此景,就像那个过桥的瞎子,不懂得“放手”,自以为陷入绝境。而成熟的夫妻就懒得吵架,即使一方唠叨起来,另一方也充耳不闻。熬过了河东狮吼的暴躁,家庭中很快就会风平浪静。到了这个阶段,夫妻之间,已经懂得了宽容,懂得了忍让,一切的纠纷会在宽容的心态中烟消云散。

曾经追问过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问:你们年轻时吵架吗?答:吵呀,现在还吵。再次迷惑地问:吵了一生的架?答:是呀,不过,我们还过了一生的好日子呢。那对白发夫妻相视一笑。多年的情爱交融,一切尽在不言中。

哦,宽容一点,好日子就来了。有了宽容,吵架的夫妻也会幸福到白发苍苍。这是因为,他们在拌嘴之余,慢慢地,慢慢地,就懂得了宽容,懂得了如何设身处地去互相关照和体贴。婚姻中的纠纷,不讲道理,只讲宽容———这个看似朴实无华的生活技巧,却总要历经多年的磨砺方能悟透。

老者尤应学宽容

文/陈日旭

宽容者,宽厚、容忍,有度量也。然而,要切实做到,往往非为易事。以自我为例,余年逾七旬,待人处事尚欠缺大度胸襟。

先是数年前之一日,我乘公交车站立于一手中拿着东西的男子座位旁边,他身旁还竖着一部折叠式的行李车。车已到站,他才猛然想起下车,慌忙中一把拖过行李车往中门冲去,我的膝盖被撞,皮鞋也被划了一条印痕。此男子察觉,回头说了声:“不好意思!”我却怒形于色,正欲与他理论,被妻子劝住:“人家打过招呼了,算了。”我才未作声。

也是多年前的一天早上,我与友人同乘地铁,在换车进车厢时,友人先坐下,并招呼我在一侧坐。说时迟,那时快,一大个子男青年从后面将我一挤,抢先坐下,并迅即将头一靠,闭目养神。我心想,此小子怎么这样无礼呢?友人与另一侧的乘客同时笑吟吟示意:“来,挤一下。”我方“息怒”作罢。

近日,也是在公交车上,我目睹如此一幕:车辆连续拐了几个弯,一个坐着的小女孩突然晕车吐了,侧头吐在车厢地下不算,污秽之物还吐溅到后座乘客放于地上的背包上。坐于对面的女孩母亲,立马过来照应,用纸巾给孩子擦,再擦那背包上的脏物,同时连声说着“对不起”。不料,她自己也吐了起来,雪上加霜,又是一阵忙乱。听得出,她们是外地乘客,可能是不习惯乘坐城市公交所致。可贵的是,那位背包被弄脏的乘客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责怪、埋怨的话,甚至连眉头也不皱一下,到站,提起包,默默地下车了。

由人及己,回忆起自己亲历的事。有一年,乘长途火车从外地回家,天明时在上海站下车后,叫了一辆出租车,向西郊驶去。兴许是车快路长,兴许是我在火车上没休息好,一路感到头晕难耐,尤其是车辆拐弯,心里一阵酸楚。后来,终于克制不住吐了起来,我虽用手帕捂着嘴,但还是弄污了副驾驶座的地下和门边。出租车驾驶员却宽慰说:“我开得慢些,快到了。”到达目的地下车后,我连声表示抱歉,并要多付些钱。他却怎么也不肯收,柔声道:“没关系,这种情况常有的。这样吧,你想法弄点水来,我来擦去就行。”就这样,“晕车事件”得到了出租司机的理解和原谅。

前后两幕“晕车场景”一直翻腾于我的脑海,给我很大启发。静心细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前两例是我脾气耿直,心胸狭窄所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且对方已打招呼,我理当予以包容、谅解,可我不甘罢休,反说明自身缺少修养。再换位思考,或许那“抢位”的大个子年轻人是位打工者,上完夜班归来,疲惫至极,亟需休息。而我,虽为老者,但身体健康,尚可站立,献点爱心又如何?检点自身,豁然开朗。古人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活到老,学到老。老者,社会阅历相对深广,更应富于大度、宽广的胸怀。宽容,利人之余,还可收获自身康乐,真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学会宽容

文/林思雨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比海还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人的胸怀。”但只是常说,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

那天,我与朋友去买东西。公车上年龄相仿的我们谈天说地,直到上来一个很丑、很胖、比我们年龄稍大的女生。那时公车上不少人都在轻声议论,内容却相似:那个人那么胖、还那么丑,怎么会穿白色长裙?真是玷污了这纯洁的白色!

我与朋友听到这话特意观察这个女生的反应,却发现她只是安静坐着并且低头微笑着。见她这样,又有几个人谈论起来,直到一位很漂亮、穿着也很时髦的美眉上车。

人们对她的“关注”少了,她依然低头微笑着。

“喂!给我让座!”我与朋友低头玩闹时,耳旁竟冒出这样一句话。抬头,发现是刚上车的漂亮女生满脸不屑地站在我们面前。朋友是个急脾气,看到这样就和那位漂亮女生嚷了起来,没有人帮我们,朋友都快被气哭了。

看我们这样子,坐在我们身后的“白色长裙”站起来走近一步劝那个美眉,谁知美眉竟然故意在那纯白的长裙上踩了一脚,而被踩到长裙,她只是笑着说:“她们俩应该还是初中生,还小,你坐我这儿吧。”

最后,那个美眉在“白色长裙”的位置坐了下来。车厢里的议论声又出现了,不过,内容却变了,对于她的议论声只剩下了大度,善良,宽容……

我们和“白色长裙”在同一站下车,她走在我们前面,看着那条白色长裙上面的黑脚印,我与朋友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她转身进了一家书店又很快出来了,走到我们面前塞给我们一张纸,上面写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最大的是海,比海还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人的胸怀。

我看完她给我们的纸条后急忙抬起头,却只看见那拐角处的白色长裙。这一刻看到的她还是那么胖,那么丑,我却觉得她好美,比公车上的那个女生美太多、太多……

母爱与宽容

文/丁晓雯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学校食堂里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这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好电影。

1976年,河北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最后,妻子李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方登心头。

庆幸的是方登劫后余生,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了她,改变了她的生活,但方登心里一直没有忘记生死关头妈妈放弃了她,“救弟弟”这句话一直在她的耳边回荡,她恨妈妈。养父母不止一次地鼓励她回唐山寻找亲人,但方登始终不愿再回去。

32年后,姐弟又在地震救援中偶然相遇,一家人终于团圆。面对女儿,李元妮跪了下来。亏欠、悔恨、欣喜、惊讶,母亲的泪水夺眶而出。也就在此时,方登对母亲的怨恨也终于消逝了。

看到这里,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32年,作为母亲的李元妮遭受着良心的折磨,作为女儿的方登,则在思念与怨恨的矛盾心情中生活。幸运的是,母亲的爱和女儿的宽容终于使她们重新团聚,这浓浓的母女深情,多么令人感动与敬佩!

宽容是金

文/郁惠英

宽容不仅是“海量”,更是一种修养而成的智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特殊生(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时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和足够的耐心呢?学生犯了错,尤其是连续几次犯同样的错误时,一些教师往往怒其“屡教不改”而给予了严厉惩罚。然而此种“惩罚教育”虽然“立竿见影”,但其功效却是暂时的。孩子往往还是会忘记自己当时为什么受罚,没有真正地觉悟道理。英国着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曾说起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读小学时因偷偷杀了他的爱犬而给我处罚的一位校长,在我心目中,他是最好的老师”。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爱犬?这显然是一个在我们看来不可轻饶的错误。可是麦克劳德先生显然遇到了一位宽容的校长,他得到的惩罚是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图各一张。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校长的胸襟,以及这位校长的英明。在学生严重触犯了他的私人利益后,仍能以这样理智而宽容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正是这个高明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最终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事实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来得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中,适当运用宽容的手段,在工作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你会从中体会到宽容的魅力所能达到的非凡效果,你会看到宽容的心是那样美丽。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文/毕诗成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

前些天,电视剧《欢乐颂》热播的时候,大家对樊胜美这个角色的认识,很能说明宽容的必要。最开始看到她假装有品位,爱慕虚荣,接近有钱男人,都觉得她果然就是所谓“捞女”;等看到她背负着家庭责任,每个月都要把仅有的工资邮寄给父母,还要为哥哥嫂嫂摆平各种烂事,很多人的认知发生了反转,开始理解并同情。你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侧面,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人是多元的,缺乏宽容之心,就会“急吼吼”给观察对象贴上标签。

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

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当我们崇尚犀利的时候,莫忘记了从容的魅力。1936年,鲁迅去世,一位女作家给胡适写了一封信痛骂鲁迅,胡适给她回信说:鲁迅先生固然批评过我,但是我对你这个态度,深表遗憾。“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能万美集于一身;不喜欢一个人,我们不能万恶集于一身,我们要就事论事,方有持平之论。”信念不同的自由激辩也该有底线,比如: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

发生在这个时代的很多谩骂、嘲讽、“打击”,凡是不以理性与包容为底色,我一概从心底对其不齿。大家确实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绝对不是“灭了谁”才有出路。思想竞争、观念竞争,需要以极大的包容之心作为运行的底盘,在如此基础上碰撞、激辩、博弈、说服,才能彼此砥砺,螺旋上升。没有包容心的争辩只能把真理越推越远,处处硝烟弥漫,结果一地鸡毛。人人都应该克制自己“看不惯”的反应,在理解与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与争辩。

比起曾经的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