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大学文章

2022/11/26经典文章

大学文章(精选6篇)

那年的我——追忆我逝去的大学时

文/享受孤独

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想写点关于大学的什么。可是,经常访问的社交网站总是充斥着熟人的痕迹,让我怎么都没有勇气将自己对大学的追忆公之于众。

大学的时光,回想起来是美好的。然而,细细回忆却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不成熟的彼此之间发生的碰撞。我们追忆大学,怀念彼此,其实本质上并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群体,而是在那种特定环境下我们被消耗掉的青春,或者说追忆和怀念的是一种一赴不返的状态。我,亦是如此。

四年,转瞬即逝,我努力回忆却最终发现残存的记忆很少。没有难忘的人,也没有难忘的事儿,大抵是因为已经忘却了吧。然而,我却依然对自己的大学很是怀念。

最初进入大学,很孤单,也很陌生,因为当时的我对于大学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然后我学会去了解,去模仿,去感悟,最终形成自己的四年,也可以说边走边学的四年。在那段迷茫的时期,第一次经历了人生必须经历的一种挫折,让我整个人变得颓废不堪。因为年幼时所处环境的原因,让我在这次挫折之中显得比大多数人更加软弱。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年的颓废,福祸相依地形成了我后来最为怀念的那年。

那年的我,还是一个冲动的孩子,固执地认为感情应该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自己一直是颇得上天眷顾的幸运儿。然而,现实的打击让我不得不认识到越美丽的憧憬在面对打击的时候越显得脆弱无力,形成的破坏性也越大。此后,我冷却了初入大学的激情,忘掉了自己对于大学的种种规划,也抛弃了自己所承担的高负荷压力,完完全全将自己看作大学生活的局外人。对同学,对班级,甚至对于自己的母校,我都是一个无恶意的闲人。永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按照自己心中的道德体系和处事标准来为每一件事儿和每一个人指指点点,游离于那群并不成熟却自以为是的年轻人之中。(当然,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那年的我,作为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明白自己的所见所闻相当局限。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在此的差距,明白了自己在应试教育中形成的社会观的可笑,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陌生。所以,在此之后我不在乎身边风花雪月,也不顾周围所谓的勾心斗角,我只关注如何可以让自己快速地弥补和别人的差距,至少可以当一个合格的精神表演者,不至于让人看出破绽,我一直在努力达到。

那年的我,将自己从生活的那个圈子里抽离出来,让我的心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丝静谧,相比之其他人更容易保持清明。所以,我将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思考和感悟。

所以,我喜欢书香。

喜欢穿梭于图书馆林立的书架之中。尽管那是一个十分破旧且藏书量并不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但是它依然给我一种踏实和厚重的感觉。我不挑书,什么类型的区域我都去,只要我感兴趣。翻阅着各种学科各种类型的书籍,徜徉于各类知识的海洋。随着了解的越多,却让我愈发觉得自己欠缺的愈多。就这样我忘却了悲伤,忘记了自己所遭受的人生打击。不断汲取各种书籍的精华,贪恋于那种忘我的状态。

所以,我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

喜欢那种专属的静谧,让自己沉寂在自我冥想的状态之中。师表路的古朴,让我生出厚重的感觉,常常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国人那种理想化的精神追求,少了许多铜臭味的滋扰让很多人凸显出精神的伟岸。纯学术的讨论,理想高于一切。而莳英园的秀美,尤其是夏日的莳英园,却又让我兴起对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湖畔、小径、绿草、翠树……构成一副唯美的画面,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这应该就是我所怀恋的大学。如果可以,真想自私地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那种纯粹的精神状态。

心怀感恩,致我的大学

文/张冲

应该说,我已经二十岁了。三年初中,四年高中,五年小学,寒窗十年欢乐与苦痛参半。这十年最让我感动的是父母,老师和朋友的恩情,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直都怀着感动前进,时常欣赏沿途的风景,没有过长久的停留,当我真正的走过高中之后才发现有很多的感情需要我去铭记。

我挚爱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今生最重要的人。我尚未报答他们一丝丝的恩情,却要他们为我的人生再费心若干年。我曾以为随着我的长大他们会愈发轻松,其实不然。越长大的我越感觉到爸妈的重要,他们帮助了我太多太多。我的离家求学从十二岁始,至今八年有余。当我发现终于可以理解父母懂父母的时候,而脚步却离他们越来越远。报考的时候,妈妈建议我填报郑州的学校,而我的十二个志愿全都填报了外省的院校。落户济南是一个偶然,却离家不远。童年天天的相见拉长成了半载一次的重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手机贴在耳边的感觉,喜欢上了听爸妈说话的声音。原本未曾在意的“商丘”二字,今天看来,它在中国地图上是那样的鲜明而醒目。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模糊了高中的生活,连说话也竟然是一口尤为自然的普通话。当一个人在外闯荡的时候才深刻的感受到,会讲一口纯正的家乡方言是一件极为自豪的事情。所以,来济南我是自信的。妈妈希望我在大学好好学习,同时早点找个女朋友,不想让我再一个人在外地奔波流浪,那天我无比感动的对妈妈说我会尽早让她满意的。爸妈最让我动情的地方就是他们一辈子都在为子女的的生活操劳。他们看自己很轻,却把我们看的很重。现在能报答他们的只有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一点,坚强一点,让他们少一些担心。

我可以忘记那些年华里的辉煌却不可以忘记那些给过我影响的老师。田艳玲老师在数学上启蒙了我,让我爱上了数学。何磊老师让我以新的眼光看待学习和生活。 曹秋霞老师帮我走出自闭开始崭新的旅途,让我的人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陈晓霞老师是我初三班主任,她让我做团支书管理班级一切事物,让我牢牢记住了担当和责任。班凤丽老师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繁华和温润,李留准老师陪伴我的高二生活让我始终有种家的感觉。姜玉杰老师陪伴我的高考复习生活让我从没有感到过恐惧……感谢这些老师,我今天所学所感绝大部分得益于他们的谆谆教导。

我可以忘记那些年华里的欢乐却不会忘记那些陪我一起走过的同学。仲世强是我初三时的榜样,直到最后他第一我第二,我还是没有赶上他。王博和徐江飞是我高一同学,和他们在一起我体会到了少年应有的天真烂漫,但也不能否认那时候我有过不想长大的嫌疑。高二我自愿当了宿舍长,决心在学习上把宿舍带向光明的未来,后来我们宿舍着实成了一个快乐热闹的大家庭。高考复习阶段有杨波涛和班浩宇我们三个依然保持同勉励共进退的天然默契。都说高考检验了爱情的坚定,但高考之后当我再次面对友情时更加的笃定。我今天能有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生感悟还要感谢我的这些同学。

高考之后,我的好朋友都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刘京去了北京,仲世强去了上海,敏姐去了天津,表姐去了石家庄,班浩宇去了福州,李轩去了扬州,李翰林去了广州,王博去了郑州,王万里去了安徽,徐江飞去了西安……虽然很多时候我是那么的想念他们,可偶尔想到我的好朋友遍布全国并且都在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就会有种特别的感觉。我们相互约定共同努力,将来一起建设我们的祖国。即便是山水不相逢,我也坚信友情是棵常青藤。

我已走过那个伤春悲秋的年龄,也几乎不再听伤情的歌曲,我不知道长大是否就意味着不断改变。但很多时候面对自己的一些回不去的改变常常显得漠然和无措。很多曾经坚守的东西终究变成了难忘,从此当日于今日真的隔着时空与心灵的双重距离。好多次我都相信自己有超常的记忆,相信很长时间以后再次回想起来会感觉如初,但在今天看来,是我错了,我可以一次次的回首过去,但我永远都不能再次体会到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让我们不管以后,记住以前,把握现在,积极面对生活,心怀感恩,勤奋上进,让那些认识我们的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留有一些感动。让那些支持我们的人为我们取得的的成绩而欣慰。

心怀感恩,奋斗不止,致我的大学。

大学男生宿舍

文/海苑曲阁

人总是要睡觉的,可有一安逸之所,对于睡觉者来说犹似步入圣洁的神堂。自我年幼至今,想记过去多少日夜,睡梦难成,又徒增万千烦绪,何等惆怅!我本是一株新生雏芽,饱含激情与热血,正值焕发之际,却又因此而奈何。世间多少世故既无常在,却又化有常之中,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上天对我的考验吧!

我在中学时,六年的磨砺虽使我已对靡靡、虚乏之音有些防备,可它们毕竟是腐蚀人灵魂的强酸,最后我实属无招架之力,只能依凭老天保佑,在我心灵方寸之地留有一束光的芊华。时光飞逝,现今的我已步入大学的绮丽花园。当然,对于大学的憧憬,在这之前总是过于主观上的一厢情愿,不太考虑、也考虑不到现实性的不近人情。不论如何,我对于现今的入住,在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是差不了几分的准时睡觉,没有了中学时代琐碎、混杂的插曲。也许是我的幸运吧,同学们都属于温和派的,是容易相处的类型哦!于是,彼此的生活也能相互体谅而渐成一种自觉的融洽,所以我在大一的步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均衡。因着这种均衡,我完全沿袭着我在中学时的生活状态,只不过在精神领域显得越来越活泛了。那么承接开始的缓冲性安宁,就成为了我后期思想之花绽放、身心束缚得到宽解的一个重要前提。随后呢,我不断朝向那个只属于我的小小天地进发,一路上风景独好,到处是内心倾泻的希望的风林、曙愿的山野、还有夹道欢迎的光之世界的居民。

稍作休整之后,我便慢慢融入到大学的校园生活中,其中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质的归属完全是价值观以及相应联系的综合表现。我所生活的宿舍是四人制的,空间来说是相当宽松的,况且我们是入住的第一批,所以桌椅板凳照单全新。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宿舍有一个不错的阳台,因为临街,白天阳光倾注如瀑,夜晚美景如幻。生活在这样的安逸氛围中,我的感觉就是在度假,除了明天老师的大鼓书。基于此因,老师们也开动脑筋想了一些治我们的招,比如每晚的自习课,还有起初令我们惴惴不安的巡查监视,直接响应我们大脑中不屑一顾的中枢神经。于是,我们凭借在时间的磨砺中总结的方针策略去一一寻求苟安之道,顺便把无聊的生活活泛一些。总之,关于自由的泥沼猪们,新的征程开始了。在这里只有盲目的欢乐,没有绝对的苦痛,当然那各自心里的琢磨会是什么,好像就无从计较了。

记得那时候的我除了呆在宿舍里焖米饭外,一般流串于各个教学楼。往昔套夹在我身上枷锁显然发挥了余热,在那初期占尽了当好学生的所有条件。走在水泥街路上,我无暇顾及两旁的景致,内心的虚妄频频袭来,质问我以前所信奉之道的由来。有时候竟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中,不断思索当初自己所定的人生规划。说实话,那个规划如果层层剥析,是丝毫站不住脚的,但那就是我的生之信念啊!我的生命不能没有它,就好似它是我支持灵魂主架,开创一切的基元。后来思想的觉悟一点一滴在实际学涯跋涉的矛盾中得到淬炼,同时自身的道的体系不断完善于色彩的生活中。一开始,作为初来乍到的我们特别规矩,一般是将自己拘束于宿舍之中。偶尔,有些同学把自己发了出去,去领略一下周遭的水土风情。可是随着入学时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同学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纷纷进入各自的备战状态。

现在毕竟是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不断扩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作为九零后的我们自然就与电子产品的联系紧密,并且这一联系正在逐渐增强,迫使我们形成了没有它就不能生活的执念。的确,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就我所遇到的尴尬之事,其害处也未尝小矣。上课时的低头切语,下课后的联盟叫嗥,表面的读白还未曾触及深层,可是这已经让我顿恐不安。害怕有一天,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周围没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而我一抬头,那掩映在窗子上的欢笑好令人伤怀,倍感自己的孤独。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呀?外面的世界不好看了吗?可我个人觉得山川还是那么壮美,流水还是那么轻柔,鸟语花香,景色依然。难道是单指我一人的迷惑吗,是处在内心中执着的妄想欺诱?打破梦匣,回到缥缈的现实,应承于那实实在在的段段流序,生活的又一沉思瞬失在微茫的初晨里。

记得,每当我将整个身体纳入寓楼时,那阴暗、潮湿的牢狱的影像即刻呈映在脑海之中,涌流的漩涡把自己的思想交缠的复杂而又难以捉摸。稍缓之余,我快步而行,尽量逃脱压抑气氛的束缚,速速来到我所寄居的五一四室。而在那里,更加让人觉得有一种跌入地狱的窘迫,我如隔世之人被这种景象堵在门口,久久伫立,无所适从。在我到达专属于我的那一寸方土之后,我卸掉全身的重负,慢慢地把心情调整至最大容忍度。所谓尘俗如此,较而适之,直来直往未免徒添杂扰。鬼魅之语时起宕浮,周而疾驰,形似烈雷;忽而沉闷,像极蚊蝇。少不了怪诞扯谎,多不出真言挚语。欲掷之时,总要累聚片刻,一言既出,狂如滚滚黑雷。这夜晚的苦等良宵,不过是及至十二点而已,方可消停,才转入学子梦乡的无限回味。待到天明早起,均宜情况而定,能纵妄使悦然,绝不教强执行使烦恼。总之,论道宿舍之形色,不过如此。

大浪追随尾,船隐孤江虹。我本一介书生,行流水之不逝,希冀真音之引导。心之所想中,生活并不是专抠大字眼儿,而是要做得该做之事,知晓自然之法,通得社会之道。即使平凡如纤尘,也应保有水底之心,服务于人民的最广大土地。

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文/樱花馨冉

一直都在特别懵懂的过着生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真真正正的为一件事去拼,去打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一直都天真的以为,我过的很好,家庭好,学习好,社团好等等不尽其数。但是,慢慢的我发现,现实永远不是我所想象的模样,残酷,残酷,残酷。

对于家庭,我一直不太喜欢那个小弟,认为他是如此的夺人所爱,他抢走了我的父母,把本应该属于我的那份爱给抢夺走。不理解,郁闷,我跟着父母生气,吵架。慢慢的我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小弟那懵懵懂懂,充满对世界,对未来无限的渴望。他也是我父母的孩子,我不能这样。他给我的父母带来了更多欢乐,父母下班后疲惫的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顿时非常感谢我的弟弟,感谢他为这个家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母亲,我一直以为母亲很理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母亲永远是个知性的女子。他身上永远带着大家闺秀的气质。那种睿智,那种理性,那种气质,是我永远也比拟不了的。我一直很羡慕母亲,羡慕她的家庭,羡慕她的一帆风顺,羡慕他的气度,羡慕她的胸怀,羡慕她与世无争的简单。可是,我永远不知道,母亲是不幸福的。直到昨天晚上,母亲跟我聊微信,我才知道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多么大的压力。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是一个劲的劝说母亲,希望她能好好的工作,学习。在母亲心中她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他不舍得旅行,不舍得化妆,不舍得穿好的衣服,不是消费不起,只是她把所有的心血都给了我,唯一的与之有血缘关系的我。她爱我胜过爱她自己,他永远时把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这么多年,不知道跟她打过多少次架,吵过多少次嘴,但是她依然待我如初。好想,好想回到从前的那段美好时光。没有任何学习压力,每天下班后母亲会带我去公园玩耍,带我认识好多植物,带我看花,带我赏草。我们曾毫无顾忌的坐到草坪上看逐渐下沉的夕阳。看夕阳下映得通红的脸庞。夕阳下的母亲是那么美,那么美。阳光洒在母亲的发梢,她微仰着头,我躺在她怀里,那么美。以至于多年后,我想起那个画面都无比的怀念,无比的开心。现在,我几乎没有跟母亲一起出去游玩过,每次还没走两步,母亲就会催促,快回家吧,家里人还等着呢,做饭,接孩子,带孩子。各种事情,仿佛母亲掉入了一个渔网,无数条线把母亲束缚住,她想爬却始终爬不出来。现在四十岁的母亲仿佛更像一个老太太,絮絮叨叨,害怕这个,担心那个。勤俭节约,从来不知道打扮自己,穿衣服从来不看时尚杂志,把自己打扮成老太婆的模样。没有了青春。在我印象里,四十岁的女人正是充满女人味的时候。四十岁的女人,喷着优雅的香水,穿着时尚却不失大方的衣服,带着珍珠项链,化着淡淡的妆,漂漂亮亮的踩着微高的鞋子。有魄力,有女人味,昂首挺胸的展现自己的风采。但是,现在的母亲,却不是这个模样,穿着褶皱的丝袜,永远穿着裤子,一件上衣随便的搭在身上。仿佛衣服只是他的一件遮羞物,而不是提高自信的亮点。衣柜里永远是深色衣服,没有什么亮丽的色彩,感觉整个衣柜都是灰色的,没有色彩便没有了激情与活力。记忆中母亲是爱好爬山的,我们曾爬过驼梁,天桂山,母亲并不是不能运动,但是,现在,我却没见她运动过。不知道是长久的懒散,忙碌磨灭了她对生活的激情还是身体的原因。倘若是身体原因,生病了,咱可以治疗。但要是心里的原因,那就只能自己调节了。以前,我也是不爱运动,因为,真的是心脏难受,每次跑完步都跟死了一次一样,大声地喘着气,仿佛要是哪口气喘不上来就要死了一样。慢慢的通过中药调节,我发现我能跑步了,虽然打排球是个高能耗的运动我慢慢地尝试也可以打的不错。我能够跑步,跑800可以不喘气,可以在太阳下站一上午不觉得累。我觉得真是,假如你有手有脚,还能够运动,那就尽量多运动,只有运动才能让你沉积在内心的不悦,不爽全都是放出来。不用一定要有人陪伴,自己就好,只有自己才能真真正正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活得快乐,活得开心。

愿阳光下的你能更美!

我一直都很自信,我觉得我的优秀是无人能够超越的。长得还算可以,学习也还凑合,性格也好,平易近人,还有特长。一直以为,大学,我还是可以在这里一领风骚数百年的,可是,可是,没有想到,在大学中遭受到了无数的挫折与痛苦。

刚来大学的我是那么天真,无邪,毫无顾忌的想加入好多社团,认为我这么优秀,怎么可能连社团都不加入呢,那岂不湮灭了我的才华。我才华横溢八千里,社团算什么。呵呵,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太幼稚了,太幼稚了。先是被科协退了,就创退了,校史馆退了。直到今天,我都能清晰地记起来,我曾经被哪些社团退了。有很多人都劝我说,没事,是你能力太好了,他们怕影响他们的地位。呵呵哒,只有我知道,是我太浮躁了,什么事情都想往前冲,什么事情都想做到最好,可是自己却做不到最好。我一直在强求生命的美好,但是,假如你做不到你是郁闷而终还是快乐的面对生活。当我看到一直优秀的姐姐因为自己的不够优秀而抑郁,焦虑住院时,我便很感伤,认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没法去强求他做到最好,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使自己一步步地向前迈进,不要被生活所打败。仅此而已。我不强求,并不代表我没有理想与信念。加油,明天。今天先写到这里吧。有空再来更新。

我的大学舍友

文/一个人的雪域

大学的宿舍是四人间,宿舍是辅导员提前安排好的,舍友也是辅导员帮忙选的。我们宿舍四个人,两个是广东省的,来自佛山和潮汕,另外两个来自山东和山西。我是来自山西的妹子,住在我对面的女孩子来自山东,你可以叫她星星,事实上她本人也像星星一样闪亮和蔼;和我斜对角的是来自潮汕的“贤妻良母”,她是我们宿舍唯一的理科生,是班级里的学霸,同时厨艺更是了得,常常亲自下厨做饭,然后分给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吃,她有一个外号叫做“大头”;和我床铺隔着一条窄窄台阶的是来自佛山的女孩,她叫琦琦,是挺活泼开朗的人,也是我们班第一任的老班长。

大学第一年,琦琦是班长,我是学委,由于学习工作上的摩擦,我们有一段时间的冷战,加上性格不同,所以渐行渐远;大头性格豪爽,总是帮我挡住外界突如其来的枪林弹雨,所以我们走得很近。另外的香香童鞋一直忙于自己的事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外出培训或者做兼职,所以见面的机会有限。

大学刚开始的时候,虽然有一些文化差异存在,但大家平时相处时还是挺开心的,那是的我们常常会有夜谈,深夜结束一天辛苦的学习任务之后,躺在床上,我们开始畅聊人生,谈爱情谈学习谈校园里的老师谈天谈地直到睡意朦胧。

两年的大学时间里,我们有过一起打火锅一起聚餐玩乐的美好时光,有过偶尔的摩擦和冷战,也有过考试周一起去图书馆刷题复习的高强度学习。还记得有人说过:“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有棱角的个体,由于学习或者生活或者其他原因而聚集在一起,聚合的目的不在于个体的发光发热而在于在时间的慢慢濡养之下,我们磨圆了自己的棱角,保持自我特色的前提下融进这个美好的集体。”我想,宿舍的关系也是如此,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只是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也会记得将宿舍同谊放在心底最柔软之处。

昨晚的夜谈会谈到人生爱情观。大三的课程比较清闲,时间充裕的时候无聊的空间也会增多。大头说她择友的标准很简单:“高高,黑黑,壮壮……”哈哈哈,我们全都笑了,她的择友标准有点奇葩,因为她也挺奇葩的,嗯。香香童鞋趁机邀请大头去广工餐厅吃饭,因为广工的男生比较多,香香童鞋还将手机上的广工男同学的照片翻出来给大头看,一个喜欢帅帅的白白的高高的人品很赞的小鲜肉,一个钟情于高大,黝黑,稳重成熟的大男生,两个碰到了一起居然还有聊不完的话题。半路大头问起我的择友标准,我狡黠地笑笑:“你不要的给我就行……”哈哈哈,又是一阵前俯后仰的大笑声。琦琦恰好一直在浴室,所以没有参与我们的卧谈。大头一直嚷嚷着校运会期间要回家相亲。哎,寂寞的大学生伤不起呀!

大学存在的另一个真实的标准在于陪伴你四年共同成长的大学舍友。我的大学舍友很平凡但不可或缺的珍贵。

梦中大学

文/轻风东东

又下雪了,雪虽不大,但也把路盖严实了,于是又有了扫雪的景色了,大家用扫帚扫、用铁锹铲,蜷身躲着大风吹来的雪花,或躲避同伴投来的雪团,或欣赏着自己在洁白晶莹雪地上留下的一行脚印,久违这景色了。上个月还盼着下雪,这下可真盼来了,也带来了寒冷刺骨的西北风,世界仿佛一下进入了严冬,还真有点不适应。其实气温并不是太低,只是降得太突然,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或没及时换上厚实的棉衣,故感觉特别寒冷。尤其晚上从温暖的办公室回家路上,还要迎着风,着实已是严冬的感觉。

每晚回家的路上,只见得行人较往常稀少许多,不过都不匆忙,依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或边走边用手机与朋友闲聊着,或俩人边聊边走,或路过图书馆旁大屏幕时驻足欣赏一下屏中节目。其实自己也是如此,只在刚出办公室时冷那么很短时间,主要也是脸冷、头冷,稍许片刻也就没什么明显感觉了,身上始终是温暖着的,自然也是悠闲地走着、想着、赏着,因为校园太熟悉了,免不了触景生情,总会想起些很久以前的事。看着那些寒风中悠闲身影,不由心生感慨,当年我上大学时,同样也是这个校园,也是这个季节,可就没有如此景象了,大家几乎都是一路小跑地赶回宿舍,虽那宿舍也并不温暖。那时,感觉着脚冷、腿冷、手冷、臂冷,头和脸就更不用说,好像全身都在冷般,所以唯一的念头就是快回宿舍,离开这刺骨的寒风,自然也就一路小跑了。

一样的天,一样的人,其实那时的人比现今的人更耐寒许多,今天反倒悠闲了,何也?此衣非彼衣也,此屋非彼屋也。那时连毛线衣都非人人有之,更不要说羊绒之类了,许多人外面是棉花做的棉衣,里面就是秋衣了,所以看着都很臃肿,实际并不太保暖,寒风很容易吹透。那时校园里仅有的两座楼房,暖气供应得也只能是不冷罢了,记得刚入学那个冬天,要到绘图室做作业,绘图室是那种红瓦的平房,没有取暖设备,房屋也很老旧了,冰冷冰冷的,在里面做半天作业,脚会冻麻木的,整个身体都冰透了,即使这样,大家都还坚持着画着作业,过一会儿跺跺脚、搓搓手,画得不满意了自己还会重新画,真可谓气温低低的、学习的热情高高的,套用现在那句“美丽冻人”的话,该是“刻苦冻人”了,真正的“寒窗”感觉。但那高高的热情也经常抵抗不住寒冷,只好收拾工具,一溜小跑逃离了。严冬寒风天里,校园里的同学和年轻的老师多是一路小跑,年长的老师也多佝偻卷曲着身子,疾步往来,少有像现在如此悠闲自得的。

也许受此情此景的触动,晚上睡觉居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又是一个大学生了,又回到那冰冷潮湿的平房宿舍睡觉呢。梦中的我也在做梦,做的什么梦想不起来了,隐约像是温暖甜美的梦,梦境正甜时,起床铃响了,打断了我那甜美的梦,体育委员挨个宿舍催促同学起床出操,美梦就这样被打断,真是可惜了,睁眼看看周围,感觉着被窝里那可人的温暖,真是不愿起床,要知道这被窝里的温暖可是捂了一夜才成的。那时身下铺的是一种用麦秸草填充的“草褥子”,自己准备一个与床同大的布口袋,到学校周围农村问村里人要些麦秸草充起,缝上口,背回来铺到床上,上面再铺个薄的棉褥子,这就是过冬的装备了,因为宿舍冰冷,被褥也是冰冷的,晚上刚进被窝时都不敢伸腿,要过一段时间靠体温将被窝温暖起来,才敢伸开腿。想想,这样一个暖被窝,哪里还舍得轻易离开?所以总是恋恋不舍,尤其起床后还要出早操,更是要很大勇气,每逢非常冷或风大的早晨,总要害得体育委员催促几遍,那时候每周要跑五天早操的。

寒冷的冬天里,为了让宿舍暖和一些,同学们就捡来砖头,和着泥巴把北窗户垒起来,没有瓦工工具,只有打扫卫生用的铁锹,所以几乎是用手抓着泥巴垒砖头的,冰冷的稀泥巴、冰冷的砖头,垒完时手都几乎麻木了,但好像也没感觉太艰苦,或许因为目标是温暖的,这不,一场艰苦劳作之后,大家都就赶快洗干净手,收拾好工具,钻进自己营造的温暖小窝,继续自己的快乐了。还有那草褥子,冬天充满草御寒,夏天将草倒出纳凉,年复一年地用着,大学也就一年一年地读着。每次校外实习的时候,因为我们学生人多,实习单位没床,就弄一些麦秸草垫在地上隔潮,上面铺上草席子,再上面就铺上我们个人带来的被褥,标准的大通铺外加地铺了,白天实习、学习,晚上躺在这松软的草铺上,开着开着玩笑就渐入甜蜜温暖的梦乡了。一次,实习的单位居然有六个排椅,两个排椅对起来就可以当一张床用了,我因为先去打洗漱用的水去了,等我到宿舍时,同学都在草铺上铺好自己的被褥,给我留了一张排椅对成的床,啊,那“高、大、上”的床啊,当你躺在那床上时,严冬里你会感到温暖、酷暑里你还会感到宜人的清凉。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词“草根族”,我们这不是标准的“草根族”吗?只是称不上明星罢了。

再接着说我那梦,梦里做到体育委员怎么叫都不愿起床,于是就撒谎说,我不太舒服、感冒了,商量商量能不能不出操了,体育委员不答应,不答应就磨叽,就是懒着不起,最后时间来不及了,体育委员顾不上我,整队带着队伍去操场了,我也就达到目的了,心想这下可以好好懒懒我的暖被窝了,渐渐又进入那甜甜的梦乡了。突然,儿子喊了一声“爸,老师来查宿舍了!”吓得我一下跳起,于是,我这重回大学的梦也就醒了。醒来,会心一笑,怎么会做这么个梦?当年遵守纪律的我怎么会在梦中违反纪律?居然还出现了儿子,居然也会拿老师来吓唬我,难不成这小子也是不愿让我享受这甜甜的温暖?不会的,挺好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奥,我想起一事,前几天我看儿子的空间,儿子在里面留了句“真·冷”,看后心生隐隐歉意,前两年冬天每每看到天气预报中哈尔滨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都心生不忍,或隐隐后悔。当年支持或鼓励儿子到哈尔滨读书,实有让孩子远离父母自己闯荡、锻炼和磨练之意,难道今年那里更冷了吗?这是在托梦给我吗?

照例,每晚寒风中,我依旧悠闲地漫步于熟悉的校园,忆着往日的旧梦,享着现今的温暖。昨晚,寒风骤起,嘶吼着刮过楼间树梢,刮走了人们悠闲的脚步,我也忍不住小跑起来,穿过风沙、叶枝扑面的林间小路,仿佛真又回到了那梦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