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神奇的故事

2022/11/29经典文章

神奇的故事(精选7篇)

神奇的小河

文/焦目祥

一个地方历史久了,积淀也因此深厚,总会流传一些神奇,而流传下来的,一定都是经典。

七都当然也不例外。且不说“小小石台县,大大七都村”的传奇,也不说豆腐干的“臭”名远扬,单说紧靠古镇西北边的一条小河,就充满了神奇。

小河的源头是龙头山,植被良好的山体,犹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数十里。山嘴似乎是龙头一摆,定格突出在古镇的西北角,守护着山脚下星罗棋布的粉墙黛瓦。但这条小河的水不是山表水,河水是从山体内流淌出来的。根据裸露的岩石来分析,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葱郁植被的掩映下,我们无法窥探山体内部的结构,其中隐有几条暗河、藏有几处溶洞,不为人知而已。从龙头山嘴里流淌出来的水是恒温的,冬暖夏凉,所以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尤其是这隆冬时节,别处的水寒得“咬”手,而此处却是温暖如春,来此洗衣浆衫、淘米择菜,是一种享受。主妇们总有洗不完的物件,这里总是聚集着很多人,犹如集市。棒槌的击打声、撩动水的“哗哗”声、欢快的谈笑声……此起彼伏,不亦乐乎。一条极不起眼的小河,默默流淌着清凉或温暖,吸引着无数村妇而趋之,这是否有点神奇?

水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外界的风雨或干旱,似乎与它无关,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村妇们拎着腰箩,跨着小蓝,去考坑河里洗衣浆衫,个个愁眉苦脸的。尤其是冬天,手指冻得就像红虾子一样。云游至此的罗隐先生看到此景,具有菩萨心肠的他顿生怜悯,决定助这些苦难的村妇们一臂之力。于是他带着她们来到龙头山,用拐杖往龙嘴里一捣,豁然开口,一股清泉汩汩而出。有村妇上前用手一探,居然是暖和的,让她们喜笑颜开。有人说,水量要是再大一点就更好了。罗隐把拐杖伸到洞里左右一别,水量就大了很多。他丢了一句禅语:“细水长流,不可贪多。”就地一转而消失了。从此,古镇旁边,就有了一处温泉,一条小河。水质优良,清莹剔透,滋润了一代代的七都人。

这条河,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一般的河流是上游像水沟,一路上接纳支流,越往下水面越宽阔。而这条河的上游开阔,碧波荡漾,到下游却变成了一条水沟。诚然,河和沟没有绝对的区分,凭感觉你说它是河就是河,你说它是沟就是沟。这条河穿越大片良田东去,不断被截流,流着流着,流到下游就变成了一条无名水沟。

说到名字,更是这条河神奇的地方了。有人叫它西门河,因为河的源头在西边。受方言的影响,说出来后就变音了。但事实上,它具体的位置应该是在西北角。所以方位论,是有点牵强附会的。有人叫它丝茅河,因为河的两岸长满了丝茅草。以岸边生长的植物来命名,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有人叫它思母河,因为母亲来这河边是最勤的,洗洗涮涮,不辞辛劳。为纪念母亲的辛苦劳作而命名,多少带有一点主观和臆想的色彩吧。有人叫它石冒河,因为河水是从石头里面冒出来的,这是不是有点想当然的意味呢?还有人叫它石茂河,因为源头,河底以及河的两岸,遍布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茂密的石头。这和以丝茅草来命名,不是如出一辙么?不一而足,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七都人的“母亲河”啊,我为你感到委屈。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七都人,从古至今,居然无人能明明白白地喊你一声,准确无误地为你记上一笔,而你依然无怨无悔默默地流淌着……

神奇的动物们

文/紫玲珑

幽静的山林里,路边时不时出现不知名花树香气馥郁与清新的森林空气都令我们神清气爽。晨雾刚刚消散,我们行走在林间,两边都是粗壮繁茂的根系与遒劲弯曲的枝桠,让人恍惚间仿佛正身处丛林中探险。

沿途见到了不少珍贵的动物,如白犀牛,它们体型巨大,或卧或躺或站立,嘴巴又宽又平,鼻子上方一前一后长着两只角,眼睛特别小,显得非常威武。犀角是珍贵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药用价值极高。

蜂猴,个头很小,长年生长在树上,很少下地,行动缓慢,所以也叫“懒猴”。棕灰色的皮毛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大大的眼睛圆溜溜的,衬着熊猫般的眼圈,萌萌的,让人好感顿生。手趾肚圆圆的肉肉的,非常可爱。我们都向它们靠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小家伙摄入镜头,管理人员再三告之我们一定要小心,因为懒猴具有毒性,这是极少数哺乳动物才具有的能力。为了获得毒液,懒猴会用手摩擦腋窝附近的腺体,之后将毒液涂在牙齿上。人若被懒猴咬伤,将导致致命的过敏性休克。所以虽然很惹人怜爱,但还是尽量少接触它们,就象越是可爱或是鲜艳的蘑菇越有毒。

远处有几只黑黑的动物在绿色的枝叶间上跳跃腾挪,它们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左右交换,腾空悠荡着前进。由于较远,我们的镜头捕捉不到细致的面部特征。大家正唏嘘不已时,有两只居然看到我们跳过来乞食。它们通体漆黑,只有两颊各有一块白毛,就象两片的络腮胡子,簇状的冠毛显得头顶部尖尖的。两只胳膊特别长,手显得很大,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长臂猿。

大自然用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让我们无时不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神秘。

链的神奇

文/朱方文

我年轻时,曾一度从事车、钳、铇,几乎天天操作维修,对链条的神奇功能十分熟悉。

退休赋闲家中,读书看报,字里行间常映入眼帘的一个词汇,也是“链”。什么产业链、资金链、生物链等。这又引起了我对链的联想,虽然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

我慨叹链的神奇。链时时刻刻贯穿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公元604年起,隋炀帝杨广发动几十万民工,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北通琢郡(现北京),南达余杭,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全程约2500公里;1905-1909年,詹天佑开启中国铁路先河,自建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线);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913-1920年间先后在厦门(集美)创办中小学、师范和航海学校。这一条河、一条路、一座校,无形之中打造了一根铿锵坚挺的链,将全国乃至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合集聚,爆发出链的神威,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我品味链的魅力。不管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兴衰无不与链休戚相关。我原籍为松江老城西(又名仓桥、永丰),老城西不仅是松江的粮仓,而且是草织品的发源地与集散地。我儿时因盘草包,新棉裤常常穿不了几个月就吐棉絮。那个年代将手工编织品列为“资本主义尾巴”,“上层建筑”不时追杀围堵,但老城西的草织品总是割不断,杀不绝。究其原因,农村有原料(稻草),社会有需要(防讯、包装),农民有手艺,一根无形的链,连通着市场的门。有趣的是今年春节,我去拜访原城西公社的一位老领导时,他言谈甚欢,还深情地回忆着当年顶住压力,放手让农民编织草包,增收活钱,改善生活的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市郊第一个农牧业中外合资企业——大江公司在松江诞生。大江创新推出的公司+农户的禽畜市场模式,实际铸就了“种、养、加”的一条产业链,使数以万计的农民受益。在我的记忆里,大江孕育的链,是当时松江农民迹身“万元户”之源。相比之下,这一时期,顺应改革潮流,松江在种植业改革中推广种植苎麻、薄荷、留兰香、薰衣草等,但因缺乏链的嫁接,胎死腹中就不难理解了。

细细品味链的魅力,核心就在于一个“通”。通则活,不通则亡。

凭着对链的敏感,我践行对链的创意。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一乡镇工作时,巧遇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的王楠田教授。他授意在市郊建实验动物中心(养殖鼠、兔、狗),为医疗科研服务。一提及鼠,昔日我对鼠的憎恨骤然泛起。耗子”危害,路人皆知,上世纪70年“代我在原老城西“吉祥湾”蹲点时,还发生过带队领导因受老鼠传导的细菌感染,患“出血热”险赴黄泉的故事。可王教授反复阐述,老鼠的生理基因与人体极为相似,最适合医疗科研服务。我又想起了1973年亲历新华医院丁文祥教授运用实验动物研发“小儿心肺机”(供心脏手术用)的情景,由此,一根生物链浮现在我的眼前。即中心有技术,科研有需求,养殖有出路。我认同并践行“链”的创意,实验动物就此落户车墩,在那时也许是创新之举,参观者络绎不绝,并引发连锁效应,市郊多地兴起养殖实验动物,冷门”变热门。事隔30年,我又“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再度牵手,投资800万元,在今石湖荡李塔汇镇办起了专业生产实验动物的饲料厂(普路腾生物科技)。据有关专家披露,现在市郊一年提供的实验鼠在150万只以上,年销售实验动物饲料2000余吨,为上海医疗科研单位的科创实验提供着重要的支撑。

践行链的创意,领略链的神奇,欣赏链的魅力,清晰可见,链是经济生活的神经中枢,是决定产业盛衰的导航仪。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们,心中要时刻拧住一根“链”。凡是能与链缔结就上,凡与链无缘就下;凡遇链断裂就转,这样才能把握经济列车的稳健运行。

手指的神奇

文/李伦新

近日我欣喜地获赠一幅不同寻常的书法作品,上联是“海浪花开香万里”,下联为“书声乐奏醉千秋”,岀自华东医院推拿科名医朱鼎臣先生手笔。我久久凝神欣赏,情不自禁地放声赞叹:这真是一双神奇的手啊!

是啊,就是朱医生这双看似寻常的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功夫,为就诊者推拿治病去痛,功效显着,倍受欢迎。记得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期间,有个国家常驻世博会的总代表,腰背疼痛难忍,负责接待的同志打电话和我商量,一致同意立即去华东医院请朱鼎臣医生诊治,由我联系并陪同前往。经朱医生亲自用“一指禅”推拿后,疗效明显,这位外宾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赞

叹……

没想到这位外宾第二天又来电话,说是他的夫人也要去请朱医生推拿治疗!我只能从旁协助联系,没有陪同,后来听说,治疗后患者同样夸赞不已。

我们上海的作家、学者为迎接上海世博会而创作、出版过一套《海派文化丛书》,三十三本中有《海派中医》一书。在这本书中,专门介绍了“一指掸”创始人朱春霆的事迹和经验,是由子承父业的朱鼎臣医生执笔、和青年作者李鑫合作完成的。这本专业性强却通俗易懂的书,获得特许进入世博园区,受到中外人士的欢迎。

这天面对朱鼎臣医生的这幅书法作品,我何止钦佩,更有惊喜,因为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和包括推拿在内的中医医学,都是历史悠久而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其内在的密切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积极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指掸”推拿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来宾高度评价朱鼎臣独特的医术,而我在发言中则强调了“一指掸”推拿的医学和文化内蕴。此后,我欣赏到了朱鼎臣挥毫书写的这幅作品。“一指掸”和书法,与人探讨时我们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医推拿和书法艺术有共通之处,可以相得益彰!

“推拿时手指经过,骨若如醉;写字时动笔手抬,同样如此。”那天朱鼎臣一边说着,一边在我的肩背处按摩。似有清风徐来,又如水波微澜……我分明感到了他手指的神奇!

神奇的中医

文/蒋宇陆

七岁那年,有一次重感冒,挂了好多天的盐水仍然不见好转,到后来出现白细胞骤降,连带发生青霉素过敏的症状。为此,爸爸妈妈焦急万分,千方百计打听名医或偏方。后来,得知上海有一位老中医对我这样的病能做到手到病除,就决定立即带我去。

在那里,老中医先让我把舌头尽量伸出来,仔细看了一会儿,又让我伸出左手,帮我把了好一会儿脉,接着又问了我一大堆“睡觉、吃饭、大便、精神”之类的问题……之后,老中医用低沉沙哑的声音对爸爸妈妈说:“这孩子体质很是虚弱呀,我得给他扎几针。”幸好我挂盐水经验丰富,已是“身经百战”,练就了不怕针扎的功夫,所以就大胆地伸出手让她扎。但当我得知她要在我的十个手指上都扎上针时,我感到意外。还好,老中医的针只让我感到如被蚊子咬一口那样的疼痛感。周围正在接受治疗的小朋友:有的背上敷着膏药,有的在拔着火罐,也有的因胆子小而不停地哭喊着。当我再次把视线落到自己的手指上时,惊奇地发现手指上扎针处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水。虽然当时医生说的原因我早已记不得,但我却真实地感觉到了中医的神奇。于是,我非常配合地拔了火罐、敷了膏药。

回家后,妈妈打开老中医配的中药要煎给我喝。我看到中药都是些草根、树皮、蝉蜕等东西,有些怀疑它们真的能治病吗?妈妈看到我满是疑惑的眼神,就给我讲了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故事,打消了我的疑虑。为了让这可恶的疾病远离我,我捏着鼻子乖乖地喝下了这奇苦无比的药汤!

非常神奇的是,喝中药才一个星期左右,我的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从那以后,我和妈妈一样相信中医了。每当我感冒发烧咳嗽时,妈妈都会带我去看中医,我再也没有挂过盐水。妈妈自己也学了些穴位按摩的技巧,经常给我按摩,增强了我的体质。

中医就是这么神奇!

神奇的绳子

文/王广宇

今天下午,我们的语文老师白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翻花绳,好吗?”大家一听,顿时欣喜若狂,异口同声地叫嚷着:“耶!太好了!”

同学们纷纷从口袋里、书包里拿出了自己的宝贝绳子,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真是五颜六色,应有尽有。我的绳子中午不小心丢了,幸好同桌借给我一根。看到大家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白老师发话了:“谁最勇敢,先给大家露一手?”顿时台下小手如林,看谁举得高,最后,白老师选中了张照仝。

张照仝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拿出他的绳子,开始表演。只见他灵巧的手指时而穿,时而挑,时而勾,小小的绳子仿佛神奇的魔法棒,一会儿变成小乌龟,一会儿变成小蜻蜓,一会儿又成了松紧带,最后竟变成了一条可爱的小金鱼!扁扁的身子,三角形的尾巴,呵呵,真可爱!同学们都被他精彩的表演惊呆了,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入了迷。他的表演一结束,教室里立刻响起掌声和喝彩声!

接着,白老师又挑选了钟子昂和朱熔城。钟子昂用小小的绳子翻出了巴黎铁塔、六角星和降落伞。朱熔城更是与众不同,他先用手翻,再把翻完的绳子小心翼翼地从手指上脱下来,居然变出了一朵栩栩如生的太阳花,真是太有趣了!

欣赏完他们的精彩表演,同学们有的同桌搭伴,有的前后桌一起,争先恐后地翻起花绳来。我也不甘落后,尝试着用绳子变幻出不同的新花样……

正当同学们沉浸在翻花绳带来的快乐中时,下课铃响了,可大家还不愿结束,依旧兴致勃勃地翻动着自己手中的绳子,乐此不疲。

神奇的游离

文/rengaili

最近常看到有关女人穿衣的文章,什么你的穿衣暴露了你的生活层次、你的品位、习惯,甚至人品等。又说女人25岁后要学会爱自己,打扮自己,要舍得投资,不要再穿廉价衣服,简单说就是让自己很贵。

身为女人阿英也臭美,很想让自己美美地出现在任何场合和人群中。常言道,人靠衣服马靠鞍。衣着,发饰,粉妆是一个正常女人展示美,亦或呈现美,欣赏美的标志。

走在熙熙囔囔的人流中,看着玻璃橱窗中琳琅满目鲜艳、时尚、漂亮的服装,阿英迷茫,竟然不知道那件适合自己。

按季节、温度和当时的穿衣需求,自己急需一件外衣,长的或短的,但绝不着急买短袖和裙子。可又想,买了外衣最多穿两周的时日天便暖了,又需要短袖和裙子,外衣就被冷落,塞进柜子。秋天有秋天的设计和风格。时尚亦或穿衣对爱美的阿英来说是件挺纠结的事。小时候只要有衣服穿就很高兴。那时家里穷,阿英兄妹几个常穿姨家表姐弟退下的旧衣,大冬天也就一个轱辘袄。有年冬天门上有来卖旧衣服的,一件的确良花衫子被阿英看中,她母亲花3.5元钱买了。冬夏阿英都穿,爱的什么似的。那年月大人给小孩置衣服都大,能四季穿,能穿好几年。上初二的冬季她用它罩旧轱辘袄。星期天回家退下来去河里洗,记得很清楚衣服放进了脸盆,可到河边怎也找不到,她忙折回去找,仔细查找来路和家里。河距阿英家不到二百米,也就下个小坡。阿英去河边时正是饭点,也是种麦时节,路上行人不断,她母亲上乡亲家挨个询问,都没捡着。她那件心爱的唯一的罩衫就这样瞬间人间蒸发了,不见了。她和母亲为此懊恼、心疼了好久。听母亲说好多年她都留意村子里的人,甚至他们的亲戚,都没见有人穿在外面。

云爱衣裳花爱容。女以悦己者容。肤色较好的阿英也不例外,她是季季买衣却季季没衣穿,满衣柜的衣服穿时总觉得没一件合适的,真应了那句流行话,女人的衣橱永远少一件,这才感叹衣服不只是遮羞布。要美,不在人群中显丑,就要步步紧跟潮流。春衣的样式、颜色和设计秋天亦或第二春便过时了,不兴了,你穿着走在人群中便不合时宜,更别说美。买短袖和裙子又太早,因为天还冷。漂亮的女店员笑着劝阿英,两件都卖吧,那个女人那个季节不备两套衣服。女人要对自己好!

阿英的虚荣心被店员的夸赞和激将法占据了。试穿了好一会儿,对衣服竟有些不舍,确实比身上的旧衣合身,衬肤色,显气质。但单买外衣能穿出镜子中自己的美吗?一件外衣店员竟拿了几件衣服来配,内搭,裤子,鞋子,丝巾,很有耐心地给阿英补了壮,描了修长的媚。让阿英在镜子前转圈、走步,嘴像抹了蜜一样甜,姐姐呀,你身材、气质那么好,咋就不知道疼爱自己,瞅你穿的啥衣服,早过时了。再瞅瞅身上的,既大气又优雅,从后面看多平整、干练。穿着多上当次:高贵、大气、优雅、知性,女人味十足。咱女人就要对自己好,要舍得投资,学会花钱。买吧!

多钱?

单外衣1869。

不打折?阿英笑问。

我们店会员打九折。

阿英这时怂了,心想:我不是会员,就算你看得起我,打个会员价,我也没那么几件色系相同的打底和鞋裤相配。脱下一件件新衣,再穿上自己不合时宜的旧衣,囧得满脸通红,像极了嚼茄鲞的刘姥姥。

当然,以阿英目前的月薪和经济状况狠下心全买了也不是问题。可阿英下不了决心,美是要有宽裕的资金做后盾的。每每此时她的思绪便像游魂一样升腾,游离那具站在镜子前的躯体,带她回到大山深处,漂浮在烈日中劳作的年迈的父母身边,飘到为省钱而忍受病痛折磨的病榻前,飘到蜷缩在街角的流浪孩童前……

时代的车轮如奔腾的洪水滚滚前进,然而被洪水带动、冲刷的荒滩却还在挣扎,修复,整顿。像父母一样生活在大山深处,或社会底层的可怜人依然视衣为遮羞布。前几天在医院,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收拾别人用过的柜子,把里面没带走的塑料袋子放膝盖上一一捋平,叠好,装进自己的袋子。她突然在柜子里面发现半块馒头,惊喜地对坐在床边的儿子说,唉!还有一疙瘩馍。儿子笑着说,有馍。准是他们没吃完的,给我我给解决。说着他从老人手里接过馍吃了。很香的样子。母亲和那喜欢说笑的儿子闲谝,阿英留心听他们谈话,知道老人和儿子住在州城偏远的农村,属贫困户。老人的儿子不到六十岁,高而壮实,方脸,肤黄,唇白无色,似有几天没吃饱饭了 。阿英突然心酸,竟不忍心看他。吃下午饭时他去医院灶上打了一碗拌汤,给病榻上的母亲分了一半,笑着说,下午你也不饿,我们两人分一碗吃就够了。母亲没说啥,两人嘻嘻溜溜吃起了拌汤。

时常看朋友圈分享的扶贫照片和文字,阿英也是从农村走出的穷孩子,多少知道一些穷人生活的艰辛。可从没亲眼目睹过,短短几十分钟无意捕捉到的真实情景剧令阿英心酸,灵魂为之震颤。

这种可怕的游离现象让阿英很囧,无法爽快做出决定,无法以衣悦人悦己,无法让自己‘贵’起来。常在神话故事和鬼故事影片中看到灵魂游离躯体的现象,平凹先生在《极花》中不止一次写到胡蝶灵魂游离的现象。阿英没想到自己也有这种奇异的感觉,甚至很喜欢。她让阿英冷静,沉着而不盲目迷失,始终保持一颗怜悯、慈悲的心,一种自信、从容而平静的容颜。

其实,朴素干净的装扮更自然、大气、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