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母爱的文章

2022/11/30经典文章

母爱的文章(精选5篇)

母爱

文/雪梦

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今儿上街给母亲买了件夏装。母亲看到衣服,二话没说,转身打开了橱子,“你看看,你看看,我多少衣服,还有放着没穿的新衣服,净乱花钱!不穿,不穿,赶紧退回去!”“妈,那衣服都多少年了,扔了吧,过时了,我给您买的这件时尚。” 母亲翻我俩白眼:“衣服穿不坏,就知道扔,扔…… 我这岁数,还穿啥时尚?!像你这样过日子,挣多少钱也不够你糟蹋的!”母亲嗔怪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与爱怜。我冲母亲吐下舌头,做个鬼脸,搂着母亲:“妈——,以后女儿听您的,不乱花钱还不行嘛?店家说了,买了不能退,妈,您就穿吧——”母亲望我诚恳的样子,这才转忧为喜。我想,老人面前,善意的谎言还是挺奏效的。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母亲却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习惯。从我们记事起,母亲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过去买件新衣服,左三年右三年,缝缝补补又穿三年,看到我们铺张浪费,总是数落我们几句。

午后,姐姐提议,陪母亲出去走走,久未陪母亲散步,我欣然同往。

夕阳西斜,微风牵着阵阵丁香的味道在空中奔跑,我仿佛嗅到了丝丝初夏的气息。我们迎着斜阳的余晖在人行道上边走边聊,我时不时偷眸母亲一眼,明显感觉出母亲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母亲喜欢散步,记得父亲健在时,老两口几乎每天去遛弯,一走就是十几里、二十几里路,路过城郊的榆树林,槐树林,若正赶上花季,父母亲会采摘一些榆钱,或槐花回来,给我们做上一顿香喷喷的“拿够”菜,好吃极了,想起来就垂涎欲滴。

岁月不饶人啊!母亲虽然身体硬朗,但毕竟年逾古稀。望着母亲花白的头发,蹒跚的脚步,愈加驼起的脊背,一股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恍惚间发现母亲又苍老了许多。一直以来,姐姐在生活上、经济上对母亲照顾很多,在我们姊妹中树立了榜样,我由衷感激姐姐的无私付出。近些日子,忙于分内分外之事,我的确忽略了母亲,每次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未给母亲洗过一件衣服,未给母亲做过一顿可口的饭菜,母亲却从未一句怨言。母亲特要强,总是不服老,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从不连累儿女。每次从娘家走,母亲都要执意送我下楼,我不由自主伸手搀扶她时,母亲总冲我摆手:“我行,不用搀我,你瞅着,这不挺好吗?”只见母亲右手扶着楼梯栏杆,左手捂在左膝盖上,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下挪动脚步,边下楼梯嘴里边咕哝着:“生命在于运动嘛,我啊,年纪大了,多活动活动筋骨有好处”母亲仿佛自言自语,言外之意似乎又在安慰我不要总挂念。望着母亲吃力下楼的动作,我的眼泪不听话地在眼底打转。

姹紫嫣红春意闹,树树繁花竞芳菲。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半月前,我们带母亲去了开发区,母亲还是我们左哄右劝才去的。我们心里清楚,母亲久未出门,不是不想出去踏青,是腿脚不利索,走路缓慢,怕影响了我们游玩的心情。我们知道,母亲有一大爱好,喜欢照相,每次出去游玩拍照,当镜头对准母亲时,母亲赶紧用手指拢拢头发,整整衣角,偶尔也像孩子似的做个夸张的表情及动作,一旁的我们总是忍俊不禁,姐经常说我喜欢照相特随了母亲。母亲喜欢珍藏照片,家里存有好几本相册,有父母亲年轻时的黑白照,有他们中年的、老年的彩照,有我们儿时的照片,有我们的全家福,还有一些游览名胜古迹的风景照等等。每次翻看影集,母亲的眼睛总是流露出无比的柔情。母亲记忆力极强,经常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述说每张相片拍摄的具体时间及地点。其实我们明白,婚后的我们经常不在母亲身边,这几本影集便成为母亲的一种精神寄托。这几本影集不仅定格了家人每个精彩的瞬间,还见证了我们一步步的成长。这些珍贵照片,不仅唤醒了母亲遥远的记忆,还给母亲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我想这些珍贵照片是我们全家人一生的宝藏。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母亲对儿女的要求极少,从不图儿女为家做什么,一个问候电话,一句温馨的祝福,母亲很是满足。写至此,想到了一句古语: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名言不禁让我想起了离世多年的父亲。父亲苦了一辈子,没享一点儿清福就撒手人寰,至此我们都无法释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母亲,尽孝不能等,为了让儿女在您有生之年少些遗憾,就让我们尽点孝心,做您坚实的“拐杖”吧!常带您出去走走看看,给您的晚年生活排解一丝孤独,带去一丝欣慰。母亲,您知道吗?您的健康快乐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幸福!母亲,我们永远爱您!!

母爱的守望

文/成着

人们都说: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

我的母亲,是位普通小学教师,乡村杏坛的勤恳园丁。她,忍辱负重、谨言慎行;她,纯朴本分,兰质蕙心。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作为,但却承受过别样的磨难和艰辛。她秉持着做人的善良秉性,在贫困山村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母亲与园丁的赤诚。

母亲,您那佝偻瘦弱的身躯,掩不住泓窈与宽广的胸襟;您那仁慈恭逊的本性,守护着园丁与母爱的神灵!

母亲,人间的苦辣酸辛,您倍加尝尽:怀里的我还没出身,“粮食关”又临近,冰凉的铁镣还铐走了同样是小学教师的“右派”父亲。在寒酸与冷眼中您与幼小的我相依为命七年整。父亲劳改回来无家可归,被逐放农村,憨勇的劳动,摔断了坐骨神经。在那大革命的风暴里,言行缺自由,挨批现血腥。其时,恰逢先天失明的小妹出生,母亲既要带着不醒事的我和可怜的小妹,又要去相隔二十多里的地方照顾瘫痪的父亲,并不耽误您神圣的教学使命。如此重负,靠着母亲一人苦苦地支撑。可怜的小妹,不但双目失明,后来又患肺癌绝症,三十来岁就走在母亲前面,离开了人世,去天堂陪伴离逝的父亲。留下的不单是短时的阵痛,更酸楚的是,妹妹还留下了天生遗传,同样双目失明的小外孙,母亲又肩负起了隔代抚养残废外孙女的使命…

——母亲坚毅地守望着心中的神灵,强壮着我这五尺男儿的身心!

母亲,您是我园丁梦想的启蒙人,山村学子尊爱的小烛灯。屏山县解放以后,首批教师队伍108人,被誉称“一百零八将”,他们开启了新中国屏山教育的新历程。那时,也许意在一个饭碗,还没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但是,园丁的本分与辛勤,心系桃李芳菲的痴情,已是您生命意义的永恒。由于父亲右派分子的迹印,母亲虽有优秀园丁的技能与心灵,本应在县城继续教书,但却被“造反派”随意吆喝和命令,张张调令,冷酷无情,多番流离,实在寒心。在那偏僻高寒的云雾里,在那破漏庙舍的教室里,映衬着母亲三十余年的弱骨柔心,默默耕耘的勤劳身影。欣慰的是村民心里的那杆秤,度量着母亲的言行,所以母亲常欣慰说:今世园丁,无悔今生…

——母亲,执着地守望着心中的神灵,点燃了偏远乡村孩子们希望的明灯!

母亲,您是我征途上不灭的航灯,引领我五十多年的人生。在那远山破庙的村小里,您学会了麦秸擦锅以代油,泥灶台上常放的是咸菜和“面糊羹”。每月定量供应三两油、半斤肉,您竟然能节省下,送给您的贫困学生家庭。我营养不良,肾病缠身,满身水肿,眼睛只剩一条缝,体重增加二十多斤,为了复式班两个年级的孩子,您仍含笑上讲台,强忍心疼一月整。放假那天傍晚,才带我翻山越岭三十里,找那地摊草医,那晚让我领教了濒临死亡的幻觉奇景。由于病危所逼,才背着我山跋涉水,去绥江县医院。几夜未寝,凭着母爱的力量,那天下午,您又去县城远郊乡镇的几家诊所,返往三十余里,才寻得了那当时奇缺的消肿药丸,让我起死回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母亲,仁慈地守望着心中的神灵,撒播着您虔诚的园丁与母性的本能!

母亲,您用细小琐碎的言行,砌累了简朴而柔韧的塑型。您用忍耐宽容的秉性,应对着不公与欺凌,试图唤醒良知,化解纷争;您用礼让谦恭的爱心,尊重世人与学生,赢得美誉之声。同事与学生常常称道您的人格品行,其实,只有我才真正认得清,您那软弱善良里面的仁厚心影!早就想写点文字铭记您,立起我心中的洁净雕像,但总在担心文笔不及意,事理讲不清。在你九十岁生日即将来临之时,斗胆记上这些笨拙的文字,纪念您心中的神灵,表达我感恩的衷情。

啊,母亲,祝您健康长寿,陪您共享余生,伴您如影随形!

母爱是一条射线

文/刘世河

那天与几个老同学相约,一起去医院看望我们曾经的班主任杨老师。

前些日子,杨老师的小儿子突然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眼瞅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一夜之间就蔫了。病床前,爱子如命的杨老师仅仅抓着儿子的手,一字一顿地说:“孩子,不怕,老妈一定想办法救你。”

其实得了这种病,所谓的办法无非就是换肾,而得到肾源最好的途径便是亲人的捐献。杨老师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老伴已于几年前去世。令人欣慰的是不但娘仨都很迫切地抽血化验,而且最后居然有两人配型成功,一个是她本人,另一个是她的大女儿,也就是患者的大姐。于是,为到底由谁来做这个移植手术,母女俩又开始激烈“争执”,最后杨老师以十分强硬且不置可否的语气制止了大女儿。她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哪个有事我都不好受,怎么说这个肾也理应我这个当妈的给。”

万幸的是,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时间,换肾手术很成功。

病房里,望着已花甲之年的杨老师,原本就娇小的身躯越发地瘦弱憔悴,我们这几个学生都很是心疼,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因为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位勇敢的母亲,所有语言都变得十分苍白。我们只能在在心底无数遍地祈祷,愿他们母子平安。

从医院出来后,我们几个的心情都很沉重。这时班长提议,就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咱一人用一句话来回答一个问题:母爱到底是什么?

这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是母亲所生,且深受其爱,又怎会不知母爱是什么呢!可真要回答起来,却一时又说不准。但我们还是踊跃作答,有的说,母爱是天空,无私而博大;有的说,母爱是大地,总在默默地奉献;有的说,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儿女;有的说,母爱是绵绵的春雨,滋润心田……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很动情的样子,但似乎又都意犹未尽,总觉得这样的回答似乎还不够确切。

这时,一直闷着头没说话的大李,终于开口了,他说:“我是学理科出身,又教了20多年的数学,我就用数学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母爱,其实是一条射线。”

“射线?”见我们皆面面相觑,一脸迷惑的样子,大李接着说:“是的,射线,因为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听完大李的回答,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沉静了下来。是啊,自打我们这个小生命在母亲腹中孕育的那一刻起,母爱便也随之开启了它执着的追随,从无停息。没想到生活中一向都很理性的大李,居然说出了如此感性的话来。这也是四十多岁的我迄今为止听到的对母爱最好的诠释。

最是无声唯母爱

文/冯敏

不懂得怎么去形容我的母亲,默默辛勤劳作,为了儿女和家庭,千千万万遍辛苦和努力,却从未听到其抱怨半句。无论是刚嫁给父亲时的贫贱,还是后来为了给父亲生个男孩子东躲西藏甚至把自己的骨肉送与他人养育,亦或是后来的三个孩子的供书教学的经济压力,到现在操心子女的婚姻及将来。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她一路走来,作为她的女儿,我心疼她,心疼她的隐忍,心疼她的劳累,心疼她的渐渐老去却依然为家庭、为子女默默付出的坚持。

我常常回忆,年轻时的母亲,是长得什么样的,可是我一直想不起来,哪怕是看到她年轻时的照片,我还是没有什么印象,我脑海里,完全不记得母亲年轻时的样子。我只记得她乌黑的头发,修长而白净的小腿,还有她喜欢用的面霜“七日香”。小的时候,母亲早早起来,梳好她又长又黑的头发,绑着一根长长的马尾,轻轻抹点面霜,然后开始她忙碌的一天。上午她去菜市场买菜,每天必须买的是我和姐姐每人一个苹果。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家庭的困苦,只觉得每天在母亲身边会觉得舒适且安稳。长大才无意听母亲和邻居谈起过往,说起那时的日常,才得知,在连买菜的钱都没多少的日子里,她依然想方设法省出每天两个苹果的费用。因为她知道,没有苹果,她的孩子会哭闹。

不知道,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些年里,我的母亲吃了多少苦头,但我记得母亲大着肚子外婆家住几天、二公家里借宿一段日子的狼狈时光。后来,我还亲眼目睹自己的妹妹,也就是母亲刚刚生下来不久的女婴被别人抱走,母亲蜷缩在床上嗷嗷痛哭的样子。那时我还不懂生活的辛酸,坐在床边默默地看着我的母亲,内心却是充满了恐惧。邻居的老奶奶过来领我去她家,给我几颗糖,然后自言自语地告知,***妈现在是揪心地痛,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能不伤心。妹妹虽然送别人了,但那是个好人家。我不知道那些糖是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是过了一些日子,母亲脸色还是有点凝重,但是至少没有哭泣了,对着我们,也开始微笑了。她能重新笑起来,我的心中就重现阳光。

我学习一直很争气,那时学习好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我知道,学习好,母亲会很开心。母亲不时和我谈起,她儿时成绩很好,可是家里重男轻女,她读到五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忙做农活了。她一直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将来才有出息。那时或者没办法理解母亲内心的期盼,但是每次告诉她我取得了好成绩,她总是眉开眼笑。小学的时候家里穷,我最想要的就是一台铅笔刀机,铅笔刀机削出来的铅笔又好看又好用,而且笔芯不容易断,可是家里买不起,铅笔也是买最便宜的那种。我有时会抱怨铅笔和铅笔刀不好用,这时,母亲就会默默地拿小刀帮我削铅笔。母亲手艺好,削出来的铅笔虽无法与铅笔刀机削出来的一样好看,但是也非常好用。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在做作业,母亲就帮我削铅笔,一次性帮我削几支,灯光下的母亲,一刀一刀地削着,削完铅笔外面的木,还得细细地刮一下笔芯,使之光滑圆细,认真而温柔。她无法给予孩子优质的生活,却给了孩子细腻且绵长的爱。或许那时不懂感恩,不时有怨气,如今回首,能记起母亲灯下削铅笔的模样,也是一种温暖的回忆。

叛逆期的自己,不时和父母有斗嘴怄气。那时上中学,我是住校的,一次周末回家和弟弟争吵,觉得母亲偏帮弟弟,回家的两天都对母亲不理不睬。回校那天晚上,母亲一直问我要不要带这个要不要带那个,我都不理她,让她自己在那里忙活。然后她也再多话,默默地把收拾打包好的水果、衣服放在我的书包旁边。出门时,我拿起书包眼睛瞄到旁边的那打包得整齐的水果和衣服,本还想斗气不要的,可是内心犹豫了一下,还是默默地拿走。转身的那刻,眼泪已经簌簌流下。我无法理解一颗慈母的心,但那一刻,母亲的举动却感动了我叛逆坚硬的心。我知道,除了这个女人,再也不会有人对我那么温柔和疼爱。或许她无法平衡对儿女之间的爱,或许她还没那个能力去平衡她心中的爱,但她一直努力着爱着她的孩儿,作为儿女的,怎能奢求更多?

我一天一天长大,母亲一天一天衰老,我总想快快强大起来,这样我才有能力去照顾我的母亲,这样我能把最好的爱回惠给这个养育了我这么多年、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年的女人。时光走得慢些,我会成长得更强壮,为这个女人撑起半边的天。

母爱是一滴桃花水

文/秦湄毳

初春的桃花水,如同美女的眼神,清澈而美丽;用它来洗脸,可以美丽而白皙——在我的故乡有这样的习俗。

奶奶是村里的接生婆,她为别人家的媳妇接生,也为她的媳妇——我的妈妈接生,所以,我是奶奶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也许,奶奶当时正在拉风箱烧火做晚饭,想是她没顾得上洗手就接我出生,她手上的灰沾在我的小脸上,我的皮肤黑黝黝的;想是我是傍晚来的,那黑灰色的颜色抹在了我的身体上,妈妈第一眼看到通身黝黑的我,不禁哭泣起来。

小黑妮——这是全家人对我的一致称呼。爸爸并不黑,妈妈很白净,看着小黑炭似的我,他们直叹气。

奶奶什么也不说,她跪地叩首,请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七仙女、美嫦娥…‥能让她的孙女长得白净一些。想是奶奶的祷告如同唱歌,襁褓里的我竟然听得嘎嘎笑——这是在我长大后,奶奶讲给我听的。

我的笑声让妈妈更心痛,她流着眼泪对父亲说,这么机灵的小丫头,长大了也一定会是个敏感的孩子,不知道多伤心自己是个黑妞啊!

桃花打苞的时候,妈妈就开始上山找泉源,按照当地的习俗,三月三太阳未升起之前,用清澈的桃花水沐浴,女儿会出落得像桃花一般美丽,像清水一般灵秀。不管是不是真的,妈妈都决定要试一试。

夜幕降临,妈妈就起床挎着木桶进山,村后有一座桃花山,山上桃树遍野,桃花满天,泉水很多,但源头只在山顶一座古寺里,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去舀桃花水的少妇少女极多,要想取得头水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妈妈在寺院的门前守了一夜,在鸡叫头遍的时候,寺院一开门,妈妈随众人一起往里跑,有抢烧头香的,有争着舀桃花泉头水的,妈妈总是奋勇当先,舀一桶桃花水。

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样的英勇,因为奶奶说,邻居的小英是个跛子,她的妈妈也是年年争着烧头香,为的是借头香的灵验能为小英祈福,让她的腿好起来,可是,她的妈妈总是失望地说,无论她去得怎样早,排在前面,但在寺院开门的时候,却没能跑在最前面,以至于总是与头香失之交臂。有一年,她甚至跟着妈妈的脚步跑,也遗憾地只烧到了第二道香。

连续六年,妈妈都冲在最前面,取得三月三桃花源的头水,回来给我洗脸沐浴,不知道是女大十八遍,还是真的是桃花水的功效,我想更多的是妈妈的心意感动了天仙与花神吧——在我入小学的时候,没有谁能看得出坐在教室里的我,曾经是一个黑炭一般的女婴。妈妈很释然,但她依然习惯在年年的三月三排队上山舀一桶桃花水给家人洗脸,她说,洗一洗,脸会漂亮,心会清明,日子会更吉祥。

直到我的两位哥哥带回城里的新嫂子进门,妈妈还让我陪她上山舀一桶桃花水给嫂子们洗脸。嫂子们似乎也很虔诚,尤其是听家人讲了我的故事之后。嫂子在桃花水里洗手、洗脸、洗心窝——她们说,洗一洗,千里万里之外,都能闻得家乡的桃花香,睡梦中都能闻到漫山桃子甜。哥哥却说,这是妈妈把勤劳和爱的家风传给媳妇了!

年年桃花开,多年以后,远离家乡求学和工作的我,跟哥哥嫂嫂们天各一方,无论在哪里,白发的母亲和父亲,总是以他们浩荡的慈爱,给我们兄妹以家乡桃花山水的滋养,春风是爱,春水是甜,桃花是当年一家人依偎的温暖与美好。

年年三月三,桃花开满天,一滴一滴桃花水,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童年的春山里,一树一树桃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