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老人的故事

2022/11/30经典文章

老人的故事(精选5篇)

看望老人

文/zgh新之声

母亲去新乡看病一月有余了,现已出院住到了二弟那里。

昨天上午10点,我们来到新飞花园二弟的新家,看望我日思夜想的老母亲。

这时,70多岁的老父亲,正躬着腰在门前的菜园安栅栏门。我们和父亲打着招呼,攀谈了一会儿,就进了屋。母亲知道我们来了,蹒跚着出来。看着她刚作过手术,虚弱的身子,我心里酸酸的;赶紧让她坐下。母亲说:“医生说了,不能坐,只能躺。” 我们就让她躺下,她说一直躺哩。

母亲患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直到不能行走,才来做的手术。作为长子,不能服侍亲人,遂生出遗憾,只是烦劳父亲和弟妹了。

母亲说,前些天姨们、老舅都来了。老舅还摸错路,跑到延津,又急着她了,不好受了几天。我说:你 说给他们咋哩……能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母亲说,钱除报销花了7000多元……我说只要能走比啥都强。

最辛劳的就是我的老父亲。他在这儿伺侯母亲,买菜、做饭等也真够难为他的……

这期间,远在民权的二弟也用视频问侯了大家。

下午3点30分,我和妻商量,随便看看我们新乡的(堂叔伯)三叔三婶。因为三婶的身体向来不好。母亲说,“甭去了,去了人家会来看我的。”我说:“找个借口,不说来这儿了。”

随后,我和三叔通了电话。弟妹开车把我们送到了附近的一个菜市场。

三叔早等在那里,我说去妻侄女那儿“温锅”了,现过来看看您。上了3楼,在床上坐着的三婶,赶忙起来:“真想不到您来,稀罕、稀罕。” 我和三叔就工作情况、家族、家风等谈了一阵儿。妻跟三婶叙着家常……三叔退休后,主要负责三婶的生活,家务是全管;三婶的腿不能弯曲,加上还有其他的病,一月吃药就得1000多元。

5点30分,我们离开了他的家。三叔三婶几次想挽留我们,又是拽又是掂东西,我坚决不要,三叔说:“给你爸的。”我才接住。三叔一直送我们搭上了车。

夜幕降临,早已万家灯火,我们舒心地回了家。

那个老人

文/玖凌

三伏天,炎热的天气,犹如人间运转在火轮之下,动不动就是挥汗如雨,哪怕我是生活在空调的凉风之下,也抵不过热气点燃汗腺,流遍全身。多年以来我也习惯了这样的状态。看到门管阿姨,其实我们真的生活的太好了。

从23岁守寡至今,阿姨可谓尝尽了人间的各种酸楚,劳累一生,只为将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可是因为长期的出卖自己的体力,在年老之际也渐渐透支,呈现疲惫状态,承受着各种病痛的折磨,一瘸一拐的形象已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各种原因,出于对老人家的照顾,让阿姨给这个小区看门,用一个月三百五元的工资打发,放在物价上涨,节奏变快的当今,已是不足以支持她的日常开支,因此就饱一顿饿一顿的熬着日子,看着就心酸。每次送午餐 过去给她,她总是徐徐的从床上爬起来,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已经累到极致的状态,房间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吊扇转动着,四周都被楼层包围,其所住环境的恶劣程度可想而知。因为行动不便,到庭里面提水也是十分困难,总是一瘸一拐的一步一步将一桶一桶的水给提到房间。每次我碰见,我都会帮她搞定,可是在我周末回家或者外出之时,她只能一步一步挪动着。想到这样的场景,一股酸溜溜的味道。真不知该如何来形容现在社会的悬殊情形。这么一个小区都是住着一群有头有脸的人,如果动用下手头的关系,帮助一个古来稀的老人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可是当今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已经寒了一部分人的心。在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我的一切从零开始,我有心要帮助,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哪怕不能完全解决,至少在每个月多给一两百元的补贴,也不为过吧。一两百元对她来说就有着一两千元的用处。一切都是空想。

有些人值得我们去帮助的,却总被无视,有些一点都不值得同情的,却因为那演戏的举动让他人爱心泛滥。这个社会不是没好人,是好人没好的用处。记得今年年初,我的左脚受伤,以致走路要撑着拐杖,是阿姨给我熬了人生的第一碗中药,让我能够顺顺利利地康复。人们常说中药很苦,其实那几碗中药完全没有任何的调味品,我依然觉得很甘甜,完全没有苦地味道。如果在你最困难地时候,那个关心你的,就是时时刻刻地关在心头,如果对你只是淡淡之情,那么可以一声冷冷地问候,或者就算知道了,也是没有下文。从13年那场大病之后,其实我早该醒悟。自己冒着40度地高烧,不睡觉,等着她的信息回复,却让我失望了一整夜,也许对于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如果那一整夜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也许第二天就不是再40度,也许就是37或者38,也不至于后来的喉咙扁桃体发炎,半个月说不出话来。有的话还真不要再次提起的好,以免得到心碎的答案。我承认很傻,对人太好了,反而不被当回事。或者可以说用情用错地方了,但是人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失望,才会洗牌,然后再失望,然后就藏起真心,以致变成了自己不想面对的人。最近最常看到的一句话,恋爱时不能付出自己的全部真心,反之,受的伤害最深。我承认这是很多人的经验,但是我更相信如果不是真情,付出再多也没有用,那恋人跟普通朋友有什么差。如果怕受伤,那么如何能找到真爱?

说着说着又说远了,我对阿姨的尊敬,不仅仅是出于她的恩情,更多的是她那令人心生怜悯的经历。生活中的诸多不易,岂是我们所能真正体会的。慢慢长路,以后真有的受了。

流浪的老人

文/李金荣

一位老人今年71岁,膝下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8年来老人一直住在女儿家里,三个儿子无一问及老人的饮食起居,甚至逢年过节也没有一人和老人打个照面,对于这兄弟三人来说,老人家好像已不在似的。在记者的采访中得知,三兄弟和老人的矛盾源于分家不公。说老人偏袒小儿子,分家后老人原本和小儿子一起住,时间一长,老人也被小儿子撵出了家门,老人只有以乞讨为生,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老人苦熬了将近4年,后来女儿和女婿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在女儿家中一待就是8年,如今老人已是肝癌晚期,据医生保守估计,老人的生命最多剩2个月的时间。

从电视画面中看,我看到老人那骨瘦如材的身躯和那张沧桑、蜡黄的脸,看到老人那张充满生存渴望的双眼,看到老人那肿胀得已输不进液体的双手,寒冷的冬天老人蜷缩在病床上痛苦的样子……让人感到万般苦涩。再看看三个儿子及儿媳们,他们各执一词,个个感到自己吃亏,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份儿,都说这种结局是老人一手造成的,他的归宿应该是谁受益多,谁负责到底。

都说养儿防老,这老人图的是什么呢?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不可能对哪个儿女不公,况且十指连心!老人为了儿女,呕心沥血,付出了一切,不就是为了儿女们的将来,不就是希望他们快乐、幸福吗?三个儿子,为了点蝇头小利就可以置亲情与不顾吗?想想看,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为了孩子的成长,老人辛苦大半辈子,付出了千辛万苦,给他们娶妻生子,他们一个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却忘了老父亲,让老人流浪街头不管不问,眼看着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却连他魂归故里的愿望都不能满足。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试问三个不孝的儿子,等你们将来也变成老人,也需要别人照顾时,假如你们的子女也这样对待你们,你们的心里是何想法?

在这里,我只能默默地祝福老人家能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老人和树

文/马卫

“爸,再不回去,我不管你了!”

于娅当然说的是气话,她不管,谁管?谁叫自己是独生女呢?爸真倔,这树,人家花了钱买了,树钱两清,和于家啥关系也没有了,偏偏爸不甘心,到城里陪这棵树。

白天,他在树下坐着,或是靠着,晚上就睡在树旁,守着树。这是棵一抱粗的白果树,是于娅的爷爷栽的。这次,村主任介绍了个大买主,城里一家银行要在新修的办公楼前栽两棵大树。本来,于娅的爸是不愿卖的,但人家出的价钱诱人,两万。于娅在城里打工,一直租房住,这次好不容易看中一套小户型,这钱正好可以帮衬着付首付。

狠心卖了树,钱一分不剩全给于娅了。于娅心有不忍,给爸买了条烟,给妈买了件衣服才安心。可是爸守树的事,让她为难。

银行的保安出面管,老人却坚持不走。他说:“我并没有损坏树呵,没碍着谁的事。”

银行的绿化工,因为和行长沾亲,才谋得这个好差事。他也是来自农村的,所以对于老头的作法挺理解。理解归理解,但干挠了他的工作,他多次请于老头离开无果后,报了报出所。

派出所也为难,按现行的《治安管理条例》,于老头也没有违啥子法。劝说无效,实在没有法,只好找到于娅。

于娅请了假,在派出所民警陪同下,来到银行门前的绿化带劝说。

于娅有些生气,爸丢人现眼不说,还耽搁了她半天工,所以说的话也不好听。于老头半天才哼:“娅娅,你晓不晓得我为啥子不愿意离开那棵树吗?”

“这我哪里知道啊。”

“说起来啊,这树,是我的救命恩人。1960年大饥荒,才过秋天,家里就没有粮了。你二叔和你三姑,都被活活饿死。你爷爷只好进山去扯野菜,结果被毒蛇咬死。这时,你奶奶叫我天天守着这树,等白果落下来,然后用沙糙去皮,砸开硬壳,吃果肉。”于娅两眼含泪,心中热乎乎的。

于老头此后茶不思,饭不吃,人瘦了,因为他看不到那树。不是看不到,是怕再去那儿,给于娅添麻烦。

后来,于老头躺在病床上,医生再三检查,也没有发现毛病。于老头死的那晚,大风大雨暴雷。

于娅夫妻埋了爸,接来妈同住。上班第一天听到一条新闻:某某银行一株老白果树无疾而终。于娅想,会不会就是她家卖的那株白果树呢?下班时她专门去那家银行看,果然!

于娅呆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难道这棵树的命,和爸的命,生死相随?

做一个有趣味的老人

文/常易建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2.3亿。老了,退休了,远离了职场,回家颐养天年,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然而,怎样度过这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有学问的。有人唱歌、跳舞;有人打牌、游乐;有人旅游、观光,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人继续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长,参加各种老年公益组织,为社会作贡献;更多的则是在家含殆弄孙,享受家庭的欢乐。凡此种种,都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然而,不管你怎样过好晚年生活,我觉得,在各自的生活中,重要的是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自己已是一个老人,放下在职时所有的一切,开开心心,做一个有趣的老人是最好的选择。

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把人分为四种型态:第一种型态,高级而有趣;第二种型态,高级而无趣;第三种型态,低级而有趣;第四种型态,低级而无趋。“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想必他也是个有趣之人。我们退休了,不在乎什么高低,但必须活得有趣。

生活中,有人把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经历等等,作为评价人一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当然,这些评价标准无可厚非,有了这些,肯定是一个成功人士。其实,人生一辈子,除了那些领袖人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以外,我们凡夫俗子不就是为了这些小事吗。不过,余以为,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还要加一条:生活要有情趣,做一个有趣之人。尤其是年老了、退休了,做一个有趣老人,快快乐乐度过人生,尤为重要。何为有趣呢?

放下架子,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为有趣。有些人在职时,有一官半职,有的甚至位居高位,出门前呼后拥,工作中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退休后,没有了上下级之分,没有了在位时的某些特殊待遇,你就一退休老人,你就得过好退休生活,参与到退休人员队伍中去,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与大家一道玩乐,打打牌、下下棋,就没必要争个输赢,因为没有人会去巴结你,让你一车一卒了。如果你还像在职一样,对身边的老同志颐指气使,喝来唤去,甚至还隔三差五对单位工作指手划脚,那样会遭人嫌弃,就没趣了。

淡化金钱,做一个容易满足的老人为有趣。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老人都有了一份养老钱。况且近几年来,政府在养老政策上,不断在作调整,每年都在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虽然在行业、地域、级别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要想得通,要容易满足。其实,人老了,还为几文小钱去斤斤计较,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好像这个世界谁都欠着你似的。那样还何谈有趣呢?

培养兴趣,做一个顺应潮流的老人为有趣。离开了职场,无官一身轻,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会议,没有了不厌其烦的迎来送往。正好重拾你年轻时的兴趣爱好,或去老年大学,那里棋琴书画、吹弹唱打,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参加一个或几个班,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或去广场、球场,跳跳广场舞、打打门球,也是不错的选择;亦或操杆于江河湖泊,不求大鱼小虾,只为修身养性。如此这般,岂不快哉!

更新观念,做一个追求时尚的老人为有趣。退休了,没有了职场上的许多清规戒律,可以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穿着打扮了。可以抓紧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想吃的吃,想喝的喝,想穿的穿,想玩的玩,想看的看,心无羁绊,直抒胸臆,至性至情。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还追求时尚,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戴着能盖半张脸的大墨镜,比小伙子还时髦。每次出席活动,必以“青年诗人”自居。见到美女,不仅两眼放光,用尽“花言巧语”赞扬,而且还想办法亲近,他在哪儿,哪儿就热闹,这是有趣生活的典型范例。

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从现在起,做一个有趣的退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