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疫情文章

2022/12/04散文诗歌

疫情文章(精选30篇)

逆行的“天使”

文/魏亮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牵动着我们全家人的心。当然我知道,这更牵动着妻子的心。

妻子是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从事医务护理工作十多年来,以其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能力高,以及爱心和亲和力,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她参加工作不到3年就入了党,还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

正月初四晚上,妻子吃完晚饭就开始收拾行李。她说,经自愿报名和医院领导决定,并报省卫健委批准,她已经成为我们省首批100名援鄂医疗队员中的一员,明天就要奔赴武汉了。

见我满脸的担心和忧虑,妻子放下手头正在收拾的行李安慰我说,“放心,我会没事的。我是护士,还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况且我学的也是呼吸护理专业……”我知道,妻子的决定是对的。我抱住了妻子:“那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一定!”妻子也紧紧地抱着我,笑着说:“会的,一定会!”

正月初五早晨,妻子背上行囊出发了,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当天晚上,妻子给家里来电话说,她已平安抵达。可是,此后一连三四天,妻子都没有和我们联系,打电话她也没接。

转眼5天过去了。这天晚上11点多,妻子突然与我视频,我们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妻子告诉我们,她一切都好,只是患者较多,每天工作很忙,让我们不要担心……

妻子说还有事,就匆匆结束了视频。短短的视频后,想起妻子那张憔悴的脸,我心里明白,这些天,她肯定忙坏了,累坏了……

直到援鄂的第8天中午,妻子才又发来一封简短的手机信息:按上级命令,我现已在湖北黄冈医院工作,请全家人放心……看到信息,我想,这可能是妻子在吃午饭间隙发出的。我忙回了一条信息:多保重,我和家人安好,期待归来……

动笔写下此文时,已是妻子参加首批援鄂医疗队的第16天。此时此刻,全国疫情防控效果已向好的趋势发展,疫情防控的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也已到绝地反击之时。我们全家人都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有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这个寒冬终将过去,明媚的春天必将来到,妻子也将胜利凯旋。

疫情之下,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吗?

文/翻天青年旅舍

不知道为什么2020会以这么多让人悲伤的消息开头,一场疫情把我们无可奈何的“宅”在了家里。而那个代表着很多人的青春,曾经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的人又去了天堂打球。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这个春节每天的生活就是关注着各大媒体的各种新闻,看着疫情的动态。关注着公司群里的通知,担忧着自己的房贷、车贷,实在没有节日的快乐。曾经在朋友圈写过这么一句话,过年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睡一觉。而现在,自己一个人对着凌晨四点的城市,失眠之后想的最多的就是出去转一转。

有人说时代的每一粒灰尘,在落到每一个人肩膀上的时候,都是一座压的我们喘不动气的大山。疫情来了,我们每一个人扛着太多的东西,走的步履维艰。

小区里一位干餐饮的大哥发了个朋友圈,店里还有很多很多的菜,肉,鱼冻在冰柜里,谁有需要的话可以低价处理。原本打算春节大干一场的他,估计现在看着慢慢的存货只能是满脸愁容。

朋友的牙科门诊关停,因为飞沫传播的原因,牙科首当其冲。开工的日期还在等待着有关部门的通知。扛着贷款和医生的工资,不知道何去何从。

小外甥说不知道是啥时候才开学,可自己今年就要高考了,真的想赶紧回到教室,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

或许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个靠送餐赚钱的外卖员,现在可能连小区的门都进不去。那些指望在工厂上班,养家糊口的工人,可能已经开始工资发愁。那个在某个城市辛苦拼搏,为了一个小小的梦想,或者为了一日三餐不至于寒酸的我们,可能已经为一份房贷而不知所措。

疫情之下,我们都不是局外人。生活真的已经很难了,而我们不得不背上一份额外的压力。那个曾经渴望休息,现在却又天天渴望上班,期待一份工作的人是你,也是我,是他,也是每一个平平凡凡的我们。

只是,无论多难,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我们肩膀上背负着什么,该走的路还得继续往前走。科比说“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也许以前真的很多人没有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只是我相信,现在肯定有很多人见过了自己的城市凌晨四点的模样。

因为他们凌晨四点还在工地上,为尽快建完医院而努力;因为他们凌晨四点还在病房里,关注着病人的病情;因为凌晨四点他们还在实验室,为尽快攻克疫情难关而拼命;因为凌晨四点,他还在站岗执勤守护着自己的家。因为凌晨四点,他们还在马不停蹄的奔波在为疫区捐赠物资的路上。

这凌晨四点的每一缕星光中,都隐藏了太多太多温暖的故事和真情,那些平凡渺小的人,也许不能令山河为之沧桑,无关乎春雨冬雪中的一荣一苦,却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倍受鼓舞。就像朋友说的,这个世界就没有中国人做不到的事情:天漏了,自己能补。太阳多了,自己能射。被大海欺负了,自己能填。大江大河泛滥了,自己能治。那梦想无论多难,我们自己也能实现。

每一处远方的风景,都有过一个漫长的旅途。那些雨雪纷飞的路上,我们除了奔跑没有其他的办法。

凌晨四点的星辉,璀璨闪亮;凌晨四点的故事,我们自己写的斗志昂扬!

从“日常”走向“新的日常”

文/贾慧珍

“你那碱就没搁对,馒头蒸出来能不酸么”。

“哦,我说么”。

伴随着这段对话,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在艾灸室响起。

2021年年末,因为耳朵旧疾加重,我开始了漫长的针灸之路,因此结识了一些病友。她们多是些阿姨婶婶辈老人,被腰疼、腿疼、头疼等病痛折磨,一看就知道是长期操劳所致。

最初,她们迷茫、焦虑、眉头紧锁、沉浸在自己的疼痛中,抱怨着候诊时间怎么这么长。慢慢的,大家熟悉了治疗的流程,也熟络起来,开始从就医经验、治疗效果一路聊到生活经历、家长里短,彼此疗愈、相互打气,神奇地打造出一种温馨气场,仿佛大家来这里不是为了瞧病,倒像是来串门似的。

我逐渐体会到,这种气场,来源于“日常”的力量。它就像是家常饭,像孩子的哭闹声,像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悄无声息却隽永悠长,最抚慰人心,最能支撑我们前行。

2021年,国内局部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发生。其中,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这次离我们最近。3000多位滞留游客转运至包头,在按照规定接受了必要的集中健康监测后,带着这段独特的人生体验,带着对内蒙古、对包头的感激之情平安返乡。

由于工作上的分工,我和一些同事见证和参与了这段被评价为“疫情应急处置中的大胆创新”的历史,隔着屏幕与其中一些滞留游客进行了交流。“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尽快恢复原来的样子”。一位滞留游客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我动容。

我以为,“日常”之所以能够成为力量,不仅是因为它蕴含着“如常”,更重要的是它将始终途经绝对的“无常”,最终抵达一种“新常态”。

刚刚结束的“双十二”网购狂欢节上,老弟下单的零食店家联系到他,请他取消订单,原因是由于当地成为中高风险地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暂停快递收寄服务。老弟默默申请了退款,重新下单。

包医二附院门诊大厅入口处,“滴”、“滴”声此起彼伏。前来就诊的患者们早早打开“健康码”,倒扣手机,依次有序扫码、测温,进入大厅后分赴不同科室。

晚高峰,5路车上依然人满为患,“上了车的往里面走啊”,安全员忙着维持车上秩序。人们戴着口罩,快速刷着手机,舒缓着工作一天的疲倦。

满洲里某医院,我市支援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们正忙着照顾确诊患者。“大多数症状都很轻,就跟感冒差不多”。一位医生告诉我,她负责接诊的确诊病人大多情绪稳定,偶有担心的,过了几天发现症状不重,很快也就释然了。

一切跟生活“原来的样子”很像,人们上班下班、工作娱乐。一切又跟生活“原来的样子”有些不同,人们已经习惯了蓝色口罩、随时散发的疫情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毒株。

“这个冬季和春节我们将和国际社会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终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新年来临之际,张文宏医生在他的微博中发表了最新判断。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又在与一种新病毒的长期共存中,走向新的“日常”。2022,愿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你我皆安。

知足随想

文/陈吉林

受疫情影响,这些天来,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地呆在家里。每天不是看看电视上抗击疫情的新闻,就是刷刷朋友圈、看看书。有时也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什么叫知足。

我觉得,知足,就是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其愿望不超出不可能的现实。当然,知足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有着不同的标准。对一个人所处的时间、环境等,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我喜欢一句俗语:“知足者常乐。”没错。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超过了我们自身能力而不可能办到或客观条件不允许实现,你就会沮丧,觉得日子没有奔头,生活没有了盼头,生活中就会缺少快乐,或产生焦虑。我身边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是关于一个朋友的儿子。朋友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银行工作,通过几年努力,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当上了中层干部。但其在与客户的接触中,看到人家消费时一掷万金,很是羡慕。回家时有意无意表露出对自己的年收入不满足。父母提醒说,比起你的同龄人,你已经很不错了,你要知足,好好工作。但儿子并不领会,利用自己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套用储户300多万资金炒股。谁知技术不佳,加之遭遇股灾,一下亏空80%多。东窗事发,不但丢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还被判刑。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我认识的一个补鞋师傅。 我曾问他成天坐在街边补鞋,夏天太阳晒,冬天遭风吹,苦不苦?他说不苦,他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他生长在农村,姊妹多,家庭贫困。不到17岁他就到城里拜师学修鞋。结婚后再把老婆接进城,老婆做卖菜生意。10年前,他们在城里买了商品房。一双儿女读高中和初中,成绩不错。言语中,他是那样的知足。

联想到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里的人们有的埋怨这、有的埋怨那。有的人把疫情中的规定和要求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那些被疫情“困”在家里却颇多抱怨的人们,请看看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顾自身安危、没日没夜冲在一线抢救病患的医护人员;请看看那些为控制疫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比起奋斗在一线的他们,只是让你在家呆着,你有什么不知足?政府要求不出门或少出门,出门不要到人多的地方聚集,到人多的地方必须戴口罩等,这么低的规定和要求,你有什么做不到?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不可忽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当下,我们只是行动没有那么自由,戴口罩呼吸没有那么顺畅,但比起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们,我们应该知足才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面对目前的疫情,我们这点不自由、不如意,算得了什么?

坚持、再坚持,静待疫情解除、春暖花开!

繁花向“疫”开

文/李晓波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在家里已经一月有余。看着体重秤上嗖嗖往上涨的数字,终于忍不住在今天一早决定戴着口罩出门,来一次徒步上班。

从蓥城景观大道新华大道新华大桥桥头快步走下清溪路,来到桥下西溪河边,我惊喜地发现,河边那一片紫叶李,在我与我的同类们纷纷自我隔离,宅在家里的时候,已悄然盛开了。

繁华如雪,灿然、怡然,盛开在寂静清冷的晨光里,召唤着我,欣然、陶然,走近她。

在晨曦照耀里,李花像一片片晶莹的雪花,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紫叶李紫黑色的枝头,那些盛开的李花,每片花瓣都在竭尽全力地撑开自己、展现自己的晶莹剔透和洁白无瑕,仔细一瞧,还能瞧见花瓣上凝结的星星点点的小水珠,微风轻拂水沫夹着淡淡的李花清芬在空气里飞扬、飘散,引来一些嗡嗡的蜜蜂和翩翩飞舞的蝴蝶在花枝间流连、曼舞,此外,还有一些将开未开星星点点的花蕾,在花朵间紧紧地蜷成一团,好似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见人,又好似因为自己未及时盛开,内心感到羞愧而紧紧捂住了秀美的脸颊……

李花没有玫瑰的娇艳,桃花的明媚,樱花的热烈,山茶的奔放,玉兰的优雅,也没有油菜花的喧嚣,李花花瓣细小,花蕊更是微如米粒,她的绽放是那么的不显山不露水,在那一根根光秃秃的树枝上,静静地绽放自己,每一朵花都宠辱不惊地渲染着自己一份独特的心情,宣泄着雅致而又寂静的心事,每一枚花瓣上都凝结着一份淡定而从容的光辉。

李花花贴着花,心挨着心,一簇簇,一团团,相扶相携地互相成就着,向着疫情开放,成为这个世界里最美的风景。

“哇,好美的李花!”我正在这淡淡的清芬里沉醉,陡然听到林外传来惊叹的声音,然后看到几个人影往李花深处走来。接着,他们显然发现了我,迟疑了一下,便毅然转身,决绝地离开。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那些树上的李花,却任凭人类在她的树枝间攀援,任凭鸟雀在她的枝头筑巢,更任凭蜂蝶在她的花间流连,她把最美的花期,最甘甜的果实无私地向有需求的人类、蜂蝶,或是鸟雀奉献,从无怨言。

所以,这个春天,她开得灿烂!

回望2020

文/云水禅心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散文《匆匆》,文中开篇这样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转眼,又是一年,时间迈入2020年的岁末,即将迎接2021年的到来。

2020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过得极不寻常,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安宁的生活,更危及到每一个人宝贵的生命。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祖国和人民勇敢的和疫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医护人员们更是冒着被病毒传播的危险奔赴抗疫第一线,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如今,疫情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由衷的为我们英雄的祖国、英雄的人民而骄傲。

今年国家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同时我家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些小的波折。初夏时妈妈的健康出现了小恙,到附近医院就诊后,检查出有一些问题,随之我们的心又悬了起来,生怕再有什么事情。同时大夫建议妈妈应到市里更大的医院再去进一步检查,但妈妈从心力体力上都不允许她再去奔波了。这时候我感到妈妈的内心非常无助,她甚至说自己不再去检查身体了,爱怎么样就随它去吧。话虽然如此,可生病了又怎能不去治疗?无奈之下,我们也只好再一次求助于我的大哥,从内心来讲,妈妈真的不想再为家中的事情给大哥添麻烦了。而大哥得知后又一次帮助了我们,还在电话中安慰爸妈不要着急,我无法形容这种不能言说的感动,只能是再一次的记在心中了。

很快在大哥的安排下,妈妈住进医院。在入院几天后妈妈先做了一个小手术,之后我们焦急等待报告的结果。庆幸的是妈妈这次有惊无险,报告显示为良性,全家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心情为之好转,感觉命运又和我们这个家开了一次玩笑,而妈妈也在住院十天后顺利出院。这次入院,除了麻烦大哥,爸妈并未惊动告知其他家人。妈妈总和我说:‘各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情,不能为了咱们的事情影响到大家的生活,只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尽量不要麻烦他们’。是啊!有些事情就应该自己去面对、承受,这也许就是命运赋予的考验。就像祖国和人民,今年在经历疫情时所体现出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命运的道路上跌倒,也要重新站起,跨步向前,我的家庭何尝不是如此。

谈及命运变化无常,又让我想到今年春天离去的老婶,记得那晚姑姑打来电话说老婶走了,消息传来,我们感到十分突然,也十分惋惜。虽然知道老婶的身体不是特别好,但春节妈妈还和老婶通了电话,怎么也不曾想到老婶会走的如此匆忙。回忆前几年爸爸生病住院,老婶每天都到医院送饭,时至今日妈妈还总经常叨念。也正是由于有家人们的这份帮助,妈妈才能够安心在家照顾我。如今老婶去世,刚过花甲之年,本应好好安享晚年,想不到就这么去了,叹生命何等脆弱、何其短暂。看来命运的走向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又想到今年突降的疫情,在这个世界上无数人被肆虐的病毒夺去了生命,使我们对生命二字的意义有了更深层的体味。人们总会在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却终究逃不过上天规划的人生啊!

对于全家目前的状态,妈妈常说感恩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虽说现在老了,但已非常知足。我想这就是一家人对现今生活的一份幸福感和满足感。文章开始我提到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我们感慨时光匆匆、岁月匆匆,而人生的脚步又何尝不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呢?经历过才懂得生活之美好,要珍惜每一天的好日子,认真对待人生,倍加热爱生命。

新年的脚步正在临近,一个崭新明媚的春天又将开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祈愿祖国昌盛,早日驱散乌云,扫尽疫情的阴霾。愿家人平安康宁,一切顺遂。张开双臂,迎接2021。

乡村抗疫

文/杨祚华

抖落2019年的尘埃,迎来2020年的新春。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美丽的乡村,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哪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搅乱了这个幸福温馨的团圆时刻。

正月初二,正值新年之初,镇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而是全都停止了休假,告别妻儿老小,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大家怀着一颗“保护健康、珍爱生命”的责任心,奔赴街道社区、深入农户家中,逐一登记返乡人员,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劝导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严格做到居家隔离,为他人的健康和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国家分忧解难。

场镇是人员集中的地方,尤其是春节期间回家的人多,南来北往,情况复杂。为此,镇政府迅速设立了车辆出入检查站,在公路边摆一张木桌、搭几把椅子,配上登记本、体温枪,疫情防控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大家不分昼夜值班,不间断进行车辆人员登记、测体温、验证照,工作量相当大。有时一天检查进出车辆多达五百余辆,登记人员两千余次。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在落日灿烂的晚霞里,在风声萧萧的寒夜中,在车辆炫亮的光照下,检查站俨然成为一道别样的景致,为全镇筑起了一道挡住疫情的安全防线。

镇上干部三两个人负责一条街道,手持喇叭宣讲疫情防控知识,要求人们居家隔离,门市不得开门营业,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往日繁闹的街市陡然落寞,所有门市关门上锁,一条条大街不见人影,显得特别空寂、无比冷清。曾经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没有了,曾经喧嚣的声音远去了,从没有过的空旷大街带给这个时代的是隐隐的阵痛。

每逢年末岁初是乡村办喜酒的高峰时期,往年此时总是热闹非凡。今年这个特殊时期,无论镇上还是农家都已听不到喜庆的唢呐声,也看不到迎亲的长长队伍。

在这个微寒的春天,口罩成为家家必备、人人必戴的紧俏用品,药店很快销售一空,许多人因买不到口罩而怨声载道。

为此,镇政府从街上请来三位女裁缝,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缝制口罩。三位女裁缝不负众望,按照“一层棉布一层纱,中间加一层保鲜膜”的要求,以每天加工三百多个口罩的速度,加班加点赶制出了大批口罩,第一时间发放到广大村民手里,解了燃眉之急。

村组积极行动起来了,每个村口都有人值守,劝导村民们不上街赶集,宅在家里抗击疫情,所需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全都由村组干部义务代购。于是,一车车生活物资、一车车春耕种子和农药,送到了山里的农家院落,送到了村民的手中,也把组织的温暖送进了他们心里。

齐心协力·共抗疫情

文/ヾ顾北の凉城づ

二零二零年,一场浩劫降临在神洲大地…… 又一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肺炎袭 卷了武汉等各地,在所有人对病毒避而不及的时刻。我们伟大的中央机构率领了一支又一支的抗击新冠的医疗队。是他们,一支支逆行在生命线上的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

春节期间百家灯火,万民阖乐他们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与死神手中争抢着宝贵的生命,他们无畏艰辛、死亡,身着防护服,计日不休。女生,最在意的便是自己的秀发,而他们因为无时间打理头发而剪为平头,随着确诊人数愈发增多,他们其中也有不幸染上病毒的人,要接受15天的隔离,虽然艰辛,痛苦,但他们不后悔,因为这就是爱,国家有难,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曾在美国号称“哈佛八剑客”的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这八个人,在祖国的召唤下,怀有赤子之心集体回国,为了梦想精城合作,他们最大愿望:认真踏实做好科研,为祖国奋斗!有很多地区的医务人员请兵去疫情前线,他们都是勇敢的人啊!此时所有的人都希望前方传来捷报。而我们是否也应为奋斗在疫情前家的人祁求平安呢?医生救千人,水深火热,奉命于危难之间。他们的壮举又何止这一桩!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拯救他人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祈祷平安在雪白之中。他们,目送着生命的离去,会黯然失神,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也会万分欢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们么的写照,让我们为这些“最美的逆行者 ”们

一些市民不顾危险贸然聚会,有的的人出门闲逛……这些人在危机时刻暴露了本性,不听从安排,导致不仅自己不知情下患得新型冠状状病毒,还传染给他人。

当今的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就不能听从国家的安排,安心在家中,我是一名初中生,势力在家中好好学习,养好身体健康,心系国家安危,为他们加油,听组织的话,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吗?

即使身处险境,也有白衣天使在守护,爱的力量会战胜病毒。现在,我们应该拒绝野生动物,注意卫生,勤洗手,少出门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也默默地祈祷,希望祖国能早日战胜病毒

疫情仍未结束,这场仗还没胜利,但我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疫情难关一定会克服,华夏五千年, 放眼这泱泱大国,98年的洪水中国过来了,03年的非典中国也挺过来了,这次新冠也一定可以被战胜,渡过难关!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你有多美

文/王一淇

疫情来得突然又陌生。

来不及去反应,新型冠状病毒就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疫情地图上已全是红色,而且,它还在变深,变深,映着下方几万多的确诊病例人数,让人更加忧虑。几乎一夜之间,各个药店的口罩卖断货。武汉市内所有的交通工具停运!全国都为武汉肺炎疫情而感到人心惶惶。

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人类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人们恨伤害野生动物的人,恨以吃野味为荣的可笑的人,恨发国难财的人,叹息着因果报应,叹息着人性的丑恶。

但是,国难当头,同胞的团结一心,更令人泪目!

有画手用炽热的红与坚韧的蓝生动地描绘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希望,勾勒出医护人员最美的样子。有陈小桃的可爱的漫画,漫画中,生病的武汉热干面躺在隔离病房,而窗外聚集了一大堆戴着口罩的各地美食在为它加油,举的牌子上写着:“热干面,加油!”天津煎饼果子、上海小笼包、北京驴打滚、陕西肉夹馍、长沙臭豆腐、山东大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这,无疑是2020年开年最治愈的漫画。

陈阿香,是蕲春县人民医院的ICU护士。一个初为人母的女护士,本已踏上回家的路,却接到返回医院的通知。因为武汉封城交通不便,她抱着不足一岁的孩子,三天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靠着毅力按时回到县医院参与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你在北京啊,一句话有困难不能上班,也不会有什么处罚,可你选择回去,义无反顾。就像84岁高龄再次挂帅出征的钟南山。17年前面对非典,他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17年后面对肺炎疫情,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奔赴前线。有人评价他说:“老将出山,志在万民。”

在网上看见了一段感人的求婚。一位在武汉周边当兵的兵哥哥,他所在部队接到了前往疫区运送物资的任务。在出发前,他干了一件大事:向女朋友求婚。他说:“等我干赢了冠状病毒,就告诉你爸妈,我能从病毒手里赢了这一仗,也一定能保护好你。等我回来,嫁给我。”只是一条短信,却无比霸气令人心动。

雷神火神拔地而起,没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不辞辛劳。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防控物资,蔬菜店的送果蔬,商场的送消毒水……有人捐出善款,有人做力所能及;各地政府工作人员也取消假期,协调着各个领域;官员们日日奔波,视察工作落实情况……

我的妈妈在农业农村战线上做防疫工作,春节假期至今一直在上班。我是多么不想让她去,可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在窗户目送着她走远,虽然知道晚上她就会回家,可还是不安心。那时,才对奔赴到前线的人更加敬佩,他们难道舍得家人?

现在的我,对所学的“家国情怀”感触更深,一直享受岁月静好,可谁知道有多少人在努力?可谁清楚他们真正承担了多少,奉献了多少?

唱一首《你有多美》:那夜病魔袭来,你忘记了安危;在最险要的关头,是你把我夺回;今天阳光明媚,外面轻风在吹;我从噩梦中醒来,与你默默面对!

致以最高的敬意!

祝平安!待凯旋!必凯旋!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文/ヾ顾北の凉城づ

我喜欢春节,因为记忆中的它十分热闹,包饺子,放烟花,拜年等等。但今年的春节不禁显露出了几分冷清……

口罩包裹着往年的热闹,扣在人们脸上,使人们眼中多了几分惆怅。“肺炎”也便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讨论,新闻中广播,电话铃中提醒的“常客”。一个陌生的名词——新型冠状病毒,渐渐使大家耳熟能详。

据国家卫健委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月十日二十四时,收到全国三十一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四万两千七百四十四例,死亡病例一千零一十七例。听着一个个数目惊心的数字,看着周围的叔叔阿姨不能正常上班,我和小伙伴们不能正常开学,我的心里有话想说……

听说这种肺炎是因为人们捕食野生动物引起的,他们这种愚蠢的行为导致病毒像魔鬼一样在人群中疯狂传播。也许这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警示,也许也是人们对那些捕食野生动物的人想说的话,这也让我明白了这数日不能出门的真理:“这次疫情,是对人们的严重警告!如果所有人不乱吃野生动物,这样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希望你们不要再捕食野生动物,否则你们将面对更惨痛的教训,人们也可能遭遇更大的灾难。”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春晚和《2020年元宵特别节目》中,我深记一句切实的问句:“每天要接触那么多肺炎患者,害怕吗?”虽一句自然而又伟大的回答:“一开始害怕,但只要穿上这身衣服,我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顿时对这位阿姨肃然起敬。除了她,还有八十四岁高龄仍赶赴疫情一线的钟南山爷爷,还有因连续几天带护目镜,把脸上皮肤压伤的医生护士们。我坚信你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永远站在你们身后,在灯火阑珊的背后,坚定地将光束打在你们脸上。

“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疫情未到,防控先行。战场摆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党员干部和所有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用智慧勇气和双手,撬动的是防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的希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那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一线阵地上迎风飘扬;那舞动的铁锤镰刀,正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迎接新一轮春暖花开!

一脸的微妙

文/蓝桥

春意盎然的季节象征着欣欣向荣。你会发现这个春天来的特别,疫情给了人们带来许多不便与感叹。为了参与防疫让人们的脸上多挂了一层口罩,表情也多了一些微妙。

由于一层薄薄的口罩,在疫情面前它是隔绝病菌的一种有效的防御。这一脸的微妙感觉,确实有效地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多一些的安逸,少一些的担忧。

今日人们的生活,由于不一般的疫情带来了不一般的经历,在人们的表情上起了变化。有句话说:表情写在脸上。如今让所有人的表情都藏密于口罩里,当出门就要配戴口罩成了人们普遍的常理,不戴口罩者却变成了另类,让人猜疑是否对生命的不珍惜。

疫情期间正确佩戴口罩有两点含义,一、是防止吸入有害气体,二、是传染源阻止扩散。为了响应国家一级号召,为了自保,为了遵守社会公德,配戴口罩十分必要。

目前口罩成了“全球抢货”,疫情以来市场几乎买不到口罩,怎么办呢?不要忽略了人们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呀“塑料瓶口罩”出门戴上一脸的微妙就像太空人,“柚子皮口罩,康师傅老坛酸菜口罩”等等。其实这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值得点赞。

这五花八门自制的口罩别出新裁,如此有想象力,如此奇葩的制作全属无奈。看了笑过之后给人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如果真能买到,谁还去配戴这奇奇怪怪的东西。

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做好自己,是人们的职责所在。感恩疫情期间用生命捍卫美好与温暖无私的人们,奉献是最崇高的精神。

人这一辈子,事事无常。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相信随着疫情的消退,人们的心情也正在逐渐的好转,一切都会好的。到时一脸的微妙,总是精神奋发。

潜入春风润安康

文/柯贤会

这个春天很寂静,静得突如其来,静得让人措手不及,静得没有开春的鞭炮声,没有走亲访友的脚步声,没有猜拳行令的吵闹声。

公交车、客车、出租车停运,就连私家车也很少见到,集贸市场、酒店饭店和商铺挂上了歇业的牌子,社区、村道、路口设置了防疫的岗哨,开学延期,庙会取消,景区、公园、影院、游乐场大门紧闭,人人都宅在了自己家里,看电视、读书籍、刷抖音、玩游戏、做饭练厨艺,万不得已出门都戴上了口罩,遇见熟悉的面孔望而却步,也不再靠近。

看着每天不断更新的疫情数据,似乎听到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泣,感觉山村在落泪,城市在颤抖,江河在呜咽,天空在悲鸣。这个春天真是太寂静,静得揪心、静得可怕、静得让人窒息。

然而,在这个寂静的春天,我们也听到了冰冻泥土松动的声音,柳条嫩芽萌生的声音,迎春花开吐蕊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汹涌澎湃、热血沸腾的力量。

“若有战,必召回,战必胜!”在疫情面前,众多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出征参战,挺身而出,别离亲人,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奔赴重灾之地武汉战场,他们以生命重于泰山、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冒着被病毒感染的生命危险,毫不畏惧,采取一切手段诊治抢救病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英雄精神。

我们还看到近万余名设计、建设者与疫魔争分夺秒,在江汉平原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上,以“中国速度”“中国智慧”,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奇迹般拔地而起,众多人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风霜雨雪大、路途远等各种困难,紧急筹措急需的医疗物资器械、生活必需品,通过各种非常规举措快速送到医院等各个地方,有效保证了抗疫战争需要,他们诠释的是一种愚公移山、排除万难的攻坚精神。

自进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争以来,无数人员放弃了休假和休息,舍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推迟了订好的婚期,将未断奶的婴儿送到父母或公婆家寄养,带病坚持工作不下火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在哪里,他们奏响的是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时代最强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干部职工、学生农民、民主党派、机关企业、商会银行和海内外无数中华儿女,以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的关爱之情,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驰援武汉,他们一个个蕴藏着爱心和温暖的善行义举,弘扬的是血脉相连、安危与共、扶危济困、见利思义、团结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磅礴力量、打赢疫魔战争的号角。疫情不退,我们绝不退,誓与疫情战到底,14亿中国人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筑起新时代的长城,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毅然挺立在世界东方。

如今,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大部分地方道路开始解封,商户开门营业,市场开市交易,工厂开机生产,企业进行复工,打工者踏上征途,大地也开始回春,冰雪消融,树木吐绿,花儿绽放,南燕起程北飞,而这凝聚着众志成城、不畏生死、不怕困难、能打胜仗的抗疫精神,也随着这春风吹遍神州,滋润大地,护佑华夏,永续安康!

我家的战“疫”生活

文/佘殿福

连续几个春节都回了河南老家,本来这个春节也是准备回去的,甚至都着手做了准备,可在妻子的一再“明令要求”之下,最终改变了计划,准备留在镇江过年——到景区转转,到亲戚家串串门,亲朋好友间聚聚会……然而,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这些憧憬都击得粉碎。

大年初一晚上我接到了单位“从初二起正式上班”的通知,与此同时,我家的战“疫”生活正式拉开帷幕。

我是市场监管系统的一员,自然必须投入到战“疫”的市场监管一线。我和同事们整天奔波在市场上,到这家药店看看有无口罩销售,提醒他们要做好明码标价,不要趁机涨价;到那家药房了解库存情况,告诫他们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随着全省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机制的启动和镇江确诊病例的出现,防范经营者趁机哄抬价格,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又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巡查药店的同时又增加了巡查超市的内容。

随着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生产厂家的紧急复工复产,看着“75%酒精”和“84消毒液”在市场上逐步有货销售,货源不断拓展,多日揪着的心逐步放了下来。如今,虽然疫情还未完全消除,我也依然一如既往地在市场奔波巡查,可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集全国之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对最终战胜这场疫情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一向喜欢运动的妻子在疫情期间成了“宅女”。妻子单位在春节前生产设备出了故障,一直处于检修状态,大部分人员都等待在家,妻子也就暂时“失业”。妻子喜欢打羽毛球,平时休息总要与球友打一场球,疫情期间所有球馆全部关闭,妻子球瘾上来,只能一个人托球玩。这样也不能打发全部空闲时间,于是妻子把精力放到了厨房,变着花样做食品。蛋挞、鲍鱼、花甲、生蚝,这些家里以前从未做过,但通过手机搜索做法做出,味道还真不错。

忙完了家务,妻子就看电视,喜欢的电视剧一个接着一个看。每每看到她躺在被窝里看电视,我就调侃她快孵出小鸡来了,她也常自嘲又重温了一遍“坐月子”的感觉。

正上高二的儿子过了一个超长的寒假。儿子大年初一到外婆家去了一趟后就没再出过小区,除了打了一次水和理了一次发外,几乎没下过楼,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

手机成了儿子最好的朋友。平时上学儿子不能用手机,假期里就解放了,这个超长的寒假算是让他过足了手机瘾,我不知道他在手机上玩些啥、看些啥,只经常看到他拿着手机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有时还咯咯地笑,喊他休息休息眼睛他也不怎么听。

上网课是儿子“宅家”的主要内容。按照学校的要求,儿子每天网上打卡,电脑听课,再把写好的作业拍照传给老师。就这样,儿子和电脑较上了劲。只是家里的台式电脑却有点老了。我平常上上网、看个视频还能凑合着用,可儿子却看不上眼,竟然把主机拆开来要修理升级。我觉得一个高二学生修电脑是不大能成功的,劝他不要白费劲。可他不听,竟然要买什么东西往上装。装上去后电脑依然不好用,我觉得他该死心了,没想到隔了几天,他又在那折腾了。爱钻研也是好事,我随他去,只要他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也许哪天他能修好呢?再不然,就当是宅家学习间隙的休息吧。

疫情之下须自觉自律

文/陈国江

2022年的这个春天,又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春天。到3月15日,全国已有27个省市出现疫情。疫情,既考验地方政府的组织能力,也考验广大民众的个人素养。民众需要政府的服务,政府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唯有上下同心,团结一致,才能谱写一曲抗疫的凯歌。

然而,每次疫情的发生,总有一些人的行为令人愤怒,让人无语。比如去年南京机场疫情,一个健康码变黄码的大妈用了姐姐的“绿码”溜到扬州,然后天天去麻将馆打麻将,导致扬州疫情暴发。一个大妈乱了一座城。还有一个被感染的公职人员参与打牌、参加饭局,因各种隐瞒,一人感染了60人。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虽然原因多多,但每次公告的确诊人员的流调轨迹,我们发现某些人在存在疫情隐患时,仍然活动范围很广,出入公共场所众多,结果造成了更多密接者、次密接者,感染了不少人。不能否认,这是疫情肆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苏州疫情暴发后,我所在的小区,政府每天组织医护人员在小区进行核酸检测,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每天一栋楼一栋楼地在楼下用电喇叭喊,但有些人就是充耳不闻,不理不睬。

有些人习惯了不守规矩,习惯了特权,不愿意遵守防控疫情的相关规定——出门不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不接受健康码和行程码检查,隐瞒行程,伪造证明,甚至辱骂物管保安,更有甚者与保安动手;核酸检测时插队,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干扰正常秩序。种种行为,令人气愤。尽管有些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抗击疫情,所有人都是战士,都必须参加“抗疫之战”,没有局外人。

防控疫情,不只是政府的事,关系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应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到尽量不外出,不乱逛,不聚集,出门戴口罩。在疫情肆虐的季节,在疫情严重时期,每个人都要自觉服从防疫要求,积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如若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则政府防控疫情的压力将大大减轻,善莫大焉。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防疫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早日战胜疫情。

病毒与救赎

文/方赛霞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春节假期24小时宅在家里,与亲人朝夕相对。不敢出门的假期变得漫长迷离。

看疫情通报数据,成为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每一条来自武汉、黄冈的疫情信息都会牵动我的心。黄冈是我的故乡,武汉是我大学求学的城市。他们都成为重灾区,我如何能不揪心?

强大的网络每天都会送来许多声音——让人振奋的、感动的,让人气愤的、无奈的,让人伤心的、悲痛的。像极了这几天的天气,时晴时阴时雨。特殊时期,许多平日隐匿的温情都探出了脑袋。有新疆的朋友打电话问家乡的疫情,有从事医务工作的朋友发疫情期间温馨提醒,有平时极少互动的朋友主动询问和积极筹集医疗物资。微信圈不再是岁月静好图鉴,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百科消息”记录仪——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企业加班加点赶制并捐赠医疗用品,国内外校友积极捐助……

也有很多人在咒骂病毒。我想起毕淑敏《花冠病毒》中的句子:“病毒是无知无觉的,人类袭扰了它们的生存之地,那不是它们的错……对这样历史悠久的生物,我们要致以尊崇与敬意,请站在病毒的角度想一想,它们是多么无辜。本来是在黑暗中自得其乐的生灵,现在,完全不是它们自己的原因,家园被击穿了,只有不耐烦地走到了人间,它们逃逸出来,依照本能开始繁衍。它们和我们发生了惨烈的战争。”

挑起这场战争的,到底是谁呢?

到底是病毒攻击了我们,还是我们侵扰了病毒呢?

《黑客帝国》里也有一段关于病毒的人物对话:“地球上每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和周围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可你们人类不会。你们迁徙到一个区域,然后不断繁殖、繁殖,直到耗尽所有自然资源,你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侵占另一个区域。地球上还有一种生物是这样生存的,你知道是什么吗?病毒。”

病毒如此可怕,但病毒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接近”我们,也许我们都是帮凶,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灾难之际,无事外者。如果一场劫难能够让我们珍视和敬畏大自然的所有生命,在愚昧和狂妄之外寻一道光来救赎未来的岁月,苍穹万物一定会更爱我们,如同我们原本也深爱着这个绿色星球一样。

幸运的话,也许我们还可以像往年一样去珞珈山看四月樱花。

天佑苍生

文/马永红

包着饺子,脑子忽地闪过一抹红,那是我新买的一件羽绒服,颜色喜庆,明天穿着它,高高兴兴回老家。姊妹们也会赶回去,亲人们很久都没见面了,攒了一肚子的话,得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句一句地说出来才好,想想那些欢笑不已的场面,心里就像燃起了一团火,暖烘烘的。

先生还没回来,我得赶快包好饺子,想等他一进家就递给他一大碗,碗里放着由青蒜苗、红辣椒丝、小磨油调成的酸辣汤,碗上腾腾地冒着热气,他咬上一口饺子,一定会说:真好吃,还是家暖和啊。

饺子包好了,胡同里静悄悄的,听不见一丝他回来的足音,电话打过去他在通话中,不会忙得连大年夜的饺子都忘了吃吧?

电话终于接通,他急促地说:不回去了,你们吃吧,疫情严峻,我得忙去了……

夜半的钟声敲响了很久,小狗对着门外“汪汪”叫个不停,他回来了,面色疲惫,神态凝重地说,你们待在家里,避免感染,不要给大家添乱。

难怪他那么忙,他所在的医院也被定为“隔离点”,收治疫区回来的发烧病人。为了筹建隔离点,他们连夜找来工人改造病房,组建医疗队,买防护设备等。疫情就像一个不速之客,弄得人猝不及防。我担心他的安危,怕他劳累过度,他却说,同事们都冲在前面,个个都不怕危险,我怎能躲在后面?

朋友圈里都在晒:在家里躺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无奈又苍凉,我也是其中一员,但我更欣赏朋友圈里的另一句话: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那一群群在前线冲锋陷阵的雪白的身影,就是一个个负重前行者。丈夫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的眼睛只要离开书本一会儿,心就像只鸟一样“蹭”地飞出去,我看见他在开会,他在安排病房,他在四处购买医用品,他在和同事分析讨论……终于,裹着一身寒气的他,朝着家的方向走来了。他胖乎乎的圆脸小了一圈儿,鬓边发似乎又白了几根,我一阵酸楚,心底笼了一层霜。孩子也看到了,她指点着爸爸的头发正要声张,我用眼神阻止她。其实,一直在听电话的他根本看不见我俩,也许他没意识到是站在自己家里,至于他回来干啥还没有说出来,就又匆匆地夺门而去,风追着他在后面跑,“呼呼”地响,掀起他的衣摆,像艘鼓满风的帆船。望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长长的胡同外,泪水霎时模糊了我的视线。

这个春节过得格外漫长,几乎不见他,我们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他不打电话回来,我也不敢打电话过去,唯恐给他添乱,我闲得发慌,却给他帮不上一点忙,心情杂乱得很。看到朋友们发回来的图片,得知他防护得还好,我的担忧才稍微减缓了些,但如果不是疫情严重,这个雨天不打伞寒冬不戴帽一向大大咧咧的人,怎会用上口罩呢?我唯有虔心祈祷:希望疫情早日偃旗息鼓,天佑武汉,天佑苍生!

没有爸爸陪伴,孩子委屈得很,我耐心给孩子解释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你爸爸就是勇往直前的战士!

“原谅我不能给你更多的爱,因为他们需要我!”这是17世纪英国一个村庄的一位医生写给他妻子的话。这话,先生没有给我和孩子说,但他的行动告诉我,那些正承受着病魔煎熬的人也同样需要他。他虽然困得不行,但他眼中的光,让我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时,炯炯双眼流露出的那种坚定和自信之光,这样的光芒,和一批批抛家舍子奔向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目光是一样的,勇敢而执着,温柔而深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变成那样的一束光,定会照亮这暂时被阴霾遮蔽的天空。

诚如钟南山老先生所言,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帮忙,上下同欲,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不久,人间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千里清澈,万事安好。

疫情,给生活按一次暂停键

文/九满

我曾经想过无数遍,海印大桥什么时候可以不堵车?天河城的夜晚能不能安静片刻?广州火车站可不可以没有那么多人?

没有想到,这些过去不着边际的想法,在2020年的这个春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一切都成了现实。

疫情面前,一切暂停。

广州城也像被上帝按下了暂停键,工厂暂停开工,娱乐场所暂停开放,饭店商铺停业。一夜之间,广州城慢了许多,安静了许多,也像空了许多。

我也每天都“宅”在家中,不用急着去上班,不用急着去处理公文,也不用颔首领教上司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呵斥。一夜之间,过上了从前渴望的生活。

大年初二,不用去给丈母娘拜年了。刚想打个电话,老人家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嘱咐我们照顾好自己,她一切安好。

大年初七,我大姐去世,不仅没去见她最后一面,连她的葬礼也没去参加。

每天从从容容地起床、洗脸、刷牙、照镜子,打扫卫生;从从容容地打开手机了解疫情的发展,浏览大千世界的奇闻异事;陪在家人身边,想尽办法让女儿开心,洗耳恭听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妻子讲述她过去的故事。

每天慢慢吞吞地享受晚餐,抑或来三几两小酒,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和着那入口即化的烈酒,一杯杯生生吞下,让酒分子随着我身上的血液一起冲浪,让深藏在我骨子里的阳刚之气呼呼外冒。

憋坏了,全幅武装,戴上手套、帽子、口罩、眼镜,感觉安全了!跨上单车,四处游荡,想横过马路就横过马路,不用看红灯绿灯,也不用担忧飞驰而来的汽车。累了,放下单车,看空空荡荡的长街,叹一间间大门紧闭的铺面。这可是过去不曾有过的风景,有时候,我竟然忘却了疫情,好像走进了陶渊明《饮酒》里的世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尽管这次暂停的代价过于惨烈,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给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让我停下疾驰的脚步,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沉思,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回望。

老哥我今年五十六岁,衣食无忧,住行不愁。应该是三五年前开始年收入过十万的吧,现在又涨了,每年不动年薪,光靠银行理财利息,就够家里的生活费,当然不只是吃饭,也包括接待同学朋友、买衣服和旅游,既然我说的是生活费,那就是生活里的一切费用。明年初,女儿又将完成她的全部学业,走上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到那时候,家里就只剩我和妻子两个人,不养猫、不养狗,不抽烟、不酗酒,一年十万八万够花了吧。

也就是说,我已经跨过了低等收入陷阱,接下来的日子,无论再怎么挣钱,哪怕是让我暴富一场,我的幸福指数也不会明显地提升。

回头看看自己的身体,体型胖了,血压超了、尿酸爆表了、血脂高了,腿脚不灵活了。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看上去像七十岁的老头,走在大街上,有外地大妈向我问路,喊我大爷。

活该!自找的!加班、熬夜、大吃大喝,争强好胜,把自己争掺了吧!过去总以为自己还年轻,路还长,对于自己身体的透支,还有足够的时间选择适当的方式调理。每天斗志昂扬地出门,自带鸡血两升。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忘命的斗,换来了财务自由的同时,也在岁月嵯跎中压垮了自己,患上了本该地主、资本家们才配拥有的“富贵病”。

于是,我终于醒悟: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

土里刨食,人家敬我是条汉子;病床上数钱,那绝对就是一个傻瓜!

唉!上帝留给我的时间,就像每场球赛留给中国男足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必须小心,再小心!珍惜,再珍惜!

时间是个婊子,也是个戏子,无情无义。怎么办?怎么办?

这场疫情过后,我必须和一切没用的事情告别。曾经视为珍宝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家庭权威、社会地位、财富状况、人脉关系,统统的都跟老子靠边,这些家伙都比不上我在这个世界上多享受一天阳光。

这场疫情过后,我必须一切以自己的身体为重,一切以我为主。不必要的脸色,不看,不必要的应酬,不去,伤脑筋的钱,不赚,伤身体的活,不干;清闲的时候,就呆在家里看书、喝茶、码字,在公园里悠悠,去珠江边晃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今天,上天给了我们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喘息和反思的机会。眼下,惟愿我们早日摆脱疫情,尽快地再一次在大地上自由的奔跑,在人群中愉快的穿梭,在岁月中幸福地奋斗!

特殊的春节

文/★★★★★

人们的许多礼俗之形式,终究是仁爱之本质。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喜乐,是我们在这个春节最大的期冀。

这个春节,万城空巷,每一个你我他都在抗击疫情的故事里。“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特殊的春节,家家门前都贴上了红红的崭新的对联、大大的“福”字或门神,大街小巷也已装扮一新。

春节拜年依然是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只是方式有所不同。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聚集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人们选择了化整为零,以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

停下出行的脚步,就是刹住了疫情蔓延。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友情、亲情,每个人的手机都不停的响着,一条条微信、短信代表了人们相互之间的祝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拉近亲情、友情的距离。

大部分的中国人心里除了春节的喜悦以外,更是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进展,相关信息刷爆了我们的微信群、朋友圈。

面对疫情的威胁,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刀尖上的医务人员无法置身事外,正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白衣天使在挑战疫情这条征途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创造着奇迹,为患者解除着痛苦,使患者获得了新生。

面对疫情的威胁,人们有足够的信心讲“不用怕”,但我们也要保持理性与耐心,保持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并付诸正确的行动。

党和政府为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蔓延,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采取了有效措施,积极行动起来。

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了第一位,视疫情如命令,生命重于泰山,防控就是责任,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有利有效地发挥了联防联控体制机制优势,实行了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

各基层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了起来,强化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健康监测服务,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切都会好起来,重生之门的钥匙,是不惧黑暗萧瑟,不惧风雨寒霜,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中国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击疫情,从我做起

文/左亦博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当人们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时,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自武汉突然爆发,短短几天即迅速蔓延,席卷全国。一时间,小城街道喧哗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寂静;满挂的彩灯黯然失色,换上了大幅醒目的横幅和执勤岗哨;亲友的走访中断了,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我也被爸爸从外婆家接了回来,关在了“鸟笼”里。

起初几天,还可以和弟弟下楼放鞭炮玩耍。可是随着各个省市地图显示颜色的不断加深,随着窗外执勤警车不间断地巡逻提醒,随着小区门口开始限制出入……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将我们无情地“宅”在了家里。

可是警察、社区的叔叔阿姨们却走上了街头,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开始了一场与病毒的搏斗。一时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响彻华夏大地。

为了不浪费紧缺的防护服,医护人员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当他们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身上被汗浸得湿透;当他们摘下手套,一双双手上全是被消毒水蚀出的一道道伤痕……

看到他们被疼痛折磨还强颜欢笑,我就忍不住流泪。是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重病患者,那坚定而又充满信心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

那一刻,我也真正懂得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所谓无聊的家,正是他们想回却回不了的地方”这句话,是啊,想想那些同病毒抗争,奋战在一线的人们,他们又是多么想回家啊,可是他们顾不上回家,他们的心中只有疫情!只有救人!再想想我们,因为暂时失去行动自由、暂时过着“禁闭”的生活,就变得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就和父母顶嘴,真的感到特别惭愧。

我知道,作为一名少年儿童,我不能像千千万万“战士”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但是我会将他们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勇敢与病魔斗争的精神铭记于心!

我相信,很快就会疫情散尽,春暖花开。

我和你

文/孙小琪

春分,阳光多么温煦,照耀着一切,轻拂着一切。若在往年,真是不能辜负的。今年不同了。武汉疫情已清零多日,同学群里的武汉同学,贴出撰写的传统花木欣赏,第八篇。这次是写桃花:“落花流水自有情,桃花其开也集中,其谢也迅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哪种花不是这样呢?越是美而娇艳的,越短命,但这不妨碍它循着四季规则绽放,也不妨碍人类永远的赞叹和惊艳。这位同学住的地方距武汉百里,必须待在家里的日子,倒是腾出空来细细揣摩花木了,大家一起分享。

另一位住在武汉城中的同学就不一样了,疫情肆虐那些日子,周围邻居同事朋友染病的惨烈,使他和大家都感受难以言状的疼痛和抑郁。大家在群里关心着,安慰着,时不时重复着,要坚持啊,一定能熬过去!几十年前的同窗,一世的情谊。武汉清零,预告了即将开封,今天,他用陶笛吹了一首歌,《我和你》,大家都熟悉的,发到微信群里,“我和你,心连心”,感谢关心武汉的校友同窗。画面上,长江一碧如洗,城市静寂无言,笛声悠悠,节奏从容,意蕴绵长,不伤感,却也有万语千言尽在其中的回味。不知道有没有人湿了眼眶。上海的同学回应:武汉疫情大体平复,聆听武昌同窗吹陶笛一曲,幽咽沉郁,寓万般慨叹,感而赋之:“伤心逝水寂无澜,笛韵凄凄草甸残。千万颗魂惊未定,祈春莫作倒春寒。”一吹一和,仿佛回到当年校园,书生意气,心里装着家国天下。全球疫情的暴发令人担忧,诗的寓意,是祈愿灾难不要重来。真的不能重来啊!除夕夜,年轻的医疗队员们出征时,一位曾参加过当年抗击非典的老医务工作者,百感交集,说,有些事,是不能一而再的啊!当时我不会想到,哪里会想到这两个月竟然如此惨烈,即便是远观,也一次次被伤痛和忧心裹袭。这样巨大的代价,不能重来。

武汉的同学回说:“旧武昌城外有个地方叫昙华林,那里有老的教堂,领馆,也有嘈杂的市井,但居然也诞生了早期图书馆名为文华公书林。那里的居民实际上是没法隔离的,因为开门就是街巷。我和你,阿拉与伊,笑与泪瞒不了……”我想,他举出这个例子,要说的意思是,虽然各处一方,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是在一起的。

大难临头,有些东西会脱颖而出,有些东西实际上是没法隔离的,笑与泪瞒不了。武汉的封城接近尾声,新的开始的序幕正在徐徐拉起,而全球疫情的暴发,瞬间牵引着视线,仅仅一两个月前,谁又会想到今日。周围一些孩子或亲人在国外的,开始了又一轮牵挂。祈愿健康,祈愿安好,“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做年

文/厚圃

记得丰子恺先生有幅漫画叫《置酒庆岁丰,醉倒妪与翁》,画的就是过年,一家人坐拢来吃团圆饭,其乐融融。有古诗云:“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大疫当前,至于醉倒那大可不必,微醺便足矣。

我小时最向往的就是大年夜,坐在长辈们中间,看着他们抿一口酒,吃一口肉,啧啧有声,汤菜勃勃地发散热气,那种感觉真是既温馨又美好。待度过了锦样的青春离开家乡,此后时间一如滚石下山,人事也似风浪簇生,随着年纪渐长,回家过年的次数稀了,这也正慢慢印证了那句话:故乡是用来离开和怀念的。

在我数十年的人生中,有几个春节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一次是在北方念大学时,趁着寒假和同学跑到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游玩,正月初一拂晓,又从牡丹江坐火车到哈尔滨。外面天寒地冻,太阳迟迟露脸,厚厚的窗玻璃闪动着一种并不耀眼、却能一下照进心底的光,车厢里一派清和。有个小伙子来了兴致,抱起吉他弹唱着《喀秋莎》,不断有乘客的声音加入进来,把冷飕飕的空气搅得暖烘烘的。

还有一次是在十几年前,我带父母到成都岳父岳母家过年,正好从电视新闻里获悉西岭雪山正下着雪,立即驱车前往。那里果真大雪纷飞,天地皆白,下车后很快就变成“雪人”。我父母第一次见到大雪,兴奋得像个孩子,我帮他们拍了不少照片,直到相机渗入雪水发生故障……我父亲回家后仍心潮澎湃,为此还填了首《一剪梅》,我只记得其中几句:“忽闻神女散琼瑶。天已寥寥,雪已飘飘……”

2020年,我和太太在日本过春节,从新闻里得知国内疫情日趋严重,口罩紧缺。我们便一家家药店去买,再大包小包带回国来,分发给亲朋好友。

还有去年春节,本想带父母去四川与岳父岳母团聚,机票订了,防寒服也买了,结果因为疫情我没走成,只好退掉了机票,改由妻子带着女儿前往。在深圳独自守岁,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比较新鲜的体验。除夕一早,赶紧下楼抢购一点日常菜蔬,没想到物资供应充足,只是价格略略上扬。大年夜,我切了一碟卤味,煮了饺子,再煮了个菜汤,一个人喝起小酒。据说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们的情感,所以李白独酌,醉眼蒙眬脑洞大开,写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奇句。饭后我也来到画案前,却随手画了一串冰糖葫芦。

北方最早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冰糖葫芦,喜庆的红,透明的糖稀,美艳得舍不得吃掉。深圳以前难得见到冰糖葫芦,近些年却多了起来。深圳是一座新城,可以说没有什么统一的年俗,或者说传统的年味不浓。深圳也是一座“移民”城市,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春节怎么过?每家每户大多照着自己家乡的风习来。另外,深圳本地人家也保留着一些流风余俗,比如讲客家话的城东片区舞麒麟,讲粤语的城西片区舞狮子。又比如客家人年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婿郎”“转外家”……所以也不能说深圳的年俗就没有特色,多元、丰富就是它最大的特色。

记得多年以前,每当年近节近,人们返乡,深圳几乎成为一座空城,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留下来。值得称扬的是,疫情发生之后,有更多的市民响应政府号召,选择留深过年。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抱怨,城里过年缺少年味。其实就算回到家乡,也很难找到小时候的感觉了。虽然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年俗传统式微,但年过得快不快乐,最终仍取决于自己。

过年,老深圳人叫“做年”,一个“做”字,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个大节的郑重,也只有怀着深厚的情感投入进去,在忙碌中享受节日的热闹和欢乐,在细细尝味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生活中隐现的真谛,这个年才过得更有意义。

月穷岁尽,新春复始。今年,我同样因疫情原因和工作需要留在深圳过节。有两三年没回老家了,无论如何达观,心中总抹不去那丝淡淡的乡愁,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也有希望,愿家乡亲友安好,愿天下无疫!

微笑向阳

文/浮生未歇

没人知道也没人能预料,此次广州疫情的突如其来。此刻,我们能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未来也许会更好,也许会不如预期,但家人、亲人、爱人、朋友却已是此刻的全部。

微笑面对,从现在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必将战胜这场疫情,生如夏花之绚烂,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疫始至今,虽每天都吃盒饭,有饭吃当自感恩。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抗疫路上,连续奋战廿一天,同志还需要努力。

忽然想起人生最好最喜欢的五个词儿:老病痊愈、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转危为安、虚惊一场。

但愿疫情过后,恍如第五个词儿:虚惊一场!往后余生,愿我们无坚不摧,愿我们百毒不侵,愿我们刀枪不入,愿我们相遇美好,愿我们想起偷笑,愿我们安康永远,愿我们为所欲为。

抗疫路上很辛苦,但付出和得到都保一特微笑面对,依然一样高兴,努力做到心情愉悦地度过每一天。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愿你所得归于欢喜。愿疫情早日快散去,愿守得云开见月明。

岁月静好时更应珍惜每一刻心怀憧憬,对自己总有期许,是希望自己能开心快乐每一天,不去抱怨生活,愉悦诗风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乐观地“宅”

文/张跃

今年的春节,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为了更好地防控病毒扩散,前方英勇战“疫”之时,大家响应号召,一改传统欢度新春佳节的方式,纷纷宅在家里,不串门,不走亲戚,自觉为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正是在此期间,坐、躺、卧、吃等轮番上阵,人们以不曾预料的方式度过特殊的时光。也通过各种视听渠道,一睹了各路“宅男宅女”们因“宅”而奉送的才艺作品,在特殊时期、些许复杂心绪伴随之时,频频获得瞬间一笑,同时也禁不住为大众智慧闪烁的表演点赞,为阳光的心态点赞。

其间,有模仿央视春晚优美舞蹈的,有搞家庭套圈游戏的,有模仿传统技艺---弹棉花、推磨的,有利用厨房客厅卧室进行旅游情景展示的,也有模仿火车上售卖瓜子花生矿泉水的,特别是那“蛮横”踢向“乘客”的一脚,看似无理看似不文明,却不得不为其独到的表演成分忍俊不禁……各种演绎均造型夸张,极具创意,更极富喜感。

人们在集体“宅”的这段特殊时期打造的一份份才艺展示,最大的特点就是蕴含着风趣幽默的意味,把原本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一天天“宅”在家里的无奈以智慧幽默的心态和格调不俗的创意反向呈现,娱乐自己,也娱乐了他人,实在是有意思,同时也折射出民众对国家积极、果断、妥善应对疫情的自信。

“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敌人来了不开门”“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也是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充分了解了各地各社区各村劝诫人们“宅”在家中防控疫情、呵护健康的良苦用心。话语虽然直白、“硬核”,甚至“不近人情”,但实则包含了浓浓的关怀生命健康之情。

这样的特殊时期,社会各方齐心协力,超市、菜市、药店等照常营业,供水供电供气正常,生活需求得到可靠保障,人们因此“宅”得不心慌。除却少数人趁机哄抬物价赚取昧心钱而受到猛烈抨击与及时处理外,太多太多的感动故事一直温暖着“宅男宅女”们。

在这个温度还不太高的寒冷时节,民众真切感知,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各方合力采取的应对手段措施令人欣慰,感染者不断治愈出院的好消息一再振奋人心,浸润大家内心的乐观与信心更激励着我们继续勇敢前行。

“宅”出境界

文/杨力

2月11日这一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因为有消息称,这一天地球的引力会最强,很多东西会“立”起来,比如扫帚、硬币甚至鸡蛋。我开始不信,最后也经不住那么多视频和图片的诱惑,也把家里的扫帚拿到客厅一试,还真“站”了起来。即便后来知道这就是一个游戏,但还是很高兴,我宁愿相信,这是疫情期间人们寻找乐子的一种方式,宅在家里的人们太需要乐观心态了。

是的,如今很多人都宅在家里,正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共同抗击疫情。在这个似乎特别漫长的冬天,一位老师通过网校对他的学生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的人们正在攻克这座山头,而更多的人宅在家这个大后方,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在共同攻克新冠肺炎这座“火焰山”。

可能庚子年这个春节,很多人都没想过会和“宅”厮守相伴。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快20天没有出门了,现在每天宅在家里“跳”踩点舞。母亲80岁高龄,精神矍烁,平时喜欢跟在广场舞队伍的后面,甩甩手扭扭腰,保持健康心情,而且风雨无阻。我担心这次疫情会把母亲憋坏,不料母亲比我们还时尚,除了每天电话叮嘱我们注意防疫,还专门发来踩点舞的视频让我们学习,非常乐观。

而另一位朋友身上也发生了一件很温暖的事。疫情发生后,各个小区都严控人员交往,朋友不能像往常那样随时去看望他独居的老父亲了。但朋友也有办法关心,那就是通过微信里走路的步数去大致判断一下父亲的“行踪”,奇怪的是,在疫情期间,父亲的微信步数不但没减反而激增,很多时候还勇夺群里的“冠军”。朋友很生气,认为父亲不听话,没有安安静静宅在家里,于是发了个视频请求,连线一接通才看到,父亲戴着口罩正在社区发传单做宣传,原来父亲当了志愿者,每天的步数都是双腿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

是的,世间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些驰援逆行的医生护士,那些捐钱送物的普通人,那些不计得失的志愿者,只为一个目的,就是守护一方平安,让宅在家里的我们更安心、更安全,我们把“宅”的日子过得越丰富越有花样,就是对“前方”的最大贡献。

趁着这段宅的日子,我把过去没有精力清理的书柜认真打理了一遍,把放在角落落了灰尘的书籍细心打扫。宅在家里,就没必要时时打扰电脑了,让心灵在书籍中沉静,让浮躁在思考中褪去,也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吧。

当然,“宅”日子里厨艺大增的还有妻子,她有了心思去研究菜谱。但在学习厨艺的同时,妻子特别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垃圾分类,每天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全部分类后才放进垃圾箱。妻子把垃圾分类的视频放在朋友圈,留言说疫情当下更要认真,人和大自然的协调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赢得很多朋友的点赞。

“宅”,是一种境界。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分享他们“宅”生活的不同花样不同状态,为抗疫中的人们带去欢乐和温暖。相信“冬天”就快过去,“春天”终会来临。

疫情期间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转眼已经过了三年,可是疫情却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厉害,现在上海,浙江也有不少,最辛苦的人,就是志愿者们,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政府人员,他们在一线,冒着生命的危险,坚守在防疫防控的岗位上,不辞辛劳的工作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社会才会安稳,我们也可以放心,安心!

疫情期间,能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了,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天上没有馅饼掉下来的,靠的自我的能力和资源,没有一技之长可能比较困难的,加上年纪也大了,找工作越来越难了。现在的人内心也是领悟到不少,有人学会了感悟和感恩,有人在环境中学会了成长,有人的观念也是有所改变,有人长大,有人成熟。真的是物是人非呀!

疫情期间,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所以改变也正常的呀!经历过生生死死的,生命不易。可是每个人的处境不同,不可能会做到尽善尽美的,为此包容,也是看人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谅解的,看你的格局吧!人心是叵测的,谁也想不到将来会发生什以,有人会去和解过去的事,有人会宰相肚里好撑船,有人也会爱答不理的!谁也不是完美的,可是人心在疫情期间,会有所变化的呀!

在疫情期间,有人在助人,有人在摸索中,有人在学习,有人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这几年的经历,也是各有各的不同,谁也是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学会稳重,学会人生的真谛!就像朋友,缘分在,不管在何处,都可以结缘,至于缘浅缘深,也是命中注定的!朋友不在于多,在于精,话都是这样的说的!

在疫情期间,有人来到人世,有人离开人世间,可能来的是时侯,可是去的不是时侯呀!可是人还是要生存的呀?只是看过的好不好,钱多钱少不是事,只要开心就好了,健康是最大的保障,没有健康,没有未来的生活!所以珍惜自己的健康,活的开开心心的,才是最关键的事!

这就是疫情期间的感悟,有没有同感呀?

呼唤新岁

文/李耀岗

实在拿不出多么气势恢弘的规划迎接这一年,但还是庆幸这令人期待的一年。因为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安排,只需随时随地把想法嵌入生活缝隙,烟火日常,便可心随己愿。每年如此,新年如旧,时光不停,一步一日往前走便是了。

过去的一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比较艰难,什么事情都难做,难到无法坚持,还好他们一步一步挺到今年。算来,这已是新冠肺炎阴影之下的第三个年头了——疫情让人变得更加自律,让许多的人不得不取消了许多多余和并不多余的安排。疫情之下,没有什么是容易的,公开的“流调”轨迹展示着普通人奋力生存的轨迹——普通如你我,要生存就没有选择,只能顺应变化,并且更加努力。

今年,将是“00后”的一代集体进入社会的元年。这些千禧年出生的一代人,也许从一开始就遭遇了一个魔幻般的开始。教育部人社部的就业信息透露:2022年考研报名上涨85万,总数462万,招生计划110万,保研占去30万,也就是说剩余的“00后”或准“00后”,足有432万大军疯抢80万的名额。这哪里是去考研做学问,他们是在争取一种生存的方式;或者再残酷点说,他们在争取一个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条件。除了竞争,还是竞争!而这个竞争还只是一个开始。

与“00后”集体登场亮相相比,他们的父母毫无疑问已进入了深度中年,脚步快得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个承受着各种期待、各种依赖的年龄,这个人前云淡风轻、人后压力不轻的年龄,即便狼狈不堪,也要维持体面,即便眼中有泪、心中有愧,也要硬撑到底、决不崩溃。这并不是俗世概念里的虚伪或圆滑;虚伪是对他们的误解,圆滑是对他们的羞辱——他们早已百折不回,百毒不侵,百炼成钢;那是一种更广阔意义上对人世和自我的接纳和接受,接纳并不甘心,接受并不完美,接纳时不我与,接受事与愿违,更重要的是接受和接纳人世间的如常和无常,看亲人老去,看故人远去,看人间烟火中各自别去。

2022,疫情依然来势汹汹,似乎离式微之日还有段距离,已经被疫情改变了的生活,养成了人们新的生活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分餐制。许多出门受限的朋友,在自己15分钟或者1小时的生活圈内掘出了更多的可能——如我,可以把绕湖长跑的低碳生活做到极致,做成品质,可以心安理得地囿于自己的小环境里做想做的事,做该做的事,做许多年后才可能做的事。年过不惑,自己喜欢的,不再去问别人好不好——适不适合,人生苦短,喜欢胜过所有道理。继而,完全可以把身体里的血鼓荡得再热些,热到撑得起曾在且依旧在前方撩动的某些召唤——有些事可能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又一个新岁的开始,可能有些猝不及防,可能有些举棋不定,或许还为去年的经历遗憾,时常习惯写下去年年份的数字,不是现在不好,而是过去痕迹太重还未消除。不过经历疫情考验后的生活,也许早已练就人们足够的韧性和弹性。那就尽快进入当下,开始这新的一年,好不好只有到年尾才能知道——2022,是谁的最好的一年,只有年底见分晓,答案就在自己脚下,脚的选择很重要,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卡夫卡在《日记》中写到:不难想象,阳光灿烂的日子会光顾每一个人,它不过隐身于帷幕深处,遥不可及,让人难觅其踪。可它毕竟存在,不怀敌意,不让人反感,也并非聋聩。只要你说出正确的词语,唤出正确的名字,它就会应声而来,这就是那魔力的根本所在;它不是在创造,而是在呼唤。

青年当自强

文/三月天

山河无恙,归来依旧是我们。今年注定是独特的一年,疫情的爆发,让我们青年更加明白国家的力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拨动人心弦的是心灵的触动,变得是外在,不变的是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风雨无阻,他们一直在坚守。疫情爆发,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活在今天。黑夜过后便是黎明,肺炎的发生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在黑夜里也有光,那光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夜里赶紧的火神山和雷神山,万家人民的心中更有希望之光。

我们正处于青年时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在家上网课。珍惜奋战在一线人员为我们争取的宝贵时间。看的每天报道死亡人数 ,我心中为之一颤。我相信拨开云雾终会天晴。

我们是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期望,在特殊时期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每天做好笔记的完成,学习新知识时,复习旧知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便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期间,一线的老师们化身十八线主播,为我们传递知识,是我们成长。

或许令人动容的便是归来依旧在坚持,每当阳光普照大地时,我在想疫情什么时候可以彻底结束,我们可以回归校园生活。在疫情期间,我明白了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的可悲。或许星星之火,终会汇聚。原疫情早日结束,一起的一切可以回归正规。

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在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守深深的触动这我的心灵。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是他们每一天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争取机会,是感动,是浓浓的爱国情一直支持着他们。而我作为一名大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更加懂得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

我时不时会在睡梦中惊醒,我梦见了我在疫情的一线,从事着简单的消毒防护工作。每一天都在重复着一样的工作。但是我还看到一个有一个同胞去世,这时我突然惊醒,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梦。我在想梦的结尾会不会是一个有一个患者康复出院?

或许心诚则灵,我终于等到了武汉解封,学生分层次开学。这一刻我心中一股暖流涌入。我才明白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做好自身的本职,为自己,为家庭,为国家献出微薄之力。

我好像在五四之季和阔别依旧的老师问声好,和室友们拥抱一下。我们一起经历了长久的分离。一切有始有终,愿我们见面之际依旧如初。在滚滚红尘中,隔绝不了的是情,是暖,更是爱。

医患关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早前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比较紧张,动不动就有医闹,现在因为疫情,医生和护士被尊重了,所以医患关系也融合了。大白现在不止是医生,还有其他志愿服务者,疫情已经这么多年,医护人员一时在打仗,疫苗也发明了,可是病毒的厉害是难以想像的,同时也在发酵,想打倒病毒,也是一件难事。

医生是伟大的,在疫情面前,即使已经全面保护,也是会传染的,护士也是普通人,为了人民牺牲自己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曾经的一些事情,在病毒前,都已经不是一个事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现在检查核酸是必许的事,出去都要做核酸,严重的地区比较严重,方仓医院也是建了又建,支援的队伍也是去了一次又一次,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好在现在的医患的关系因为疫情缓解了,这是最大的宽容。

曾经的人们,对医生有所看法的,认为医生只是为了赚钱,可是现在的想法,医生是无私的,他们总是冲在一线,无论疫情如何,都有他们的身影,护士也是辛苦的,还有其他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工作着,因为疫情,变化太多,医患关西也好多了,多的是理解,多的包容,这就是爱。

医患关系的改变,是好事,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太多,只有时间和机缘才可能会化解,世上的事,没有绝对的,总会因为时间去改变,人也是这样的,时间久了,没有当初的恩恩怨怨,一切又恢复了往常。

不管是什么关系,总会化解的,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战胜一切的,除了医患,还是其他的工作,总是会有矛盾,没有完美的工作,也没有完美的人,要用时间去锻炼,或者去磨练,什么事都是一段过程,过了就好了,没事了。

和谐的环境,是人去创造的,用心的换位思考,才可以体谅对方的难,虽然有点难,但是可以理解,没有解决不了事,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用心了就会做好的,不是吗?

疫情下的“宅”生活

文/刘科明

2020年这个春节,大概是无数人过得最长的“假期”了,由于疫情蔓延,全国各地纷纷号召大家在家隔离,褪去了以往新年的热闹,人们选择了“宅”在家里,这种鲜少的“宅”生活却让不少人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着这场“战疫”背后,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最近一刷朋友圈,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奔忙的人,原来也有这样或那样的才华:美食制作、文艺特长、文化创意……我和一个朋友微信聊天时,他说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和爸妈待这么久,以前过年回到家和父亲说不上几句话,但是这段时间陪他们一起看电视,一起泡茶聊天,一起吃饭,一起包饺子……没有做什么刻意的努力,但就是觉得有什么东西被打通了,一家人相处的这段时间里,父母常常心情愉悦,容光焕发,这突如其来的陪伴“馈赠”,让他们一边担心疫情,另一边又享受着天伦之乐。一位妈妈说平时忙于工作,一直遗憾不能好好陪伴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这次“宅”在家里,给了她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让她得以享受为人母的幸福。大家把以前过节迎来送往的热情,因为居家隔离不得已收拢回来,转到家人身上,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竟忽略了他们那么久,却也更警醒自己,要珍惜余生陪伴家人的时光。

因为“隔离”,让自己陷入恐慌、焦虑,是不值得的,倒不如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生活。一个人,要在独处中积极向上,学会乐观;一个家庭,要在独处中相互陪伴,学会珍惜;一个城市,要在独处中窥见不足,学会反思;一个国家,要在独处时努力奋进,学会无畏。

现在,全国新增确诊人数连续数日呈下降趋势,自1月底以来治愈病例数持续增长,说明我们采取的相关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医院里还有不少病患在医治,他们在和病毒作斗争。医护人员仍然绷紧神经,夜以继日地抗击疫情。我们在家自我隔离,尽量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挺过去,扛过去,走出来时,我们的生命会更无惧,更强大。

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退怯,不恐慌,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期待,等到春暖花开,摘下口罩,尽情欢笑……

请保持距离

文/张欢欢

疫情当前,其实,我们身边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一米”。它是各大火车站、写字楼、医疗机构设置的“一米线”,也是商场、超市、个体小店地面上的黄色等待线。

它透射进微光,照射进日常,让人们感受到希望。

一米间,是平安健康的心境。对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是阻隔他们与病毒的坚实防线。而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一米的距离就是精准隔离,既保证了经济社会的运转需求,又实现了疫情防抗的重要价值。所以,如果前面的人不小心退了一步,请你也自然地后退一步,让距离永远保持在一米。人人退后的一小步,积累起来就是走向春天的一大步。一米间,是沟通彼此的路径。

我们常常说,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严肃命题,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微妙情趣。只是,正在经历的疫情让我们对“距离”有了更深的理解。相距一米,是对话的最佳默契;相距一米,是见面的最新姿势。

文明出行一米距离,讲卫生不扎堆;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不靠近;文明排队一米距离,守秩序不争抢;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保安全不违规……现在每一个“一米”的相隔,都是为了此后更好的相聚。

其实,这样的“一米”又岂止在疫情当下。长期以来,在机场、车站、银行、政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办事窗口与排队人群之间往往都设置了“一米”的间隔,这是平素生活的常在线。公共生活是由秩序构成的,没有边界也就没有秩序,“一米”就是一种边界。

“一米线”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也是一把尺子,丈量着个人的文明水平。只是,很遗憾,疫情之前,一些人选择对“一米线”视而不见。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漠视规则、不讲文明的身影硬生生挤进“一米”之间,挡住了光的路径。

这场巨大的灾难,代价很大,我们显现出各种恐慌和不安,但这场灾难是否也提醒了我们的自大和过错,我们是不是病了很久而不自知?是啊,漠视规则、不讲文明就是其中一种病症。公共空间的规则日用而不觉,关键时刻更凸显其意义。抗击疫情之下,“一米线”的规则被重申、被重视。但这只是第一步,归根结底要把规则要求化为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又何尝不是对公众规则意识、社会公共文明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