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秋天的日记

2022/12/04经典文章

秋天的日记(精选9篇)

热爱秋天

文/诗河淇水

时下,人们对秋天的热爱大概并不比对春天差。昨天我路过华夏南路,看到好多人在瑟瑟的秋风里拍树上多彩的叶子和斑驳的草地。那种热情和执迷让我想到春天里,还是这条路,当时人们赶樱花会的境况。人们热爱春天,大约是挣脱了冬天的缘故。冬天又寒冷又肃杀,如果没有雪的点缀,喜爱的人极少;人们留恋秋天,应该也与快到冬天有关。拽住这美丽的尾巴,光恐怕被冬天的血盆大口一下子吞得只剩下苍凉。

看到好多作家写秋天,用尽了夸奖的词汇,其中多是从色彩和成熟考虑,确实有把春天比了下去的可能。其实,季节之美并无可比性。说秋天再好,也代替不了春天的可爱。春天有春天的色彩,春天有春天的成熟,非要把岁之四时和人之四阶类比,也不见得就十分恰当。岁可轮回,树可眠醒,人却一遭走完便再无踪影。

我之热爱秋天,却是爱她的精神。色彩再好总是一种衰退的前兆;成熟再丰也挡不住坠落的脚步。所以在外表的荣姿和奉献给人的实际上,秋天也只是尽到了本分,并没有超越春天或者夏天的特别。所以,我们没必要给秋天贴上过度的标榜,让秋天反而自惭。

但是有一点是秋天可以无愧并且坦然的,那就是秋天的平和与宽容。

秋天是平和的。没有春之骄丽,夏之燥傲,冬之酷杀,阳光柔且悠漫,不急不徐,如祖母之视孙婴。和风轻且温馨,不狂不滞,如少妇之怀六甲。天空高且碧洗,不抑不藏,如朋蜜之叙家常。平者,安也,平者,静也。秋天让人心若止水,波澜不惊,此其一大德也。

秋天是宽容的。秋之阅历可容狭隘,秋之丰富可容责难,秋之无争可容妒忌,秋之坚忍可容摧罚。秋不象春天那样夺胜,不象夏天那样浓烈,不象冬天那样暴厉。秋大彻大悟,闲庭信步,没有敌他之心,也不再鼓升腾之志,无欲无求,只有善再无恶念。此又一大德也。

所以,秋之表固可一恋,秋之实才更有味道。热爱秋天,让我们学习秋天的为人处事吧。

写在秋天

文/译者肖毛

1.秋之诗

就算没有雨,天色也常常那么阴郁,太阳好象开始灰心了。

从公园门外经过,在矮墙上方看见许多落叶。纯金的,殷红的,深碧的,泛紫的,全都仆倒那几片被野蛮修剪过的草地上,如一颗颗倦了漂泊的心,又如季节随手写下的一首首短诗。

承载了太多风雨之后,终于不必经受过分的惊扰。它们就这样静静地睡着,用躯体点染季节,最后一次。  

已经是秋天了。

2.秋之神

我在高高的围墙内行走。墙外,有被汽车尾气熏得面目全非的自由;墙内,有一座座令我感到窒息的办公楼。幸好,墙里有不问时事的白杨,也有绝不仰视权贵的野草。  

乱草丛中,有一株硕大的蒲公英。丰腴的叶片,密密地在草丛间铺展,托起两三茎孤傲的太阳,射出十数道不屈的火焰。

风雨和尘沙都不能改变什么,不管怎样,它都能沉静地守住宇宙一隅,在这一小片土地上,无怨无尤地呼吸。  

如果还有神话,我盼这株蒲公英能在转瞬间壮大百倍,让我欣喜地走入丛林深处,坐到那几根翡翠般的立柱下,凝视那几朵在天空中摇曳的太阳,把生命中的所有围墙——甚至生命本身,完全忘掉。

如能把我缩小百倍,也可以有同样选择。可我拒绝任何改变,哪怕神话真的前来光顾。

神话

已死

爱在蒲公英中间

当秋天到来

3.秋之情

夏是一枚鲜红的桃,秋是一颗青涩的橄榄。  

一天下午,抽空去拜访那棵据说已经死亡的百年卧榆。它还像从前一样躺着,风还像从前一样吹着,我也沉默着,一如从前。  

也许某个人,也许某阵风,将几片榆钱洒落到它的躯身上,于是,从那片可以包容一切的黑色中间,腾起几丛善良的绿。  

夸父弃杖,化为邓林;老树舍身,榆上生榆。  

为什么,心仍这样悲伤?

为什么,拳仍这样紧握?  

生死仍未勘破,心仍有情。

情兮,情兮,奈若何?

4.秋之华

每天回家,都要路过一个露天集市。地摊上的杂货很多,能令各色的摊主们不能多言的收费员只有一个,在水果摊之间卖花的人,也只有一个。

他比管理员小很多,头却大得出奇。据说,那叫脑积水,手术的“投资风险”极大,“投资回报率”极低。或许,这就是收费员从来没有吆喝甚至踢打过他的原因。

每天,他都坐在同一个地方卖花,品种随时而变,花则几乎天天常开。这几天,他的地摊上摆的多半是菊花。花名我叫不出,大致都是“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如同玉溪生描绘过的那样;花簇的外形则各有千秋。有时,我会站在那里看上几眼,再将今天剩下的路走完。  

喜欢看那种瓣瓣皆如悬钩的菊花:恣肆与含蓄,愤怒与沉静,遒劲与柔美,桀骜与谦逊,竟然彼此那么相得,如孙过庭的草书,又如傅抱石笔下的山鬼。有时,这种菊花会让我想起陶潜的这首《饮酒》诗: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不过,我不是有耐心侍弄花草的人,平日也不喜欢买醉,连菊花茶的味道都消受不起。那天,偶与旧友小醉一夜,归来仍不肯睡,便泡上一壶龙井,翻开《茶经》,去看这段与陆羽的香茗一起煮过的文字: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岂止“茶之煮”呢,生命,也是如此浮泛。然而,茶性俭,人性奢。有的愿为沫,有的愿做饽。

至于我,既不想浮于水之湄,也不愿堕入尊俎。沉时,我愿做一株比盆菊望得更远的蒲公英;浮时,我愿做一朵有棱角的雪。在与我的工作脱离之前,我则永远无浮无沉,无死无生,如一棵在秋天里流浪的蒲公英种籽。

5.秋之思

一天中午,从一个建筑工地前走过。  

当时,几个满身污泥的工人坐在地上吃盒饭。泥沙被风卷到他们身上、饭盒里,也没有打扰他们在淡淡的阳光里的笑谈。  

走过去,握住他们的手,说一声“大家辛苦”,他们定会亲自去喊救护车;在心里说一声“每个人的位置虽不同,尊严都是一样的”,估计不会引起什么骚动。于是,我选择后者。  

不去怜悯或鄙夷任何人,也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对我。  

在海上漂泊久了,渴望平静的陆地;走过一个又一个苦夏,我更渴望自由与平等。几分钟后,当我又看见那片每天都看得见的,被剪得只剩头皮的草地时,心头又泛起一丝秋意。  

秋天,我更渴望平等。

秋天,我更爱蒲公英。

深爱,然后竟有剧痛。

秋天的大峪沟

文/周亚娟

周末回家,闲谈中与父亲聊起近年来乡村公路的发展变化,曾经从事公路工作三十多年的父亲,自然就来了兴致,他说有机会想去四十多里远的大峪沟里看看,那里有他几十年都没去过的他的外婆家,有他小时候常去打柴、割草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丈夫听了此话,哈哈一笑说:“爸,您上车,咱这就走,来一个大峪沟半日游。”

秋天的大峪沟,清静寂寥,道路两旁的村庄里,少有人烟。房檐下,核桃树上,光秃秃的树杈间,黄澄澄的玉米闪着金光,红彤彤的辣椒漾着笑脸,玉米秆儿耷拉着叶子伫立在田野里……那些勤劳的农人们,在这秋收秋种的间隙里,又外出打工了。

进沟约两里路,就到了东沟与西沟的分岔路口,放眼望去,东沟道路平坦,群峦叠嶂,沟壑纵横。丈夫一脚油门,车子就驶上了东沟路面,进入了真正的深山野岭。

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路旁山岩巍峨,草木茂盛。零零星星的人家坐落在南山脚下,青石筑砌的石阶连通公路,连通树木掩映下的石院石屋。也有土房人家,门锁锈迹斑斑,檐下蛛网交错,显然主人早已迁居别处。道路北边的沟谷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哼着歌谣,蹦蹦跳跳蜿蜒而来。石拱桥、土木桥形态各异,尽显斑驳沧桑容颜。溪流之北,是随着地势起伏的田野,白菜、萝卜一片片地绿着,全然不顾秋寒料峭。偶有白墙蓝瓦的人家,被高大的爬满绿苔的梧桐树、皂荚树、老榆树笼罩着守护着,安宁而古朴。

车行至一座圆木搭建的桥边时,父亲指着路北一处断壁残垣的遗址说,这里就是他的外婆家。于是我们下车过桥,来到杂草过膝的场院里,面对如今荒凉无人的故地,八十岁的父亲感慨万分:“小时候去打柴,吃早饭带干粮,天不亮就出发,操小路一走几十里的羊肠路,返回时走困乏了就到外婆家歇脚,喝水。外婆家离镇上四十多里远,吃的用的盐、油、火柴等,都是我给挑进山来的。”父亲抚摸着杂草中一块又大又白像个磨盘一样的石头说:“外婆总说我喜欢这块石头,让我把它拉回去,可那时的山路,拉它谈何容易。如今外婆去世都快七十年了,我的三个舅舅和表兄弟们早就迁居到县城和镇上去了,只有这块石头,还守在这里。”

告别父亲的外婆家,车子驶上盘山路段。一座座山峦突兀眼前,黄栌树,枫树,华栎树与青松翠柏及黄色、白色、紫色的花花草草,交织出一幅五色斑斓,绚丽多彩的秋日画卷。面朝车外,应接不暇的美景,令我禁不住的赞叹。前排的父亲不停地搜寻当年他打柴、割草走过的小路,念叨着这条山沟,那个山头的名字。道路越来越陡,弯道越来越多,水泥路就像一条游龙,隐隐约约缠缠绕绕,云里雾里如梦如幻,一会龙身盘踞在这个山腰,一会龙头昂首在那个山头。我担心着行车安全和父亲会不会晕车,可同为公路人的丈夫和父亲却是精神抖擞,一个夸赞说路边挡墙、护栏修筑得坚固,一个夸赞说道路平整,线型顺适。

一个小时后,车子驶上这条线路的最高点——流岭天桥山。它是丹凤县与山阳县、商州的分界线、分水岭,也是丹凤县丹江以南最高峰。站在这海拔1800米的流岭垭口,寒风细雨扑面而来,迷雾茫茫笼罩四野。父亲推开车门,迈开大步边走边感叹着筑路人的英雄无畏。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路边有个老头子,站在那里朝着山野里怅望。父亲点燃一根烟递上去,就和他拉开话匣,老人说他的家原本就在这里,三年前搬迁到山外镇上住了,现在水泥路通了,回来采摘茱萸也方便多了。可是今天山顶上阴雨绵绵,冷风阵阵,这一树树熟透了的茱萸,该怎样才能收获呢。老人告诉我们,沿着道路前行,再走十多里就到山阳县的中村了,因为天气缘故,我们调头返回。

回来的路上,父亲仍是无限感慨:“前多年因为没有路不方便,山里人都搬出山去,如今道路修得这样好,城里人都羡慕山里纯净清静,想搬来定居。也许有一天,搬出去的山民们还会回到这里。”

父亲的话,让我的心情变得和斑斓而又萧瑟的秋天一样,复杂而又矛盾。隔着车窗,面对这纯净、寂静的山沟,我只能默默送上自己的祝福:愿你永远安宁,美好!

美丽的秋天

文/潘奕璇

秋天到了,天空是那么湛蓝、那么旷远,大地变得一片金黄。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款款走来。

秋姑娘随手摘下一片片树叶撒向空中,像一只只蝴蝶为人们献上华丽的舞蹈。她又捧起一把把金色的稻穗,献给辛勤耕作、满怀丰收期望的人们。秋姑娘还不经意地把远处的山、近处的林染得色彩斑斓,风光无限。果园里,苹果红了,葡萄紫了,那高高挂在树上的黄澄澄的柿子也那么喜庆吉祥。贪吃的鸟雀偶尔几声啁啾也显得那么婉转清脆。田间的野菊,一丛丛一簇簇,美丽极了。春华秋实,我们在春天播下了希望,在秋天收获硕果。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真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美丽的秋天

文/王荟涵

秋天来了,美丽的秋天来了!秋天来到田野,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玉米脱下绿色的衣裳,露出金黄色牙齿。高粱则竖起一个个火把。

秋天来到花园,花园里的颜色可多了,有金黄色的、橙红的、紫红色的、雪白的……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秋天来到果园,苹果像小妹妹通红的小脸蛋。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我爱秋天!

美丽的秋天

文/刘安然

秋天像一个十分调皮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

秋姑娘来到果园,熟透了的鸭梨你挤我碰,抢着要人们去摘呢!石榴也笑得嘴巴都合不上了;红彤彤的柿子和黄澄澄的橘子大方地看着前来采摘的人们。

秋姑娘来到田野,一阵阵秋风吹过,金黄的稻子像在汹涌的波涛里翻滚着;棉花白得就像一团团雪花盖在田野上。农民伯伯看了,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秋姑娘来到花园里,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等,美丽的菊花像穿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一样;桂花的香气芳香扑鼻,小朋友的脚步常被那香味勾住停留。

秋天,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人们的是一曲欢乐的歌。

秋天的乡村

文/李军卓

国庆节,我和妈妈一起去乡村外婆家过节。

到了外婆家,小路周围的树叶子枯黄了,许多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缓缓悠悠地飘下来,给大地增添了金黄的新装。落叶的样子稀奇古怪,让我眼花绕乱。

我来到果园,里面的果树可真多啊!有苹果树、梨子树……苹果树上的苹果可多了,红彤彤的,像小姑娘的脸蛋,可爱极了!梨子树上的梨子黄澄澄的,有些身上长满“雀斑”,估计是和我一样营养不良吧;还有一些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到地上,结果摔得“粉身碎骨,支离破碎”。农民伯伯正在采摘,鸟儿也在不停地唱歌,似乎也在赞美秋天的农民伯伯。

田野里,稻谷笑弯了腰,金黄金黄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卷金地毯;高粱也涨红了脸,就像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远远望去,还真以为田野里着火了呢!

乡村的美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还等什么呢?

秋天

文/夏馨雷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了。它乘着金黄的小车,悄悄地来了。

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玉米露出了金色的牙齿;稻谷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风一吹,稻谷弯下了腰,好像在感谢农民伯伯的养育之恩;豆子听到秋天来了,赶紧从***妈的怀抱跳出来。公园里,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有黄色、白色、红色各种各样,实在是太漂亮啦!

秋天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它是橙色的,它是金色的,它是紫色的,它还是红色的等等。我爱美丽的秋天!

秋天的乡愁

文/谢观荣

秋天是季节的灵感,看似不经意的凉爽,却让人体会到岁月静好,飘落的叶杂乱无章,有着很多不可预知的组合。也许到了秋天,一切都变得有可能,那些心中的感慨随着河流在消瘦,当年的理想变得越来越骨感。说过的话无须再说一次,再普通的日子也不能用来浪费,倒是乡愁,悄然上身,如影随形伴随着梦境,夜半醒来,独处异乡的人除了想家,还能做些什么?

阳光慵懒,这是上了年纪的特征,老了就老了,不老的只有妖怪或神仙。都市里依旧热闹得很,社会新闻铺天盖地而来,貌似比秋天的落叶还多,不是不关心社会,只是太多的热点与自己无关。开窗就能接触秋天,关窗却也无法留在春夏,时钟一向沉稳,让人觉得岁月无情可怕。乡愁逆天而行,不知这形如秋叶的东西,是否还有清晰的脉络。每个人只能顺着自己的目光,说着似曾相识的家乡方言,听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以为又作了一首新诗。在秋天,从不企图掩藏什么,可敞开心扉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时机和运气。千万别试图将心中的乡愁养肥,它会反噬你所有的血肉骨髓。秋天的一些想法不再轻若羽毛,但也多不过随处可见的浮尘,让我们抓住浮尘停留在任一角落,体会不见阳光的黑暗,思念那沸沸扬扬的红尘。

秋风吹不走往事,秋雨淋不湿乡愁,内心深处的小火苗,一直在给自己加温。过去了很多年总似一瞬间,经过了很多事,还恍如梦境。翻开鞋底,不知能否找到一丁点家乡的泥土,打开内心,把乡愁拿出来晒晒,太阳正在远离我们,却不说一句告别的话语。倒是路边的草,渺小得没有名字,纯真得没有哀伤,变枯变黄之际仍然没有学会哭泣。它们一生不会离开脚下的土地,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园,虽然错过无数的风景,却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景致。所谓忧伤和哀愁,不过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千万别试图去影响别人,免得失去本就为数不多的朋友。我所诉说的乡愁,也是一路小心收集,也是积累了半生,到了秋天,才敢于表达出来,配合那略显萧瑟的秋风。在适当的季节忘却自己,在适合的时机表达真实情绪,免得被季节同化,免得找不到思念家乡的方向,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若干天后,秋天不在了,但乡愁仍在,只不过打上了秋天的烙印;若干年后,我不在了,相信乡愁仍在,那曾经属于我的乡愁,或许已成为多数人的乡愁。我不知要为之欣慰还是悲伤,人生的痕迹,季节的脚印,总该留下丝丝缕缕点点滴滴。那曾经被紧握在掌心里的乡愁,其实不过是一缕可笑的秋风。我的乡愁来自千万个人,来自千万件事,来自于日日夜夜的勤勉与努力,可当我回到家乡,所谓乡愁变成一阵秋风,很快无影无踪。

很多东西,能抛开就抛开,人生重要的是轻装上阵,走得离家越远,才越有回家的冲动。秋天的乡愁,有一些也挺好,那是回家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