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美食的文章

2022/12/06散文诗歌

美食的文章(精选7篇)

跟着名人去觅食

文/陆小鹿

一日三餐,难免有吃厌的时候,尤其是午餐,因为午休时间有限,写字楼附近可吃的餐馆也就那么一些,吃来吃去就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

一日,看汪曾祺的《老味道》,会吃的老人家竟吃出一本美食书,端的厉害。其中聊到昆明的吃食,西南联大当年驻扎在昆明,汽锅鸡是昆明的代表作。汪曾祺推崇汽锅鸡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认为它是中国吃鸡大法中的第一名,理由是汽锅鸡最存鸡之本味。

我没有吃过汽锅鸡,看他那么猛烈地推荐,不免口齿生津想去尝上一尝,于是去大众点评网里找,竟然找到一家刚开张的云南馆子,就在写字楼不远处,里面有卖汽锅鸡。高高兴兴晃过去,点了碗云南鲜花稻粉和一锅汽锅鸡,抿一口鸡汤,果然好喝,有鸡的味道。虽说也知如今的鸡味肯定是不及从前的,但它毕竟就是汽锅鸡啊,这样吃着,仿佛觉得距离汪老的气息近了一些,当下自是欣慰。

说起来,人有时候是会莫名陷入情绪低潮,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这时,最需学会的应该是自我调节。譬如我胃口不好真的不知道吃什么好时,我就想着不如今天跟着偶像去觅食?这样一想,浑身情绪像是电脑给重启过了,倏忽就变得劲儿劲儿的了。

有一回,读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在《豆腐》一文里,他提到他爱吃一款“锅塌豆腐”。什么是锅塌豆腐?就是将豆腐切成长方块,裹以鸡蛋汁,再裹上一层芡粉,入油锅炸,炸到两面焦,取出,再下锅,浇上预先备好的调味汁,比如酱油料酒等,略烹片刻,即可供食。这款豆腐的妙处在于虽然仍是豆腐,可是已别有风味。我见食谱步骤并不烦琐,正愁着周末不知给家人准备什么菜,于是现学现做,依葫芦画瓢,虽然最终豆腐被我切得炸得不怎么体面,可最终端上来一盘“梁实秋豆腐”,瞬间自我感觉好极了,连饭都多吃了几口。

张爱玲过去说过一句话:“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少年时不以为然,如今却深有体会,也不知是不是跟年龄大了有关系。我读书,经常关注的就是书中提到的美食,比如《平如美棠》里的碱水粽子。平如写他老家江西南城,端午节会吃一种碱水粽子,拿稻草烧成灰,置入糯米里,打紧煮烂,个个模样粗壮,颜色淡黄,佐以红糖,妙不可言。看得我馋虫大冒,于是网购数枚江西碱水粽,依老先生的方法,以红糖蘸食,顿觉端午有些不一般了。于是想,食物与人的关系,是否恰同车子的两个轮子,是必须在一起的。失去了人,食物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而美食之所以让人牵肠挂肚,大抵因为它承载了许多美好记忆,情感的温度增添了美食本身的趣味。

近些日子,读了一本《太太的厨房》,看到王世襄爱吃肯德基巧克力圣代……不禁笑了。食物果然没有高下之分,爱不爱它全凭个人感觉,再低廉的食物,一旦对上你的胃口,你将感情注入进去,它就变成你的山珍海味。反之则是,再高级的山珍海味若不是你的菜,无异等同于鸡肋。而对待食物最好的态度应该是吃得开心。吃得开心,心情就好;心情好了,身体就健康了;身体健康了,日子就美满了。这样一想,就觉得改天还得继续去画名人美食地图,去朝拜下梁实秋喜欢的北京豆汁儿、王世襄的海米焖大葱……要是做不出菜来,那我就炒一盘唐鲁孙牌鸡蛋炒饭吧。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文/庞秋波

为迎接生日的到来,今天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家三口来到心仪已久的湖南凤凰古城。

时间不可倒退,年龄只顾上长。不知不觉已是四十有二。曾胡思乱想搓上一条绳索,套住日渐上长的年轮。可一切终究是幻想,任时光飞逝,永不复返!

一直走不出圈儿去,忙碌时埋怨没有时间,可一旦闲暇下来,却又挪不动外出的脚步。看到朋友圈有的晒着美食,有的拍着美景,有的却又在捶胸顿足塞车堵车对选择外出旅游的追悔莫及。我只想躲于一隅,随意地翻看手机,只笑笑,不说话。可想想七天假日才刚刚开始,无聊着时光的虚度。嗯,还是去广袤的大好河山走上一遭吧,一则看看祖国繁荣之兴盛,二则调剂一下疲惫而烦乱的心灵,再则想给自己的生日留下些许美好的回忆。就这样,一家三口,出发!

一路上,没有想象的堵,我也就安下心来,坐在车里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车子已驶进秀山服务区。我继续享受着坐车的安逸,任老公一路听从导航的指使,择路而行。

本来还在暗自庆幸一路畅通无阻,可快到达目的地时,还是一不小心给堵上了。正在心焦时间都耗在路途中,好的是,不多些时日,车子继续通行了。然而,到达县城过后,我们在网上预订的一家客栈却让人找得好苦。在城里转了好一阵子,最后联系上客栈老板并在其亲自带路下,才进得住所安身下来。

车子在非常偏远的一个临时停车场停了下来,再到附近的一家餐馆,点了当地特色美食“血粑鸭”犒劳一天的劳累。湖南喜辣,重庆麻辣皆宜,倒还蛮合口味。填饱了肚子,天已黑了下来,正是观赏古城夜市的最佳时候。

古城古韵天成。静静流淌的沱江河上小船荡漾、万名塔矗立;河畔两岸古色天香的吊脚楼、斑驳印记的青石板老街、年代久远的明清大院……别有一番风韵。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其素朴而迷人的风情。近20年旅游的发展,加上有利的地势,我想正是这座古城人气经久不衰、为人们向往游玩的原因所在吧!

沱江河畔人山人海,进一步感受到了节日的浓浓氛围。我们随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也穿行其中。观塔、逛桥,品特色小吃、赏悦耳歌曲…不经意地,已用足迹画出了一个长长的圆。待回到起点,手里已多了好些物品,头上也编织了象征幸福、带满祝福的彩色小辫儿——即将生日了,就让自己装装嫩,妖艳儿一回。

回到住所,老公和女儿仍觉意犹未尽,再次出门,继续享受美食;而我,蜷在床上,记下了一天来的心得。

回想:如果,沱江河水更加清澈碧绿;如果,有风雨廊桥伫立江面;如果,河畔再多一份干净整洁;当然,如果濯水有凤凰丰富的业态,如果古镇的面积再辽阔一些,如果……怪事,居然满脑子都是与濯水古镇的对比图。若真如此,那,濯水的今天会是一幅怎样壮观的场景?

收回思绪,不再浮想联翩。毕竟任何地方打造旅游,既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如今出来看一看,只要觉着开心就好。为迎接明天属于我的特别的日子,然后去沈从文故居瞻仰瞻仰,继续一路前行,囊括更多的美景美食……何其幸甚?

凌晨将至。唯愿放下曾经的不愉快,踏上崭新的岁月征程,努力过好今后的每一天。待某日回想起来,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伤感和遗憾。

无他,开心快乐即好!

我是美食家

文/王琪

我这个人从小就好吃贪嘴,老妈和别人调侃时提到我总这样介绍道:我那儿子啊,自小有奶便是娘,你给他点好吃的,你让他向东,他绝不会向西。

老妈这也太有点贬低自己的儿子了,一个人生来一张嘴,不为吃为啥?古人云“王子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没有人会拒绝美味佳肴,所以我想喜爱美食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嘴巴也照顾不好,那这个人来到世界上是干什么来的?不可能是只做事不吃饭的机器人吧?

和妻子谈恋爱时,我曾别有用心的带着她吃遍了全城的大小饭店,吃得妻子直冒冷汗差点就和我拜拜,心想若是日后嫁给这么一位吃法的老公,岂不是要吃得倾家荡产?还能过什么日子啊?只不过妻子她也吃得舒服,吃得嘴软,一时说不出狠心的话来。其实我带着妻子遍尝全城的饭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培养起妻子对美食的极大兴趣,以便将来能够担当起咱们这个家的美食大师,做一个称职的家庭厨师,这一点的投资还是必要的。

婚后,恋爱时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从进入厨房的第一天起,妻子就开始潜心研究起中国各地的菜肴来,八大菜系四大风味,妻子取其精华又融入自己的杰作,做出来的那个味道真叫是好极了。一段时间后,妻子的烹饪手艺更是日见长进,我也开始常常呼朋唤友请一帮哥们来家尝尝妻子烹制的美食,结果没想到这些哥们一个个吃上了瘾,居然厚颜无耻的提出要到咱们家搭伙,好每天都来品尝咱们家的美食。这那行呢,咱家又不是开饭店的,让你们尝尝知道什么叫美食就行了,可要赖在咱家一直吃下去,没门。不过话虽这么说,我和妻子心里却甜的不行,这美食的诱惑,看来真的是无法抵挡的。

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不然也不会搞出满汉全席冷荤热肴点心茶食一共320样菜来,当然普通老百姓想吃得好点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一点我和妻子早就搭成了共识,咱们家里吃是不能含糊的,少买点衣服穿,少用点化妆品,少喝酒不抽烟,把这些省下来的钱都用到改善伙食烹饪美食上,吃好点吃的舒服些,既满足了对美食的欲望又能延年益寿,岂不两全其美?吃还得吃出花样来,我们就给咱的美食起名字。比如鱿鱼炒鸡片,咱叫它“游龙戏凤”,鱿鱼为龙鸡为凤。香菜拌卤猪蹄,咱用一首歌名命名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竹笋炒排骨,都是一排排的,就高调称之谓“步步登高”。一盘最普通的黄豆芽炒绿豆芽,我们也给它起了个最好听的菜名,叫“金钩挂银条”。于是一到吃饭的时间,咱们家叫着美食别名的的声音此起彼伏,笑声不断。这不,吃的就是要有个愉快的气氛,美好的心情,那样与美食作伴,才会更有一番滋味。

吃是动物的本能,人是一个高级动物,更要吃好些,吃得美味可口些。我想,一个人喜欢美食那不能叫贪嘴好吃,而是叫有口福。而我呢,就是这样一个美食家,一个有口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喜爱美食文化的中国人。

父亲的美食人生

文/谢祺相

父亲喜爱美食,虽然不是厨师,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埋头钻研,烹炒煎炸,做出令家人垂涎欲滴的各式菜肴。父亲做菜极其认真,追求完美。有次他出差去杭州,吃到风味独特的红烧肉,令他赞叹不已。回家以后,父亲就采购食材,开始烹制,他完全凭借记忆中的口感烧制,做出了不同一般的美味。可当我们一致称赞的时候,父亲却摇摇头,说跟他所吃到的味道差得太远。从那天起,父亲每天都在研究这个红烧肉,不断增减调料,小心掌控火候,每一次烧出来的红烧肉其实都不错,可他就是不满意,还继续摸索和试验。就这一道杭州红烧肉,父亲连着烧了将近一个月,才烧出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味道。而这一个月连续吃肉,让我们见到肉就害怕。终于,红烧肉烧制成功了,全家人却已经腻得连尝一口的欲望都没有了。

父亲做菜,对食材的选用非常挑剔。春天是野菜成熟的时节,父亲总是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去田野里挖野菜。他说,野菜吃的就是野味,菜市场里卖的野菜大多是人工培植的,已经没有野味。父亲每次采挖回来的荠菜、灰条菜、芦蒿、马兰头、枸杞头等,都能做出多种吃法,凉拌、清炒、烧汤、拌馅,既爽口又开胃。父亲还特别好学,春节后我一位同学来我家玩,他现在是五星级酒店的一名大厨,在本地饮食界小有名气。父亲那天使出了浑身解数,做了几道拿手菜,然后请我的同学品尝指点,还拿笔记下要点,谦虚得像一名小学生。

父亲还喜欢在古籍书本、电影、电视里学习美食,《红楼梦》中的美食佳肴颇多,父亲大多尝试做过,自然让我们大饱口福;一部军旅题材电视剧开播,男主角喜欢吃一道“肚包鸡”,第二天,父亲就给做了出来,让我们边欣赏电视剧边享受美味。父亲常说,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做出好菜,美食是给幸福生活锦上添花。

爱美食的父亲,给家人制作了最美味的食物,这让人难忘的美味,是家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

边防的美食

文/贾永

炊事班长抡着炒菜铲,从行军锅中猛地抄起一坨面条,右腿后撤一步,像扔手榴弹一样,使劲地往墙上一甩。见面条死死地粘在了墙上,大喊一嗓子:“面熟了,开饭!”

我也说不清炊事班长判断面条生熟的办法有无科学依据,反正自打在新兵连看到这一幕,我便本能地对面条反胃。每逢连队吃面条,我宁愿冒着违犯纪律的危险去偷摘老百姓的香蕉充饥,也绝不瞧一眼那锅里的面条——直到三年后,我在广州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方便面。虽然是那种极其简陋的印花塑料袋包装的方便面,对于我们这些边境线上守山头的大兵来说,已然是美食了。记得我把二十袋方便面带回去,就在我跑去打开水的当儿,全排战士已经以风卷残云的利索劲将方便面干着吃了个精光。下哨回来的四川籍胡姓副班长望着还未来得及打扫的“战场”,仿佛明白了什么,捡起一个塑料袋,空的,又捡起一个,抖抖,空的,一连捡起了五六个塑料袋,一边闻着一边抖,结果全都是空的。也许那气味儿确实诱惑了他,四川胡鼓着腮帮子埋怨:“还战友亲如兄弟呢,有吃独食的战友加兄弟吗?”

要命的是这东西刚刚时兴,而我们离最近的县城也有百里,想买也买不到。一个姓龙的广东老兵探亲途中专程拐到正在兴建的深圳特区,带回两箱方便面,全连官兵在感动之余一致认为他家里绝对有海外关系。他含含糊糊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副连长甚至鼓动我去为他写什么“不到海外继承遗产、乐在边关奉献青春”的报道稿。直到一天深夜站岗无人时,老兵向我交了底,他家五服之内根本没有人出过国,那两箱方便面足足用去了他三个月的津贴,弄得这家伙那段时间一直追着我蹭烟,还不停地怪我:“都是你惹的,谁让你的兵说那东西好吃?不过总算全连都尝新鲜了,不像你们几个,就知道躲起来享受。”

我们守卫的山头方圆几十里只零星住着几十户人家,山路崎岖又不通电,除了极小的一块地方外,三面都是雷区,种不了菜也贮存不了新鲜肉菜,主打菜基本上是榨菜、萝卜干、海带、罐头,外加土豆和萝卜之类。有个擅长美术的战士还创作了漫画登在了报上,标题好像叫做《连队菜谱》,画面上的内容是,“菜谱:午餐,萝卜白菜;晚餐,白菜萝卜”。连长气得把报纸甩在这个战士面前:“画个头啊,瞧你那点出息,就知道吃吃吃,咋不画画咱们人在边关胸怀祖国的豪迈气概呢?”

胖胖的胡班副属于“肉食动物”,平日里最爱讲的就是“来个鸡肉烧茄子咋样,最好是鸡肉多点茄子少点甚至没有茄子那种”云云。那个夏季接连暴雨,几个星期没闻到肉味儿,胡班副每天摇摇晃晃执勤归来,几次定定地望着拴在坑道口的军犬呈思索状。直到有一天,当着军犬引导员的面,冷不丁地冒出了他的幻想:“如果这家伙一不小心跑进雷区,轰,咱们是不是就能吃到狗肉火锅了?”引导员一听急了,松了牵狗绳,追着胡班副满坑道乱钻,恨不得让军犬撕碎了这厮。

边境大山中也不是“一无吃处”。当地有种土法制作的酸笋,用肉丝加干辣椒爆炒,十分下饭且极合我口味,但那东西是放到坛子中经过长时间沤过的,做熟之前十几米之外都能闻到那种发酵物的臭味,尤其是在夏天,炊事员每次炒酸笋得捏着鼻子操作。所以,虽然好吃,但难得动手做。刚刚从炮校分配来的二排长从小长在江南水乡,文文静静的,第一次帮厨就碰到了炒酸笋。二排长实在受不了那臭烘烘的味道,又不好躲开,竟然夸张地戴上了防毒面具。

几年下来,我发现食物单调其实也好处多多。一是锻炼了吃饭速度,二是弱化了味觉功能,吃好吃坏一个样。及至后来成了家,妻子见我不管吃什么都狼吞虎咽,没等她坐下来就一抹嘴离开餐桌,几次挥着筷子要敲我的头:“你啊你,难道是饿鬼托生的?谁和你抢啊?”

忽有一天梦到了南疆的酸笋,醒来之后竟然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连忙给在那里的战友打电话。战友也是立说立行的那种,第二天就让人到乡间买了往机场送,怎料,送到了舷梯又被人家拦了下来,不用说满舱的旅客,连乘务员也受不了那种味道。待到包了几层塑料袋的酸笋几经周折托运到北京,我正巧外出公务,家人也忍受不了那味道的折磨,又担心左邻右舍抗议,也只好忍痛扔了。害得我至今也未能重温那往昔的滋味。

消息传到了边防,老战友又把电话打过来:“那东西现在很少有人吃了,街面上卖的也不正宗,要吃出当年的味道,还真的要到山里去,要不来一趟吧?”

我知道,分别多年的战友们是想一起聚聚。看来,真的应该重返一趟那块留下过我五年的青春和不少战友热血的地方了。

我那可亲可爱的兄弟们,你们可好?

鱼丸鱼丸汤

我喜欢吃鱼丸。特别是咬上一口的那瞬间,鱼香味和轻微的蒜香味整个在口腔里弥漫开来,那种感觉无疑是满足的。

去了一家位于老市区的古早味老店。挂在墙上的超复古的电风扇呼呼作响。女朋友挑了一个电风扇吹得到的地方。由于是中午时分,店里的食客络绎不绝。店主是个中年的欧巴桑。女朋友问我说这鱼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说就是特想要怀念小时候那种熟悉的味道。

没多久,两碗鱼丸汤送上来了。我撒了很多的胡椒粉下去,对于重口味的我来说,撒胡椒粉能把鱼丸汤的鲜味完全给提了上来。汤上飘着青绿的葱花。有些人反感葱花,说葱花有点腥味。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由于胡椒粉撒得太多的缘故,越吃越感觉到胡椒粉散发的威力了。女朋友贴心递给我一张纸巾。我看到她今天绑了一个丸子头。我开玩笑说她的发型很像鱼丸。她呵呵笑了起来。

她问我说和记忆中的味道是一样的吗?

我说已经不一样了。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特别馋嘴的缘故。中午的午饭总是特别期待爸爸煮的鱼丸汤。那时候的鱼丸真的是非常有料,货真价实。就是用上等的鲨鱼肉去打成丸子。吃起来特别的Q。

我又点了芋包和油葱粿。这些都是厦门的古早味美食。这些有着历史背景的老师傅老厨师们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即将失去的古早味美食。我觉得或许有朝一日真的会吃不到这些古早味美食了,因为这种手艺不一定会吸引年轻人去学。

不知道是不是处在恋爱新鲜期。我和她的品味极度的相似,特别是对待美食的看法。她说这碗鱼丸汤很甜蜜的感觉。或许美食和爱情是一种绝配。

外婆家的美食

文/张军霞

我喜欢到楼下一家小店去吃灌汤包。

卖灌汤包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每天总是穿着干净的工作服,男的负责给女的打下手,给客人送包子、结账,女的也总在忙,忙着剁肉、调包子馅,忙着擀面皮,忙着把白胖的包子挨个放到蒸屉里,一刻也不能歇着。有时,我也会跟女的说:“这么忙,直接用机器绞肉多省力,剁来剁去麻烦死了!”她笑着说:“口感不一样啊,到这里来的多是老顾客,可糊弄不得呢!”

我喜欢吃她做的灌汤包,不仅包得小巧好看,吃起来也是汤鲜、肉香,一咬一口汤,鲜美无比。我也曾问过:“你这做灌汤包的手艺跟谁学的?”她说:“我是跟外婆学的。小时候,我爸妈都忙着上班,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她可是巧手的人,普普通通的咸菜疙瘩,都能调出跟别人家不一样的味道,让人百吃不厌,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都爱请她去掌勺做菜,我跟了外婆好几年,把她的手艺都尝遍了,最爱的就是这灌汤包。后来,我回城里上学去,每逢放假回去,外婆一定会给我做灌汤包,我耳濡目染,慢慢也就学会了……”她还说:“如今外婆早就不在了,但她的手艺还在,我做灌汤包用的食材、调料的配方都没变,做出来的一直是地道的外婆灌汤包啊……”

难怪这家小店的名字就叫“外婆家灌汤包”,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温情的故事。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有念念不忘的外婆牌美食,那就是红薯面饸饹。在当时的农村,红薯不是稀罕东西,家家户户都有,但把红薯晒干磨成面,再做成饸饹,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我们家姐妹多,父亲又在外地上班,母亲整天忙完田里忙家里,根本腾不出一点闲工夫。外婆知道我们都喜欢吃饸饹,每年秋后不忙了,总会抽空做上几回,让我们好好解解馋。外婆的家在村西头,我们的家在村东头,外婆每次要做饸饹时,总会找人给我们捎信来。一听说又要吃饸饹,我和姐姐就手拉着手一路跑去。外婆把和好的红薯面,放到一个有许多小圆孔的器具里,轻轻挤压,就会漏出比面条粗一些的饸饹,外婆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到大锅里用旺火蒸熟,再到小菜园里割一把韭菜,洗干净切碎了用来炝油,最后把蒸熟的饸饹放到热油里,放入盐和香油,每个人吃的时候,再在碗里浇一勺蒜末,微甜、微辣再加上油香,别提多美味啦!多年以后,我也曾在别的地方吃过饸饹面,不知道人家用的是不是纯粹的红薯面,还是放的调料不对,我再也吃不出当年在外婆家吃的那种滋味。外婆离去之后,童年的饸饹,也只能永远成为一种怀念了……

我家儿子也有他心目中的“外婆牌美食”,那就是炒土豆,没错,就是把土豆切成条炒熟这么简单的一道菜,我在家里做了多少次,他都说不如外婆做得好吃。每次回外婆家,只要餐桌上有土豆,他就对别的菜提不起兴趣。母亲也觉得奇怪:“不过是一个炒土豆,有啥区别?”我想,儿子小的时候,由于我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他也经常在外婆家吃饭,也许那一盘看似普通的土豆,也承载着他童年许多的回忆吧?

说起来,我们今天能吃到的美食多得数不清,但那种因为食物而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却早已不如当年那样强烈,我们怀念外婆家的美食,也是在怀念童年时那种单纯而美好的情怀,那种久违的外婆家里的滋味,吃遍天下美食,还是它最令人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