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山水文章

2022/12/19散文诗歌

山水文章(精选30篇)

山水册页

文/蒙荣荣

似乎是特意要让我百看不厌,这深冬的山水册页之地,竟然可以展示出这般绿的亮丽色彩。

在一个阳光朗照的深冬日午后,沿高速公路前行,大巴车一进入册亨境内,那一碧如洗的天空,那悬浮着的朵朵亮白的云彩,就一直跟着我们,如影随形,在朗照我们头顶的同时,也使得一座座青山更加碧绿青翠,更加葳蕤生姿。极目青山绿水,顿生一种莫名的兴奋。那伸手可及的蓝天白云、那满山遍野的翠绿,让我心旌摇荡,目光不敢游离片刻。也使我浮想联翩,涛涛北盘江,源出涓涓细流。它一路纳溪成河,汇聚江河,终孕育出了册亨这一个美丽多情的土地。

册亨县的似水年华,被各种植树造林规划以及付诸于行动的各个绿色山坡演绎得具体而又鲜活。

快看!前面就是纳福街道办了。纳福,三面青山环绕,坐落在狭长的者楼河岸。漫山翠竹和树林将两岸抹成一片一片的碧绿。清冽冽的河水欢歌而过。河两岸,一幢幢别致的农家别墅和周围的山色、水景融为一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曾是无数人信奉的生存法则,这样的法则在册亨县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该县大规模植树造林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贵州十大林业县之一,四十年来,先后实施了“速丰林”“世行林”“珠防林”“退耕还林”“桉树基地林”“油茶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全县把种树变成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把植树造林摆在实现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强力建设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在纳福街道办,提出了“把城市融入自然森林,让册亨形成有山有水、有森林有乡村、有都市的城镇化格局,把册亨打造成山水一体化、森城一体化、城景一体化的山水森林城市。

册亨的美景不用吆喝,自有客人来。前来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正在向“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靠近。

车下高速,进入者楼河流域。路两旁都是蔗浪翻滚的田园,有一些甘蔗砍了,旁边还有一堆堆已经捆绑扎实等待搬走的甘蔗;还有一些甘蔗立在田里,那碧绿的蔗叶,密密匝匝地铺展在一片蓝天白云之下,铺展在青山绿水之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蔗香的田野间,满眼都是闪亮的绿。远处是收割的人们在欢快地劳作,偶尔的笑语从甘蔗林的深处轻巧传来,让人浮想联翩;近处是三三两两的老牛安静躺在蔗田里,慢慢吃着甘蔗叶,偶尔微微扬起巨大的头颅,嘴巴有滋有味地反刍着;公路边的蔗田下,是低矮的灌木丛,绿油油地生长着,丛林间是哗哗流淌的清清河水,不知从何处汇聚而来,只知流进者楼河里,流进北盘江里……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突然想起,中华布依第一县册亨县,这片广袤的大地,原来就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啊!对这样的山水册页之地,到底用哪一个词语来送给它更为合适?是浅绿?深绿?是碧蓝?是翠绿?抑或全部都是?

下午,我们随意在者楼河畔找了一家农家饭庄就餐。抬眼窗外,一片竹林树影婆娑。透过竹林梢头,但见山峰耸立,白云缭绕。一杯茶还没有喝完,满满一桌富有布依族特色的丰盛菜肴就做好了,色香味俱佳。大家一边品尝,一边给每道菜排列名次:土鸡、酸笋鱼并列第一。

得到客人的赞誉,厨师谦虚地说,没有加什么作料,那一些生姜、大蒜、西红柿、辣椒等调味品,都是在纳福的泥土里栽种出来的。

我非常羡慕纳福的人。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氧吧里,呼吸的是清新空气,享受的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纳福人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纳福人有纳不完的福!

册亨是一个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地方。

册亨文化馆根据册亨县四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独特的布依族民风民俗,编排了歌舞剧《音画布依》。用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境内群峰耸立,山水相间,杉林密布,自然生态良好,以布依情歌对唱、歌舞艺术为载体,以布依人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为主线,将布依族民俗、服饰、民间传说故事等融入到音乐、舞蹈当中,在布依族原生态艺术的基础上开创出舞台艺术的新画卷,歌颂了布依人的善良与勤劳,是布依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十年,于奔腾的北盘江而言,只是它飞溅的一朵浪花。而在《音画布依》中,它却如此的丰富和具体: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民俗,不同的人物。这是一群人四十年的生活变迁史,也是文化艺术同一各民族命运的交接史。 

四十年来,册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被用艺术的形式保存下来。

盛世华年,国脉和文脉相承。

作别纳福,作别册亨,天色已晚,灯光亮了。我在感动她巨大的变化时,也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

山色如歌

文/刘芳

青山绿水环绕的小城,山翠、水清、花香、草绿、山色如一。正如“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道不完一山春色,唱不尽水声如歌。

有幸拜访一座山,顺着山脚细沙碎石铺成的小路走入山里,山水蜿蜒曲折,山色秀丽可人。沿水岸小路前行,身处深壑的峡谷。山高云远,湛蓝的天空映衬着山水的颜色。山石耸立,高低石景,山色杳然。山上长满了各种林木,苍郁别致,显出迥然的生命力。树种不同,颜色有别,新叶嫩绿,旧叶暗青。从远处望去,正好可以看出每棵树的轮廓,呈半圆型态,紧凑不一。山色苍翠欲滴,浓郁的绿,顺着眼角爬进眼里,再化成一股回忆流进心里。山上树,树下人,抬头仰望,阳光笼罩在树的外圈,像披了层金色的光环。阳光把叶子照得通透,叶面泛起油亮亮的白光,树隙漏下点点斑驳的金影。山木为一,树木包裹了山川,也容纳了每一个来人。双脚走过的地方,柔软多情的山土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我的脚印。

高山流水,山水相临,有山亦有水。陡峭的山崖,是水的发源地。水从山顶奔流而下,遇山石阻挡分离出若干水流,汇成一条条流动的溪水,或聚水成潭。上游水势大处,急湍飞溅,哗哗作响。急水的悬崖下多有水潭,水深幽邃,泛着浅浅的蓝光,水声滔滔不绝。下游则缓慢悠长,如细水长流,泉水涌动,叮咚叮咚,欢唱自然之歌。小桥流水不歇,水浅而清,低头可见游鱼细石。溪岸的侧面,长有黄绿的青苔,映在水里,水中倒影,流动如画。水光山色,一切尽收眼底。

山花烂漫,山腰或道路两旁各色的花儿尽情开着,迎来属于它们的春天。古人云“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一路花开,一山春色。嫩黄的油菜花,典雅的紫藤萝,红艳的杜鹃及不知名的野花等,群芳共赏。鸟语花香美是不消说的“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山中的景最让人感动,一座山,一朵花,一株草,无论有无来人,它们都开在那里,都热烈的呈现一个生命的姿态,去向这个大自然证明自己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它们是最自由的,有雨露阳光就能生长,无需去远方,自己就是远方。花籽草种,春生秋落,每一个季节都会有一些种子被风吹落到最远的地方,经年如此,想看到的一切都在脚下。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走在春草环绕的小路,两旁的草木茂密,每走一步,都会碰到几丛草,几朵花。每走一步,与花草相触,发出哗啦哗啦,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故友重逢的问候。在一水潭附近,发现了忘忧草。忘忧草,即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也是忘忧草的来意。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作颂,苏东坡作诗,夏侯湛作赋,写出了萱草的地位。草木有情,人间忘忧。

山水树花,构成一片山的底色,亦是一处灵魂的栖息地。我想能留住它的,在于每一双眼睛,每一个脚印,每一个心灵。山色如歌,每一座山,都能安放一处宛然的灵魂;每一处景,都能勾勒出山水画色;每一溪流,都有一份歌向往远方的心怀。

一念山水间

文/冯作华

窗外小区的枫叶红,银杏叶黄,树叶色彩交融,不时有落叶随风飘舞,潇潇而下,洒落一地红黄交织,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心醉。

夕阳透过纱窗洒落在书桌上的一张镶嵌在镜框里的旅游风景照片上。这是被老伴定性的一张“艳照”,照片上的两位十八九岁的哈萨克美女一左一右簇拥着我。而我的表情有点目瞪口呆,似乎想表达什么意思,又木讷地什么也说不出来。

玻璃杯里的龙井茶,鲜嫩碧绿的扁叶。由漂浮到渐渐下沉,犹如长袖美女在舞动,龙井茶特有的豆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似乎被这茶香陶醉,朦朦胧胧中耳边似乎传来了那首熟悉的老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天山天池的那些景致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能将山水充分交融的,也就是新疆的天山天池了。

中国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可是,景区的游览设置千篇一律:单调、无趣,甚至是无聊,“标准化”让美景趣味大减。如果不是因为有好朋友的安排,我真想自己徒步爬山赏景看池。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耸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看着眼前的天山,脑海中闪现的却是武侠江湖:自古天山出英豪——《七剑下天山》的那个武功盖世、仗剑天涯的“凌未风”,《白发魔女传》里的那位因爱成恨,为爱成魔的“练霓裳”,金庸笔下那个错付深情的“天山童姥”,用她的一生让人悟透那句“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的唏嘘……这条贯穿南北疆的山脉之下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奇遇和惊喜呢?

一山江湖多恩怨,半世人生少滋味。

从天山脚下到天池大概有60公里的车程,全是盘山公路,在距天池30公里左右有一个哈萨克风情园,在这里可以稍事休息。与大家来到一个专为游客拍照的摄影点。我还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两个哈萨克美女已经走到了我的两侧,把我夹挤在中间。只听咔嚓一声,摄影师说:OK,效果很好。

天山天池公路好像一条巨大的蟒蛇,盘绕山间,乘车在这样的路上旅行,每个人都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忽喜忽惊。

坐落在博格达山半山腰间的天池,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形似葫芦,水色碧绿清澈。湖岸随山谷伸曲变化,湖四周群山起伏,断崖绝壁,草绿林茂。整个天池景区含烟蓄翠,气象万千的宏大景观,让我迷失了自己。

登上停在天池岸边的大型游艇,绕湖一周,湖面上风平浪静,湖水晶莹如玉,博格达峰的倒影在湖中晃动。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线非常分明。湖岸山坡上雪莲朵朵,分外妖艳,再加上不知名的山花衬托,很是养眼。天池湖畔的山坡上星星点点散落的牧民们的蒙古包。山峦爽朗,湖边清净,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牧民们的蒙古包随着羊群环湖周游,他们的羊群一年年繁殖,他们恋爱、生育,他们弹琴歌唱自己幸福的生活。

山水护卫队,绿色领路人

文/陈帅

九江自古以来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江西千岛湖“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构成了九江秀美的山水画卷。

十三五初,江西省政府提出“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并打造武宁县这一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了响应省政府“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对标武宁建设文明示范区,环境保护迎来了新机遇,而环保志愿者的重要性凸显而出。在九江有这样一群环保志愿者,他们用“一份热忱、一份付出”践行环境保护理念,为打造绿色九江,为守护浔阳山水画卷而不懈努力!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观光游客的增多,堆积在岸边的白色垃圾也随之增多。为了减少白色垃圾、降低环境污染,还鄱阳湖美丽景色,环保志愿者来到鄱阳湖化身“拾荒者”,拾起身边的白色垃圾,用行动践行“绿色崛起,志愿先行”的行动理念。连日来由于雨水频繁、气温偏低,鄱阳湖岸边有大量淤泥,志愿者们不顾脚下的淤泥,走到深处将白色垃圾拾起。拿着手中沉甸甸的垃圾,看到岸边的环境有所改善,青年志愿者们的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脸!

每到开学的时期,九江石化环保志愿者会迎来一批特殊客人——来自南昌大学、九江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近200名在校大学生,在这里他们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如何从源头改善水质、减少污水排放;如何过滤生产中有毒有害气体、缓解大气污染,从环保理念到先进的环保生产装置,都将成为他们研究的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加深了大家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热爱,让大家由一名胸怀环保情怀的技术青年主动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推动大家身先士卒的践行环保理念。

随着神曲《SINOPECOPENDAY》的发布,中国石化正式启动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拉近企业与民众之间距离、增进了解的同时,更加深了大家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原来,有了先进的环保生产装置,从源头把控水质,排出的污水居然可以养金鱼。”“在家也能监测环保空气质量,环保地图的应用真棒,这下我放心了!”来参观的民众对环保志愿者的努力赞叹不已。“九江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增加了公众对企业可能产生污染源的辨识度,了解了企业防控污染的措施,有了这些知识,我们也可以成为环保志愿者,积极履行义务监督企业,杜绝乱排乱放、排污不合格现象的发生。”

谈到环境保护,环保志愿者徐斌对茂名石化之行印象深刻。2013年底开工以来,茂名石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时好时坏,为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2016年2月28日至3月4日,在相关水处理专家的组织下,徐斌作为技术型环保志愿者代表参与其中,赴茂名石化开展现场环保技术服务。2月的茂名阴冷潮湿,为了发现环保装置存在的问题,他总是早早来到现场,到天黑才回去,中午顾不上吃饭,一到现场查看就是一整天。他根据自身经验对其两年来装置运行数据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提出自己的优化操作建议及改造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用自己专业为环保献出一份力。

九江如诗如画的风景,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与馈赠。为了获得山水画卷的永久居留权,为了响应省政府“绿色崛起,实业兴赣”的重要发展战略,更为造福子孙后代,我们要担当起环境保护的重任,用行动践行“绿色崛起,志愿先行”的环保理念,号召大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和我们一起做“山水护卫队,绿色领路人!”

归湖的山山水水

文/李少英

一次文友的小聚,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一次放飞心灵的逍遥之旅。我们走进归湖,感受归湖的人文与山水。

这一天,“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昨夜的一场冬雨,洗净万物。走进归湖境内,第一次感到空气如此清新,世界如此洁净。真是一处天然氧吧。道路两旁的树木,繁茂翠绿,纤尘不染;黛青色的远山,雾气缠绕,宛若仙境;残存的冬花零落开放,点缀其中。放眼望去,凤凰溪两岸,“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在满眼的翠绿和清澈的江水中,身心似乎得到了解放,心在这青山绿水中无限膨胀,自在翻飞。

在凤凰江,坐一叶竹筏,在青山绿水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你看那高山流泻而下的山泉水,白如练;你看那山中自由生长的野果,红似火;你看那天然突兀的岩石,纹路精致而清晰;你看那展翅低飞的白鹭,虽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阔,但也平添了几分情趣;你看岸边神态安详的几只家鸭,正埋头睡觉,休管天地如何变化;你看那沙洲上的几个小孩,正嬉戏玩耍,快乐无忧,把波光粼粼的江面映称得更加美丽生动。

我们在清风茶香中,闲聊,拍照,戏水,探幽。选一块大石块坐下,可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也可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选一个极佳背景,拍几张美照,心也灿然。此刻,安坐,远眺,静听,你也似乎可以感受到苏轼游赤壁的感受:“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虽无明月,但有修竹。你也可以如王羲之他们兰亭集会时发出的感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我突然感觉,如此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不正如兰亭集会那般的可以“畅叙幽情”吗?三十多位志同道合的文友,聚在一起,探古墓,访宗祠,游凤江,品橄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此时此刻,我们虽懂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最是重要。我们也不必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死生亦大矣”,也不必“痛哉!”一切随缘,快乐自在。

简短的一天行程,我们走过归湖的山山水水,感受那青山绿水的清幽,品尝甘甜可口的橄榄,拜遏王大宝墓,走过凤凰溪,走进金舟岛,在清风朗朗中,自由,逍遥,留恋那一片清新的美丽世界。

桂林山水甲天下

文/王敬礼

去桂林旅游,常听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美丽的漓江就在阳朔,游漓江一定要乘游船才能看到沿江靓丽的山水美景。

从杨堤码头坐上游船,沿漓江前行,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甲板上放眼望去,所见之景无一不是天然的山水画。桂林的山与水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不能把山与水分开来欣赏。否则就不够完美,桂林的山水,山是小巧的,水是轻灵的,正如古人云“山如碧玉簪,水如青罗带”,。

人们常说,秋游北京、雾游重庆、雨游桂林。那天我们游漓江,正遇天降小雨,山间云雾缭绕,船行江上,人在画中,简直就是一幅优美的中国传统水墨画。这里的山不像别处的山,连绵起伏,而是平地而起单独矗立,每座山都郁郁葱葱,长满了绿色灌木,极具活性。从近处山峰间,会露出远处别的山峰, 还能看到更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每个山峰都有其独特的形状,有的像戴着官帽的古代官员、有的像历经沧桑的老者、还有的像猴、像象,惟妙惟肖,沿江而立。是在向游者招手 ,还是向游者展现他们的风采?

山峰下,漓江欢快地流淌着,江水清澈见底, 山峰倒影水中 幻化出种种美妙的画面。山体的裸露部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白描画面, 有的像“鲤鱼挂壁”,有的像像“童子拜观音” ,最出名的就是“九马画山”了,据说当年周总理游漓江时,三分钟能构勒出九匹马,而陈毅副总理也能看出八匹。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看也找不出几匹马。那只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了。 其实桂林的山水纯粹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用不着按自己的想法为其取名 ,像什么不像什么 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将自己的心情融入这美好的山水,从而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也就足够了。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又乘竹排游览了遇龙河、乘乌篷船游览了世外桃源景区,所到之处都是山水相伴,山清水秀的美景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感叹祖国的太平盛世,我们才有机会到此游玩,感谢生活的富足,我们才有条件游览祖国的美好山河。

桂林的美景不仅是桂林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属于全世界的,因为在成千上万的游客中,外国人也不在少数。

齐山水韵

文/张毓丹 张先海

听说齐山山色俊美,特别是水势别有特色。“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当然,我们算不得什么仁者,只是出于好奇而已,到齐山寻水来了。

夏日里,我们驱车沿盘山公路而行,满目的庄稼,满目的绿,满目的成熟在即。可惜的是,直到走近齐山景区,我们所寻的水连一点踪影都没有。

走到景区入口处,突然听到水的刷刷声,声音刺耳又绵长,我们伸长了脖子搜寻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实在的水。水,在哪里?看沟底,是一条巨蟒状的绿色渠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飘流水道吧!水在水道里?没有呀!水在水道下面?只能如此臆测。

到春秋湖,才看到了真实的水。湖面不是很大,有几亩的样子。水既清,又蓝,更鲜。湖底的岩石历历在目,湖水与天一脉碧蓝,汇集的是山上特供的新鲜的泉水——原生态。游览至此,驻足,疑无路。参观已然结束?如此稀少景点,真是可怜,我们现在打道回府的话,连午饭都耽误不了。

猛然见湖上有一吊桥,云深之处还有景点?

果不其然,登上吊桥,直达东岸。东望,东夷文化馆、钓鱼台、齐山酒坊历历在目。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些,目的还是在寻找水流的踪迹。春秋湖的东南角有大水注入,东边也有小瀑布哗响。水都是乳黄色的,哪里是源头呢?

犹豫片刻,决定走东南一路。到入水处一看,上面还有水流。不见源头不死心,努力地抬起脚跟,踩定石阶,向更高处挪去。

自映佛池开始,山势渐陡。小瀑布一个接着一个。无缓总疾,炫目地沸,震耳地响。水流挟小路或左或右,全凭小桥的调度。蝉儿鼓着腮帮子在那儿喊叫,是比赛,更像是捣乱。以致下山之后,耳边还响彻不休“呜嘤——呜嘤——哇~”的声音。

不管是“沉鱼”还是“映佛”,溪流并没有停歇,结伙成队地奔向下游。充斥耳际的是那总不停歇的轰鸣声。他们是一溪长卷、数瀑长曲的原作者。

溪水一路并不单调。艳,不知名的野花竞相招摇着;青,所有的绿都那么深刻。

越近山顶,瀑的声音越是响亮,好似吹起了冲锋号,万马奔腾似的。唰唰,哗哗,哗啦,啪啪……虽重复,并不单调。蝉声鼓噪也显得微乎其微了,难以撼动水的主旋律的霸主地位。

至莲花池,突然间见到了莲花,有些不可思议。高山之处,有如此之生命,稀罕,稀罕!莲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叶如盖,花似雪。他们没有嫌弃,更无选择,而是努力地生长,用白艳、葱绿与茁壮回报赐予其生命的泉水及爱花的人们。莲花池承接了上游的来水,给累了的溪一个稍事休整的地儿。

瀑源在独立的高大的石崮上——这里已是山的最高处。石崮沟壑满面,书写着岁月的沧桑。淋水沥沥,嵌几株崖柏,绿色葱茏。崖顶杂树齐聚,合为绿盖。

观音瀑的水流就是从石崮离崖脚五六米高的一孔洞流出。很是幸运,听人们讲,能看到如此水瀑的时候并不多。孔洞也有五六米高。呈立扁圆状。旁有一钟乳,状似观音。瀑布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吧。洞口长着绿绿的灌木,水流冲破阻碍,水涌瀑响,浩浩荡荡,散落着挤出,划分成数缕,直坠而下。落地后,又顺势分成左右两缕。左瀑细而急,他们还没有看清石壁上“普度众生”四个字就极速而下。右瀑和缓,犹如迭起的罗汉,夹杂着白色的泡沫小聚成潭,再顺豁口流下形成数瀑。瀑追瀑,溪催瀑,抛金撒银,声震山谷。

端坐瀑前,拂阵阵凉风,携漫天水丝,散无限遐想。水丝钻入鼻息,痒痒的,顿有打喷嚏的感觉。几个喷嚏之后,舒服感油然而生。酷夏遇到了惧怕的对手,只能咆哮着在山下转悠……

激劲的水花,溅落在溪流两旁,湿透了嫩绿,浸染了花红。多了美景,少了荒凉;多了招呼,少了寂寞;多了亲切,少了冷漠。

我们未原路返回,而是沿西线一路前行。古栈道——险,险得让你脚下如同踩了棉花,眼睛绝不敢往下多看一眼;回头望月——奇,奇得是鬼斧神工雕刻的月牙儿,咋看咋像那么回事;齐门洞——神,两洞如双胞胎似的,而且还有神龙寄居,步云播雨,造福一方……

这些景物并没有撩开我们对水的遐思,那水势,那水声……

回返,继续寻水流走向,可找到的还是满目的绿。及至到了桐古村,才又听到流水声。水仍然呈乳黄色,他们匆匆的,一路往前奔,直到汇入淄河,也没有改变那急乎乎的性情。

古意有新春

文/滋芜

伏案求索多年,方知中国画最好画的是山水,最难画的也是山水。

庐山游玩回来,翻阅傅雷致黄宾虹书信读本,并趁兴临摹黄宾虹先生笔意,借以怡情悦性。当然,水、色、墨均达不到黄宾虹先生雄健、遒劲、率意的境界,我只是借其山水躯壳,拟写一二,由影子试写《庐山五老峰亭静坐眺望》,并题诗一首:“横侧远近鞘出峰,五老崔巍杖壁坑。涧涓细流谼震处,飞瀑漱玉擦骨棱。”完毕,将画作悬挂案头,仔细看看,实在是不成样子:枯涩,少生机,差黄宾虹先生画作精神十万八千里,实在是难为情得很。

我为什么轻易不敢画山水?因为山水画是中国画的大科。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引杜甫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曰:“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郭熙山水画后题款“郭熙小笔”,他视山水为生命之源,由此可见他对山水文化的敬畏之心。古人画山水,师法自然,用心体悟,性情与学问缺一不可。

黄宾虹先生是一座文化艺术宝库。他袭唐人吴道子,承宋元郭熙、范宽、倪瓒及明清石涛、陈老莲等,是一位集大成者,堪称中国山水画近百年来的第一座高峰。越深入研读他的作品,越不敢下笔:他笔下的线条,如针锥划写有痕,自然得如屋漏痕;积墨成法,点皴如高山滚石,虚实相生。他的篆刻承秦汉金鼎,存仙境风骨。真可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一座艺术的圣山,我辈应虔诚地顶礼膜拜。

黄宾虹的山水画如老僧修禅入定,厚积薄发,从容有度,法理无边。宿墨枯湿效果互补,华滋勃茂,直抒胸臆,并积点成线,线线旋转,点点生动,形象有趣。黄宾虹学识渊博,通过他画跋中的诗文,便可见一斑。其画跋,往往成为点睛之笔,弥足珍贵。学中国山水画,从黄宾虹这座艺术宝库中取一小勺,研读透了,足够受用一生。中国山水画,除了以文化脉络、自然万象为根基,更要融会中国传统文化,使要表达的意境与诗画达到有机的平衡统一,这样才能创作出高于自然的唯美艺术。这才叫中国山水画,才叫“古意有新春”。画者虚静,方得激情澎湃;暗香幽浮左右,才有才华横溢的艺术旅程。

年将花甲,方知乡贤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变之根本。我虽不是学习他这一路,但好比听惯了黄梅戏后,去听徽剧、汉阳腔,再去欣赏昆曲,最后观赏京剧,虽不一定明白,但跟着曲调渐渐入味,方知其好。黄宾虹山水画,妙就妙在这样一个逐渐入味的过程:宋元山水给他基本,金石典籍是他的幽径,“四王”激他反叛,石涛、渐江、垢道人等新安画家给他神气,诗文书法、易经理法等诸多学养,助其晚年集大成。基于以上,方终久归一。这个“一”才是大,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精神世界。

何谓山水

文/王一淇

每谈及山水,总要想起很多来。

何谓山?

苏轼有诗抒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感慨,杜甫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感受。山,大抵总能给人雄壮巍峨之感。

山,远不止此。其实山可以绵延绵亘,可以险峻挺拔,山也可以磅礴大气,又或新奇秀丽娇俏可爱。山有着无数的面孔,等着人来寻它的气质。

山,有静静伫立的巍峨昆仑,有刻在古今每一位豪杰心中五岳,也有每个人故乡郁郁葱葱的山峦,它也许只是大山不知名的一条余脉而已。

山犹如万人景仰的圣哲,天性那般沉稳,只是静立着,足以诠释生命:伟岸,挺拔,肃穆,庄严……它,只是静立着,为世人献出了唐古拉皑皑的白雪,献出了峰林石深深的溶洞,献出了黄山汩汩的泉水和茫茫的云海。山犹如平平凡凡的众生,它相信沉默是金,无怨无悔,无去无从,冥冥之中演绎出了神话,演绎出了天上人间般的风景……

何谓水?

水被赋予无数形态和意义。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词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是中华文明之中儒学所推崇的善,润泽万物养育一方;水是匆匆而去的时间,从不停歇;水是浩然大气,自天上而来,奔流远去不复回;水是悠悠愁情,载不尽南唐后主满心忧伤事……

以灵动一词形容它最为恰当。

水灵动,灵动是它的生机源泉。那是少女的鲜活俏丽,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那是命运的跌宕起伏,苏轼一樽还酹江月,感叹大江东去,淘尽多少曾经的风流人物。那是有大智慧的审时度势,九曲十八弯终是汇入大海。水百弯而不折,绝非懦弱,只是选择了一条可以成功的路。它见证了两汉的雄钟巨鼎,见证了北宋的游船画舫,也见证了晚清的断壁残垣……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何谓山水?

我听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山与水,自古以来,从未被分开过,山水的互补,山水的交互,造就了这世间神奇的生命,催生了这红尘之中,江湖之上,无尽的情愫与情怀,塑成源远流长,有着山水共同特质的华夏文化。

总是依赖山,像是有着血缘关系,情不自禁地依赖它,情不自禁地,山成为刻在我心中的精神烙印。总是惊奇水,像是千面人一样,能给人很多不同的感觉,又不杂乱地,十分完美地融为一体,流淌在五千年间,流淌在我的骨血中。

山水,是我们的骨血,是万物之原点。

山水,又是文化的源头。这就是为何人们只要肯追随着内心的声音,便总想在中华的大地上走走,总是会醉心于汉字的一撇一捺,诗文的一顿一挫,大好山河的一枝一叶。因为山水。也因为人们在寻找何为山水,在传承着山水所孕育的文化。

何谓山水?

这是一个倾尽一生去体味的过程。

圆圆山水间

文/做只填海的鸟儿

想到你总会看到山、看到水,觉得“圆圆”是一种灵动的、跳跃的姿态,而不是肥、胖的代名词。

之前叫圆圆,觉得很适合,圆润、灵动、招人喜欢的性格,不就是你吗?后来,听爸说改名叫“山水”了,开始觉得怪,后来想想也觉得合适。学画画的人都有一点“山水”的感觉,总会带点儿仙气,温柔和缓的性子,娴娴静静的姿态,真的就是山水的味道。

明明是同龄人,只是大我几个月而已,可总觉得你是姐姐,可能是因为你从小就比我高,又比我早念书。以前总觉得你是比我幼稚的,总以为我的经历比你多,我的性格比较早熟。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好傻的,想想就想笑。

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会那么的放不开。在你的面前,我有好多事都不懂,看很多问题都懵懵懂懂,看不清楚。小时候跟你玩,有一种负担,怕被你嫌弃,嫉妒那么多人喜欢你,羡慕你那么会说话。有一张照片,小时候的一个夏天,天很热,你带我去买了冰淇淋,然后逛到了裁玻璃的叔叔家,就在他们家门口不知道是谁给我们拍了张照,你穿白裙,我穿红裙,你是白白的皮肤,我很黑,鲜明的对比。现在,看着那张照片却很怀念,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个笨拙的自己,怀念那个还不够先进的时代,甚至怀念那时的空气。

记得你们家有很多狗、也有很多娃娃、还有好多的乌龟啊、鱼啊、鸟的,你总是喜欢这些小动物。记得狗狗们很喜欢咬我大哥哥的钥匙扣,那些娃娃满满装了一大箱,那时很羡慕。你还送了我几个呢,突然记起来现在摆在电视旁边的那个不就是其中之一吗!记忆真的很神奇,原以为回忆不多,可是这样一钩,竟发现我们之间的回忆远比我想象的要多。

那时,维修厂还没有租出去,我们穿行在修车的甬道里,冲散满满的汽油味,在大太阳下尽情流着汗。父母也不管我们,他们只管喝他们的酒、聊他们的天,也不理我们玩的满手汽油、满脸污迹,泥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的。

你吃三色杯喜欢三个颜色都吃一半,然后搅到一起,像汤一样喝掉,于是我也学着你一样吃。那时你就爱画画,给狗狗的铁皮房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狗嗅着一朵花,活灵活现的,我爸可夸了好几天,把我给气的。你瞧,我小时候可恨着你呢!

好像那段不懂事的时光过去之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你开始上学,我在乡下玩的疯癫。你有了好闺蜜,我有了好兄弟。你朝着女神前进,我一脚就迈进了女汉子的队伍。再见面,也只是零零散散的见几回了。好几回,我都觉得咱们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我活得满是棱角,暴躁、敏感、易怒,而你真如你的名字,像山像水。于是更不爱见到你,过年的时候你来我家,不得已招待你,我也会觉得没话找话很尴尬。

我不知道,我们这算是什么关系,相识于最懵懂的时候,你不懂情,我不说爱,谈不上闺蜜,算不上朋友,只是你懂我的生活,我知你的过去,相识、相知却不相惜,陌生的熟人。

大学之后又开始断断续续地联系了,虽然我闯不进你的朋友圈,你也到不了我们小圈子,就这样偶尔联系也挺好的,似乎更懂你了,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

喜欢林夕的你,爱画画的你,喜欢张国荣的你,总是甜甜地笑着的你,即将去日本的你,加油吧,抓着梦想,能飞多高就飞多高吧!

你在山水之间

我喜欢山山水水,我喜欢沐浴在风中,感受着风的芳香;我喜欢水,我喜欢水轻抚着我敏感的肌肤;但是我怕风,它是那么的难以捉摸,我不断的追逐着风的脚步,却只能摇头叹息。我喜欢水带给我的感觉,但是我害怕那种窒息感,如果水是一位王,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使我深深的恐惧,我害怕它会把我吞噬,让我无从逃脱。

山水本无情,但是人世间处处有情。人们赋予了它们太多的感情,以至于人们不明白到底是山水的情还是自己的情。山啊,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告诉我,你为谁青,你又为谁世世代代的威严挺立。水啊,如果你听懂了我的心声,那么你就当我的口吧,让我的心可以开口讲话,告诉世上所有的人,千万不要告诉哪一个人,那一个人。

我在沉默,我在等待,我在等待山再一次开满紫薇花,我在等待覆水东流,大雁回巢。

我殷红的双眸等待你的亲吻,等待你的抚摸,等待与你携手白头。

苍岭烟树起于墨

文/查干

我喜欢山水画,尤其喜欢刻意有留白的那种。凡是留白的山水画,大都显得云烟辽阔、大气磅礴,给人以力量和浩然之气。这,或许源自人的心灵需求。

因为,人心有时很小,小到容不得一点点怨愤和气恼。然而,人心也可以很大,大到可容纳十万大山和浩荡江河——前提是要学会借物阔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以智慧去开启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狭隘走向开阔和坦荡。这或许就是山水画家们高寿的原因吧。因为他们心中藏有高山阔水和清风明月的缘故。我有时闲来无事,就去观赏画坛高手挥毫作画的视频:只见他们左手捋须,右手蘸墨,浩气一吐,便是——苍岭烟树笔底起,巨作横空出世来。显然,他们不是照葫芦画瓢,去复制照片。山水,是长在他们心中的圣境;于是才有墨汁与色彩、智慧和情致的有机融合。

那么,除了丹青高手之外,我们普通人可不可以:以高山阔水为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畅阔而通达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人的一生中,谁没有游目骋怀、登高望远之举?这是心灵渴望坦荡与自由的表现。对人生而言,苦难是随时而来的怪物——阔绰与贫寒,得意与失意,亦只有咫尺之遥。因此我们就需要有坚韧与阔达的心怀与意志,需要有内心的修炼。那么,去借山水之气,或许是一条捷径。

我们有个略带贬义的词汇,叫做:游山玩水。依我看,游山玩水,没有什么不好;“玩”,其实含有随意狂放之意。假若没有高山阔水的陪伴和激励,李白、杜甫、王维们就不会有诗的灵感,也就没有情动天地的诗作留世。我们也读不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激励人心的壮丽诗篇。在人世间,人心与山水,一定是互利互补而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去细细琢磨而已。因此,走出家门,亲近山水,以此借山水之灵,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使灵魂像一泓活水,清凌凌流动不止,是生命之求,不可忽略不计的。

那日我和家人走入家附近的中山公园。这里正值郁金香盛开,观赏者众,更有其他鲜花,笑眯眯地在迎客。然而,公园里十分安静而整洁。彰显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不时出现在路旁或花坛边,显出古朴之美。显然,古老的中华文明,在这里正形成一种新的时尚,让人心安静,亦让时光安静。

在公园的东北角,在高大树木的簇拥中,有一座似曾相识的古亭,突然出现在眼前,以前不知为什么,未曾注意。亭子里没有游人,倒是有几只灰山鹊,落在那里,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亭前那一株白海棠,也显得眼熟,银装素裹地静默着。恰在此刻,一对白发老人,驻足于树下。他们微笑着,指指白花,又指指自己的一头白发,让人拍照,仿佛在说,看谁白过谁?这是对岁月发出的慨然幽默,亦是对自己的善意嘲讽。这一达观之举,无疑来自畅阔的心态。

这亭这花,这一对白发情侣,遽然使我想起一段往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初进北京,独自闯荡,环境与人事,皆为陌生。迈出一步,不知下一步往哪里挪?人心难测而繁杂,自己又不善于阿谀周旋。对周边的人,也毫无戒心。除了埋头工作和写作,再无其他任何的算计。然而,渐渐感到冷酷与孤寂的滋味,心情有些沉重。

恰在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受邀走入武陵山脉深处,走进猛洞河谷。在崎岖的盘山道上,我突然遇见极为古朴的一座山亭,使我眼热心亦热。亭为八角亭,失修有年,显得有些苍凉,但掩不住一身的仙风道骨之气。亭前,有一株白海棠树,苍然地正盛开着一树的悲壮白花——但那悲壮,并非出于对岁月的悼亡,而只是一种独白,或者抒怀罢了。周遭的山峦,皆隐于淡淡的一片水雾之中,不知有怎样的隐喻潜伏在里边?岭头树木,似烟非烟,谜语般地静默着。谜底,不会是那些在高树间跳来荡去的金丝猴吧?假若是,是不是在展示生命之坚韧与活络呢?见此,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突然明朗起来,并且由阴转晴,沉重淡去,一身轻松。更有一股松香之风,从心底油然腾起。这一株白海棠,在我眼前,也渐渐幻作一位白衣女神——而她手中的净瓶与杨柳,仿佛向我扬了一扬,似在问我:戒与守,是人生修炼的前提,施主,你具备了吗?

正在此时,有一只鹧鸪,鸣声连连,掠过头顶,终于使我从梦幻中惊醒。难道,这是慈悲的大自然对我的启迪与教诲吗?我想起佛家有一信条,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啊,假如一个人,所有的恶行都不去作,所有的善举都去奉行,那么,人心还有什么沉重可言呢?苍岭烟树起于墨,那便是信念的智化。由此明了,画山水者,画的不仅仅是自然之物,而是一种信仰。正因如斯,猛洞河谷的那座山亭和亭前那株古老的白海棠树,留于心底,久久不去。

凌云的山水

文/杨克

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凌云,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名字,看到这个名字时,便开始浮想联翩,那些想象关于高处,关于诗意,关于壮志,关于居住在云端上的人们,飘飘欲仙。据说当初将之命名为凌云时,诠释就是凌上云霄,直接而浪漫。

凌云这两个音节,念起来悦耳轻盈,十分入心。然而,直到数十年后,我才第一次踏上入云高路。因此,去凌云的路上,我就带着绚丽的期待。凌云没有辜负我,所有的期待和想象落到了实处。群山环绕着凌云,凌霄山、独秀峰、寿桃山、挂榜山、五指山、迎晖山,每一座都高耸入云。他们簇拥出凌云的气度与豪迈。但凌云不凌人,山高而不凌厉,并不给人陡峭危险的感觉。所有的山被绿枝条满满覆盖着,露出巉岩,山的线条温婉秀丽,使高山少了一份气势压人与生硬,多了一份雍容与平和。满山满眼的翠色,柔化了高山的侵略性,翠色生机勃勃地向上生长,直至白云深处。我抬起头,目光随着翠色向上,再向上,恍惚之间,似乎随着那绿色飘飞而去,悠悠融入白云。想来,这些高山对山下的人世应该是俯视的,但也该是一种平和宽厚的注视,充满脉脉无语的情谊。

在我看来,水之于山的意义,就像繁星对于夜空的意义。得老天的恩赐,凌云的山有好水滋润着,经过水的缠绵,山再次得到柔化,变得更加灵动,那翠色几乎要融渗于水中,流泻而去。到凌云,必不能错过浩坤湖,这是凌云最大的湖泊,一个浩大的淡水湖。水从青龙山的水源洞喷涌而出,穿过凌云泗城,经过下甲,在彩架流入地下,于地下潜行5000米之后,在弄盘再次喷出地面,浩坤山岭留住这活力四射的水,留成一片秀美的湖泊。一路欢跳窜行的水变得安静平和,像一个活泼淘气的少女,终于被心上人留住,成为温婉柔和的女子,没有了调皮与淘气。我放眼望去,只觉得满湖的情意,怀抱于翠山之中,如一只清澈深邃的眸子,在她的眼里,人世间尽是温和与美好。

在浩坤湖边坐下,煮茶,水蒸腾的声音渐渐热闹了,洗杯的脆响有着音乐的韵律,茶香缭绕如烟,端杯,轻嗅,慢啜,任茶水一点点渗入喉头,渍入心脾。端杯抬眼,湖岸线弯转曲绕,有说不出的妩媚之态,微风带过湖面,带出满湖粼粼的笑意,白鹭被笑意惊起,极快地伸颈展翅,掠过湖面,留下白色的影子,久久惊艳着我们的眼睛和思绪。几杯茶入喉,人有些恍惚了,世间的一切渐渐远去,只剩下这山这湖这微笑的水这绵长的茶香……

茶是著名的凌云茶,凌云茶产于凌云,醇香浓郁,其香来自凌云山水的灵性,也来自纯净的人心。凌云是中国的产茶大县,凌云茶多为手工炒制,在茶民的眼中,凌云茶是有灵魂的,他们无视这个时代的喧嚣,无视所谓的效率与利益,以双手一丝丝引出茶香。凌云茶经过无数次的抚摸,变得内蕴丰富,饱满平和,无愧于这山,这水,这人。这样的抚摸,这样的细斟细饮中,日子慢了,人生从容了。

凌云的山水和桂林山水有相似之处,只管没心没肺地美着,不长糊口的粮食,只长三餐之余品饮的茶,这使凌云少了一份烟火与实在,多了一份超然物外。这一份超然与生俱来,如血液里带来的贵族感,又骄傲又谦和,高贵得如此自然而然。

一直认为喝茶不单是喝茶,是生活中某种象征,某种隐喻,不同的人生境界,喝出茶不同的味道。有人类似古画中那些在山水间煮茶的士大夫,喝出禅意,喝成一种人生态度,在一些凡常百姓中,喝茶是粗糙日子里的一种坚韧的精致,有了这种精致,人世便可圈可点了。在这片山水之中,喝茶成为日子里的一部分,喝茶便是生活的方式之一,自然得不需要任何仪式感,将时光一点点浸入茶水,时间忘了这个角落,岁月在这里被拉得格外的长,人的岁月也就这么一年一年地、生机勃勃地生长下去,就像那些往白云深处生长的翠色,就像这往日子内里生长的茶香,恬淡至极反而有了意料不到的生机。

与恬淡至极相对的是热情如火。深夜,篝火晚会起。先是歌舞,属于凌云的歌舞。凌云的山水秀丽恬淡,却产热情的歌,对歌,男男女女隔着山,展喉高唱,将身体最深处的声音尽情释放,以歌调侃,以歌传情,以歌慰藉相思,这里的爱与相思是敞开的,向天地敞开,向山水敞开,天地山水都成了见证。舞是生动的,活泼昂扬,踏地有声,在安静的山间旋转出生命的律动。歌舞相和,都不遮遮掩掩。

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坐着,观看,规矩到有些呆。长期在遥远的城市里,我们习惯了以表演来定义歌舞,定义很多东西,我们还不习惯这样的敞开与随性,某些造作的东西拘住了我们,我们忘掉了这样的表达与沟通,也无法适应这样的无遮无拦,我们紧张,绷得那么僵硬。篝火燃了,舞蹈越发热烈,舞者跳近我们,向我们发出邀请,属于凌云的邀请,谁的手被拉住了,谁的身子被推动了,向着篝火而去。

跳起来,都跳起来,客人终于加入这开放的热情,再不是客,是这山这水的子民,是这篝火孕育出的精灵,生命的原力喷薄而出,终于明白这里生命为何如此旺盛如此蓬勃。在这里,人的生命热情与自然如此和谐,这里的山水是被自然宠爱的,这里的生灵是被岁月宠爱的,所以,这里的生命长寿。凌云是真正的长寿之乡,外界或许对巴马这一长寿之乡更为熟识,事实上,巴马与凌云同属一个地界,是相依相连在一起的,凌云更为长寿,只是更为安静。

凌云,一片被上苍眷顾的山水,因为这山这水这湖这恬淡这热情这天真,上天给予他们的是最宝贝的礼物——时间,更多的生命时光。

处暑山水

文/张光恒

喜欢处暑。

处暑是酷热的终结,并且它会连依仗夏热余威的“秋老虎”,也一并痛下杀手解决掉,所以人们常说,“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时到此,溽热算是气数殆尽了,让受尽“龌龊热”煎熬的人,不禁心内生出大欢喜来。

这个时节,暑气真正退伏潜藏,以图来年重整旗鼓另开张,而阴凉之气,渐渐弥漫于天地间,催动秋风飒飒,成就秋风秋雨秋山秋水,看看天地间,已是中秋了。这时节,浩瀚寰宇,天地始肃,苍鹰在感知秋之气后开始捕杀猎物,并把先猎之物陈列于地为祭(实质是摆在面前慢慢吃,以期过冬补充体能),谓之“鹰乃祭鸟”。而俗语说的“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也就是处暑二候之“禾乃登”,即各种谷物开始成熟待收。春种夏长,处暑来临便硕硕秋实,并因为收获来临而廪仓实人心稳,处暑,的确是一个好节气。

柳永词中说,“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是说这个时候的好山好水好景色。的确如此,看看吧,眼光随到之处,便立即会有明净的静物油画呈现在你的面前,宜人宜心。处暑是位大画家,拿起大自然的如椽巨笔,匠心独运,将万里河山涂抹得不是春朝,胜似春朝。诸多景象,浑然天成不露痕迹而又绚丽多姿含蕴丰富。如秋水脉脉,波澜不惊,静静流淌,尽显秋波本色,它拂去了夏日的狂放、深绿,滤去了春日的轻浅、嫩翠,留下的是秋日的成熟与亮蓝。这处暑时节的秋水,怎么看都极像无瑕的翡翠,是冰心玉壶澄清透明,是冰清玉洁清纯无杂,一切令人不忍移眸。

再如红应是秋之山的独有色彩,“连山晚照红”,“枫叶红于二月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只有阅尽人间景色的秋,才具备这种成熟的色彩之美。而这红不是艳艳的轻佻的红,而是浓浓的庄重的红,是一种经历了冬之寒、春之暖、夏之炎后的“正”红。它红得热烈、奔放、泼辣、浓厚,它红得高洁、醇美、自然、顺畅;它妒忌死了春日的鲜花、天上的云霞,它抹去了“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肃杀之气和“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苦闷、惆怅,带来的是秋的安详和热烈。

处暑时节之大地,可谓有大美而不言。莽莽原野,并没有因倾其肥力,孕育了农人的庄稼,而显贫瘠,相反,却因秋色的渲染,秋风的涤净,呈现出了“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的万千洁净气象,令人目醉神迷。看秋之田野,尽管将喧嚣、热闹的夏日盛装褪去,尽显苍茫浑黄,裸露出的,却是真实、深厚的地母胸襟。看啊,千里沃野,莽莽苍苍,恢弘大气,虽承担着世上万物生存、给养,但不自傲,不道亏。世间万种生灵,从大地中来,又复归于其中,这种包容万物而不言的胸襟、气度,谁能与之相比?只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才能喻示其浩瀚寥廓、高远极致的意境。

秋色秋声爱煞人,明山净水好素秋的季节,是感伤悲怀,还是乘着大好秋色,悦己身心,不言而明。境由心生,情由己定,学会在肃杀的季节,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特别重要。

寄情山水,境由心生

文/一朵怜幽

这是个流火的人间七月,热浪一波波来袭。让我不敢外出面对骄阳,整日呆在空调的庇护下,浑浑噩噩地过着朝夕更迭的日子。

那天,母亲说我的体质太差,又缺少运动,要带我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看一位老中医,抓一些强身健体的中药回来调养。现已退休的老中医,相传医术高超,世代行医的他,善于调理人的弱质身体。拗不过母亲的百般劝慰,于是答应一去。

那日,起得很早,似乎很久没有起得那般早了,太阳还未升起,感受着微风习习,看着葱茏绿树,心情倒也惬意。

然而,那位老中医住在深山之中,若不是有人指引,我们根本找不到行进的方向。可是车仍然在山下被迫熄火,因为山路崎岖蜿蜒,羊肠小道般宽度,树木杂草茂密,车断然是驶不进去的了。下车,看着骄阳,想着即将漫无目的行走,我不由叫苦皱眉。

走着走着,阳光愈发地强烈了起来,即使撑着太阳伞也无济于事。好在,山进得深了,就有参天的树木挡住了日光的照射。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老中医的家门口,那个指路人说的“一汪泉边的一所老房子”。

敲门,许久,有位白发婆娑的老婆婆出来开门,我们向她问好,之后说明来意,她笑着引我们进屋。

刚进屋就有一股清凉之意窜上身来,与外面宛若两片天。

这是所比较古旧的房子,连地面都还是土质的,还算平整,因为住的久了,踩踏的久了,没有干燥的浮尘,表面异常的光洁,散着幽暗的光,大概因为土质地面的原因,才得以那般清凉。房子的墙壁倒是刷得很洁白,墙上贴有一些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厅屋的正央还有一幅很大的旭日东升图,有劲松,有仙鹤飞舞。那些书画作品让我嗅到了艺术的气息,原本烦躁的心境似乎一下子都到了缓释。

穿过客厅,从一处偏门出去。我着实吃了一惊:约摸三十平米的院子里,姹紫嫣红,莺歌燕舞,馨香袭人,我有了一些幻念,仿若误入人间仙境。那些盆栽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正值花儿绽放的当头,还有一些欢快地鸣叫的鸟儿在笼子里上下蹦跳着。

院子的一隅,有一方石桌,四樽小石凳。石桌旁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戴一副老花镜,气定神闲地躺在摇椅上,看着一本书。

我的脑中突然涌现一些词:世外之人、高雅之士……

老婆婆叫他的名字,他起身,动作轻盈,转身对我们微笑。

母亲对他说明来意,他示意我们在石凳上坐下,然后叫老婆婆给我们沏茶。我说不麻烦了,老婆婆却已经转身进屋了。

老者慈眉善目,面貌端详,想来曾经也是一位美男子。他询问我姓名年龄,以及身体状况,我一一作答。

我看到了他放在石桌上的书,是《中庸》。

老婆婆端来两杯茶,盛在青花的杯盏之中,香气袅袅升腾。

后来,他给我把脉。之中双目微闭,十分投入,我也感知到了腕间那有节奏但薄弱的脉象。

再后来,他给我开药方,我就坐在旁边,看他很认真地写字,字字苍劲有神,颇觉神韵,毫不逊色那些书法家。

于是我问他,客厅的那些草书是不是他写的。他说,是,想不到你也懂书法。我说,不敢说懂,只是欣赏。他说,为了陶冶情操,也是一种生活的消遣方式。

我说,住在深山之中是不是太不方便了。他说,不会,有需要的子女会送上来。而且,他们老夫妻俩的身体都很好,也没有什么不方便,重要的是喜欢这种真正宁逸的生活,有人来就看看,没人来就喂鸟养花,很好。

真正的儒雅归隐之人。

我突然间很感动,为这种清宁的心态,为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还能看到一些人,不为名利所累,只一心感受生活的本真。

八十五岁的高龄,还能那般心净神明,精神矍铄,我想一定与他的这种淡泊悠远的性情有关吧。

他给我讲解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服用方法。一切结束,我却有些舍不得离开,于是借着他的那句“坐一会,把茶喝完”又逗留了一会。

我逐一欣赏那些盆栽,除了一些购买来的盆栽以外,还有一些是他在山中挖来栽培的,长势也甚好。他看出我也喜欢花草,然后给我讲那些花草的习性,以及养护之中需要注意的现象。他说,最重要的是,这些盆栽生活在森林中,有归家的感觉,才长得好。我很是受益,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养的那些盆栽没有他的富有生机。

渐进中午,母亲说不打扰了,我们该下山了。老婆婆正在那汪泉边收拾一些新鲜的蔬菜,她挽留我们吃午饭,母亲婉言谢绝。

老者很热情地送我们至路口,我微笑着和他作别。

那时候,太阳当空照,我却完全无了刚进山时的闷燥。还是相同的风景,还是相同的路程,心境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悟。

行走在铺满石子的森林小道中,看着绿影葱茏的树木,看着那些斑驳的阳光透过叶片洒在地上,有微微的风吹得那些叶片窸窸窣窣作响,宛若一段曼妙的旋律荡漾在天地之间。我感觉心都在升腾,仿若置身画中。

我对母亲说,老了也要隐在山中,过这样清宁不受浮生浮世侵染的日子。母亲浅笑着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因为他们的心够静,才能将这些寡淡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也不是所有隐在山中的人,都能有这样淡泊的心境。

归去的山路,在和母亲的对话中,走得异常轻缓,像是闲步,却也是不知不觉中就到达了山底。

原来,一来一去之间,相同的,也是不同的。

站在山脚,朝着山中回望,探寻哪个位置才是老者的家,朦朦胧胧中,仿若看见了老者依旧躺在摇椅上拿着那本《中庸》,慢慢品。

我才明了,深山之中的老者,即使不给我开药,这一趟旅程的见闻以及感悟,我的身心都已被淘洗、净化、调节……

瀛湖云烟

文/张思成

盛夏七月,最是瀛湖显山露水的时候,遇上氤氲的天气,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风从四面八方的山谷吹来,夹杂着丝丝瓜果微香,山峦青霭迷蒙一片,少了几分燥热多了些许清凉。

悄然伫立瀛湖之畔,山映水里,水容山貌,云天交织,一时难辨哪是山哪是水。这是瀛湖最家常的面孔,恍如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清纯村姑,没有一丝儿梳妆打扮的痕迹。

水汽弥漫在湖面上,视野仿佛蒙上了一层毛玻璃。晴日里小到轮廓清晰的一叶扁舟,大到如勾似弦的跨沟大桥,全都变得迷离混沌。迷蒙间,忽有滴滴答答的雨声四起,让耳朵灵醒起来,风声、雨声、鸟鸣啁啾声,甚至坡上泥土喝水、植物拔节的声音,一切自然的音律在这里此起彼伏,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雨仗风势,顺着压顶的云雾倾泻而下,落在千里一碧的湖面上,泛起密密麻麻的微圈,波次荡漾开去。密集的雨脚,紧赶慢赶地从湖面向岸边、坡地和山里逼近,打在果林里,落在田埂上,敲在屋檐下,也滴在云霞似的美人蕉上……

斜风细雨后,或立于门廊,或倚在窗边,看那云雾齐刷刷从湖面、沟壑、山脊、树林升腾开来,把堆积在岚河口至金螺岛上的浓云顶置九霄,仿佛天空裂开一道缺口,顿时万道霞光乍泄,直射湖面及周边,有形无质的线条把云和水、天与地勾勒出来,景点、屋舍、船只、车辆、树木、人儿霎时清晰可辨,映衬出另一番全新的景象。

伴水而居的瀛湖镇,最高处是天柱山村,半截山在云里,半截身子探出云外。从天柱山到汉江边,整个瀛湖两岸俨然是个花果园。李子,核桃,含着根须的吸管,从湖里咂摸着甘甜,鼓胀着爆满的肚皮,发出微脆的炸裂声。清泉村杨梅、枇杷虽过了收季,叶片却生得肥厚硕大,雨水淅淅沥沥地压上来,噼里啪啦如一支演奏的林间乐队。火星村、桥兴村的万亩茶园绿意葱茏,冒出的新叶油亮轻薄,沙沙的雨水哧溜滑过,枝桠上留下的是精灵的小气泡。

一湖好水滋润一方百姓。兴起的社区工厂,就设在湖岸不远的社区旁,还没等孩子退去睡眼朦胧,缝纫机便哒哒咔咔地响了起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式被打破,山里人也从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了每月领工资的“蓝领”。与水村渔市相映衬的,是一个个、一箱箱、一批批呆憨娇萌的毛绒玩具,带着高山流水的雅韵,承载着山里人勤劳致富的梦想,从汉水出发,一直走到海外。

湖面船只往来穿梭,湖畔民居婷婷袅袅。一栋栋标有“瀛湖人家”印记的异地安置楼,在水汽中影影绰绰。绿水妖娆,红屋多娇。炊烟在水边、在山脚、在山腰,在每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轻盈袅袅。李子一颗接一颗,密密匝匝挂满枝头,小脸胖嘟嘟,圆乎乎的。饱经风霜的果农,看着这一树的热闹,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让船停下来,让心静一静。随意寻一处码头,找一户农家,尝一尝原滋原味的喷香农家饭,凉拌粉条豆腐乳和肉鲜味美的鱼宴,着实让人舌尖生香。品一品回甘生津的地道午间茶,这是刚从2020“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获得特等奖牌的叶子,一杯下肚,清香醇浓。茶农们乐不可支,这是山水对人的馈赠,也是乡民对山水最真诚的致敬。

把酒话桑麻之后,无意间听到隔壁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嘘寒问暖的声音,暖心的话语是何等温馨。有茶叶果品、水产养殖、全域旅游等产业发展方面的,也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方面的,还有社区工厂、新民风建设、乡村振兴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话题不绝于耳。

山水如镜,映照着两岸百姓的五彩梦想。这漂亮的屋舍,也曾出现在曾经的梦中。这崭新的生活,也曾是好几代人的憧憬和努力。朴实山民,敞开怀抱拥抱外面的世界,也拥抱每一个发展机遇,他们掂出了脱贫致富的分量。年轻人,靠勤劳的双手就近务工养家糊口,或走出家门闯荡江湖,把学到的掌握的技能用于返乡创业;年长者,力所能及帮衬家务,或照顾小的安享晚年;妇女们,在担负照看家庭和发家致富的双重任务之余,也忙里偷闲跳起了广场舞。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瀛湖人的如水从容、乐观豁达、勤劳勇敢、悠然诗意,如同这流淌多年的汉水绵绵悠长。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湖岸,在云端,在山长水阔,更在方寸之间……万点金光照湖面,粼粼水波镶金边。目及瀛湖之美色,此刻无需去庐山感受“影落明湖青黛光”的仙境,而在此就直截能欣赏到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景致。

舟悠悠逐波去,风柔柔拂面来。湖在心中,在眼中,在梦中,才有了这等邂逅,是偶然,亦是注定。“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归去来兮,斯样瀛湖,这般云烟。

小城来信

文/李梅

在山水小城商城,早晨起来,淡雾若隐,不久云开。安静了一夜的小城,呼吸微甜,犹如昨晚饮过的大山茶,些许回甘。我们沿灌河逆流而上,两侧山影,如水墨濡染的层次,时近时远;灌河之流,随山势深入,忽左忽右,哦,我们已在大别山腹地了。

典型的江南丘陵状貌,层叠的青峰翠峦之间,忽而会现出一面湖水;翻越陡峭之后,也会有偌大的湿地,我们惊喜地停下来,如牛背鹭,散落在此处,与野花、水草、云的倒影、日光的倒影、鱼、翠鸟、白鹭,还有小野鸭子接近,绿植、树影、水流和远山一层层铺开,白色小羊和棕色黄牛悠然,身影照在水里;阳光缕缕,万物相生如调和的油彩。湿地是自然的牛背,我们好似回到儿时,做了牧童。

就在那时,我想起沈从文先生写给张兆和的信:“山水美得很,我想你一同来坐在舱里,从窗口望那点紫色的小山。”沈从文是在船上,山水流动,心便柔软。而我们是在车上,群山迎面而来,不断撤换,一幕幕,如翻看山水册页,有浓淡,有干湿,有远近,有苍浑和细微。

在好的山水里,人会变得单纯、诚挚,轻盈如羽,会想到远方的友人和亲人。念想即生,便是在好的山水里相逢了。但我依然想在这山水间写一封信,递一枝黄柏山的深谷幽兰、溪竹新笋、林中花枝,还有峡谷、花溪、石阶、杂树,诉说这春天的繁华与山水的不同,等你在忙碌之余打开,未必问我这是哪里,只要你有一丝惊异,在那里长久地想一会儿,再想一会儿,我只是忍着,不告诉你。山水之间,天真若此。

在商城的728条河流之间,在大别山主峰的山间,我的心里一次次地涌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句子,不免夸张,但这豫南山水,却一样的望峰息心,一样的泉水激石。我假想自己穿越时空,清兴忽来,豪情一往,随时写封信寄给远方,阔谈山水,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可见山之势、山中景、山之音、山中味,收件人虽远隔千里万里,想象山依傍,水有痕,暗自确定前往的日程,描摹相见的情景。尤喜古时写信的讲究,如信笺,并不大,三四寸余,有本色的木纹,有印画。如我在这小城给你写信,必选山水画笺作纸,天然造化、质地精美、纹理细腻、墨意融合,才可以传递这里的美好。

唐人染笺曾用浣花溪水,名曰“浣花笺”,若在黄柏山的天池呢,可否取其湖水染笺,名曰“滴翠笺”。这天池,原就叫滴翠湖。水绿,绿得藏起心事,又想要告诉你一切。雾时,湖面宣纸一般,泛着哑光,密集而交错的树枝,成为山水抽象的艺术;半晌,山便揭去面纱,山石和林木倒影其中,都是浓墨和重彩。倘水面拂来淡淡的花香,那定是天池之畔大别山的山茶、忍冬和蕙兰了。

山水优雅,需信札文雅,也要心境的风雅。身处信息化时代,一切变得直接而便利,即时拍摄,即时传送,现场直播,少了那份憧憬、蕴藉之美。

想到北宋名士谢景初,一代贤官不说,诗文俱佳,还制笺有名,创造了十色笺。如果为商城制笺呢,首选应是大别山映山红的绯红。大山厚重,转过一道山弯,见到一枝或一丛映山红,红得恣意,让人怀想先烈的英勇;其次是界巴冲生态林一枚叶子的绿。手绘般的人工林,笔直的水杉,均匀、正直,俊朗、优雅,以轩邈的姿态诉说着一种高度;也可以是狮子峰的深黛色或万丈崖瀑布的千堆雪,也可以是山杏的白、桃花的粉、樱花的紫……

十色信笺显然是不够的,还有法眼寺前的无念湖呢,薄雾之上,小亭悠然;而蓝色水纹舒缓在素宣上,让人想起小城随处可见的河流,一条是陶家河吗?更有黄柏山林场前千年古银杏的深浓、里罗城漫山遍野的乌桕飞翠、红军林旁桐花的细碎淡粉、河湖库塘的接天莲叶、映日荷花。

但愿,信笺里藏有微缩山水,折叠收藏,经年数月,想起那年遇见和寄怀之人,便可随手取信来读。如此,黄柏山、金刚台、江淮岭、红土地,小城山水有壮美,我想寄给你;古银杏、红杉树、楠竹林、油茶园,小城山水有丰美,我想寄给你;西河、天池、温泉、花溪,小城山水有柔美,我想寄给你,而我更想寄给你我此时所在的黄柏山顶老林场,老林场四代护林人的不老传奇,还有展馆照片中那个女护林员青春的剪影……这才发现,古人的信笺过于雅致,丝帛的绵薄、小巧和清雅,兴许能载起这诗情画意里的山水,却无论如何也载不动这苍茫山水里的岁月和现实!

于是想,在这小城给你写信,山水为笺,也只寄其一角,余下的,你自己来读。

流年里的生日

文/痴痴灬

静静的,岁月无声,我从时间的长河来到彼岸。来时,花季里的百合正盛。再回首,我想它们也应正盛。此时耳边似乎想起歌声“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带走的或许还有那些花,改变的或许是一群人吧。

突的收到朋友的生日祝福短信,随手点开日历看了下日期,呵呵!还真是。我记得我以前挺热衷生日,我努力的去想什么时候开始忘记自己生日的。思绪慢慢的飘得远了…

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我们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堂姐、堂妹、堂弟。那时候农村普遍都是留守儿童,所以那些儿时的记忆里关于父母的记忆真的不多,这或许便是留守儿童的悲哀吧。记得每到生日是最高兴的,家里给煮俩鸡蛋,然后拿到手里好一阵不舍得吃。那时我喜欢吃蛋黄,蛋白分给他们吃。爷爷奶奶就在边上看着我们吃,我们边吃边笑,他们边看边笑。于是,一个生日,两个鸡蛋便满足了6个人。

不觉已到了我第21个生日,如今爷爷已经去世,我们4个各就一方,奶奶还在给我煮鸡蛋的地方,只是少了那份笑容,身影里多了一份落寞。她不愿爸妈将她接到城里生活,偶尔去了呆的时间也不长。或许是不想打扰子女的生活;或许是读不懂这迟暮的繁华;或许悄然间已不眷那满地的残红;又或许是倦了风景尽了夕阳,只愿与漫天的落霞化作星辰点点守护心中的皎月。

现在那红墙绿瓦的故乡的已经模糊,一种模糊的怅惘仿若雾里挥手别离。也忘了我从什么时候起不喜欢吃鸡蛋,或许是闲吃鸡蛋剥壳吧。人生好似一个循环,那时的我们循环刚开始,看山水是山水;他们的循环快要结束,看山水亦是山水。我们太多的东西看不到所以只是为了“笑”而笑,他们已看淡了我们看不到的,所以只会为了“笑”而笑。

那褪色的围墙,那画满叉的考卷,那斑驳的记忆,似一汪清泉流经这炎夏又似一簇林荫淡了愁云。原来已走了这么远,即行,便已不问陌路。

蹚过流年我又去彼岸,希望在某个彼岸能闻到那一季百合的芬芳,还有这一夏的炎殇。

山水走笔

文/纸墨飞花

1、

生在平原,长在平原,山水常牵绊我的思绪和想象,把我引向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氤氲的云雾和苍翠的峰峦。

一条蜿蜒小路,被野花熏得醺然,七弯八绕地盘旋向上。千岩竞秀,草木饱蘸着苍黛色,涂抹在蓝天白云下。细长的树枝,从石隙中伸出手,去摘阳光。小舟划过,一滴水滴撞着另一滴水滴,一浪推着一浪。水波潋滟,像最醇的青梅酒。

郭熙在《林泉高致》论山水时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樵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樵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水绕着山,山依着水。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水因山的呵护而空灵多姿。

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胸襟豁然,视觉上的无所羁绊,能渐化为心灵的开阔和舒展。

2、

山和水,是大自然中两种迥然不同的形态。

山执着挺拔,志存高远,简洁是山的风格,它拔地而起,志在青云;水,畅达柔顺,智在深远。勇往直前,是水的个性,它漫地而游,辽阔浩瀚。

山在淡泊与宁静中蕴含着深深期冀。水在自然与随意中隐藏着默默追求。

山是静止的书,可以培养人的细致和耐性;水是流动的书,可以培养人的灵活和敏锐。

上善若水,无际惟山。两种形态显示了两种生命本质。

山,青云直上;水,迂回渗透。顶天,是山孜孜不倦的追求,并凭执着挺拔表现力度;立地,是水忠贞不渝的理想,且借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性深邃却明朗旷达,像极了仁者的不移;水性沉静却奔流向前,启迪了智者的不息。山的哲学意味着仁厚,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所以,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实,山和水是一种互补。

山孕育着水,水滋润着山。山因水而常青,水因山而长流。水瘦,山则穷;水秀,山则明。出山,水则浊;在山,水则清。

林则徐写过一副寄情于山水的自勉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追求是又有水,又有山,既智且仁,既柔且刚。

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

“人生如山似水。”山使人淳厚,水使人灵秀。人,要既有山的风格,又有水的胸怀。

仁智相辅,刚柔相济,才更为美妙。

3、

山水,赋予了文人不竭的灵感源泉。

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以山光水影涵容闲情逸志、沉浮悲欢。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水,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地上之山水,画上之山水,梦中之山水,胸中之山水,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千里于尺幅。地上者丘壑深邃;书上者笔墨淋漓;梦中者诡谲变幻;胸中者舒卷自如。

文人,通过读山品水,领悟世事的兴衰变迁,寻觅精神家园,在盈然中找到自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挣脱尘世牢笼回归田园的自然真淳,临山恍然,悠悠道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王维在山涧、在松林、在月下、在摇曳的篁竹声里,寻觅自己灵魂的皈依,深有会心:“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杜甫在春暖花开之季欣赏山水田园景物时,欣然挥洒“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李白却欣欣自许:“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也常以山水自娱,到处搜奇揽胜,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写成着名的《永州八记》。

徜徉于名山大川之中,山可樵,水可渔,藏纳于胸,无酒亦当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化的山水,就这样在人心中延绵熨帖了千百年。

4、

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山水,如果没有卷帙浩繁的诗文作墨,那将是如何的苍白?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把一卷卷山水诗词画轴展开,渐渐铺展出一条幽深蜿蜒的旅程。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三峡如果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千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魅力要大打折扣。一片山水,一个地方,只有和文化共生共融,才会显现出鲜活的生命,蕴含无穷的韵味。

依山走笔,随水流墨,其实是人在山水之间,在美好的文字之间旅行的过程。

宋代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就如,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采菊。

乡思

我的家乡在洞庭湖畔,那是一个平凡的小镇,不高的群山,环抱着悠扬流淌的河水。

山上没有怪石嶙峋,也没有千年古刹,只有苍翠杂树,清溪流淌。

山在屋西北,十里有余,水处屋正东,不足百米。

所以山只能远望,或淡蓝如画,或浓如泼墨,时远时近,时近时远。

近时,就在眼前,山上树木,枝桠可见,其间小路,蜿蜒如蛇;

远时,如在天边,夕阳落下,红霞尽染,偶遇阴雨,形同眉黛。

河道临家,常去驻足,河面不宽却清波粼粼,没有沙滩烈浪,只有土堤青坡。

三春时节,岸上开满了油菜花,黄灿灿的一片,黄得耀眼,置身其中,让你觉得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一种颜色---黄。

还有晚秋,满树的棉花,白花花的从棉桃夹子里流出来,白得炫目,远远望去,似乎天上掉下的云团,常多惊叹。

河边少有洗衣少妇,却常有孩童游水嬉戏,光着两瓣油光黑亮的屁股蛋,童真可爱;

我少年时亦喜欢扑腾其中,尖叫打闹,不亦乐乎;

不远处常有人垂钓,心中自然不悦,常去告状,因河水深浅莫测,以往多人溺命,所以不少挨打,而今想来,不觉莞尔。

山是天井山,水是星河水。

山水多情,山水多亲,

梦里念里,常常都是,一觉醒来,不觉已是泪湿衣襟。

望着窗外车流如水,人声鼎沸,心里尤是思念,

今作此记,愿与君享,山水乡情,永不能忘。

你需要的不是山水

文/陈柏清

我的一位女同事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于是请了公休假去度假,她相信山清水秀的风景和可口的美食会使她心情愉悦。在她度假期间,我每次和她微信聊天,她没说三句话便问起工作的事情来。我劝她难得出去放松,就在外面好好玩,工作上的事情先放放。同事虽然答应,但下一次聊天时,她还是不谈旅途见闻,张口闭口工作进展、单位琐事。

对于山水的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更是一种心境。田间的农夫看到的是再普通不过的秧苗和土地,一个诗人看到的也许就是青翠原野、蓝天白云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诗情画意。心情怎样和审美的不同,决定了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模样。如果是一个悲伤的人,他看到五彩云霞也是哀怨的,这就是心境。如果看风景的人怀揣着一颗烦躁不安的都市心,又怎么能感受青山绿水的曼妙瑰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唐朝诗人薛莹有一句诗这样写道:“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杜甫有一句诗是如此描摹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句诗都写得意境高远,心情却大不相同:一个清冷落寞,一个生动活泼。薛莹看到秋日的肃杀,是因为心里满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杜甫感受到鸟鸣翠柳的活泼,是因为有了乐观的心境。

我的女同事,她走到哪里心里装的都是俗世的计较,再美的山水,于她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所以,不要奢望用山水来摆脱浮躁的心境,山水,只有在心里有风景的人眼里才会清丽动人、美不胜收。想解除疲乏与压力,你需要的不是山水,而是一颗澄明淡泊的心。

点墨无痕,山水经年

文/玖月之歌

青花写意,水墨染韵,昙花挑蕊夜暗香,临水古道渔火瘦月光。铺留白的纸笺,书暖洇寒,淡淡漫过长堤,遥寄一纸缱绻。

月光微寒,南风斜凉,一网流沙,于指间粼粼闪闪,滴漏一掬湖水的清冷。而我静坐悠悠船弦,苍苍青荇似乎织入我的衣襟,我的掌心渗出依稀泪晶,凝露的眼眸盛满回忆。将一行遗失韵脚的诗句纳入素笺,研一枚红豆成墨,任一阕无处安放的宋词兀自走调,摇橹的窸窣声挣断了隔岸的琴音--隐约里飘渺而清晰,却已是眺望彼岸的风景。

湖心柳絮不再翩飞,昨日的墨迹潮湿霉变,诗画斑驳。应该是舟舫近水的缘故,可若漂泊于斯,墨迹何以不褪?这烟雨水乡,彷徨了几多墨客骚人,浸润了几许桃红柳绿?唯绾丝丝雨帘成愁结,捣袅袅炊烟作寞扣,以此为生,以此悼亡。凌水一生,我不涉烟火外的烟火,不洞山水外的山水,莫若依此水傍此山,由此渔生渡我余生,许劫后安然。

我虽满心皆落寞,笔端竟无处落墨,那平平仄仄的起伏,道不出泛溢的思绪,押不了无韵的情调。刻下的蓦然山水,只一帧便经年定格。而墨色颇浓的咏叹,只一夜便化开青晕,不过是一笔濡湿的情节。我透支旖旎的思念,随风托捎星光的协奏,流水不唱,我只能辗转撑去一湾静水,读一曲星光谱成的小调,可却患了点墨无痕之虞,忧这一纸墨迹,抵不过经年山水,业已模糊,多年之后,你读不到我满蘸绮思的尺素。

我犹倚陈年船阑,拉朽的栏杆,遮不牢的浪朵,打湿旧帆布裹住的沧桑,脉脉渗出青苔的痕迹。溅在船弦的一支偶然,是云水相逢的远方歌吹,如此熟悉却又陌然。我又忍不住提笔,尖走的笔锋霎掠脚边一汪青水,游鱼的刹那唼喋此刻跌落眼中,转念之间,我把紫砚封起,凝眸湖面,可不意那鱼儿沉沉离去,惊扰了满湖的荷萍。我或许不该揭游鱼的幸福,仅是羡于这自由我无可触摸罢了。

四季依旧车行,我的墨水滋于这灵气山水,淡而不涸。我累起一日继一日的闲绪,撒了一季又一季的空网,捞着一年复一年的失落,无谓人道,更鲜为人知。我的网破了织,织了破,可是从未打捞过一卷写墨的帛书,亦无沾染过一痕黛色的笔迹。我岂料是墨点本自无痕?而非我一直错过,只是一味亡失我的山水之美。

尽管我未目睹洪荒的简牍生韵,可那墨香却遗传了千年,点点墨胚勾勒的龙凤之姿舞动了千年,千年的墨迹,千年留痕,唯眼前那一纸无力苍白,墨痕未干,竟洇开烟火之晕,连纸背也散乱了。却原来,不是临水之故,而是我的纸墨,皆源于烟火之中,洇开了团团烟火,依旧是无痕的纸墨。徒留我不停打捞,不停书写,一切枉然……

墨点既无痕,山水应经年。此后,我不去无谓打捞,不去徒劳书写,只去自由采撷。纵非无欲无求,可已心逐山水--万水千山后,你若拾到我曾寄水而流的残言碎语,请任它轻随山水,远去,沉去。只要岸边桃瓣依旧菲菲,堤上柳絮依旧纤纤,我全然醉去,那些诗行,那些词律,我所珍藏的墨迹,都抛入烟火自逐波,去了他们雅望的天堂。我可以滞留,只问山水,取弱水三千里偶然的一瓢,一饮而尽,步青山万重中无言的一峦,安然栖息。

等到余生殆尽,我看遍细水长流,只道青山依旧--真是点墨无痕已,山水经年间。此生万水千山不悔,行走笔墨纸砚无憾,只叹挽不住流年一痕,缘那点墨染烟火,开不出涅槃芳华,可我已悉数烙印心扉。他日,若你走马此间山水,可否舞一蘸留痕之墨,拓下我一生素望。

山水有大美

文/李春

这是一座底蕴厚重的千年古县,一座人文渊薮的鄂东名邑,一座山水灵秀的江南新城。

逶迤南来的幕阜余脉与舒缓西退的云梦大泽,造就了鄂城钟灵毓秀的山水。自铁山入境的群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拱卫着境南。海拔480余米的四峰山,为鄂州第一高峰。远远望去,山势挺拔雄浑。艳阳高照时,满山犹如披上翠绿的轻纱。若遇绵绵丝雨,蒙蒙云雾缠绕山间,四座山峰若隐若现,宛如天上仙境。石桥水库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四峰山北麓,在防洪抗旱、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被誉为鄂冶“四大名山”之一的白雉山,相传孙权曾狩猎至此,见山中有白雉,以为吉祥之兆,于是以白雉命名。雨中的白雉山,崖壑间常常云吞雾吐,蔚为壮观,自古即有“雉山烟雨”的美誉。拔地而起的五卦山,犹如一扇大门,守卫着鄂城的门户。位于东部山腰处的一棵古银杏,民间传说其树龄有上千年。

从空中俯瞰,凤凰山像两只凤凰栖息于区境中部。其主峰一棵多人合抱的参天古松,人们在数十里外仍依稀可见。昔日游子归来,往往都依此松而辨识家的方位,浓浓乡愁便油然而生,故谓之“望归松”。

诸峰并列,雄浑而秀拔的天平山(麻羊垴),巨龙般横卧于区境东部。殷商遗址陈林寨,以及出土的文物表明,至少在3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天平山是一座涵养着革命精神的山,曾是鄂南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此指挥过战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泛舟于波光粼粼的三山湖上,眼前一泓碧水,草丰鱼肥;远方水天一色,湖鸥戏水;仰望蓝天,白云悠悠,飞鸟翱翔;俯视湖面,湖水清澈,鱼翔浅底。

安卧于长江之滨的花马湖,历史上曾为长江的一部分,是鄂东南先民与外界交往的重要水上通道。而今,其排涝灌溉功能愈显突出。置身湖心,放眼四顾,湖滨垄岗起伏,农舍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远山如黛,云高树低,又是一幅绝佳的湖光山色画图。

“南湖映月”是洋澜湖的代名词,被誉为古代武昌八景之一。自南北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对其多有吟咏。诗人丁鹤年有诗赞曰:“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一幅欢快灵动的澜湖度夏图。如今,蜿蜒曲折的湖岸之上,婆娑垂柳,荫翳香樟,掩映着广场与游园。沿湖栈道相连,亭廊倒映,菱荷摇曳,成为广大市民和八方游客的健身乐园和休闲福地。湖上桥梁,或彩虹凌空,或长桥卧波,或大气磅礴,或小家碧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环绕于湖山四周的通衢大道,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景随步变,春夏秋冬,草木争荣。

近些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镶嵌在这片灵山秀水间的村村落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净化人心的正向作用,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等领域体现各自的独特优势,将家乡打造成集自然山水、人文风情于一体,熔文化、文明、生态、旅游产业于一炉的特色家园,让广大村民坚信,乡村不因城镇化而渐渐消失,它依然是人们朝夕相处、祖祖辈辈相传的理想居所。

在人类迈入现代社会的进程中,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当人们置身城中,呈现于眼帘的是山青、水碧、园丽、街美、地绿、区雅,一年四季生机盎然。灵山秀水孕育着大美鄂城!

山水悠然处,几度梦萦回

文/幽兰萦梦

一、爱在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曾勾起多少人对江南的向往和倾慕,又牵起多少人对江南的神驰与心怡。

是啊!江南的确很美!江南之美,在于她的秀丽和明艳,而最美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红花。

江阴大桥,犹如恪尽职守的卫士,扼守着大江两岸。这里曾经是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最佳处所,滔滔的江水上百舸争流,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当年鏖战正酣的悲壮场面犹在眼前浮现。

只可惜今非昔比,当我们驱车行驶在江阴大桥之上时,放眼望去,江水依旧是滚滚东流去,只是江水再也不会那么清澈,浑浊中微微泛黄,失去了往日清粼剔透的丰韵。也许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也没有欣赏到那明艳鲜红的红花。虽则带着些许遗憾和失落,然在美丽秀雅的蠡湖公园,山清水秀的景致让我们又重拾了那份美好和欢愉。

也许是这里的景色太迷人,也许是这里的人们太眷恋,夏总是迟迟不肯退去,秋姑娘的脚步在迟疑中姗姗未至。初秋的江南,依旧笼罩在一片苍翠浩淼中。

“柳叶的新月拂过断墙边稀疏的杂草丛,浮动的影后蟋蟀悠闲地把宁静的夜唤出,秋老了阳光但热还在残喘,蝉褪下翅膀连同它业已粗重的嗓音。

一望无际的碧色田园,半尺多高的稻禾在风中轻舞,几只白鹭像点缀草坪的花,书写着天空对大地眷恋的印记。

点点星辰般矿泉水瓶布列的湖面,珍珠在贝的怀里安心的呼吸,隔壁的荷香和榴莲菱角缠绕,一声鱼跃细的雨丝把水乡的梦粘住。”

叶枫的这首《初秋江南》,把江南初秋的美丽描摹的惟妙惟肖,让人读后不觉遐思倍增,江南情结更浓更郁。

初秋的江南美的雅致,美的经典,满目葱茏中轻风摇曳,树叶婆娑起舞,绿荷遮天蔽日般涵盖着浅浅的池塘,点点小荷似害羞的小姑娘,在硕大的绿叶下,探头探脑,用惊奇的眼睛凝眸着崭新的世界;一群群小鱼儿悠闲地在浅水中游来游去,或觅食、或嬉戏;青蛙匍匐在翠绿的荷叶上时儿静静地栖息、时而欢快地引航高唱。

走过荷塘,来到湖边,清爽的湖风扑面而来,清澈的湖水微澜起伏,泛着盈盈绿波。远处的山峦起伏有致,黛绿茵茵,隔着湖面遥遥相望,恰似倘佯在九天瑶池仙境。青山碧水衬映着蔚蓝的天空,让人顿觉气定神闲,心旷神怡。

炙热的骄阳也太显殷勤,全然不顾爱美女士的心理感受,毫不吝啬地把万丈光芒抛洒人间。留恋如画景色的游人全然不顾这些,依旧顶着烈日的炙烤,流连在湖光山色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江南美,美江南,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不朽赞誉。江南的美,美得古朴、美得典雅。

也许,人们一提起江南必定会想起小桥、流水、古巷、青石板、乌篷船,园林,还有打着油纸伞行走在雨巷的倩影。其实,也不尽然。画面中的这些也许只有在特定的处所、特定的场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风景处才会显现。

江南,在现代与古朴的交织中相映成辉。清雅的小桥流水人家,廊檐翘壁韵目,风铃清脆悦耳,青石平滑光亮,小巷古朴幽静;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架桥岿然屹立,内环外环交织错综,如梭的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囔囔、摩肩接踵。入夜,华灯齐放,霓虹闪烁,好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走在陌生的大街上,掠过陌生的面庞,眼观陌生的景致,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那份陌生感伴随着梦里熟悉的牵盼和怀想,交织成一幅唯美缱绻的江南缩略图,定格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此情此景、此念此望,在心底演绎成一首脍炙人口的天籁和弦:爱在江南。

二、梦回江南

淅淅沥沥的秋雨,滴滴答答吟唱着初秋的歌谣,湿润微寒的空气裹夹着细风,舒爽之余微泛寒意,秋韵惬意的景致,不经意间在心海泛滥、蔓延。

遥望灰蒙蒙的天际,如涤如丝的细雨,飘飘忽忽,或直或斜,随着阵阵秋风,摆弄着各种舞姿,潇洒在初秋广袤的天空下轻歌曼舞。如水洗般的楼宇,钢筋水泥的混合体,斑驳中透着庄严,愈发苍劲稳实。碧透的树叶在细雨中悠闲地沐浴更衣,将一身尘埃悄然抖落殆尽,重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离离小草,远嚣了炎热的炙烤,娇羞地低垂着消瘦的面庞,享受着风雨浸身的欢愉。

望着这烟雨迷蒙的初秋美景,心中陡升出无限遐想,一丝悠悠的思绪,随着这缓缓的秋风秋雨慢慢飘荡,如梦如幻般地再次梦回江南。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草、江南的木,仿佛徒手可挽。江南的雨,江南的风,江南的天,江南的景,恍若就在眼前。

江南,在人们广义的概念中就是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然在文人墨客的诗赋中,则狭义地把长三角江浙沪一带称为江南。也许,真正的美景佳境都囊括在其中吧。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党的恩情长啊,春风湖面吹呀,水是丰收酒,湖是碧玉杯。湖岸人民跟党走,建设四化显神威,哎嗨唷,太湖美呀太湖美。”

一曲饱含深情、缠绵温婉的吴侬软语《太湖美》,唱出了水乡江南的缱绻风景和人杰地灵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让多少人无限神往,又让多少人魂萦梦牵。

江南,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尤其在古镇,人们临水而居,故此便有了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小巷、乌篷船、园林等物景显现。

江南的古建筑,大都都是临水而建的楼宇水榭,青砖黛瓦,古朴典雅,拱桥玉栏,淙淙的小河缓缓流淌,清幽的河水微澜不惊,倒映着岸边的物事风景。尤其在古城苏州、浙江乌镇等处尤为着称,故此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端庄典雅的江南风景,总会让人浮想联翩。盈盈一湖水,浓浓江南意,甜点酥爽口,吴侬软语亲,幽幽青山黛,俏俏丽人行。

驻足在这片饱含蕴意无限的清幽唯美的土地上,心也舒坦,情也温柔。望着这悠悠流淌的清澈河水,眼前不觉幻影叠现。

一阵欢愉清脆的嬉笑声隐隐飘荡,阵阵“噗噗”的棒槌敲击声冲耳传来,一群身着扎染的青色图案衣袂,腰系小围裙,盘着发髻戴着花头巾的少妇在清澈的河水中浆洗拂水,荡起一圈圈涟漪,扬起一阵阵笑语,那轻轻的软语让人心生甜蜜温馨,那俏丽的身影让人赏心悦目,那粉肌玉骨让人心生爱怜向往。

一叶乌篷船悠悠荡过河面,橹浆划出优美的弧线,激起细白浪花片片,船家伫立船头,于荡浆的和弦中缓缓流淌出抑扬顿挫、婉转如鸣的船歌。

在这臆想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觉悠然间在脑海里展现。

缠绵温情的水,缱绻丰美的景,总使人怀想起太多的美梦佳境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江南的山,独具风韵。既没有北方群山的高大连绵,苍劲厚重,也没有云贵川蜀之山的险峻奇特,雾霭笼罩。江南的山,小巧精致,端庄温婉,起伏不大,错落有致。说是山,其实有些纯粹就是一些低矮的丘陵,山上基本都是苍翠挺拔的修竹,郁郁苍苍,清雅秀丽。

自小生活在平原上的我,从未见识过山的模样。记得第一次和大山间接接触,是在八年前送儿子去杭州读书。

坐在南下的客车上,一路风景一一从眼前掠过,时间一长,一丝疲倦悠然袭上心头。在朦朦胧胧中,似乎有人将我推醒。当我睁开迷蒙的双眼,眼前一亮,客车正在江阴大桥处等候过卡。隔着车窗玻璃,跳过烟雾深锁的滚滚长江,远远地看到前方似乎是阴云密布,仿佛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此时,老公指点着远处状若乌云的地方说,那就是山。我感到很讶然,这山怎么和我潜意识里的山有着天壤之别,但眼前切切实实就是山啊!

汽车一路向南行驶,越往南山越多,有时我们行走的公路就是劈开山而筑就的。望着公路两旁高高的山体夹持着公路,我还真有点担心,仿佛那大山可能随时都会将这条公路吞没。

第一次和山亲密接触是二去杭州之时,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流连欣赏,再到吴山攀登。其实,吴山说是山,一点也不高,也不险峻,山势很平缓。本来准备去领略真正的山,只因走得匆忙,我穿着高跟鞋无法攀援,因此只好作罢……

于烟雨迷蒙中,徜徉在山水间,别有一种情愫在心头。

轻嗅着雨后湿润的空气,流连在翠竹缭绕的山上,行进在幽深的山间小径,倾听竹涛声声,一丝温润,几分惬意在心头徘徊、荡漾。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和王维的这两首诗歌就是对江南山水的最好诠释。

山,依旧空蒙清新,水,依旧莹润清澈,那挥之不去的依旧是浓浓的江南情结。沐着初秋潇潇绵柔的细雨,乘着初秋悠悠温情的微风,再一次荡起思念的扁舟,梦回江南。

听外婆的话

文/ShuRiver

“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驶车到家门口了。”隔着电话,我已然听得到她的欢喜。

“在三岔路上,上我这一段无法修筑水泥路。因为只有两户人家,而三四百米路的费用,不包含在政策扶助里面。而自己本身能够提供的钱非常有限。”她语气透露出了一丝遗憾。

“幸好,三岔路的分口,还是浇筑了多4米的混凝土,以后就不需要担心雨水冲刷了。”又是一阵惊喜。

“我们付了900元,其实需要1200元,村委们认为我们是老人家就不提后面不够的费用”被理解和关怀的老人似乎感到了知足。

“初开始时候是发动群众免费平整和捣实路基,后来寥寥无几的人响应。后来有一日60元,大家就蜂拥而至了。”我听后是呵呵地笑,所能听见的真实都这样,想想外婆这些时候也是抿着嘴在笑。

“伯婆的身体已经好转,经历一个多月的卧床现在能够自行自理了。”仿佛是她经历一场生死搏斗然后稳住局面的感慨。

“娜娜,逢礼拜日必然打了一个长电话。那时候晚上六点半开始,一听到电话铃声,我必然知道就是她了。”她假装有点不厌其烦“每说到最后,因为手臂都酸了才挂了她的‘问长问短’”(我知道她十分的开心)。

她眼中的山水早已不是什么山水(是故乡是根系),剩下我们这一代(其实是下两代)的山水还是真正的山水(是故乡却是怀念的)。或者与我们出走的一代有着莫大的关系——长年累月远离家乡奔波和打拼,因为懂得(自然)才把这里当作心灵休憩的港湾。一为亲情浓,二为山水情。

水泥路也好,黄泥路也罢,我会记挂和惦念蜿蜒小径上的野草与花、杉树笔直而高耸、针叶松的四季常青、翠竹成林,蕉叶随风起舞、鸟歌和百虫伴奏……童年时候的“姑娘子”、方柿子、鬼故事、钓鱼……外婆的菜地、沸粥、木薯籺……

如果老人不再了(原谅我的悲观),山水的脚步是否难以为继?如果山水情都不再了(我总在问自己),在外面无尽的喧嚣是否还能静下心来,好好倾听心灵内在的渴求和平静呢?

情系故乡山水间

文/王富强

自参加工作以来,便有机会到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去看看,我有幸目睹许多秀美壮丽的山河景色。大别山绵延千里,雄伟壮观;太行山高耸峻拔,险象环生。奔腾咆哮的黄河,孕育了中华古老的文明历程;碧波万顷的大海,显示出广阔无垠的博大胸怀。举起手中的相机,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将这些美景一一记录下来。

最让我入脑入心、牵肠挂肚的还是故乡的山水。虽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其独有的韵味使每一位离乡的游子都深藏于心。幕旗山位于枞阳县境内,海拔800多米,一峰独秀,它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美景之一。不知从何时起,民间传说山内藏有金矿,有人曾建议凿山掘金,但却遭到乡亲们的一致反对。山育人,人靠山,和谐的人文资源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容不得别人的恣意开发,乡亲们最原始的思想观念与现在的环保意识是一致的。

这里也曾是众多的抗日战场之一。日军一个中队盘踞山顶,修起坚固的工事碉堡,凭借天险,想长期占领。新四军、游击队从幕旗山两侧进攻,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在抗日军民的顽强奋战下,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幕旗山。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饱受苦难的乡亲们泪脸换笑颜,又过上了欢乐祥和的日子。为了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勇士们,当地政府修建了幕旗山革命烈士陵园。

每年的清明时节,我和家人都要到山上扫墓,除了拜谒革命烈士外,还祭祀已经故去的祖祖辈辈,他们都按照古老的传统习俗安葬于此。站在山前,我每一次的思维和情感都会跌宕起伏,前辈们精神上恪守的勤劳与坚韧、顽强与不屈,始终在我的血脉里传承着流淌着。

山的南边就是滚滚奔流的长江了。地处中下游平原,长江水可谓是一泻千里,在奔流中带起两岸的泥沙,江水因此显出浑浊之色。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当年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场景,凌晨四五点左右,在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指战员们乘坐当地的帆船、腰盆、竹排等渡江工具,千船竞发,舳舻相继,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点点向对岸划去,抢战滩头,向南岸纵深地带出击,最终夺取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

我曾在长江边的土方挖掘中,发现前人遗留地下的瓦罐陶瓷用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可临江而居,既有优势也有噩运。遇到干旱年景,人们的心中就会少一份忧虑,排灌站里两台大水泵日夜不停地从长江抽水,旱情自然会得到缓解。但长江水也有泛滥成灾的时候,农历六月是雨水充沛时节,长江水位开始慢慢上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防汛期。高涨的水位与坚固的大堤像两位赛场的斗士,相互抗衡,大有一举侵吞对方之势。此时一个小小的蚁穴都会使千里江堤毁于一旦,面对潜在的灾难和威胁,人们都急盼着江水早点退去,恢复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

游走在故乡的山水间,我以一名晚辈后生的名义来诵读这山这水,我收获一种全新的理念:山是精神与傲骨凝聚成的气质,水是柔情与思念化作的期盼。

无论离开家乡的路途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思念的脚步始终停留在梦开始的地方。

惟愿岁月沉静,山水也相逢

文/苏忆霏

终于有一天,你也学会了对这个世界做一点点的妥协。因为爱是你的全部,而你想要的,从来都不曾真的存在,于是跌宕的内心,从未得到过片刻平息。

最近又开始频繁掉眼泪了,许多东西都有限度,但眼泪似乎从来不会终止。从前我总以为那几年已经流光了这一生的眼泪,原来它也只是一小部分。泪水永无止息,就像这个世界的残忍,从来不会因为你的不喜欢就会消失一样。从前你只是太幼稚,才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很久以前,她们就说,这个世界不会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可你却把后来的获得当成了全部,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模样,以为这就是所有满足的姿态。因为太相信,所以不知道如何守候,才会在毫无防备之时看到这残忍的现实。

在山里待着的时光,试图遗忘所有的伤痛。与修行之人畅谈,明白了些许生命的感悟。却依旧贪恋红尘的爱恨,内心执念,做不到清净。眉眼净是为爱痴迷的痛楚,才会被尘世的一切蒙蔽,当时光沉寂的时候,一切的等待都是徒劳,一切的坚守都像幻觉。最终你想要的,不是看破红尘之后的清净,依然只是那一点微薄的爱。永远都只是爱让你快乐,让你相信美好,也让你心伤,让你怀疑了一切。她说人必须懂得感恩,对世间的一切感恩,对爱你的人感恩,也对伤害你的人感恩。于是我慢慢放下了恨,只是这份爱,再也寻不回了。

认识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姐姐,她来山里三个月了。她说她打算常驻,我问她是否想出家,她说也许会。她已经厌倦了世俗生活,只想皈依佛门。在社会里,只是生存,不是生活,赚的再多也不会快乐,人的贪恋太重,看了太多尔虞我诈,最终倦了,只想伴随青灯古佛,修行一生。而我其实未能理解生存的艰难,每一次不过是被感情所累,也许在他人看来,这些都是小事,却都是我的全部。他人被生活折磨的累了,只想安心向佛,而我却没有一刻忘记过感情的带来的快乐或者痛楚。不管是上早课还是晚课,唱着佛门的歌曲,心里想的依然是爱。帮忙做事情,心里也是想着爱,最后,我下山了,无法忘记尘世的爱,修行也只是一种逃避。过于在意爱,无法清心,无法排除杂念,不过只是一俗人,为爱生,为爱活,也会为爱死。

好像一切都还是原来模样,该执念的依旧执念,放不下的依然放不下。只是我更懂得了惜命,不是自己的,而是世间一切小生命。寺里的人连一只蚊子也不愿打死,我打死了一只蚊子,内心的罪恶感持续了许久。她们说每个小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无权决定别人的生死。在它们看来,我们人类是坏人,因为我们有太多杀戮,它们只是想活着,我们却想要的太多。寺里的人都吃素,她们说连吃几个月素,下山看到肉都觉得是腥臭的。并没有身体不好,也没有缺营养,反而更健康更干净。不杀戮,不吃荤,不嫉妒,不害人。这个环境是干净的,纯粹的,只是有多少疲累心伤之人聚于此,最终感悟了生命的纯简。因为纯简,才会有美好,才不会有欺骗,背叛,伤害等一切残忍的事实。可惜,我们想要的太多,贪恋太多,才会在这尘世跌跌撞撞,找不到归路。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任何事情的来去都有它的时间。你曾经伤了,于是得到过弥补。你曾经错了,于是也需得偿还。如今你所承受的一切苦痛,都不过是你应该有的偿还。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所有一切都是要还的,亦如所得一切也是他人对你的偿还。

我知道最终的一切都会回来,就像你永远相信山水会相逢。只是这本该温和的岁月,它会沉静吗?她说生活的姿态全看你的心,你想它简单,它便简单。你想它复杂,它便复杂。从前我不懂,因为当我想简单时他人却是复杂的,这样的生活便也成了复杂。其实也许,真正的简单,竟会把别人的复杂也看成简单。因为心里是明了清简的,于是这一切才都是温柔纯粹,并且简单地看不见一丝复杂。她看懂了,于是心里沉静平和。你不懂,于是悲戚忧伤。这样的迷茫,都是一个过程,只是她最终走过了,而你依旧还在旅途中。

山水风光在于峡

文/雨君

大自然造物首为山水。山磅礴入云又低徊垂首,水盈盈似镜却迂回波澜。且山应藏水,水应润山。管氏地理说:山无水则气寒,水若无山则气散。倘若山不灵水不秀,甚难以养一方风土。

想那壶关峡谷,之所以灵秀出名,盖是山水至多之缘故。原本汪汪大海,经了一亿多年演绎,裂变成今日高深断谷。其巨大过程,我等肉眼凡胎无法想像得出。或许人们踏着千里古迹,攀援石国洞界、水庄森园和峰海峡群之后可揣摩和感觉一些。那时间即使再曲折再坎坷,人总是本能地从艰辛跋涉中获得怡情和见识。

晋代抱朴子是何等人,他在游历中国名山丽川之后说,“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 其中“北抱犊”即是壶关紫团山”。 试想,一个30万年前的老古溶洞,于日出日落之际,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袅袅飘飘,岂不仙气?古人素以紫气为贵,或潜藏帝王、圣贤,或宝物,仙踪等。想必紫团山也是潜藏圣贤帝王之类,只不过是世人看不透,而贵人又不到时候显露吧。也或许地下蕴藏宝贝,某处隐着仙踪也说不定。豁想起一签诗,“九华山顶紫气腾腾,异尽一舟尽取前回”,九华山顶,多么威武的地方,据说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佛教道场。信民们千里迢迢位抵此处,图的是感受一下灵山仙界的气势蓬勃,却也是诚想着于瑞祥缭绕处,求得一张平安顺利签,佑得家人时时平安,事事顺利。而紫团山虽不是国际性道场,最关键的,在于其紫气成团,祥云浓重。其仙气并不逊于九华山,应是求签布道施法的致胜地界。

然即便是菩萨圣贤愿意护佑,也得有条件限制。比如非善行不得护,非忠义高尚之愿无应验等等。想当年宋兵征西夏路过紫团山下兵困粮绝之际,若非山中二女卖大豆稀饭义助,宋军断不会获得全胜。此二女真正扶持了宋室天下,应属仙宗。

壶关峡谷内一无底洞,人称天下“第一无底洞”,也是个好景致。敢称第一,应是有硬道理。悬空深无底,洞内乳石立壁,有金瓜吊灯,鱼跃深潭;有水怪出洞,魔妖坐殿;有金瓶溢酒,小妖吃奶。洞外,清流如柱喷出;雪瀑如飞银散玉,一唱三叠,直落得青潭碧波,荡荡漾漾。如此宝地,连庶人都巴不得沾染的地光宝气,何况妖乎?想必也是仙踪之所。

潭是深潭,至清,易飞鱼或藏龙。却也是仙女沐浴之圣地。闭目想象,仙女们荡漾在清波中,袅袅婷婷,与月共舞,却未曾料大树后,躲藏着才子或牛郎之类的帅哥,或许演绎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天仙配”呢。

再有五指峰,极像五指。古人云“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当你站在山顶,举目四望,或许顷刻间便见风云变幻。似乎蕴藏着魔力的五指山,不知是否如压迫悟空的五行山同等,也许此五指非彼五指,也或此峰要胜过彼山。

最好去往红豆峡。掬一捧清水,撷几颗红豆。不管是仙的意还是人的情,都统统寄于东流之水或北往南雁,让无尽思念刻骨柔情在美妙的情峡中灿烂开花。这恰恰让北国风情颇具了些异域情调。王维硬是没料到,此物也在北国,春来更发无数。这里,我替王维兴叹:“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也可去狭如羊肠的羊肠坂,最是惊心动魄。“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他老人家当年攻打上党壶关高干时的心情何等悲催,羊肠坂的不寻常真正难煞过老先生。如今,时虽过而境未迁,睹物思人,羊肠板依然诘屈,而风声怡然。

壶关太行大峡谷,承亿万年雄风,汲亿万年精华,地气灵异,清醒自然,民风醇厚,文明璀璨,真正孔子回车处。

曾是惊鸿照影来

文/杨林

在古人眼中,山水是有灵性的,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讲的是人与山水的互动,山水的灵韵需在安静中把玩,登临的情思,也在淡淡清欢中触碰。

沿西山浓阴满地的山路前行,乜斜路旁飞檐走角、红黑相间的凉亭。亭子正额“九曲亭”三个大字,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打眼。凉亭呈开放式结构,九根柱子托举亭顶,顶部深色的琉璃瓦多已泛白。亭子正中的屏风上,苏辙的《九曲亭记》,和亭内苏轼的《游武昌寒溪西山寺》《记樊山》《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三篇诗文呼应。凉亭小坐,山风轻拂,绿波蠕涌,草木的幽香弥漫开来,心也在这一刻柔软起来。

拉开时光的帷幔,九百多年前,四月的一天,暖阳正好,草木微熏,苏轼在樊口,买了一些酒,乘船前往西山踏春。这是文人的例行功课,此行他留下了“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的佳句。

苏轼生性聪敏,不喜沉静,政治上屡屡率言,为此半生流离。乌台诗案,对他的打击颇大。政坛失意,辗转黄州的苏轼,转而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黄州对面的武昌樊山,是个不错的选择。

谪居黄州的几年,苏轼数次游樊山,究竟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无从探究,也无须探究。“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友人都累了,沉沉睡去了,诗人仍兴致不减,顿衣策杖,独自一人登上吴王台。此时的吴王台,尚不是他的超然台。自古登台多寂寥,天高地阔恍惚之间,悠悠生死转眼已是数年。在北望的叹息声里,落日低黄埃。乌台诗案的暗影,在诗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好在苏轼找到了一条自我突围的道路,寄情山水,看淡功名,属意自己的“水云间”。

不敢说,西山的云水荡涤了苏轼心中的蒙尘,西山的积翠让诗人心目放飞。但西山的流风雅韵,让苏轼在步步跋涉中,看得人生几许清明。

九曲亭往右,是古灵泉寺。远望,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灵泉寺,一身淡黄装扮,它默默矗立着,栉风沐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年建寺的慧远大师自荆州而来,弘法于西山,旋又风尘仆仆奔赴庐山东林寺传教。那个道法高超的僧人早已远去,但他的佛法真经还迹留于此。

灵泉寺旁,洗墨池的水一片碧绿,鱼儿三三两两,不时跃出水面,啄食槐树掉入池中的落英,唼喋声响,给寂静的山林平添一份生机。

春波又绿,照影的惊鸿许是重来了吧!

穿行黑河山水

文/黄阿忠

在东北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比如沈阳、长春、哈尔滨,还有大连、丹东、四平、延吉、牡丹江等等,还可以列举很多,那都是有名且叫得响的。而黑河却好像没什么名气,排列也一定在后。然而当你走进这座边陲小城,穿行黑河如画的山水之后,就会让你对这片土地留存一种眷恋之情,并生出许多感怀。

探寻黑河这个地名,我想,早先这里应该有“黑土”和“水”。我当然没去细考,不过,如今黑土依旧存在,而黑龙江也流经此地,叫上“黑河”也顺理成章。沿江边散步,一边是水,悠悠地流动,浇灌着黑沃的土地;一边是整洁的街道,以及体量很大的建筑。黑龙江宽不过六七百米,对面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小城清晰可见,如遇冬季结了厚厚的冰,步行十几分钟便能跨到俄罗斯。隔岸相望,那里的大楼、工厂、建筑隐在团簇的树丛中,忽有几个圆顶闪出,从而又增加了俄罗斯的味道。其右岸是我们的黑河,这里楼很高,顶端有不少俄罗斯样式的圆顶,也夹杂了一些蓝的、灰的、土红的和黑白相间的尖顶,都受到了俄罗斯风格的影响。水边和街旁的树在风中摇动,时时有黄叶飘荡,像是撒下了灵性般的穿越在城市之中。

往山里走,风光与城里截然不同。车行林中之路,掠过的秋风已有寒意,然尚存盎然之气。风带着天赐的盎然,把坡上,溪边的白桦、柞木、杨树等等吹成了一片金黄,让田野中的大豆,玉米,向日葵及杂草,灌木等品出了耐人寻味的诗情和美意。黑河周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或有大片平坦田野荡入眼帘,或而矗立排排山岭。平坦的原野种植了大豆、小麦、玉米因为秋风的萧瑟成了“五色”;连绵的岭上之杂树,灌草由于秋霜的覆打,山便被染为“五花”。“五色”加上“五花”,秋赋予了黑河山水十分的色彩。我忽然想到,热情好客的黑河人的酒醉人,而黑河的美景更为醉人。

白桦是这里另一道独特的风景,如若一二枝横亘黑松林前有其风姿的话,那么成片的白桦在一起,就汇集了大自然所造就的金黄、灰白、淡紫之五光十色。那是一种具有审美的色彩组合,也是一幅幅能够打动观者的绘画。白桦的紫灰、白灰和中黄、淡黄在一起产生了高雅的视觉享受,那分明是一幅让人心爽的油画;那飘动的白云,浑然的黑土以及远处的“五花”山所构成的气韵和洒脱,就一定是使之流连忘返的水彩。或许,白桦又是鄂伦春人心中的“图腾”。包括鹿、犭罕、狍、熊等等,也是生活的“图腾”。它们和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共存在这块土地上。鄂伦春人对白桦情有独钟,白桦不仅是他们生活可依,同时又成了他们审美的提炼。在他们的居所到处可以看到白桦做的图案,木栅、柱子、门椽等等,都有白桦的影子。若从路旁和门厅穿行,始终会觉得有一只只“眼睛”正“眨巴眨巴”地瞅着我,好像在告诉我们,他们也是黑河山水的一部分。

黑河的大片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绘画资源。高高的山岭,绵长的河水,金黄的桦叶,无垠的雪野,遍地的牛羊和飘散的炊烟,到处都充满了无尽的诗情,透出了动人的画意。这是绘画的题材,也是艺术的源泉。我想起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他一辈子画他生活的土地、田野、溪流、树木、村庄和教堂;我又想起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一生大多数时间在画他收藏的瓶瓶罐罐,生活是他们成为一代大师的源泉。

穿行黑河的山山水水,黑沃的土地蕴含了缤纷的色彩,同时亦给了我们独特的审美。我想,黑河人依托黑河的山水,也必将造就出黑河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