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关于父母的文章

2022/12/21散文诗歌

关于父母的文章(精选30篇)

无数种爱

文/汪昊然

父母的爱,有许多种,每种爱里面都包含着关心,真诚还有温馨,父亲的爱是严厉,帮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母亲的爱是温柔,为我们遮风挡雨,我喜欢的爱有许多种,比如……

担心的爱。

这种爱在我生病时。在一天夜里,我发觉自己浑身发烫,下床叫醒熟睡的妈妈,我说:“妈妈我头痛。”妈妈摸摸我那烫手的额头,说:“这么烫啊!”妈妈马上冲了一杯板兰根,让我喝完后,迅速抱起我,奔向医院,我在医院整整打了四个小时吊瓶,等打完之后,已经凌晨二点了。刚打一会儿吊瓶,我就困了,妈妈把我抱进她的怀里说:“睡吧。”虽然我睡着了,但她一整夜都守护着我,第二天,她的眼球已经充满血丝。

唠叨的爱。

唠叨是父母每时每刻提醒你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但他们说的每一个都是对你的关心。记得那一次去和小伙伴玩,才刚投进一个球,妈妈就打来电话说:“篮球场那边有一点儿黑,注意点啊,别摔着了,就算你火眼金睛,也有可能摔倒。”“呵呵”,我说:“知道了。”我挂断了电话。可是接下来,妈妈一直打了十来个电话,打的我和小伙伴都烦了,但我知道,他们是想不让我们磕着、碰着、摔着……

爱的方式有许多,父母之所以关爱我们,是想让我们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金秋稻香忆锦年

文/吴遵智

又到稻香谷黄时,我忆起那逝去的童年,还有山歌。

农村出生的孩子喜欢泥土的芳香,喜欢地里的庄稼,更熟悉每个季节的风景。端午过后,田里的禾苗就茂盛起来,疯了似的拔节生长。梅雨季节,一坝翠绿的禾田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人们,用秧耙在水稻的间隙中一行一行的薅过来,薅过去。这时,坝中总会有“满坝稻禾清悠悠,妹在溪尾是在溪头?……”的山歌飘起。

给水稻杀虫,那时很少看到用喷雾器,多数是用棕丝包着六六粉,挂在竹竿的一端,然后用小棒敲打,农药就从棕丝中漏出,沾在禾叶上,驱走或杀死害虫。禾苗打包时,天气往往闷热难耐,夜晚空中虽然电闪不断,但就是不下一丝雨。大人们说,这种干雷公天气最不好,禾苗不但欠水,电闪反而给老鼠啃吃秧包提供了亮光。这当然只是一种说法,水稻在抽穗时期是最怕缺水的。雨水稀少的六月,为了不让禾苗受旱干枯,这时村里往往会组织大家去塞堰。塞堰就是用石头和黄泥将小河拦腰截流,使其水位升高,让不多的河水沿着沟渠流进稻田里。小时候,我们最喜欢与大人一起去塞堰,因为在这时,总能在被拦腰截流的河里抓到许多的小鱼和螃蟹。

入秋后的金黄田野,是儿时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记得在上小学时,秋季开学后不久要放打谷假。放假后,我们随着父母到田坝上去收割谷子。由于年龄小,力气轻,不能像父母亲那样捏着一大把谷穗在戽斗里用力地拍打,只能割点稻把。有时不小心,或用心不专,割稻禾时手被镰刀划伤,那是常有的事。说是与父母亲一起去打谷子,其实多数是在田坝上闹着玩。母亲在割稻穗时,我们兄妹就走到距母亲不远的稻禾中,静静地站着。看见蚱蜢飞过来,就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将其逮住。半把个小时下来,就能逮到很多,有油麻蚱、仿水婆、冲碓杆,还有的至今我都叫不出名字。逮得的这些蚱蜢,母亲将它们的脚和翅膀去掉,用油炸得喷香,成了我们饭桌上的美味。与父母到田里收割稻谷,除了捉蚱蜢、用稻草支草棚、抠泥鳅的趣事外,还有就是去井里给父母亲背凉水。八月凉水在井里,刚用水壶装来的凉水,田上坎下的叔伯叔妈也来喝上两口。喝了水,停歇时,他们总会教我们唱上一两句山歌,现在我还完整记得的一首是:

杨家湾,

杨家湾里水清甜。

喝你凉水心头爽,

找个杨妹同种田。

童年的稻穗,承载着无数的欢声与笑语。中年的稻穗,饱含着牵挂与心忧。

如今,我父母都已年过六旬,但他们还是舍不得放弃家里的那片田地。父亲说他还能种,田不能丢,俗话说千两黄金米下死。每到收割这个季节,我都要回去看看。虽然现在收割稻穗已不再是用戽斗拍打了,但也是很担忧,担忧父母身体吃不消,担忧年老的父母难以将小型脱粒机抬到稻田里。虽然小村在农忙季节也能请到帮工,但父母也不闲着。请到帮工来收割谷子那几天,母亲在家里办饭,父亲与请来帮忙的人一起抬打谷机、割谷把、喂稻穗、捆稻草,甚至还要挑一百多斤的谷子往家里跑几趟。看着汗水从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冒出,我总是暗下决心,今秋收割完后,明年一定要说服父母不再种田了。可今年父亲不但只种自家的田,还把已外出打工的邻居家的田也一起种了。在担心父母身体吃不消的同时,我又想,如果人们舍弃了对水稻的春种夏管,秋季就没有了遍野稻黄,那秋天就失去了它最美的颜色,“金秋”之称也名不副实了。还有,如果我的父母不是勤劳的人,那我记忆里,童年的稻穗怕早已秕寡了。

现在,满坝的稻谷又黄了,我利用双休回到老家,与父母一起收割。鼓胀的稻粒,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金秋的香味。微风吹来,稻浪起伏,像在夸赞如我父母一般辛苦劳作的人。这时,我总喜欢站在稻田旁,静静地回忆着、品味着,一任眼前的稻浪浮起那些逝去的锦年,还有那撒落在稻穗里的歌声……

优雅的心境

文/空灵心

和芝姐姐相识是在一个读书群里,听到她乡音浓重地朗诵诗词,向来胆怯的我特别羡慕她的勇气,于是,申请加她为好友。就这样,我们慢慢地熟识了。

她喜欢写文章,且习惯于随时随地记录灵感,期待笔下的文字能变成铅字。她从十六岁开始写日记,迄今用过的本子都一大摞了,却从来没有习作发表,哪怕是小豆腐块儿,但她依然笔耕不辍,用我手写我心。

我经常在她的空间里,看到花花草草的照片,看到她们一家开心的笑颜,看到她散碎的心情文字。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跳舞,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唱歌。甚至于,去年春节,她撒娇要求老公陪她到电影院看大片,由女儿买票,并全程接送。她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像一场精致的表演,从容不迫,绚烂多姿。

我一度以为她是父母眼中的小公主、丈夫精心呵护的掌中宝,却没料到,她才是一家人的支柱。当年,父母出事,没有能力照顾家庭,哥哥从小残疾,妹妹刚上小学。她无奈之下早早结婚,担起家的重担。生活的残酷,让她一度想结束生命,但上天终究给了她一根救命稻草。这根救命稻草是电台播音员的一句话:“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活着吗?”

一档原本播给残疾人看的节目改变了她的人生。她有了一群特殊的朋友,坐着轮椅的,拄着拐杖的,摸着盲文的,身处各种磨难之中,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坚强活下去的心。她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重生后的她决定,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开心了就开怀大笑,伤心了就号啕大哭,每日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在世,不仅需要承担责任,更要学会爱自己。只有自己活得优雅自在,才能给家人、给社会减轻负担,带来价值。优雅的心境,会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会吸引幸福之泉奔流而来。

而今的她,如洛城名动天下的牡丹,经烈火焚烧,仍生机勃勃,明艳动人。

儿子的新愿景

文/童谨袤

记得夏天的一天,儿子和父母通完电话很认真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爷爷、奶奶。”

儿子对父母的印象很模糊,在他四个月的时候,他们从两千里外的陕西来新疆照顾儿子,那时父母的身体还很硬朗。父母是细心人,儿子吃喝拉撒睡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我这个当爸爸的都自愧不如。父母不辞辛劳地照顾着,我们乐得一身闲。可好动的儿子常常把上了年龄的父母折腾得筋疲力尽,不知有多少次,我看见父母轮换着在沙发上打盹。哪知儿子刚学会走路不久,父母嚷着就要回老家,尽管我是那么的挽留,父亲仍是那一句话:“爷爷奶奶只会惯、宠,而爸爸妈妈才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回老家后,我和爱人一下乱了章法,因工作忙,根本照顾不好儿子。一年后,我很希望父母过来再帮帮我,却因母亲身体差而未能如愿,那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儿子在电话里和父母多多相聚。有一次,父亲在QQ空间看到儿子的照片高兴地打来电话:“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咋看咋像你小时候。”当时我握着电话不知说啥好,只有“嗯、啊”地敷衍着。后来我洗了很多儿子的照片寄给父母算是心里得到一点点安慰。

2016年,儿子也该上小学了,翻着仅剩下的几张日历,回想起对父母当初的承诺还遥遥无期,那一刻,愧疚塞满胸膛。看着儿子乖巧听话懂事的样子,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2016年,我们在老家过年。”

时光如梭,在喜迎2016年之际,所谓新年新愿景,每个人都少不了一份新征程,有的想多陪陪家人,有的想多读几本书,还有的想扩大事业……而我怀着甜蜜的愿景来满足儿子的新愿景,希望他生命中的每一天,因愿景而美好、灿烂。

乡思 不算什么

文/刘国平

中秋快到了,天上的月儿快圆了,月饼的香味溢出来了。

乡思,也就有了……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徐水的夜空还是干净的,月亮星星都能看得很清楚。每逢中秋,满满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八九盒月饼摆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一边喝着淡茶,一边谈天说地,真是其乐融融啊,多年来仿佛生活一直是这样恬静。

等我上了高中,开始住宿。中秋只能在学校过。中秋,并不是没有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少了,而是像平常一样,多。只有中午的片刻,去大门口,爸妈来看我。入眼是人海,但是,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我像一叶扁舟,划开层层的波与浪,终于停泊在那“彼岸”边。握住父母有些发热的手,看着父母关怀的眼神,告诉父母:中秋我在这里,很快乐。我拿着月饼走回宿舍,路上遇到好友,就一起分享!感觉就好像家人在我身旁。

大学,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但我又找到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山城的空气是澄澈的,天是蓝色的,我的鼻炎都好多了,但离家确实很远,思念,就难以抑制了。

幸好,每周,我都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关心着父母家人的身体健康。爸妈则关心着我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身体怎么样。我便汇报我获得的荣誉……我能想像得到,父母都在会心地笑。就这样,每一天,我都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并未离我很远,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到了中秋,也是一通电话,就像平常一样,微笑挂在脸上。

从小到大,对于中秋,我并没有铭心刻骨的乡思。或许,我正好错过了那个书信的时代,没有古人那离乡背井两地相思的感觉。我赶上的,是科技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我走到天南还是海北,只要我想家了,一通电话,就能连接家园,一段视频,就跨越了空间,让我和家人面对面。

乡思,不算什么。

表弟的心事

文/罗瑜权

今年夏天,我和家人到敦煌、嘉峪关、青海湖旅行,离开嘉峪关到西宁的第二天是周末,在兰州工作的表弟开车从兰州到西宁把我们接上,一路陪同我们到青海湖、刘家峡和兰州旅行。

表弟在甘肃省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在陪同我们期间,他和家人细心热情,安排了最佳的线路,一路与我们同行。

表弟的单位在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我们住在表弟永靖县城居民小区的家中。永靖县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兰州的后花园之称,境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有刘家峡、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炳灵寺石窟等着名景点。

到永靖的第二天晚上,表弟带我们到离家很近、靠近黄河边的县城如意公园散步。一路上,他边走边给我们介绍公园内的亭台楼榭、石桥绿水和县上正在打造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远景规划。行走中,表弟不经意间摆起了往年的一件小事,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川北广元工作,表弟考上了兰州化工学校,每次从老家苍溪到兰州上学需要两天时间,早晨从家里出发赶车到县城,又从县城搭车颠颠簸簸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到广元,然后在广元住一晚上,第二天再乘坐到兰州的火车。当时,广元到兰州的火车票十分不好买,外出打工的人员很多,赶火车不说能买到有座位的票,就是能够挤上去也不容易。幸好我有个姓冯的朋友在广元火车站工作,每次购票都给他添不少的麻烦。作为家人,总认为这是小事,没有记在心上。没有想到,多年以后,表弟一直还记着这事,总忘不了当初的麻烦。表弟说,现在好了,兰渝铁路马上开通了,从兰州到苍溪就四个小时,早晨从兰州出发,中午就可以坐在苍溪家中吃饭,十分快捷方便。

表弟时时关注着兰渝铁路的修建进展,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一些有关兰渝铁路的消息。记得前不久他转发了一条《兰渝铁路12月通车,一路向南沿途如此惊艳》的微信,图文并茂,让人期待坐上火车一路去享受那些沿途美好的风光。

表弟家中有两姊妹,姐姐在云南丽江工作,父母在苍溪县元坝镇农村。前几年,为了照顾年老的父母,他把父母接到兰州家中,与他一起生活。父母在兰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到不习惯,觉得还是家乡好,于是又回到苍溪农村。这几年来,父母回老家后,我知道表弟心中一直有桩心事,总是放不下。表弟正值干事业的当打之年,又想干好工作做出成绩,又想尽孝心尽到做儿子的义务。可是,儿子在这头,父母在那头,忠孝不能两全,年年总是对父母绵绵不断的思念和牵挂。三天两头就要打电话问候父母。现在好了,兰渝铁路通车了,表弟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

表弟说,没有想到家乡会通铁路,好像在做梦一样,这下好了,家乡铁路一通,也就打开幸福之路,脱贫致富之路。家乡富裕了,人们生活美满了,也会更加感恩祖国,回报社会,更加信心百倍地投身到建设美好家园中。

美丽的剪纸

文/黄琪

瞧!一幅幅艺术的瑰宝——剪纸映入眼帘。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大开眼界。

看着一幅剪纸,我的思绪慢慢地飞向想象的王国。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一个小女孩渴望地看着远处的学堂,她是多么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呀!可家中实在太穷了。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干活,盼望着有一天跨入学堂之门。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给她家附近的花草浇水。别人让她去帮忙,她不管手中有多大的事,都会马上过去帮忙。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有人想帮助她实现梦想,但她都拒绝了。她不但美丽而且有着正直、高尚的品质。

有一天,她的父母对她说:“孩子,我们对不住你呀,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只有……”“只有什么呀?”她其实明白,心房湿润了。父母最终没有开口。从此以后,她更努力地帮父母干活,这一切“天神”都看在眼里,“天神”为她而感动,决定帮助她。于是在这个收获的秋季,她们的稻田一片金黄,高粱地一片火红,这些颜色染在她那笑眯眯的脸上。父母让她步入学堂,当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捧在手中,她已经抵挡不住心中的喜悦,一下子高兴得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她天天放学后在稻田中,继续求索着……

瞧!多么漂亮的剪纸啊!

孝在当下且珍惜

文/阿拉坦·苏和

自古以来,孝乃中华美德之首,是情亲浓于水的见证,更是个人品行的标杆。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时下,父母之于儿女,是本能,倾心尽力抚养;而有一些子女之于父母的赡养,往往不是尽义务,而是成了“觉悟”。这很令人反思!

尽孝很难吗?当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一次尽孝易,一生尽孝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对于生你养你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接受,包括他们的语言、行为、脾气以及生活方式……更没有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羊羔尚知跪乳,乌鸦都能反哺,而我们怎么就不能对给你生命、养你长大的父母尽心尽孝呢?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孝,是家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对父母尽孝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美满;反之,家庭中就会有一根“刺”,如鲠在喉,痛着父母,也痛着自己。

百善孝为先。我们的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和秉承文明的民族,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都流淌着孝和善的基因。静下心来,想想吧——你的生命是谁给予的?

好衣可以晚几天买,好饭可以下顿吃,但孝不能等,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岁月在渐行渐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在当下啊!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否则你会追悔莫及。

滴水 涌泉 感恩

文/朱义芹

上周三放学时,苏楠的妈妈来到教室向我“求助”,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苏楠妈妈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苏楠不是她亲生的。现在苏楠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身世”,她在一本本子上写道:“我的妈妈为什么比我们班上同学的妈妈老?为什么我哪里都不像我现在的父母……我肯定是抱来的!我不想让同学见到我的妈妈……”苏楠妈妈觉得,她和苏楠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将她们隔绝开来。

在我还没想出具体有效的办法时,一次语文课,讲义上有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里边的文字让人感动:“羔羊懂得跪乳,雏鸟尚知反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哽咽道:“这篇文章写得多好,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个人成为人的基本条件。同学们,你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你们拉扯大,容易吗?”“不容易!”全班异口同声。“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感恩!”

接着,我让几名学生站起来说说平时跟父母的关系如何,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恩情。最后,我叫到了苏楠,她出乎意料地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朱老师,我可以晚上放学后留下来回答吗?”我愣了一下,然后理智地答应了她。那天晚上,我和苏楠谈了很多,我告诉她虽然现在的爸爸妈妈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但他们全心全意地照顾她、爱着她。最后,苏楠表示以后一定要和父母亲近,不再让父母伤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片肺腑之言,更是一种品德。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感激他人,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一切关爱和优待。

有一件事不可以等

文/朱颂瑜

前两天收到大洋彼岸小琳的来信。小琳是出国后认识的朋友,从法国毕业去了美国成家。别后一直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

小琳在信里说,“我昨天从北京度假回到美国,一路上想起我妈妈的眼神和我那个可爱的小外甥女痛哭的情形,真是恨不能现在就再返回去。幸好有女儿的陪伴,才让人心里平静些。我先生有一个在北京的工作等他回去,本来他是想回去的,我坚持留在美国,所以他也同意了,可是,如今我动摇了,实在是舍不得家里人,我父亲又身体不大好。该怎么办呢?留下还是回去呢?真是难以定夺。我想你也对美国有一定的了解,不知你的建议如何。我家里所有人都希望我回去,我妈妈几乎都在恳求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读完来信,我捧着茶到客厅坐下。夜色如水,月满西楼。我故意没有开灯,在黑夜中梳理着凌乱的往事。

前年回国,父亲本来一脸喜悦地答应我说,他计划夏天来欧洲避暑,在瑞士过一些含饴弄孙的日子。谁知道到了签证的重要关头,因为突发胃出血,父亲就在电话那头说,算了,爸爸年事已高,你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和照顾家庭,怕给你们增加麻烦。我在自己的地方,万一有点什么事也方便,在异国却是什么都不熟悉,都要依靠你,我还是不来的好。

那一年,有3位好友的爸爸因为重病离世,这里头包括曾经一直支持我来瑞士留学的唐伯伯。

去年和女儿回国探亲,因为假期有限,故分外珍惜相聚的时光,除了期间参加过一两个必要的朋友聚会,其余的时间都留在家里陪伴父母。

嫁得那么老远,回一趟家真不容易,所以常常会被父母笑话我昭君出塞,而且,无论人在哪里,两头都会有牵挂。中国有句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说起来会让我不禁羞愧,反而是父母倒过来安抚我,说儿女在外有出息,父母心里高兴还来不及。你看,中国父母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父母,但他们却有自己的方式,让爱常在。

每次回国探亲,陪着二老在家里做晨运吃便饭睡午觉看电视,最简单的琐碎日子,最熟悉的平常生活,时光定格的一刹那,常是二老看着孙女,我看着二老。所谓生育之情,是母亲渐渐花白的头发,所谓养育之恩,是父亲慢慢下垂的眼角。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那种情景,最萦我情,最痛我心。

去年新春,喜庆的节日气氛刚刚过去,收到彼岸家信,告知父亲急病入院。那一宿,我心情忐忑不安,异乡的冬夜有多长,隔岸的牵挂就有多长。我明白,父母大抵都是很少开口恳求子女,除非到了不得已的地步。对于儿女,他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为的就是让在外谋生的子女不要挂心。但每一次,只要在他们脆弱的时候出现,我才能从他们的眼神里明白,子女的归来所能为他们带来的慰藉和安抚。

幸亏父亲是个硬汉子,大小病痛总能一一挺过来。那是他的福气,更是我的福气。所以,这些年,人漂泊在外,不管世界如何变幻,人事怎样变迁,嘘寒问暖以外,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每次父亲出院后,他在电话那头对我说:“做了全身检查,目前一切安好。”

这句话,效力好比清凉油,药力胜过定心丸,能隔着半个地球,帮我提神醒脑,安心定惊。

父母恩情好比春蚕抽丝,蜡炬吐泪。余光中说,所谓恩情,是爱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累积而变得愈发深厚。

世界上最最不能辜负的人,就是父母。亲爱的,谢谢你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信任。文字至此,所谓建议,你明白,已经明明有了答案。人生有很多必要做的大事,但是有轻重缓急之分,记住只有一件事情不可以等,那就是,趁着子欲养,亲还在,及时尽孝吧。

一树繁花为你芬芳

文/苗莉

那已是多年前的一个春天,下午放学之后,我坐在那张极其简陋的课桌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收拾书包,一溜儿小跑回到了家。进了家门找到那个熟悉的玻璃瓶子,走到外婆面前说:“我去逮老鸹虫了,让咱家的鸡多下蛋。”

门外已经有英子在等我,郊外那片果园,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一路走着,就闻到了花香。园子中央有棵巨大的桑椹树,桑椹树下是一口古井,辘轳的摇把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井水清澈甘甜。

果园一带的土质是沙土,细致而松软。每到春季,在这一片桃红柳绿中,都会飞舞着许多老鸹虫。有一种是黑色的,一种则是铜色的。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候,站在树下,用力摇动树枝,昏昏欲睡的它们就被摇落一地,黑乎乎一片,我们就赶紧动手把老鸹虫装进自己的瓶子里。

在我的印象里,老鸹虫,最大的用处就是回家喂鸡。鸡吃了以后下的蛋又大又多,蛋黄会显现出桔红色,营养也更加丰富。但是鸡下的蛋是多了,却被外婆存在瓦罐里不让吃了,疑惑中问外婆,外婆说:“想不想去邢台?你姐的工友得了肺结核需要营养,要咱们多攒些鸡蛋给她送去。”听外婆说能去邢台,我一下子就雀跃起来。邢台,我姐姐工作的城市,那里有宽阔的马路,古香古色的清风楼,还有5分钱一支的奶油冰棍,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可以看到我亲爱的姐姐。

满载而归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忽然看见了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停在我家门口,难道是姐姐回来了。急匆匆往家赶,却看见我的父母和两位干部模样的人一起上了车,车子启动之后,一路疾驰而去。

回到家里,我忙问外婆,外婆抹着眼泪说:“你姐姐厂里来人把你爸妈接走了,说是你姐出了工伤事故。”出了什么事故?我姐现在怎么样了?外婆摇头说不清楚。失神的我手里那个玻璃瓶没拿住,一下子就跌落在地上,老鸹虫子撒了一地。院子里的老母鸡立刻扑棱棱围上去抢,我的心就像那一地黑黑的老鸹虫,顿时乱做一团。

我的父母被吉普车接走之后,因为通讯不畅,再无音讯。我的姐姐是死是活,究竟怎样,一无所知。外婆在失魂落魄中为我们做晚饭,有一搭无一搭地烧着火,心不在焉中饭已经开始糊了,她毫无察觉还在一把一把往灶膛里添着柴火。直到糊味窜满了整个房间,掀开那口铁锅,一家人的晚饭只剩下浓烈的烟。那股浓烟就像乌云一样,弥漫在每个家人的心间。

那是多么难挨的一夜啊。乍暖还寒时节的夜晚,风尚有几分寒,比风更寒的是我们的心。我和哥哥一次次去门外等候,又一次次失望地回来。父母走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六神无主。那一夜,遥远的天穹挂满了繁星,一眨一眨闪着神秘的光亮,奇怪地打量着夜深难眠的我们。我和哥哥坐在院子里的梯子上等,数着天上的星星,期望我亲爱的姐姐能够平安无事。在梯子上坐久了,又爬到房顶上眺望,盼望远处的公路上能有那辆亮着车灯的吉普车归来。上去又下来,转来又转去,父母一夜未归。一家老小在凄惶的等待中,度过了那个极为漫长的夜晚。

第二天,期盼中的父母终于回来了,我的姐姐也回来了,然而,那个爱说爱笑温柔美丽的姐姐,她已然失去了生命魂飞西天。跟着父母回来的是她那早已冰冷的遗体。

肝肠寸断的悲伤中,怎能忘记姐姐回家过年时的欢喜场景。记得那天下着大雪,天快黑的时候,我和母亲推着自行车去汽车站,顶风冒雪接回了姐姐。

那个夜晚真是幸福可餐,外面风雪弥漫,家里炉火正旺,每个人都沉浸在姐姐归来的喜悦中,品尝着那浓浓亲情烩制的盛宴。

姐姐兴奋地讲述着她在冶金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说已经有男孩子喜欢上了她,有事没事就爱瞧上她几眼。母亲说那你呢?你喜欢他吗?姐姐立刻绯红了脸。那嘴角的一抹浅笑,那一低头的娇羞,多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春节过后,姐姐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家。谁又会想到,谁又能想到,姐姐这一去,竟再也没能踏进这个家,那一别,就是生离死别。

没有人能够知晓,我亲爱的姐姐,最后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承受那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一刻,疼痛和死亡的恐怖,一定紧紧地揪住了她那颗年轻的心。她一定挣扎过,想挣脱那死亡的威胁。然而,一切都已无法挽回,姐姐,我年仅十六岁的姐姐,最终还是被死神带去了。

我不知道,那天夜里赶到邢台,看见自己的爱女躺在医院里,全身已经冰冷,父母心底的那份悲伤有多么沉重。

我看见我的父母双亲,面色苍白眼圈深陷,一夜之间就瘦了许多。姐姐是被一个大卡车拉回来的,上面放了许多的花圈。她没有再进我们的家门,就直接去了空旷的原野。

那个空旷的场院上,姐姐的追悼会挤满了人。我看见父亲哀伤的脸上,极力想保持平静的表情。在冶金厂的领导致完悼词之后,我的父亲也讲了几句话。他讲到了自己的女儿苗蔚,是怎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具备着怎样勇敢坚强、温柔善良的品质,是怎样的爱工厂,爱工友,孝顺父母疼爱家人。情之所切爱之所深中,父亲的眼泪终于抑制不住地淌满了脸颊……

我的母亲只是失神地呆立着,早已经是欲哭无泪,她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仿佛是怕一不留神,就会失去她另一个女儿。

而我只是没头没脑地哭,一场又一场地哭。泪眼迷离中,我一次又一次注视着姐姐的遗像,黑色镜框里已变成照片的姐姐,依然是微笑地看着我,看得我心痛。

姐姐的遗像其实是一幅画像,是照着姐姐的一张小照片画的,画得还真好、真像。画像上的姐姐一如既往地恬静、美丽,她那微微上翘的嘴角,总是带着天使般纯净的微笑,让人永远无法心生杂念。

最后诀别的时刻,母亲攥紧我的手,上前和姐姐做最后的告别。我看见的姐姐,她并没有外伤,很安静,就像睡着了一样。

姐姐的墓地,就选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那个时候,麦苗正是郁郁葱葱地生长,放眼望去是一片又一片的葱绿。姐姐的墓前有一棵梨树,此时,洁白的梨花正在静静地开放。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蓝天下映衬的梨花更是雪一样的洁,水一样的清。微风吹过,一树繁花随之落下了缤纷的花瓣,那洁白的花瓣,顷刻间就像天空洒落的花雨,伴着那一锨又一锨飞扬的黄土,为姐姐这个早逝的红颜堆起了一座香丘。

葬礼完毕,坟茔堆起,昨天早晨还活生生的姐姐,就被掩埋在黄土之下。一家人回到家,相对无言,只有一场又一场的伤心和悲泣。我又看见了那只装鸡蛋的瓦罐,原本要给姐送去的鸡蛋已经装了大半罐。

可是如今,姐姐已撒手去了,一切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难以复还。

安葬完姐姐处理完后事,冶金厂的领导来我们家慰问,给了300元的扶恤金。300元就为我姐姐年轻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做了了断。300元,在当时,大概能够买两辆自行车,在今天,不够一顿饭钱,倘若去吃重庆小店里148元的天价酸辣粉,也就只够吃两碗。然而,钱多钱少,又有何意义?多少钱,能让我姐姐死而复生。那300元从进了我们家之后,就被母亲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我的外婆,母亲在外工作,是外婆含辛茹苦把姐姐带大。那300元的抚恤金,就被外婆用两层手帕包了又包,揣在贴近胸口的衣兜里,一分都没有花过,就那样天天地贴着心暖着暖着。外婆知道,这是孩子的命换来的。

墓地一别,从此阴阳两隔。多少个黑夜和白天,那份刻骨铭心的想念,常常让我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见不到姐姐,听不到她的笑声,看不见她的容颜。只有在依稀的梦境里,纯净美丽的姐姐,她会轻轻地走过来,满含微笑在我的面前闪现。

梦醒来,亲爱的姐姐,早已飘忽不见。

此去已是经年,又是春暖花盛开。姐姐,梨花虽无言,亦可寄相思。就让这年年盛开的一树繁花,永远陪伴着你,为你守候,为你芬芳。

老屋

文/何子

老屋小我六岁,可我喜欢叫它老屋,感觉很踏实很温馨。

1979年的春天,我们全家从东北搬回了梁山的老家,只因年纪轻轻的父亲受了很重的工伤,老家的气候更适合需要照顾的他恢复伤势。起先我们一家借住在后院的邻居家,等稍作安顿,热心的左邻右舍就跟着忙活开了。十几个壮劳力组成一个建筑队,他们先挑沟壕洇水,再填土打夯。打夯可是个技术活,圆柱形的夯体由石头打磨而成,上端按个长长的木把手,四周系十几条粗麻绳。随着扶把手的老师傅的一声号子般的开唱,打夯正式开始了。夯歌是必不可少的,夯歌没有太多的讲究,开始时唱的抑扬顿挫,团团围着夯体的壮汉们紧紧拉拽着粗麻绳,吆喝着一次次把敦实的夯体高高抛起。等到大家都累了,夯歌就唱的激情昂扬了,那股子热情与干劲引得我们这帮听歌的娃娃们好一阵子鼓掌。夯歌在当时我们那个连广播喇叭都没有的小村里是最美的歌声了,所以,不论哪家盖新房,一个村的娃娃们都不约而同的前去凑热闹,有胆大的也跟着扯开嗓子吼两句,顿时引来一阵欢呼,地基很快打好了。父母狠狠心拿出了父亲的补偿金,买了一部分红砖,请了村上最好的砌墙师傅。半个月后,四间漂亮的“砖房”出现在老乡们羡慕的眼光里——其实,只有外围一层是红砖,里面还是泥胚的。搬家那天,父母请村上的老厨师特意做了一顿大锅菜,算是回谢热心帮忙执意不收报酬的老乡们。

我和老屋的生活正式开始了,老屋那时还是崭新的。我和大妹都出生在东北,操一口浓重的东北话,常引得一帮娃娃们跟在身后大声的叫:“臭蛮子,小臭蛮子!”我和大妹佯装急眼一个个追赶,娃娃们立刻四散逃开,一场追赶游戏在大家的友好善意中开始了。等跑累了,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齐刷刷躺在老屋的怀里美美的睡去,老屋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们护着我们。

天真无邪的日子总过得那么快,一转眼,我们都背起书包上学堂啦!小院里栽了枣树、槐树,还有一棵榆树,把老屋装扮得更美丽了。春天,当稠密的榆钱儿终于长的一簇簇一团团了,垂诞已久的我们像一只只身手敏捷的猴子,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屋顶上,掳一把先塞进嘴里,等在树下的就忍不住大声骂起来:“馋鬼、馋鬼、馋鬼!快给我们扔点。”那馋相立刻引来另几个馋鬼的大笑。老屋也笑了,静静地笑了,满眼的爱怜。炎炎夏日,庭院里大树下,躲着大太阳的调皮鬼们也闲不住,爬上高高的树儿用自制的网兜罩起了正在高歌的知了。等一个个热得大汗淋漓又一溜烟钻到老屋的怀里疯闹起来。所谓的秋天,在我们眼里就是那满树的枣儿变红脸的那一天。其实,等到枣儿红脸的时候,就剩几颗孤零零地挂在高高的枝头了。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在院子里捕鸟多年以后,学了鲁迅先生的课文才知道,我们用的那一套跟鲁迅先生的一模一样,这让我们好一阵子自豪。堆雪人、打雪仗,一个个冻的鼻涕老长,实在撑不住了,呼啦全爬大热炕上去了。

一天天一年年,老屋就那么静静的,静静的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屋是我们忠实的的伙伴,是我们慈爱的父母,更是我们宁静的避风港。老屋见证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还有后来出生在老屋的弟弟妹妹们。老屋还善良的呵护着生灵们,屋檐下的麻雀窝一个挨着一个,厅堂的燕子每年都早早赶来生儿育女,就连潮湿的屋角旮旯,还藏居一条大青蛇帮我们消灭老鼠。我把得到的奖状贴到墙上,老屋分享我的快乐;中考不如意我哭的天昏地暗,老屋默默地陪我暗自伤神。

在老屋的呵护下,我长大了,去外地上学了,工作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老屋还是那么仁慈的静静地等在老家,等我们累了倦了再回到她的怀抱,我对老屋的想念就如想念我的父母,离开的越久就越炽烈。等我为人妻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小家,忙的天昏地暗,老屋就成了我梦里的一块铁。无数次又梦回老家又扑进了老屋的怀抱,还有那群各奔东西的伙伴,那破棉袄、大鼻涕,那憨憨的笑声就响在耳边,常常梦醒了就一脸的泪水。

老屋已经不在好多年了!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父母又盖了漂亮的新房,老屋孤零零的守在老宅像一位孤零零的老人,没多久自己倒下了。如今回到宽敞明亮的老家,只是觉得他是父母的家,我的根我的家还是那间老屋,魂牵梦绕的老屋。

乡下父亲进城来

文/张琳

喜欢普洱的白天,清爽的空气,淡淡的普洱茶香轻舔皮肤。更喜欢普洱的夜晚,沿着山径小路拾级登上茶山,在观景台眺望灯火斑斓的城市,托起守候的眼神,定睛望向茶山深处,努力寻找父母在我北方老家里的那道风景……

只因小时候的梦想、一个关于英雄的情结,十七岁那年我穿上军装离开父母走进了警营。后来进入军校学习,直到转业离开部队又是17年。这期间,我从一名战士、排长、连长直到营长,一直在部队的基层工作,即使结婚有了孩子,也未回家几次。但内心深处把父母接进城里生活的想法一直未有改变。

我所在的部队主要从事国家大型水利水电建设,基本上都在远离城市的深山峡谷或者高原戈壁,是标准的“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选择了部队也就选择了与江河为伍、山川作伴、高原相随。一直到了前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工作,才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在祖国西南这座城市里安定下来。过起了朝九晚五,休闲的城市生活。工作之余时常打电话给家乡的父亲,希望他能来到我所居住的城市生活,可父亲总是犹豫不决。我知道,在他们心里,遥远北方老家离云南普洱有几千公里的路程,再说人老了,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更是难离。

前几天和父母通话,再次表明了我和妻子的想法。沉默了很久,父亲说我和弟弟一样都是他的孩子,弟弟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把弟弟带在身边照顾了二十多年,如今弟弟的孩子也已经大了。而我从17岁就离开他们,结婚生子也没能好好照顾我们,从心里有点愧对我和孩子,他们商定不管多远也要过来和我一起居住,也像照顾弟弟一样陪我20多年,再回老家去。听到这里,我的妻子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是啊,在我们的心里,总是觉得把父母接过来,是为了照顾好他们,弥补自己儿时的不对、青春期时的叛逆、成年时关心的不足,而在父母的心里,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不是为了享福,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多时间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这就是他们认为简单的幸福。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念过书的他们没有出过什么远门。当他们肩披一身尘埃,指缝沾满着泥土的气息,从遥远的北方老家坐了36个小时火车、7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我所在这座城市时,疲惫和倦容已写满脸上。2月天气,茶城已经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但是我的家乡却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尽管一路上父母脱掉了不少衣服,但裹在他们身上厚厚的毛衣在车站熙熙的人群中显得格外不同。初进城的父亲一脸的迷茫,城市的高楼,车多,人多,一番欣欣向荣的热闹场面,让父亲目不暇接,温暖的天气让父亲不停擦拭着额头的汗滴。我接过父母的行李,帮着他们脱掉身上厚厚的衣服,让他们坐上回家的车。过去的时代,我和父亲过着陪着牛羊反刍的生活,在农村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冀。父亲的命运注定比别人坎坷,爷爷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兄妹三人爷爷最小,所以养成了他倔强的性格,与奶奶结婚后不懂得地里的农活也不善懂生活,在我父亲不到十岁的时候奶奶就离开爷爷改嫁到他乡,直到倔强的爷爷前年故去奶奶也未回过家。那时的父亲只有带着2个叔叔到处做事,艰难度日,也曾到学校上过几天的课,但为了生活只能选择干活。父亲总是拿他这些经历给我和弟弟训话,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想让我们和他一样没有文化后悔。尽管家境不是很好,我和弟弟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总是穿着最好看的衣服,背着最好看的书包,让村上的同伴们羡慕。我知道他把我们当成了过去的自己。17岁那年,他把我送进了部队,一路走来,我在部队从一个农村的孩子,一步步成了一名少校军官,如今成了政府的一名公务人员。我知道,今天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亲用他的沾满泥土的一双脚,为我丈量着人生的长度;用他结满老茧的一双手,才托起我今天攀越的高度;用他坚定的双眼,才照亮我人生前进的每一次脚步。

17岁,我离开了家乡,选择了军旅;17年,我在警营摸爬滚打、无怨无悔。当我快进入不惑的时候,父母却放弃了生活了60多年的故土,来到我的身边。也许、农村对父亲来说,是他永远不变的依恋。城市对子女来说,是他理想事业的向往。而父亲的心,早已把家乡屋顶的一缕炊烟,乡间地头的那抹夕阳都融入心里,把所有的乡愁都化作了对子女无私的爱……

阳光总在风雨后

文/余啸岑

当我带着一颗感动的心读完了校园励志小说《流动的花朵》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刻刻都被主人公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

这本书讲的是王弟和姐姐王花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一座美丽的江南城市。虽然他们的生活无比艰辛,求学的道路又那样地充满坎坷,但是他俩并不觉得痛苦。城市对外来人员的巨大包容,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地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怀、城市人的友好,无不让他们从心底滋生出奋发向上的力量。他们渴望长大,渴望长大后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快乐幸福地生活……

王弟和每一个像王弟一样的外地生是异常可贵、可敬的!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他们姐弟俩跟父母生活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经常吃些锅巴泡饭,偶尔遇到考试才能吃到两个荷包蛋,他们姐弟俩总是想到要把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鸡蛋让给瘦弱的妈妈吃,而妈妈又总是找出各种理由让他们美美地吃下去。王弟的父母亲靠打工挣些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家的生活和姐弟俩的学习,真是不容易,姐弟俩也特别懂事,所以总是以优秀的学习成绩作为回报父母的最好方法。

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会让我们经受一些磨难,经历一些挫折,微笑着面对生活,勇敢地去克服困难,那么总会见到风雨之后的彩虹。

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更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带着快乐的心、积极的心出发,从此不怕困难,不怕跌倒,我相信我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春日野菜情

文/刘小兵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走出郊外,绿潮涌动的原野上,随处可见翠鲜鲜的荠菜、嫩汪汪的灰灰菜、苦涩涩的车前草,这些都是味道迥异各具特色的春日野菜。记忆中,这些鲜嫩的野菜,曾经在我家境贫寒的孩提时代,以其特有的泥土气息,温暖了我的心房,伴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正读小学。一天,母亲忙完了农活,采了一大把绿中带灰的“野草”回来,我以为母亲采来是喂兔子的,赶忙拿到兔笼,母亲喝住了我。她说,傻孩子,这些草你不认识吧,这叫灰灰菜,人可以吃的,我是特意采回来给你们尝尝鲜的。母亲还告诉我,春天的大地就是一个天然的菜市场,只要你耐心细致,在田埂上、沟渠边、山岗上,用不了多少功夫,就能采到水灵灵、脆生生的各式野菜。我一听,高兴极了,嚷着让母亲带我去采野菜,母亲爱抚地摸着我的头说,这不是你的正事,你只管发狠读书,妈盼着你早日飞出大山。

晚上,一盆泛着清香的灰灰菜端上了餐桌,我夹上一把,怯生生送入嘴里,轻轻一嚼,滑溜溜、嫩汪汪的,还带着股淡淡的馨香,我连说好吃。母亲看着我好吃的样子,呵呵一笑,边从盆里给我夹灰灰菜,边打趣得说,富养女,穷养儿,是个男娃就不能骄惯,多吃点野菜,才能驱病强身,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话音未落,父亲也放下筷子,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灰灰草是大山里常见的一种植物,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它却默默扎根在贫瘠的山野,从不与百花争艳,却以其清香可口的质感,征服了人们的味蕾,给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一道脆嫩鲜滑的美食。长大后,你也要像灰灰菜一样,不慕虚荣,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听着父母朴素无华的话语,我从一盆凡常的灰灰菜身上,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我的良苦用心,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要像灰灰菜一样,不管条件如何艰苦,都要经得起风雨的侵袭,顽强地生长。

后来,我上了初中,到县中学寄宿,父母每月都会来看我一两次,尽管家里条件依然比较艰苦,但每个月,父母总会给我带上一两次荤菜打打牙祭。有一次,恰逢农历三月三,母亲提前一天扯了荠菜,煮了四个鸡蛋,一大早就走了十几里山路,给我送了来。品着母亲用荠菜煮的香喷喷的鸡蛋,我兴奋地一夜没有睡好。

时光悠悠,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山里娃,如今,已走出大山,把根在扎在了城里。尽管时光走远,那年品食灰灰菜的情景,还仿佛历历在目,特别是父母那番语重心长的教导,犹在耳边回响,时时鞭策着我在人生路上,努力向上,奋勇向前。

心事纷飞六合桥

文/疏秀

六合桥公园,是一处赏景散心的好地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散步于此。因为,在人们心里,人生可以不到他乡地,但不能不来六合桥。今天,六合桥边景色依旧,匆匆行人却不似从前。

雨过天晴,这里景色焕然一新,空气中弥漫着雨露的气息,轻垂的树叶在微风中哗哗作响,在这柔软清淡的泥土上,除了脚印,似乎什么都不会留下。此时此刻,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静静的只有呼吸,让心灵感受我们的世界,用心跳体会自然地人生,这等享受,何处寻倪……

不一会,耳旁传来一阵小孩的声音。从那天真无忧的笑声中,听得出来,一定又是哪家的小孩,舍不得错过六合桥今年又唯一一个八月的开始,于是,跟随父母或爷爷奶奶,来欣赏美景、享受自然。回头望去,一位穿着红色套裙的小女孩出现在视野中。扎着马两个小小马尾辫,手拿着一片银杏叶,嘴里乐呵呵不停。小女孩被一位女士牵着,还时不时的对着她笑,可是,她却很少回应,但偶尔也会低头看看孩子。女士穿着深黑色西装,里面搭配白色衬衣,一双黑色皮鞋在淡淡阳光下,显得格外深沉。女士也扎着马尾辫,这个样子更像是去上班。"妈妈,这里的人好少,好高兴啊",小女孩斜仰着头对女士说。女士用手摸了摸女孩的头,对她说:"你可给我听好了,今天来是玩的,不管人多人少,你不要调皮。""知道了,妈妈,我不会的",小女孩回答很干脆,又蹦蹦跳跳了起来。她们母子俩向着湖边栏杆地方,慢慢走去……

"妈妈,你先过去吧,我在这里玩会儿",小女孩说道。她一个人独自走向了湖边,显然她是同意了。走了三五米距离,她回头对女孩说"不要到处走,就在这里等我".点了点头,这一切有似乎变得顺理成章。快到湖边,女士就在旁边一木制长凳上坐下,将右腿放在左腿膝盖上,默默望着远方来往的行船,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小女孩在一旁玩很起劲,先是偏着头看看自己的裙子,然后在下滑板旁跃跃欲试。

通往公园的进口处,一对父子缓缓出现。男孩身高一米左右,穿着蓝色套装校服,头发有些凌乱,六七岁左右,跟小女孩年龄差不多。手中提着一个白色塑料袋,看得出来,袋子里装着一瓶纯净水,高高兴兴的向前走来。父亲显得有些苍老,淡蓝色粗布衣,黑色直筒裤,上面沾满了水泥。脚上穿着一双3518式解放鞋,鞋上更是灰尘扑扑。父亲头发同样有些蓬松凌乱,一路走过来,父亲紧紧牵着男孩的手,一直没放开。有好几次,听小男孩对父亲说,这里好美想去摘一朵花,父亲还是没肯放开,让男孩去摘。

小男孩父子经过滑板前,女孩突然停下来,望着他们。从她的眼神里,看得出来,她很想跟男孩说上两句,让他一起玩。可看到男孩父亲一脸严肃,心理感到害怕,所以就只有呆呆望着。也许做父亲的很懂得孩子的心事,看着对面小女孩,在低头看看自家孩子,索性就然他们一起玩,自己在旁边随处一草坪上坐下了。

对于这座城市,我才来两个月,本来是打算在这里找工作。出来后才发现,外面人多,工作不好找,有事做就算不错。几经波折,还是没找到像样的事情做。后来还是在一个老乡的介绍下,才找到了这份汽车修理工作,的确很辛苦,但也无奈接受。老乡小学时,他和我父亲是同班同学。后来成绩不好,就独自一人外出打工。到这里快八年了,对这里很熟悉,他也给我讲很多年轻时在外面闯荡时,受过的苦难。不过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他成了公司的部门经理……

我今年才二十出头,做事难免会急躁,心情总是不好。很幸运的是,每次焦躁郁闷,我都会向老乡倾述内心的愤怒、不满。他总会欣然安慰我,如果他觉得情况过于糟糕,还会带我去旁边的公园。六合桥公园,八年来有好多复杂心情、不解困苦都是在那里想通的,他评价六合桥公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开导者。

刚开始一段时间,一旦有机会,我都会跟随他到处走。后来对这里熟悉了,我也习惯一个人东走西逛。昨天上班期间,和修理厂的一位同事闹不和,至今心情不愉快,于是天还没亮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六合桥公园,也希望能消解内心的一些苦闷。本打算想通了就回去好好上班,后来遇到那位女士和男孩的父亲,心情变得轻松多了,因为隐约感觉他们烦恼比自己要多……

苦于不理解那位女士和男孩父亲的状态,回去以后,我就对老乡讲述了今天的所遇所感。他听了不但没有惊奇,似乎对他们都倍加了解。吃过午饭后,他讲起了他们的故事……

女士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很独立、很自强。后来上了大学,独立担当的性格,让她进入了学生会,获得过各种奖项。加上她容颜美貌,一度成为学院男生追求的对象,有比她大一届,也有比她小一届。所有的追求者中,她一个都不看好。她对自己姐妹说过,如果男孩不是因为爱她而追求她,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答应。在这样默默等待中,没有等来真爱。大三那年,她看上了本专业的一位男生。男生内向腼腆,不爱说话,但做事有方法、为人有气度,因为这一点,她似乎感觉喜欢上了她。男生来自大城市,从小就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学院的一次集体活动中,他上去做了一篇演讲《我们的大学》,虽然才大二,对于大学似乎他有更深刻的理解,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接近现实,加上其谈吐不凡、气质有佳、表现良好,赢得了阵阵掌声。再一次,她本吸引住了。

她知道这种感觉是什么,也明白在大学最应该做的事情。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是想简单的处理掉,就会越复杂的出现在面前。那时候的我们,渺小难以承受伟大,于是就发愤图强,力求找到真理。那段时间,她经常到图书馆借书,都是心理类、校园类的。一摞书看完之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爱是上天的眷顾,一旦机会来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将其错过。于是她狠下决心,主动追求那位学弟。

一个初秋的傍晚,她打电话约定男生。电话那头男生似乎毫不犹豫得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刚开始还不信,最终想来一定是自己也同样被喜欢着,心理尤为高兴。他们就这样开始了……

这段感情来的顺风顺水,半个月后那男孩便主动表白。虽然男孩来自大城市,可表白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唯独手中拿着一片银杏,深情地对她说"江山易老,银杏常在,希望我们的爱情像这片银杏一样,窜古今,贯未来,海枯石烂永不变".女孩感动至极,欣慰的接受了表白。后来,他们生活一直很甜蜜。后来的后来,平凡的生活打碎了她的永恒梦。那年,她大四,而他大三了。在新生入学伊始,他看上了大一的一位学妹,这让她尤为不满,后来他们还是分开了。她是个明道理的人,勉强撮合的爱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种累赘。觉得无果之时,两人便吃了一顿分手餐,他又拿着一片银杏叶,其实女孩早已不满。还是忍住听他说"江山易老,银杏易生,堪折直须折;人生易老,爱情易变,如同水中月".她懂得了其中之意,这一次,才真正看清男孩的人品。这一次,他们彻底分开……

不久后,她又听得风言语。据说男孩年少时,老家少数民族移民,迁往大城市。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家中实在不富裕。后来看上的大一学妹,即使相貌平平,可是来自真正地大城市广州,于是就攀上了。那段时间他明白了,男孩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因为这件事,女孩下定决心以后一定不能靠男人,要自己努力打拼,争取做一个都市女性。大学毕业后,她进过很多公司,但都没干多久。后来他决定自己开公司,找朋友东拼西凑借了几万元,注册了一家金融服务公司。虽然历经过几次失败,可她还是挺过来了,她的公司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她永不服输的意志。

事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还是没能让她高兴起来。二十八岁,她还没组建家庭。这让父母很着急,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是真正地城市人,性格也很内向、腼腆,曾经一段时间,他甚至觉得现任丈夫象当年的那个他。后来发现,他们不一样。现任丈夫虽然内向,但难于沟通,一旦交往不畅,脾气很大,经常在家摔东西,这让她很担心,很郁闷。她以为有了孩子后,也许他会改,可多年来,女儿都七岁了,他还是那样。

两次的感情生活,初任男友花心好财,现任丈夫脾气暴躁。让她生活难以继续,非常苦闷烦恼,所以作为公司老板,她还是经常到六合桥公园,想想自己的经历……

听到这里,渐渐地我却有些同情她的情感遭遇。和平时代,为什么主动爱往往带着一种功利,接受爱常常又是一次伤害,如今社会,如此人生!接着,老乡又讲起了男孩父亲的故事……

男孩父亲叫张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到这里打工已经十年了,工厂就在老乡公司旁边不远。下班后经常相遇,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好朋友。

张智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没毕业就在老家干农活。后来,刚满十八岁,家里人就要求他成家立户,当时他怎么也不肯,因为太年轻,觉得能力有限,若有家庭负担更重。没有征得他的同意,父母就为他相中了邻村的一位姑娘,年龄与他相仿。正式结婚之前,张智几乎都没有见过那女孩。直到那天,双方才相互认识,婚后才彼此了解。在西部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结婚是很突然的事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就会莫名其妙步入婚姻殿堂。而这一切,都是双方父母安排好的。年轻人很少有商量和选择的余地。之前很不同意,结婚后,他感觉女孩也比较斯文少话、会处理事情,于是决定一辈子好好待她。可长期呆在家里放羊也不是办法,以后有了孩子,各项费用都很贵,家里还有二老身体不好。几经考虑之后,他决定外出打工,把媳妇留在家里照顾父母。结婚半年,他就出去了。

到了上海,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就做了搬运工。虽然很辛苦,但每个月还是能挣几个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吃得下这份苦。在工地,每天起早贪黑,他永远是最勤劳的人。在外面他很节俭,早上上班前他经常只吃两个包子。晚上回到租用的房间后,就是吃泡面。他只有一个想法,多攒点钱往家里寄,不能让家里媳妇和父母受累。家里离上海远,这十年来也才回家两次。第一次是儿子出生,也就是刚出来不到一年时间。回家看到儿子,很兴奋自己也做爸爸了,生活有了激情,于是一个礼拜后就又返回了上海。

第二次回家是在出来后第七年,那些日子除了给家里写信,就是寄钱。可家里还是出了问题,这次回家就是因为他媳妇的事儿。这还得从刚结婚时开始说起……

他媳妇小丽嫁过来时还差几天才满十八岁,不够成熟,对婚姻家庭的认识也不够。一切都听从父母的,虽然一开始她就有意见,在父母的强势要求下,她才屈服。嫁到张智家后,尽管张智对她很好,可她依旧不喜欢他。结婚不久张智也问过她,她说张智太老实、不能干,总是被人欺负,跟他一起没有依靠、安全感。当时张智告诉他,说自己会改变、会努力的。可小丽还是坚持不听,最后张智无可奈何,第一次到上海打工,这才是他外出根本原因。对于这些话,张智藏在心里,不对任何人说起。他觉得自己就应该在外面好好挣钱,把家安好、把父母照顾好、把媳妇养好就够了。到了上海,就只顾拼命挣钱,他说这是自己唯一能做到的。第一次回家,孩子出生了,他很高兴,可他知道,媳妇脸上却写满了忧愁。他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不到一个礼拜就又走了……

这次回家之前,听说媳妇跟镇上的一个青年发生了关系。当时他怎么也不相信,想回家把事情弄清楚。在火车上他想了很多,逐渐意识到自己有些方面做的不够,特别是对媳妇的关心。七年来,一直没有回过家,每次给家里除了寄钱就是写信,而心中的内容多半是父母和小孩的近况怎样,很少提到媳妇。也许正是自己这一疏忽,才造成了今天的后果。到了家里,他没有看到媳妇,在这个地方,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很难有脸再见人的。刚到家,父母就对着张智抱怨起小丽在家里的不孝和不正经。

小丽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父母没有继续送她上学。辍学后,父母把她留在家里干农活,那段时间,她经常跟一个男孩鬼混。男孩是镇上的,家里比较宽裕,男孩初中毕业以后才没继续读书。在小学,男孩和小丽是一个班的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后来小丽辍学,男孩感到难过,也决定不读书,却遭到父母严厉批评。上学期间放学以后,男孩都会去找小丽。渐渐地,他们开始走向成熟,对一些事情也有了些认识。男孩经常对小丽说,他以后要娶回小丽,并一辈子对她好。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小丽都笑得合不拢嘴。据说,后来听到小丽要嫁给张智,婚礼那天男孩准备过来闹事,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他父母将他关在屋子里整整三天时间。那以后,男孩死心不改,张智到上海打工去后,他经常约小丽出来。

就这样,两人的关系在这无数个朝朝暮暮中不断升华,最后终于被张智母亲发现。将她赶了出去……

听到这里,张智满腔的怒火华成了死心和前行的动力。他认识到,七年来自己对儿子的关心不够,转眼间就已半人高,面对儿子,张智笑出了声。最后他决定,每个月都给父母寄钱,让父母在家里少干点活。并将孩子带往上海,好好关心他一段时间,给他切身的父爱。

带着儿子来到上海以后,张智沉重的心并没有因此而轻松。每天除了上班,他还得抽出时间照看孩子,偶尔还会想想如今自己的家庭和婚姻。

再一次,我被深深震撼了。没有想到,在男孩父亲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痛苦经历。其实,男孩父亲严肃的面孔中,透露出一个男人应该有的一种责任、担当、包容和豁达。

无论是在繁花似锦的大都市,还是穷乡僻壤的小山村。都有着形形色色的家庭,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或许幸福,或许悲伤,或许无奈。一个人走,可以走出一条完美的弧线;一家人走,难免会有更多的坎坷和辛酸。

无论是身着西装革履的都市白领,还是身穿蓝色粗布衣的农民工。在生活这条道路上,同样会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没有多一点,也没有少一点,刚刚合适就成了我们各自的一辈子。

无论是天真可爱的童年,还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或是繁愁多虑的中年,还是风烛残年的晚年。人生成长的过程,就是烦恼成长的过程。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回不到过去的岁月,知道后来才知道: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长大后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变得复杂,也难以随心所欲的享受简单。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人生的最终价值评价,不是到曲终人散的时候我们还拥有什么,而是在生命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什么……

“护蛋”使者

文/蒋诗怡

一天,朱老师对我们说:“我给你们一次机会当一回父母。”没等老师说完,班里就“炸开了锅”!老师接着说:“每人准备一个鸡蛋,完成3天的护蛋行动,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同学们接着就开始讨论给鸡蛋做个什么样的保护装置,我想了想,心里有了初步打算。

放学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找了个鸡蛋。拿出一块雪白的棉布,小心翼翼地把鸡蛋一层又一层地裹了起来。接着拿出一个大小适中的盒子,轻轻地将裹好的鸡蛋放在盒子中央。又拿出海绵,把鸡蛋四周的空隙给填满了,鸡蛋在盒子中央稳稳地给固定住了。我想,这样应该万无一失了吧!

去学校时,我一路小心地捧着鸡蛋,放进自己怀里,生怕有一点儿闪失。到教室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打开盒子察看鸡蛋啦!看到鸡蛋完好无损,我的心终于踏实了。虽然护蛋才刚刚开始,但已有同学的鸡蛋“报销”了,“看来护蛋也不是件简单事啊!”我自言自语道。在我的精心呵护下,我的鸡蛋终于安全地度过了一个上午。下午课间,调皮的项子硕拿着“裸蛋”,抛来抛去,一不小心,只听“啪”的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地面,鸡蛋已“粉身碎骨”了,同学们都说项子硕不是个合格的“蛋爸爸”,一点不关心自己的“蛋宝宝”,才会得到这样悲惨的结局。没过多久,又听到“啪”的一声,又有同学的鸡蛋“遇难”了!

通过吸取同学的教训,我更加关心我的“蛋宝宝”了,在我的保护下,三天的护蛋行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让我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关心呵护我们每一天的成长!作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才能不辜负父母的一片真情!

又见麦浪

文/何俞成

站在初夏的风口,静静守候在田埂,满山遍野是扑面而来的麦浪。此时,那些青涩的颜色已经蜕变成了金黄,金得耀眼,黄得撩心,没有比这更让人赏心悦目、心潮澎湃的了。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学过播种,收过麦穗,自从上了高中之后,这些活儿渐渐离我远去。麦浪里的风情,麦香的味道,麦穗儿的情结,此刻在心里荡漾。

麦苗在寒冬里静待,在残雪消融时苏醒,随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吹拂,在广袤的原野里悄然拔节。经过拔节的痛楚与欢乐,冒出几多荣耀,绿柔的麦穗儿,站在青青的麦秆上顾盼,迎着阳光喷发青春活力。在布谷鸟的呼唤声中,麦苗抖动一身黄,亮出金黄剑戟,小心呵护着颗颗麦粒,向着天空打理成熟的麦香。

此刻,我正站在一片金黄里,饱满的麦穗像倒立着的少女发辫,优雅地随风摇摆,翻滚着令人陶醉的麦浪。

我静静地聆听麦穗的心语,感受着生命跃动的激情。

脑海中,不禁浮现多年前的那个清晨,窗外磨刀声搅扰了我的美梦。我看见父母踏着湿脚的露水,开始了收割小麦的忙碌。我手拿一把镰刀,紧随其后,站在田埂上,望着晨风中的麦浪,在朝阳中格外美丽和耀眼。

麦地是父母劳作的天地,也是教育我成长的知识宝典。跟父母在麦地劳作,我学会了脚踏实地的厚道,知道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从他们的言传身教里,懂得高傲仰头的麦穗却只有一副空皮囊的做人哲理……

麦浪是父母的希望,从耕种到收获的历程中,他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父母用汗水浇灌着麦子的收成,用心血磨砺着滚烫的镰刀,骄阳染白了他们的满头乌发,暑气逼弯了他们的坚实身躯。

麦浪在父母的眼中是“金子”,承载着一家人的生活,但他们却要我远离麦浪,去水泥钢筋浇筑的城市,实现我的理想。

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却辜负了我钟情的麦浪。

面对熟透了低着头的麦穗,我才发现它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很顽强。一路走来,历经风霜雨雪,奋斗历程可圈可点,最终握在手中的是厚实而丰硕的果实。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不远处,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割麦子,没有起伏腰身的艰辛,没有手舞镰刀的魅力,收获的却一样是满满的喜悦和幸福。

白发

文/蔡勇

我到外地打工定居以后,乡下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

有一次我把父母接到城里来玩,无意中看见母亲头上出现了白发,就劝她趁便把头发染一染,人会显得年轻些。母亲却说,她一个农村老太婆染什么头发,回去让人笑话。

有一次和父亲通电话,他叫我给他买一副眼镜。父亲没有文化,不会读书看报,突然要戴眼镜,难道他眼睛出什么问题了?在我连声催问下,父亲却没事般地说:“你瞎叫唤啥?我眼睛没瞎,看电视啥的清楚着呢,就是看细小东西看不清。你给我买个能看清眼前东西的眼镜就行了。”

眼镜不能乱戴,必须先验光,确定度数后再配相应的眼镜,不然会整坏眼睛的。我告诉父亲,让他去镇上医院验光后配一副。

这是件小事,没多久我就把这事忘了。

前不久我所在的工厂停产大修,我趁这空闲回了趟老家。父亲的眼睛并没有什么病变,母亲的头发虽然不再光滑柔顺,但一根白发也没有了。我问母亲用什么方法让头发变好了,母亲却笑着说:“这有啥,想让它好就好了呗。”

晚饭后,我到村里几个儿时要好的朋友家走了走,回来时天已黑尽,见堂屋里亮着灯,响着电视的声音,我以为父母在看电视,谁知一走近开着的堂屋门前,竟看见了温馨的一幕。

母亲坐在一张高凳上,头向后仰,微合着眼,神态很安详,父亲戴着一副眼镜站在母亲身旁,双手在母亲发间来回拨弄,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我正要进门问父母在干啥,忽听父亲说:“别动,找到一根。”他把脑袋凑得更近一些,瞪大双眼,右手两指拈紧了,使劲一拔,从母亲头上拔下一根不长的白发。

“今天不错,又消灭了两根白发。”父亲说,“你又能臭美几天了。”

“谁臭美了?我是不想让孩子为我的白发担心。”母亲说,“我们住在乡下,孩子心里不踏实,我再满头白发一副老态,不是更让孩子挂心吗?”

“是啊,孩子在外打拼也不容易。”父亲说,“能让他少为我们操一份心就少操一份心,咱们老了,可不能成了孩子的累赘。”

我心一动,明白了母亲的头发为什么全是黑的,明白了父亲要配眼镜的原因。

虽然有时也回家看望父母,或者打打电话,但都表现得物质和外在,恰恰缺少了牵心扯肺的挂念,而父母却把这种挂念做得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细微到了一根小小的白发。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父母的牵挂

文/周少芬

“妈,不要塞了,家里都有,再说塞那么多东西我怎么拎啊!”看着一直忙不停的母亲狠命地往我的行李袋里塞吃的,我没好气地嚷道。

“带着路上吃,坐那么长时间火车,得多准备些吃的,我和你父亲去车站送你,到那边下车后就叫辆出租车吧!也不知什么时候再来广州,妈的心啊,想你的时候揪得疼……”母亲抬起满是泪痕的脸,茫然地望着我。

行李袋已被塞得鼓鼓囊囊,父母各拎一只,送我和儿子去火车站。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自己在母亲的心中是没有什么分量的,远不及我的两个弟弟让她牵肠挂肚。或许是我常在她身边的缘故,一唠家常,不绝于耳的话题总是她思儿想儿的感受和愿望,好像我这个常在她身边的闺女,丝毫不让她有些许安慰和期待。对于这一点,我是理解的,和大多数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一样,儿子就是天,有什么比天更大的事呢?

直到去年,小弟结婚了,定居在广州,要父母去跟他们长住些日子。十月间,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父母踌躇满怀地出发了。临行前,母亲泪水涟涟地叮嘱我半天,心中似有不舍和伤感。而此刻的我,却有一份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是啊,平日里那么多唠叨把我的耳朵都填满了,去吧,我没有太多落寞和惆怅。

以后隔三差五,母亲就会打来电话,话里话外就是当年对我诉说思念弟弟时的肺腑之言,牵挂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撂下话筒的一刹那,总会听到她哽咽地提醒我注意保重身体。我从没想到,因为几十年从未与父母远离过,这仅仅几个月的分离会让他们感受到如此的无奈和苦楚。而此刻的我,说来惭愧,心中亦无留恋和牵挂。

春节前一个月,母亲便在电话里催促,提前请好假去广州过年。以后的电话,都是相同的内容,语气里洋溢着浓浓的重逢喜悦之情。十几天的假期在母亲的屈指不舍中滑过,重逢和相聚总是短暂的,假期一过,天各一方的儿女便要相继赴岗上班。此刻,我终于明白母亲当年絮絮叨叨对弟弟的牵念之情了。

火车徐徐开始启动,站台上的父母在夕照的映衬下有些苍老,那抽泣的脸和随风飘舞的银丝,随着车轮的滚动逐渐模糊和抽象。我低下头,瞥见那个鼓囊囊的袋子,唉,天下父母心啊!

这些人,这些事,让我们铭记

文/周子逸

今天,我读了《肩挑一个家》,书里讲述了20个美德少年的故事。吃苦耐劳的胡继汕,不仅要照顾身患重病的妈妈,还要挂念没有劳动力的爸爸;一个学会了将爱传递出去的女孩顾展羽;无怨无悔的薛馥华肩扛整个家;乖巧懂事的陈能,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妈妈……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

最让我感动的是《爱心串起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孩叫赵乔乔,她细心地照顾妈妈、小猫,为了保护妈妈,自己却受了伤。

当读到“她在妈妈面部严重受伤时,那么细心地照顾妈妈”时,我感动了。她是多么孝顺呀!我们也应该孝敬好父母,做父母贴心的小棉袄。父母劳累时,走上前去,说一声:“您辛苦了!”帮他们捶捶背;父母寒冷时,为他们拿一条毯子;父母感到炎热时,为他们扇扇风;父母无聊时,与他们聊聊天;父母忙碌时,为他们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当我读到“她用自己护住妈妈,自己却被工人搬的广告箱刮伤了,流血了”的时候,我不禁流下眼泪。她在那么危及的时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妈妈,是多么冷静、多么勇敢呀!她的额头上留下了手术的痕迹,但她却骄傲地说:“这是爱的痕迹!”她多么爱自己的妈妈啊!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被震撼了。多少个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靠自己撑起一个家;多少个比我们小的孩子做的事让我们感动,这使我既心酸又激动。

肩挑一个家!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如果我的家庭也像他们一样,我能像他们一样坦然面对吗?如果让我挑起这个家,我可以很轻松地说“我行”吗?

这本书不厚,但它给我的触动却很深。美好的故事需要传扬,美好的品德值得弘扬。向他们学习,做个拥有美德的少年吧!

父母学会爱,孩子赢未来

文/沈熙喆

《特别狠心特别爱》讲述的是作者沙拉听说犹太人的教育观享誉全世界,就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3个孩子来到以色列取经教子,让孩子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的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沙拉和孩子们刚到以色列时,3个孩子每天都围在火炉旁等妈妈做饭,直到有天邻居大婶一针见血地训斥她:“不要把那种不科学的爱带到以色列来,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邻居大婶讲的那个故事:一只母狮教两只小狮捕猎。在追兔子时老大跑太快摔了跤,母狮心疼地让它再也不要捕猎了。以后它都带着老二去捕猎,把肉给老大吃。日复一日年过一年,母狮有天病死了,老大只能和老二出去捕猎,后来它们走散了,老大想找食物吃但什么也不会。过了3天它倒下了,对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恨你!”沙拉从这故事中深有觉悟。从此沙拉每天都做春卷给3个孩子卖,做春卷提成10%,卖春卷提成20%,这是因为卖春卷更能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沟通和交际能力。最后3个孩子都成才了,一个成了顶极的钻石老板,一个成了以色列劳工部的官员,另一个成了出色的外交官。

我非常感谢妈妈让我看了这本书。妈妈让我要花自己赚的钱,让我靠自己的劳力赚钱,由此我也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她是想提升我做家务的能力而且还想让我学会节约钱。“特别狠心特别爱”,它是藏起一半爱而不是丢失一半爱,父母有时候的适当放手,会让我们走得更远。父母学会爱,孩子赢未来!

静夜思

文/诗河淇水

故乡是我的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我的年迈的父母。喝醉了的时候,我从老屋那间接待我们弟兄的坑铺上昏昏醒来,看到父母老态龙钟,踽踽而行,又是端水又是拿手巾给我擦脸,我一下子象个委屈的婴孩,扑到父母怀里,嚎啕大哭。父母,您就看着您的半百儿子让他哭吧,他多么希望一直就这样当个有人痛的大孩子、老孩子,做出一副在外边受欺负的样子,撒骄给您呀!

此到我特别想到我的小家,因为这个小家有一个小成员,她是我的掌上明珠,万般宠爱。小孙女快两岁了,刚还在手机里给我通了视频,一声爷爷,我真是醉了。出门上班的时候,小孙女必送我上车,并用稚嫩的声音嘱我路上慢点、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才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就能背儿歌和唐诗了。而今大约会十多首了吧。有了小孙女,我的家显得热闹而有朝气。

天气不好,我独自一人住在工作的城市,心中空寂而兴趣索然。在我困难无助的时候,父母是我的责任所系,孙女是我的精神寄托,其他家庭成员是我永远的依靠。一个人幸福的时候,家可能只是一个概念,不幸的时候,家就会走出来,变成你的雨伞、拐掍和避风港。

“人类的历史,不过是浪花中的一点泡沫。而苦难是人类品格的试金石,把人置于苦难的炼狱中,才能看到人性的真谛和心灵狂飙闪电的壮观,悲剧把人生的善恶推向极端,它所提供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教训是无可比拟的。"这句话不知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我把它记了下来,因为它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感悟。我曾给遭受过苦难,也曾经遇到过坎坷,但这些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只能算是泡沫中的一点折光,能影响到什么呢?

夜很冷,但已没有狂风。冷的夜还在沉睡,而我的思绪却在狂奔。昨天我看到一地黄叶,我多想学黛玉葬花,也建一座叶冢,给这些曾经浓烈的生命一个好的归宿。人不就是历史长林中某一个季节的某一片叶子吗,我们终会落下,终会化成粪土。只有极个别极少数有幸被做成标本或做成书签,仍做生命的旅行。但此时的生命也只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罢了,和归入泥土并无本质区别。生命以鲜活或者以死亡存在,都是存在,也都是消亡。鲜活是死亡的消亡,死亡是鲜活的消亡。在死去的人看来,我们活着的人却是死掉的。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做。做过了,便无怨无悔。天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坚强而无畏地走下去,踩过那片属于你的落叶,昂首前行。

清明,回我美好的家

文/梁時

清明节,我携妻子和孩子回家,属第一次。天在整夜地下雨,像是祭奠很多亡灵的泪水,雨声也因是清明,听来像是为亡魂哭泣的声音,悲戚幽怨。雨就滴滴嗒嗒一直下到清明节那天的上午十点多才休止。天却还没有放晴,大地还是那么阴沉,雾到处轻飘飘的,让人看不见远处的景物,使人感到压抑。

车站来去很多人,很是喧哗,人声车声混合一片,噪音比平常不只增加一倍。我和妻及女儿乘下午约一点钟的车回家。上车后,或许因为昨晚没睡好的原因,还是天气的原因,很困,竟然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且在大白天里迷迷糊糊做起一个梦来,梦中与我回家的人却是她人。天空非常晴朗,是一个艳阳天。沿途原野山岗鲜花盛放,幽香淡淡。车里面很闷热,我说很渴,她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但我喝不着,水倒在我的衣领上,闷热瞬间消失,我感到冰冷,打了个寒战。醒来,车已经开进了英西峰林走廊的地界。我揉揉眼晴,往外看,还是一片蒙蒙的,能见度很低。初时,我以为自己的眼睛刚懵醒。再次揉揉,还是朦胧的一片,方觉是烟雾的人间。

平时回家我总爱看家乡的山峰,总是百看不厌,总是像看到昔日的恋人一样,有一种死灰复燃的动情的感觉。

车继续往峰林走廊行驶,我竟然不知。峰林呢?已被烟雾遮掩。一座座挺立的峰林,此时,像是从头到脚披上圣洁婚纱的一个个出嫁的新娘,正举办集体婚礼一样。让人看不清她往日清秀的脸,看不清她往日阿娜多姿的腰肢。雨下了一点,仿佛新娘出嫁告别生养她的父母的泪水。远处传来一阵阵的鞭炮声,像是为迎接或是送别新娘子而点燃的,殊不知那是别人在某个山头拜祖放的鞭炮。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诗:“云深不知处”,在这雾锁的峰林里,真的不知何处。

待车行驶到某个村落,才知道“白云深处有人家”;才看见路上的行人昏昏沉沉打着雨伞。一股醇香的味道,香得醉人。我用鼻子一吸,才感觉到那是酒味。村落--家,但我在这雾锁的峰林里,我看不见家的方向,觉得模糊。像是在左边,又像是在右边。可又觉得左右都不是,似乎迷失了回家的路。觉得曾是那么熟识的路,今天却变得如此陌生。我真想哭,像迷路的小孩那样哭。在想哭的时候,记起来了,我的家在马路旁啊!记起了村名来着。不用哭啦!告诉司机。到了,司机会叫下车的。就这样不断往车窗外看,归家的心,像离弦的箭。

一会儿,车停了。司机告诉我,你到家了。呵?坐了约两个小时的车,终于回到生养我的家。一股温暖感,使我的脸热乎起来。我急忙携妻的手,妻拉住女儿,跟着我下了车,朝家里走去。不远处,有一座两层的楼房,座立在大山脚下。大山像“云断秦岭”,有一道白雾环绕山的半腰,美极了。两个熟识的身影,站在楼房的大门口张望,他们不是在领略风光景色;而是在盼望他们的儿孙、媳妇的回来啦!“爸、妈!我们回来看你们啦!回来祭祖啦!”两老一个拉的是孙女的手;一个拉的是媳妇的手。哈,怎么不拉我的手?还要我拿行李。后来父母解释说,儿啊!别怪父母不拉你的手,你的手父母从小就拉,把你拉到大啦!是啊!是父母把我拉扯大的,我怎怪呢?再看看父母,老了很多。岁月啊!真的既有情,又无情,容易催人老。

我喝过茶,还是像往常回到家里一样,到家门口看那条小溪。小溪留下我童年的足迹,留下我爱捉鱼摸虾的笑声。不过,由于雨天,溪水不是很清澈,有点浑浊,看不见游来游去的小鱼。为了在日后想家的时候,我拍了几张家和小溪的照片。即使拍得不好,但家在我心里永远都是美好的。

感恩与改变

文/杨艳波

父母是沙漠中给予我清凉的甘露,是沙漠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父母是挫折时的一阵春风,吹动我失落的心弦……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疼爱。是父母把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父母的爱如此伟大,却是不求回报的,父母的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情感,是我奋斗中的一种动力。

小时候,我们总是在母亲温柔的手臂中倾听着娓娓动听的故事酣然入梦。当我饥饿的时候,总能吮吸到母亲甘甜的乳汁,吃到父亲一碗香甜的米粥。

长大了,父母把我们送进学校,让我们不断求知求学,他们教我做人的道理,教我诚实守信,教我严谨做人,诚恳做人。是父母让我们学会认识世界。父母对我的恩情,我虽不能回报,可我却懂得感恩。

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老师给予我知识;感谢朋友给予我快乐;感谢……世上有太多的人需要我去感恩……

感谢有多种方式,一声小小的问候,一次简单的行为,一句亲切的祝福,一杯暖心的茶水。

当父母辛苦劳作回来时,你是否向他们说声:“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是否真诚地递上一杯水?是否为他们捶过背?是否为他们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

因此,我要改变,改变个人态度,改变个人心理,改变个人行为,改变个人方式。如果想法改变,态度就会改变;如果态度改变,行为就会改变;如果行为改变,习惯就会改变;如果习惯改变,人格就会改变;如果人格改变,命运就会改变;如果命运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大爱无言,感恩在于行动,行动在于改变,让我们用行动去感恩,去改变,去承担我们的责任吧!

又到中考时

文/姜佃广

紧张而又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刚结束结束,中考又开始了,虽然中考没有高考那么令人关注,但太阳却同样倾注着这个世界,夏季的天儿亮得特别早,太阳也早早地露出了笑脸。看到还显稚嫩的孩子们集合整队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涌向考点,看着他们嘁嘁喳喳的讨论着交流着,不由回想起我的中考……

记得自己当年中考的时候是在7月份,离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我老家离现在我住的县城考点有30里的路程,那时学校没有专车接送的,而是自己自行前往。记得考试前两天,父亲便给我借好自行车和雨衣,母亲自临近考试就给我加营养让我吃豆腐和鸡蛋。考试的头天我要到学校集合,父母送到我村头还一个劲地叮嘱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等等为了让我考个好成绩父母为我操碎心。八十年代初期,交通还不是十分便利,车辆也很少。道路虽不宽敞,但也很清静。一路上,我与同学们并排而行,走出校园感到一丝的新鲜感。

当考完了第一场走出校门口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父亲看到我惊诧便说:还是来陪陪你吧!给你壮壮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骑自行车的,那么远的路是步行来的。中午父亲带我到了一家小饭馆给我要了一份菜,而自己却从怀里拿出馍馍就着咸菜吃了起来,看着父亲我忍着泪水没有哭出来……

记得当年好像是三天的考试,考完试后总是轻松不起来,看到父母那期望的眼神,深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还好成绩出来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为父母争了光,在那个年代考上了中就等于成为了国家干部的,只可惜一生中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了。

看看现在的孩子,不知是否跟我当年一样?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祝参加中考的孩子们都会如愿!

劳动最美

文/王永清

几天前,我和朋友到湖北保康玩,来到一个叫龙坪的地方,那里是远近闻名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经过一片豌豆地,看见几名妇女在采摘豌豆,我掏出相机拍照。有一位大嫂看见了,大声说:“莫把我照进去了,我们做农活的,丑得很。”

我放下相机,笑着说:“没有做农活的,大家连饭菜都没得吃,做农活的不丑,是最美的。”她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想起了我的父母,从我记事起,他们从来就没有空闲过。那时还是大集体,父母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出工。父亲利用歇息的功夫,打理他的几分自留地。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不忘扯几把猪草带回家。在他们辛勤侍弄下,我家自留地里的菜,产出很多,除了自己吃外,还能卖一些补贴家用。我家的猪,也比一般人家喂养得肥壮。在那段日子里,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家庭的窘况。

后来,生活好了,父母完全可以过悠闲日子。但他们仍然在农村不辍劳作,我劝过几次,父亲说:“这一歇下来,浑身不对劲儿,只怕会歇出病来。”我知道,他们是劳动惯了,只好作罢。

记得刚结婚时,老公把我从外地调到他工作的学校。因在学期中途,学校不便安排岗位,要等下学期开始了再安排。刚开始我兴致很高,再也不用上早晚自习了,可以痛痛快快睡到日上三竿。可几天过后,我就感到无比的无趣和失落。没了工作,成了局外人,好像被社会遗弃了。于是,我就找到学校领导软磨硬泡,领导无法,只得让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师带了小课,让我接手他的工作。

有了工作,我立刻投身紧张的教学中,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因学生的进步而心情愉悦。老公笑我是天生的劳碌命,闲不下来。其实,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啊!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是啊,一个愿意付出勤劳的人,无论时间长短,都会收获一份生命的厚重。

农民辛勤耕耘,为我们创造了生命之粮;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为城市带来了美丽和洁净;医生救死扶伤,解除了患者痛苦……各行各业的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勤劳不辍,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成长的烦恼

文/刘邑花

成长犹如一幕幕电影,当帷幕拉开的时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打开记忆的闸门,又回到了那略带灰色的童年。

从小就在学校的怀抱中成长,在父母的背上悄然成长,在同伴异样的眼神中收起泪水,学会坚强。在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

梦想在此会聚,时间在初中定格。迈入初中的大门,我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去的荣誉成为历史。当第一次落在了同学的后面,我倍感失望,在心中默念,一定要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只因我笨,所以我必须学会笨鸟先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努力,丑小鸭还是能编织出一片洁白的羽毛。

自信对成长很重要,我们只有树立信心,才有可能茁壮成长,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个父母的愿望,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在内。每次考完试后,好不容易有一个好成绩,拿着成绩单,看着自己辛勤努力的硕果,我欣喜若狂,心想:“这次爸妈一定会夸我!”

我迈着轻快的脚步风一般地跑回家,把成绩单递给了爸妈。原以为他们会表扬我一番,没想到妈妈却说:“有什么可看的,看来看去还不是那几分。你看看以前和你差不多的,现在谁不是科科都比你高,你应该努力才行。”“噢,我知道了。”我满脸不高兴地回答。

我跑回房间,关上房门,不知怎地,鼻子忽然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心想:爸爸妈妈,你们就知道挖苦我、打击我,从不知道安慰我,给我信心。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是你们对我的进步却熟视无睹,你们不明白这会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打击了我的自信,你们这样做只会让我对学习失去信心,你们不知道失去信心意味着什么。

爸爸妈妈!我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信,更需要你们给我的鼓励,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昨天令人怀念,今天应该倍加珍惜,明天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争取,不要总留恋身后的脚印,要努力踏出前方的路。我坚信:只要努力奋斗,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翱翔于空中的白天鹅!

日暮乡关

文/川星辉

文登是我的故乡。三十年前,我生活在它辖区里一个偏远的镇子上。老家有一个很风雅的名字——岚村,可那里实在是僻陋:四面都被山包围着,活像坐落在一个硕大的锅底里。村北遮阳山上阴面的积雪,直到来年的映山红都开了,山石间的隙缝里仍能看到清晰的湿渍。山间的几条羊肠小路是小村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春天刚来,小道上丛生的勒丝(一种可以搓绳的韧草)便开始滋生疯长,到了夏天,它们便成了气候,在和村民们的脚板子的无数次较量中终于占了上风。人走得不仔细,就容易被它们绊倒,不过那也没关系,跌倒了也是磕在软绵绵的草上,不疼不痒的。没急事催着,索性坐在那里或是仰面躺下歇息一会: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山是郁郁葱葱的,一切都触手可及。车前草的花穗子在身边随风摇曳,撩拨得人痒痒的,矢车菊、蒲公英的花略带着些苦味,这也没掩住它们的清香。老奶奶们喜欢把它们鲜嫩的叶子和着豆面捏成青团子蒸着吃,听说不但味美还能败火,可我小时候从不肯去碰那些野意儿,我喜欢爸爸每年探亲回来,从上海带给我的太妃奶糖和徐福记萨其马,这品位够阳春白雪了吧。

村子里能通机动车的路只有一条,东西贯通成了小村的中大街。往东延展跨过一个叫“沟西”的村子,就能接洽到直通文登城的柏油路。不对,我家离开村子前,它还不是柏油路,那条通往县城的路是砂砾铺就的,可它已经是我们心目中高大上的坦途了。它通向我们的县驻地——封闭时代农民们心目中的人间天堂。于我们家的每一份子,这条路有着更为凝重深远的意义。打从我记事起,每年进了腊月门,母亲都会在某一天起早穿上新装,推着小车,步行十几里到县城的车站去迎接回家探亲的父亲。留在家中的姐弟仨,眼巴巴地盼着父母的凯旋,姐姐们想的是红红绿绿的纱巾、锃亮的皮鞋和高颈三翻领。除了奶糖和萨其马,那些印刷精美的小人书也是我的心头爱,总是翻来覆去地看,手不释卷。千里不捎书,那时母亲总怪我不会体惜漂洋过海的父亲,可她不知道,要不是这些小人书,我跟一年未见面的父亲怎会热络得那么快。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大姐领着我们来到村东头的路口,焦急的等待中姐弟们玩起了猜人游戏:每当目光所及路的尽头出现一对黑点子,我们就轮流猜那是不是归来的父母亲。渐行渐近,人影越来越清晰,失望便越来越沉重。千帆过尽,终于迎来了他们,姐弟仨已经离开村头二三里。日暮乡关就在眼前,爸爸扑过来挨个儿拥抱我们,我们则争先恐后地推车拉绳搬行李,爸爸回了家,年也就到了。

八四年我们心怀愿景,举家搬到了外公的村子,开始了那段异乡异客,寄人篱下的生活。六年间,家里家外时刻都在发生着的变化,家族亲情在利益面前逐渐显得不堪一击,日积月累的细琐矛盾终于在八六年春节期间升级爆发。那一年父亲因为公务没能回家过年,出嫁一年的大姐喜得麟儿 ,我和二姐正在备战中考。我实在不愿回忆那段揪心的过往,旧事重提也不是为了质疑亲情的坚实与可靠。在外公例行举办的家宴中,在我们被拒之门外后,那种脚不着地的感觉让我幼小的心灵过早地体验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日暮乡关哪,仍在那生我养我的僻陋小村里,那里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豁着门牙的大伯父,有和我一起分享奶糖、萨其马和小人书的同年发小,婶子大妈院里结的杏子、李子我可以随便摘着吃……那里没有这般纠结龃龉,进退维谷的活法。

九零年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二姐也转到了上海工作,父母团聚,结束了南北分居的漫长岁月,家终于安在了上海。大学的四年,那些单纯而又苦闷的日日夜夜是我一无所有的轻狂时光。每年寒假,上海这座浪漫的都市都会像万花筒一般迎合着我猎奇的胃口,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可热闹终究是别人的。外滩的情人墙上烙印着我青春少年的寂廖惆怅,那可望可及却不可在一起北方佳人、那粘着风干野菊的洒金笺上的绵绵呓语……日暮乡关,不在淮海路上那纷红骇绿的万家灯火里,也不在那百转千回,飘着酒酿的清香,漾着吴侬软语的弄堂里。

如今,定居在威海这座温情的北方小城里,眨眼已是二十二年。最近几年父母日见衰老,羸弱的身体再也经不起舟车劳顿的折磨。过年总是我和大姐牵儿带女赶去上海和一家人团聚。今年为了消除雾霾和噪音污染,上海外环以内禁止鸣放烟花爆竹。越来越淡的年味里,我再也无心去浏览这座号称东方巴黎的浪漫都市,整天在家陪着父母回忆远去的旧时光,日暮乡关哪,真真切切地安放在父母这里。

拐个弯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王国梁

我小时候性格执拗,遇事容易钻牛角尖,而且很任性。

初三毕业时,我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很是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完全没了前途。父母整天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复读,母亲甚至还把老师请到家里来给我做工作。可我早已心灰意冷,他们的做法让我烦不胜烦。那次,在母亲的又一次唠叨之后,我终于爆发了:“别说了,打死我都不上学了!”母亲气得举起手来,在我的后背上拍了一巴掌。我挨了打,更加觉得委屈,于是冲出了家门。

我一个人跑到附近的村子,漫无目的地游荡。前路迷茫,我心里又彷徨又无奈,就想这样不停地走下去吧,走到哪里算哪里,即使走得无影无踪也是一种解脱。我像一只受伤的鸟,孤单落寞,不知道要飞向哪里疗伤。

走着走着,我迷路了。抬眼看看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恐慌极了,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这时我才想起有父母在身边是多么踏实安全。

我太自私了,只想到自己的感受,从来没在乎过他们的想法。我以叛逆的方式,向父母宣泄着自己的失落情绪,其实他们比我更难过。迷路的我很想像小时候一样,大声喊上几句“妈!妈!”母亲就会立即出现在我的身边。我下意识地喊起来:“妈!妈!”可是,没有人应答。

惊恐之中,我四下张望,发现往右拐有一条小路。我拐上小路,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景象。眼前开阔起来,看到了不远处的村庄,路上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我心里也豁然开朗了。

这次的一个拐弯,让我意识到,我在人生的路上也应该拐弯了。拐个弯,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一路打听着,在天黑下来之前回到了家里。母亲见了我,眼泪唰地流了下来。爸说:“***找了你一整天,都快疯了!”我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妈,是我太不懂事了。”

那次“离家出走”之后,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懂事了。我听了父母的话,回学校复读。我开始学着体谅父母,也开始学着让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理智地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漫漫,我们一直都在朝前走。但是,没有任何人的路总是通畅的。走入困境中时,不妨拐个弯。拐个弯,真的会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