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冬至的散文

2023/03/18好的文章

请欣赏冬至的散文(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冬至

文/一针

冬至,传统而言北方饺子,南方汤圆。然而,我家好像并无此习惯,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节日,但却不会看得太隆重。我也是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过冬至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热闹着,便跟着热闹,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吧,其实有时只是为了不显得太另类。

今年的冬至原本的节奏应该是:下午上完课,回宿舍叫个外卖,看电影,晚点出去买份汤圆应下景,便如此结束,平平淡淡,如平常一般。但是,这一切被闺蜜的信息甜蜜打乱,闺蜜约我晚上一起吃饭,在她看来,所谓过节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吃吃喝喝,聚一聚。想到我本身也没有什么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我总觉得今天的天气很美,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空气中的灰尘太多。灰尘凝聚空中,飘而不散,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状态。这种状态偶尔出现一次仍有其独特之处,若常年如此,成就灰霾,便再无此心情去欣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无人会去欣赏。

前几日,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件毛衣,时机恰好,快递于冬至到达,一份礼物的惊喜由心底而发。这几天忙碌着,幸运的是老天待我不薄,把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的帮我错开。本已忘记今天有课,想着下午应该要练车,却收到教练的通知,冬至放假半天,无法练车,接着下午上课的信息传来,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的。

晚上,应好友之约去吃饭,本想吃饺子,却无奈地发现因为是冬至,吃饺子的人很多,店里早已坐不下。又因受不了店内的拥挤,就只好另找地方吃饭。饭后,闺蜜宿舍中准备自己煮椰汁汤圆,当然,椰汁与汤圆都是买的现成的。在等她煮的时间中,我去另一个地方吃汤圆。因为挚友在那里卖汤圆,那家店是挚友老乡的阿姨开的凉茶店,而去年我同样在此吃汤圆。这家店就在学校门口,所以经常会喊挚友过去坐着聊聊天,当然,冬至也不例外。

平日里我也经常前来光顾,因此也不客气,直接叫了份汤圆。接着便假装不认识挚友,一个人坐在店里面默默地吃着汤圆,听着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家乡话。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偶尔有人进来买凉茶、汤圆、双皮奶等,阿姨离开时,就是挚友在帮忙卖,偶尔尝试一下,体验一番,同样也是一件趣事。

吃完汤圆休息一会,便收到好友的信息,喊我上去吃她亲手煮的汤圆,我便起身告辞,奔赴另一场约会。吃完美味的汤圆便与好友聊了起来,说起我们的共同好友,同样是我们的闺蜜,说着让人心寒的事情,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却不知道该发表怎样的言论方为适合。人际关系总是十分之微妙,有时会突然间亲密,有时会突然间疏远。好友与我讲了很多,都是小小的细节,最后却造就了压垮朋友亲密关系的巨大稻草。或许说的很多话我都会忘记,但却记住了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我当你是朋友才一再隐忍,但是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需要改,若你不改,我便离开。好友在最后送了我一份圣诞礼物,一个暖手的物品,可以把两只手伸进去那种。始终感谢着一直惦记着我的朋友们,当世界崩溃之时,还有他们的支撑。

挚友忙碌了一个晚上,我已记不清多久没有与挚友聊过天了,或许已经忘记了如何开始聊天。总是归于有事说事的状态,但是明明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却无法说出口。就如同今晚,我本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说,奈何挚友累了,要睡觉了。因此,即使再强烈的意愿也只能作罢,而想要说的话,到了明天已不想再说,或者失去了提及的意义,不说也罢。原来,聊天也是需要及时,很多话,无法马上说出口,很多心情,难以立刻表达,过后,已无所谓。

冬至,两份汤圆,一份情感,好似找到了安放之地,或许,是尘封之地。

冬至

文/林黛

时间过得飞快,真的像一匹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不知不觉间,小雪、大雪过后,就是冬至了。这以后啊,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也渐渐回升,节气循环,周而复始,所以,冬至也算是一个吉日呢。

生活在黄海之滨的苏北平原,岁岁年年冬至来临时,我几乎没有过刻骨铭心的感触。或许这里曾经是穷困的渊薮,古老的礼节未能扎下深深的根;或许善良的人们为了生计,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节气所具备的内涵。《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这天,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人们以各种方式庆贺冬至。譬如,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在我的记忆里,我童年时的家乡就像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没有丰腴的身段和青黄黼黻之观,却多了几分萧瑟和委顿。尤其是冬天,除了瑟瑟的西北风吹得正紧,人们也只有闭门围着铜炉打哈哈。不过,冬至总要有所安排的。古时的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家则要祭祀已故的列祖列宗。

如此说来,冬至是我们儿时向往的节日了。因为要祭拜先祖,会向仙逝的先人呈献丰盛的美食,我们也就有了难得的鱼肉,毕竟是活人口惠而实至。这顿午餐的油水可足了,以至我早晨上学时都迈着兴奋的步伐,甚或课堂上都能意会到家中丰美的菜蔬,喜不自禁地流下欲滴的垂涎,放学回家自是手舞足蹈。

这样的日子真好!虽然我从没把冬至当作严肃的话题来敬畏,但我有了那么开心的一天。记住冬至,就是从记住打牙祭开始的。而现在呢?饕餮美味佳肴已是过去式,不知还能不能让冬至永存心间。对于忙忙碌碌的我或他人来说,礼仪似乎不再重要,那种《晋书》上记载的"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的场面,早已是美好的传说,久则久矣!今天的人们正关乎功名利禄,以及说不清、道不明,此一时、彼一时的风花雪月。不过,有想法总是好的。不管是否切合实际,遇上冬至节气,这一天总是阳刚的。阳光照耀晦暗的大地,紫气升腾,安身静体,实乃上天赐予的福气。

不必太在意,不必多忘怀,冬至日的到来,让冬天有了豪迈的气概。枯黄的草木已预感到勃勃生机,风吹过来,挺一挺,昂起头,给苏北平原抹上了一片苍凉。走在冬至的路上,最易分辨人影了。女人们裹着头巾背着风,小孩和老人的脚步有点蹒跚,男人们则像移动的大树勇往直前。田野上行人不太多,只有麦子们在不声不响地修身养性。这时,"攸"地一只慌张的野兔从墒沟里窜出来,慌不择路,只顾朝前冲,以至渐渐变成一个点,消失在远方……

若有一场细雨,冬至会变得更为凄冷。淅淅沥沥的雨,耐着性子下。湿冷的空气浸入骨子里,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门的,就守在屋子里,操持中午的祭祀大餐。这一天也只有这个指望了,让仙界的人们快乐一回,家家门前纸灰缭绕,黑蝴蝶翩翩起舞,冬至日就在人们虔诚的祈祷声和三叩九拜中,漫随袅袅烟灰缥缈而去,不留下一点痕迹,而寒冷却在大地上潜伏下来,撵都撵不走。

当然,也可能有一场冬雪在冬至降临人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这是好事。漫天遍野的雪,让孩子们欢欣。他们堆起雪人,与雪娃娃共舞,多么明媚的童话世界啊!村庄、小河、田野、树木……玉砌银装,像是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这时,你反而不会觉得冷,在老屋里围着炭炉。旺旺的炭火,燃烧着四季之末的激情,释放出别样的暖,融融的,悠悠的,静静的,渗透到内心深处。这份温暖会一直留存,慢慢酿出年的味道。

冬至的到来,离腊月也近了,总要思念远方的人。出门在外,也要想家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亲情,拳拳的友情,甜甜的爱情,化也化不开。也许,冬至的飘雪在窗前飞舞时,一树梅花悄然绽放,正报送春的消息!

冬至暖心饺

文/陈丽琴

我不喜欢冬天,却总爱在冬至包上一顿饺子。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至时,我感冒了,晚上盖上被子还是冷得直打哆嗦。父亲问我想吃啥,我说就想吃顿大肉水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上一顿饺子,可真是奢侈的想法。胖乎乎的水饺盛放在盘中,热气升腾,饺子的香味就弥漫了整个屋子,更不用说咬上一口,大肉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就是想一想都会流口水,更别说吃了。

"去,把那只下蛋的母鸡杀了,给娃包一顿饺子。"

"包鸡蛋饺子吧?要不我上街割点肉。"

"这鸡几天才下一个蛋,钱留着开春还得买化肥哩!"

母亲最终拗不过父亲,杀了家中的老母鸡,给我包了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巧的是,吃完饺子过了一天,我的感冒就好了。日子穷得吃不起一顿猪肉饺子,为此,父亲自责了好长一段时间。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父亲在农闲时间,背上木匠工具,走街串巷挣钱去了。

父亲娴熟的技术,为家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当时,参加工作的人月收入普遍是38元,而父亲每个月能挣到七八十元。家中经济宽裕了,吃饺子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

每个星期天,父亲都会买回来猪肉,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印着指纹、传着手心温度的饺子就诞生了。还记得第一次包饺子,是母亲和父亲教我的。父亲教我擀皮,先把准备好的小面球压扁,他左手捏着小面饼,右手滚动小擀面杖,边转边擀,很快,一个个圆圆的面片就擀好了,可我的两只手总是配合不到一块,擀的皮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父亲告诉我:"左手转一个方向,右手就擀一下,两手要配合好。"我照此法,果然擀出一个圆形的饺子皮。母亲说:"馅儿放多了,饺子的嘴巴就捏不住,馅儿放少了,饺子的肚子就鼓不起来,要在面片中间放适量的馅,先包中间,然后两手合力把饺子皮往中间挤。"就这样,在母亲和父亲的耐心教导下,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包出来的饺子也越来越漂亮。

记得我上初一那年冬至,父亲破例买回了羊肉,待我和弟弟放学回家,母亲已下好两大盘饺子放在桌上。饺子馅里的胡萝卜在外皮映衬下,白里透红煞是好看。我们高兴极了,围在盘子旁,你一个我一个,吃得肚皮滚圆。羊肉饺子被我和弟弟一扫而光,竟也挨了父母一顿骂。父亲还一个劲地埋怨母亲:"我就说别把两样饺子放在一起,你说没事。唉,可怜村东头王家大哥了,没那口福。"事后母亲才对我们说,村里王强伯伯一到冬天,胃寒病就犯了,吃啥东西都感觉没味道,父亲就想着冬至包点羊肉饺子给送去,结果被我们两个小馋猫吃了!

饺子,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的美食,不管是素馅的,还是肉馅的,都觉得特别可口,因为饺子里包裹着父母浓浓的爱。包进饺子里的不仅仅是美味的馅料,更有那一份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冬至一定要包顿饺子啊!"母亲又一次打电话提醒我。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饱含着浓浓的爱和关怀,给我最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受到冬日里别样的温暖。

冬至

文/黎尊乾

爷爷,雨也冻僵了呢?嗯,这雨真是冻僵了哦!

祖孙俩在屋内看雨,外面见不到人,只见到一高一低两道白乎乎的鼻息,还有老人呼出的大朵烟草雾儿。孩子穿着厚厚的棉鞋,踏在陶火炉上,小手儿袖在厚厚的棉袖筒里,戴了大耳毡的小头颅歪着看雨滴,雨滴掉下来,笨拙,没有巧劲儿。老人的陶火炉放在他的军色大衣底下,还不时拿出来用手抄一抄,好把炉火拌旺一些。过一会儿,他拿出新收的烟草叶子,吐了唾沫用双掌使劲地搓,再搓,最后卷成了筒儿,触到陶火炉上燃着了,塞在烟杆锅里,吧嗒吧嗒起来。

这雨,在天上是雪呢;到了空中,吸足了热气,变成了雨;雨到了地上,又成了冰。老人抬头又低头,咧开嘴巴,慢悠悠地说着话,像是给孩子讲故事。

孩子看去,果然在地上有一层亮晃晃的冰;远处的树,枝枝杈杈上,也围了清粼粼的冰。

女孩儿从邻家走过来,穿着木屐,盖出两行漂亮的脚印,带起的泥儿可见玻璃一样的冰皮儿。她围着厚厚的头巾,耳朵露在外面,早已冻成脓疮,几缕黄黄的头发巴在耳轮上,谁也不敢轻易去拨弄。

早饭端上来,孩子们的碗都要先在热水里捂一阵。米饭还是有些特别的,赤豆加糯米,颜色、味道、口感,都不是寻常的饭食。更为丰盛的是晚餐,一家人在厨房忙碌一天,还不算提前一天去石磨房里推磨磨米粉磨豆粉。进磨房是一种繁重的体力活儿,大抵是家家户户用来考验新来姑爷是否勤快耐劳的必试项目。冬至来了,也是检验姑娘心灵手巧的时候,揉面粉,擀面皮,炒馅包饺子,都是女孩子家的活儿。大男人们只是张着大嘴巴吃吃喝喝,夸夸赞赞的词儿可不是顺便能送给人的。羊肉汤加山药煲上一整天,专门为新上门的客人准备。客人也懂规矩,总是分出几份,小孩,老人,都是优先照顾的主,自个儿,只喝极少极少的一碗。

十五六岁的愣头青们最为奢侈,因不急于相亲而需爱惜名声,他们疯玩成癫,举起冬至不白过的大旗,唯恐不叫村人称奇。他们成群结队地行动,末了就聚在废弃的仓库里,或是破庙中,用粗壮的枯枝架起头号的大锅,熊熊火光中,一场一场的年度饕餮盛宴不断上演。常常是整条的狗儿拖进来,拔光了皮毛,赤条条地细细地切成长块的肉肉,放在大锅里,来个水煮狗肉。那味儿,比起寡肉的八哥鸟,比起精瘦的野兔子,比起肥腻的鸡鸭鹅,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几日后,村里起了妇人的寻找,从村头寻到村尾,从村尾寻到村头,最后在那废弃的仓库或破庙里找到答案。一张狗皮,一窝狗毛,三两支狗爪,主人见了,开始痛彻心肺地狂嚎。但因逢冬至前后,骂声一出口也就戛然而止,只能暗地里盘算,以后,再养一只家犬,定是牢牢地锁了脖颈,不再放出去吃尽百家的猪槽。

这日过了,寒夜越来越短,暖阳越来越长。冬至,真是一个美妙的节儿。

闲话冬至

文/张小丽

前段时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可喜可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间。

冬至更是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皇家有"祭天大典",民间也有各种"消寒"活动。

俗语说,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赶上隆冬季节,他在白河边看到很多流浪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天寒,耳朵都被冻烂了。医圣心里很难过,回家潜心研制出一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用原汤煮熟。张仲景让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搭棚舍药,治病救人,开张那天正是冬至日,因而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南方冬至日盛行吃汤圆,取团圆之意。山东滕州等地则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驱寒。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异常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其实无论是水饺还是汤,都有用羊肉祛寒养生的功效。

记得上大学时,冬至当天校园里会贴出"冬至一定要吃水饺,不然会冻耳朵"的温馨标语,颇有趣味。各系自行发起包饺子活动,师生齐参与,买面粉、肉、大葱,剁馅、擀皮,人人有份,热闹非凡,仿佛有了家的温暖。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包出的饺子形色各异,吃到嘴里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至今想起,那样的冬至节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成为记忆长河里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现今冬至吃饺子已成寻常,在严寒的冬日,这一习俗给人们带来丝丝缕缕温暖的记忆。又是一年冬至到,让我们来一碗热腾腾的水饺驱驱寒气吧!

暖心冬至

文/林金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之说,因此,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杀鸡杀鸭,宰猪宰羊来庆贺。然而,每年的这个节日,我总会想起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

儿时,因家庭穷困,每年的冬至节,邻里上下正在热火朝天地筹备着过节,有的杀鸡,有的杀鸭,有的吃鱼,有的置办一些水果糖果等之类的零食给孩子们吃。而我们家,依然是粗茶淡饭,冷锅冷灶。每当这时,我就会倍感落寞。于是,我总会跑到邻居家,看他们过冬至,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过一个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冬至。邻居的人真好,他们知道我家情况,看见我来到他们家,他们总会很客气地让我入席,和他们一同进餐。年幼的我也不害羞,照吃无误。母亲知道后,虽被她念叨几句,可邻居们总会向着我:"孩子还小,你们家又穷,来吃一两顿也没什么的,关键是孩子开心就好啊!"后来,每年的冬至,邻居们都会叫我去和他们一起进餐。吃着邻居们做的美味菜肴,我感觉,那时的冬至过得很美味。

上高中后,我远离家乡,来到市里念书。同一宿舍的五个舍友都是家在市区,离学校很近。这一年冬至,是我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过的第一个冬至节。舍友们个个都拿着自家做的美食来学校:饺子、粽子、白切鸡……唯独我冷冷清清,吃着学校食堂的粗茶淡饭。舍友们看见了,问道:"你怎么不回家拿东西来吃呀?"我摇摇头,眼里满含泪水:"家远!"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即使我回去也拿不出个像样的食物来学校呀!没想到的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不约而同地你夹一个饺子,我分一点粽子,他匀一些白切鸡到我的碗里……瞬间,我的饭碗满满当当的,看着碗里各种各样的食物,闻着那阵阵香味,我的泪一下涌出了眼眶。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有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我认识了好朋友小越,他为人憨厚老实。有一年冬至,他从家里拿来一袋饺子送给我:"兄弟,今天是节日,这是我亲手做的饺子,尽管卖相不好,但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今个儿就多吃几个饺子吧,它能给你带来好运。"接过他的饺子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

时光荏苒,不知过了多少个冬至,然而,冬至里,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却依然鲜活在我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