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

2023/03/19好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精选10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野蛮成长的童年

文/若水

要写童年,我努力在记忆里搜寻童年的影子,遗憾的是,更多的是饥饿和恐惧!

童年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与奶奶、爷爷共同操持着我们姊妹六人的生活。除了养活,还努力供大家念书,而且没有一个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童年的记忆里很少吃饱过。因为家里人多嘴多收入少,常常是入不敷出。作为一家之长的奶奶,既要规划好粮食消耗的进度,又要在必要时保重点。重点不是小孩,是干苦活挣工分的大人。大人苦累要保证基本的营养,小孩嘛,不需出苦力,有吃的就是了。记得有一次我去割马草,差点踩到一只野鸡,野鸡飞走了,却意外地发现有六个野鸡蛋,欣喜至极!回家的路上,想象着怎么吃这几个蛋,口水都流了不少!回到家,奶奶发现捡来的野鸡蛋后,马上叫我"充公"了,而且说要蒸给大人吃,小孩子不能吃野鸡蛋,吃了不好。我无奈又委屈,偷偷躲着伤心了好久!

童年记忆里的恐惧,有的是被无缘无故吓的。记得刚上小学时,因我们村要到邻村去上学,有一公里多。一个冬天的早晨,天还未亮,我们几个孩子就出发了,走到一路口,前面隐约出现一个白影……联想到那个地方不久前才埋葬过一个上吊死的小媳妇,我们不敢迈步了,所有人不敢走也没向后跑。

我当时全身颤栗、腿脚无力!那感觉影响了自己好长时间。后来天亮了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大塑料袋!

有的是被别人欺的。我们村不大,就10来家人,而且多是搬来的,号称老在户的也就其中一姓三家人。我家是最后搬来的。大家欺生,我们孩子就首当其冲被欺了!记得一次因割猪草起冲突,那一姓三家的一群孩子群殴我姐和我,幸亏不远处的二哥闻声赶来,声势加气魄吓跑了那群孩子,不然我们的亏可吃大了!

我的童年,是在饥饿和恐惧中成长的,野蛮成长的童年留下的回忆有些苦涩。苦涩的童年对人的影响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历苦知苦,珍惜生活,感恩社会,从而为社会做自己应有的贡献;另一种是总走不出苦涩的阴影,怨天尤人,或者总有需补偿的心里,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我在努力追寻第一种结果。

童年的记忆

文/WHM--敏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

我的童年就是充满色彩的。忆起童年,有着说不完的话,那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感恩又感伤。

我出生在农村,所以我感觉我的童年比大多数城里的孩子要快乐得多,那时是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光是想想就觉得开心。

那时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总是在一起玩耍,夏天时,每个小孩子的兜里总会揣着许多溜溜(也称玻璃球),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谁赢了,溜溜就要归谁。有时候耍一点小聪明,被小伙伴发现了,就会吵起来,但第二天就会和好,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那时的我是无比幸福的,没有现在所谓的"烦恼".

童年的回忆

文/杨梦林

我的家乡是个四面环山,山水环绕的小村庄,那里山好水好人也好,记得幼时的家乡是一个水多而让人忙碌的地方。

我的家乡有许多水果,如李子、桃子、板栗、核桃……真是应有尽有啊!在外面只要说起白花桃,人们便会想到大龙潭的白花桃,所以又被称为"百花桃的故乡".其实最多最好吃还是李子。说起李子人们总会说酸死了,有什么好吃的。的确是很酸,可是我家的李子往往出乎意料,不是酸的。爸爸每年都要辛苦大半个月给那些李子树、桃树、梨树修枝改叶,他常常会很耐心一边跟我讲解一边给这些树修枝剪叶。我在一旁边听边学。爸爸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简单的扦插和接穗,还有修剪叶时用一些细线把树拉开,让它们可以向四周生长。

一到六七月份,又大又甜的李子啊!桃子啊!还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梨挂满了枝头。可以说是全年大丰收了。每年一到这时,爸爸妈妈总是忙进忙出的装箱,把水果拉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总是早出晚归。看着他们这么辛苦,我心里酸酸的,不忍心让他们这么累。不过现在好了,交通很方便了,车可以直接到地里拉,比以前方便多了。李子卖完了,接着板栗又悄悄地露出笑脸迎接你的到来。我每天拎着一只小桶跑到自己家或是别家的板栗树下去拾又红又大的板栗。板栗的吃法也很不一样。有的煮着吃,有的炒着吃,还有就是把板栗煮熟后剥开外皮,用香油炸,那口味又脆又甜爽口极了。通常家长在做时,孩子们便已经在一旁流口水了。我也不例外。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回忆起来感觉真好。

童年的夏夜

文/胡小琴

童年的夏夜,我们洗完澡后,总是拿着家里的旧床单铺在村子中间的空地上。这片空地上长满了厚厚的青草,睡在上面软绵绵的。每到夏天,村上的男女老少,或坐或卧,摇着芭扇,聚在这里谈天说地。我最喜欢和三叔躺在一起看天上的星星,因为三叔知道哪是北斗七星,哪是牛郎织女星和狮子星……

"这三颗并在一起不是特别亮的星星是牛郎挑着两娃。"我顺着三叔的手指望去,在头顶正上方的夜空,一下子就找着它们了。尽管不是很亮,却很显眼,因为像如此近、并排着如此整齐的三颗星,天空中并不多见。

整个天空最显眼的就是银河了,如一条宽宽长长的带子伸向远方,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星空,从中间隔成了两块。

"在银河的那一边,和牛郎父子同一条直线上最亮的那颗星就是织女星。"我又顺着三叔的手指望去,果真在银河的那一边,不远处的群星中,有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并与牛郎父子三颗星在一条直线上。

《牛郎织女》电影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三叔教我认牛郎织女星时,倍感亲切,仿佛看见牛郎正用牛角挑着两娃追赶着织女,无情的王母用头上的发簪划了一条宽宽的波涛汹涌的天河,硬生生地隔开了爱侣、隔离了骨肉。那时的星空啊,离我们很近,还不时有流星划过,仿佛那飞奔的星星就要落下,但眨眼间却不见了。

满天的繁星把夏夜照耀得通透光亮。萤火虫是我们小孩常捉的小精灵,附近的草丛中、菜园的篱笆上,到处都是。我捉来十多只萤火虫放入蚊帐中,那突闪突闪的小精灵满帐飞舞,时高时低、突左突右,我随着它们的闪烁进入到梦乡。在梦里,萤火虫变成了一颗颗明亮的星星,不停地围绕着我转。

童年的夏夜,我们更多的是在草地旁的空地上做游戏和玩耍。听着不远处田里的蛙声和草地里蝈蝈、蛐蛐及一些不知名小虫的合奏声,我和小伙伴也开始唱起自己的歌谣,开始自己的游戏。"丢手绢,丢手绢,丢下手绢就躲着不见",我们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圈,蹲着拍着小手大声唱道。一个小伙伴拿着手绢,一边跟着唱一边在我们身后绕圈走或跳,如果她停下,把手绢丢在了谁的屁股后头,没有被发现,就该那个"倒霉鬼"站出来表演一个节目,再继续丢手绢游戏。也许是这个原因,大家都不愿意手绢丢在自己身后,都巴不得表演节目的是别人。而游戏中的主角迅速丢下手绢后,会飞一般跑到自己位置蹲下来,笑看表演节目的小伙伴站在圆圈里拘束不安的样子。

丢手绢的游戏,现在想来并没有多少趣味可言,但儿时的我们,总是乐此不倦。还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选一个年龄稍大或长得壮实的小伙伴做最前边的"领头鸡",后面的小伙伴依次牵着前边伙伴的后衣下摆,在"领头鸡"的保护下,和站在对面扮"老鹰"的伙伴周旋。小伙伴们都怕被捉,跟在"领头鸡"身后拼命地跑,嘻笑声和尖叫声一片。一场游戏玩下来,满身是汗,刚换的干净衣服,又要重新换下,回到家里免不了讨妈妈一顿埋怨,"说要你们洗澡了别玩这种游戏的,怎么这么不听话!"看着妈妈板起了脸,我们马上认错,鸡啄米似的点头,答应下不为例。可第二天夜晚,在玩游戏时,妈妈的话就跑到爪哇国去了。我们玩得太兴奋,甚至在梦里都发出"咯咯"的欢笑声……

谁还记得童年的时光机

文/曹逸

我和大雄一样笨,为什么多啦A梦不来帮帮我。

小时候不止一次地在内心呼喊着这句话,幻想着那个蓝色的小胖子,挂着一颗铃铛有着万能口袋和任意门却害怕老鼠的机器猫。现在啊,这个身影依旧清晰,我却开始怀念多啦A梦的时光机,为着这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童年的夜晚,是可以看到星星的。爱上西安,就是从它的夜空开始的吧。西安是一座很小的城池,至少十年前,它没有上海繁华,没有北京洋气,没有南方小镇那样美丽,但我独爱这一片土地。因为这座城有着最闪亮的星光,最深蓝的夜空,宁静,祥和,激发出我对太空的想象。现在呢,天空是灰暗的,又有多少小朋友可以在这样的天空下真心地说出"我想当宇航员"这样的梦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看星星都成了一种奢望,现在想看"星星",恐怕只能去动物园了。

童年的冬天,是会下雪的。有关儿时冬天的记忆,恐怕都凝结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了。那时学校离家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下午两点上课,中午12:30吃完饭就和小伙伴们在楼下玩雪,那时候的雪可以没过小腿,灌进鞋子里,冰冷却刺激。犹记得有一次在院子里玩忘了时间,直到看到大人们都去上班,看到传达室门口挂着的表,1:55.后来啊,只记得不顾一切地往学校跑,和老师前后脚地进班。

童年的雨后,是会有彩虹的。彩虹,是童年时一道绚丽的梦。永远也忘不了看到彩虹时的欣喜和新鲜感,七彩的颜色迷幻了我的双眼,也绚烂了那时最纯洁的心。前两天去了太平森林公园,最顶处的景点叫"彩虹瀑布".一路上艰难前行,半山腰碰见返回的人说彩虹瀑布上的彩虹很好看。只为了这一句便加快脚步,想捕捉到久违的感觉。看到瀑布,垂直下落160米,十分壮观,但不巧,等候了半个小时,阳光忽现忽隐,彩虹始终没有出现。有人说,彩虹是受过挫折的阳光,还有人说,错过了雨,却收获了彩虹。彩虹,是阳光也是温暖,是错过也是收获。于我,更是尘封许久的回忆。

童年的小伙伴,是会相约一起回家的。当年我上的那个小学并不是名校,可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去那个学校,因为它离家最近,小伙伴们都在学校附近住。那时不管刮风下雨抑或烈日炎炎,总有人陪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百米开外都听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最后一个儿童节,班里的节目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是领唱,那算作童年一个完美的句点吧。

我的童年没有喜羊羊、没有灰太狼、没有麦兜,却有一个带给我欢乐和梦想的多啦A梦。那个蓝色的小胖子,爱吃铜锣烧,有着大大的铃铛和神奇的口袋却害怕老鼠的机器猫,填满了我整个童年。

嘿,多啦A梦,可不可以借一下你的时光机,让我回到十年前,再看看那时候的天?

评析:童年的回忆是最美好的,那时的天真无邪,那时的风景,那时的伙伴,那时看过的动画片,吃过的棒棒糖,玩过的小玩具,都是最独特的记忆。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我们只能向前走。不过还是可以偶尔回头看看,给照片上那个咧着嘴的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

童年往事

文/舍得

今天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农历小年,在这里先祝各位朋友小年快乐,天天开心。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在写童年的事情,自己的内心便也有所触动。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在一年年变老,好像回忆也会渐渐地占据自己的内心。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还是童年的时光最值得回味,也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候。所以,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写一下自己的童年往事。

可以说,在童年的时光里,好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精彩。春天,山花烂漫,小草吐绿。这个时候,总会找机会跑到山上去感受一下浓浓的春意。而学校也一般会组织一些登山活动,搞个寻宝比赛,虽然只是一个铅笔或者橡皮的小礼物,但也让每个人都期盼不已。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美丽,就在于它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到处都充满了绿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美。到户外踏青赏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都会让人格外舒畅。而我自然也不会浪费这最好的时光,经常会到山间田野感受春的美丽。采野菜、摘山杏,经常会乐此不疲。

当然,最精彩、最快乐的季节还是属于夏天。一是夏季的雨水充沛,可以使我们这些爱玩水的小男孩可以尽情地享受在河套游泳的乐趣。记得小时候,自己还在老院里住,出门口就是一条河。经常在晚上会听到水声轰轰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又下大雨了,西边的大坝已经被冲开了。早晨起来出门一看,果然水都已经快到门口了。

而雨水带来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天然的游泳池,每天中午天气较热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娃子便会跑到河套中去洗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学会了狗刨,后来又学会了仰泳、自由泳。随着技术的提高,后来居然和许多小朋友到更大的水库里去玩。只可惜,自从上了初中以后,直到现在,几乎就再也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泳技,现在可能连狗刨都不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非常期待的事情就是在夏天可以吃水牛。入了伏后,赶上下雨天,就会出水牛,我经常会顶着一个塑料布,冒着雨赶到山上去捉水牛。这边下着雨,可以看到一个个水牛正从泥土里往外钻,把它们抓住放进瓶子,感觉真好。有的时候,遇到飞行的水牛,就在后面追赶,将它打落下来,同样乐趣无穷。当然,最后的战利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把它们的头和翅膀去掉,然后用盐水一泡,再用热锅一煎,味道太好了。

在暑假里,也是自己儿时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去山上放毛驴。早晨骑着毛驴到山上,把毛驴一撒,这些小朋友就开始去玩了。捉迷藏,打扑克,找鸟窝,做各种娱乐活动。到了太阳快到头顶的时候,也该回家吃饭了,赶上毛驴,下了山,骑着就回家了。下午,睡过午觉,又开始了与上午类似的经历。那时候,就像上学一样准时,如果没有什么特殊事情,都会去山上聚会。

而当时的环境也非常好,天热的时候,我们就会找个松树林去放毛驴。山泉哗哗,松涛阵阵。渴饮山泉水,饿了就摘些野果子吃,那种生活现在想来真的太过瘾了。而有时候,利用闲暇的时候,还会去采摘蘑菇,回家的时候也收获不少呢。

秋天,硕果累累,春种秋收,到了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古语说得好:三春难得一秋忙。由于,家中的劳动力就是妈妈及几个姐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所以虽然自己年龄不大,但也早早地就加入了进来。虽然有时候也累得够呛,但看到一家人收获满满,那种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的感觉也让自己深深地记在心中。

而且,对于一家人来说,辛苦劳作了一年,这个时候才是收获的时候,所以虽然每个人都很累,但却也用欢笑来庆贺一年的好收成。毕竟,有了好收成,才会用粮食去换取一些需要的日用品,让紧巴的日子可以宽松一些。

冬天,同样是一个让自己深记于心的季节。除了下大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外,自己差不多整个寒假都会在门前的冰面上度过。因为性格内向,也不愿意去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所以就利用现成的资源,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因为买不起冰尕,看着样子就自己找块杨树棍自己用小刀削,削圆了然后在头上用个小珠子一放,居然也玩得滴滴转。

后来,看别人家开始玩冰车,自己就照着样子动手做,居然也能做得像模像样的。现在想来,也真的很佩服那时候的精神与能力。往往在冬天的假日里,不用到别处去找我,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和一个比我年龄还小的孩子在冰面上尽情玩耍。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话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感觉那时的童年时光太美好了。无论寒假还是暑假,好像就没有为作业发过愁,在自己的印象中,好像父母就没怎么管过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业少,很快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尽情地玩耍,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假期。而看看现在的孩子,有的三四岁就被送进了幼儿园,整天就知道与知识打交道。上学要学习,放假要补习,还要被家长送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好像他们的每一天都并不真正地属于他们,而他们的玩乐时间也可以说少之又少。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童年时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绝对富有。

有时候自己就在想,我们虽然已经成家生子,孩子都马上要告别童年,走上青春期,但我们却对童年的生活记忆犹新。而他们呢?他们的童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还会有这么深刻的童年记忆吗?

所以,正是有感于此,我想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作业的量继续减少,让孩子保持更多一点的玩乐时间。毕竟玩乐的时光过了,即使你给他再多的时间让他去玩,可能他也没有那种心情了。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呢?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走得太超前了,被太过于功利的思想所累,总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呢?我们花大气力培养的孩子,却是身心并不健全的速成品。他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缺少生活的磨炼,是只知学习的书呆子,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

童年记忆的片段

童年留下的记忆很多,只觉得小时候的我,每一天都特别的快乐……

▲没有作业的负担

那时候,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非常少,差不多半个小时就ok了。然而,我却跟别人不一样,我得再写一篇日记和两篇大楷字,那是妈妈给我留的家庭作业。只要家庭作业完事,我就可以随便的疯玩了。虽然我为了应付妈妈的"差事",常常把日记写成"流水账",两篇大楷字也不过"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但是,我还是从中有所收获。

现在看起来,妈妈当年的确有远见。就是因为我每天完成了妈妈给我留的家庭作业,才使得我现在回忆起那段往事,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才让我拿起毛笔手不抖,遇到"关键时刻"还能应付几笔。

▲最喜欢吃零食

当年,妈妈的工资相对比较高,文革时初期,妈妈的月薪就77.00元。妈妈常常给我买些糖块、饼干、苹果、桔子、香蕉……这是那个时代的小孩子不敢奢望的。妈妈宠着我,冬天,我要吃冻梨;夏天,我要吃洋姑娘……妈妈都能满足我。甚至我要啥就给买啥,还常常给我零花钱。

家庭坏境培养了我性格爽快大方,而且不吝啬。我常常会把妈妈给我的零食分给小伙伴,那可是当时的小朋友很少吃到的。以致我的小朋友都羡慕我,都羡慕我有个好妈妈。

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块山楂糕。紫红色的山楂糕呈长方形,柔中有型,有极富弹性。摸一下,颤颤巍巍;舔一舔,酸甜可口。那种感觉应了现在的一句广告词:"味道好极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偶尔给我买来山楂糕,我总是舍不得一下子吃掉,总是一点一点的舔,舔得我直咽口水,只觉得满嘴的酸甜儿,让我回味无穷。

瓜子是我经常吃的零食,妈妈每次买上三、五斤生瓜子,晚上得闲时,自己在家炒上一些。在外面"疯"累了的我,闻到满屋子的瓜子香味,顾不得刚刚出锅的瓜子烫不烫手,狠狠地抓上一捧就大嚼起来。不知不觉中,两手和满嘴都被瓜子灰染得乌黑,才在妈妈的催促下,余兴未尽地洗手睡觉。

现在,每当看到小巷里的烘烤机炒瓜子,我就会想起当年妈妈自己在家炒的瓜子。那刚出锅、热得烫手、带着浓浓香味的瓜子,就会想起自己那不顾一切大嚼的狼狈相。

妈妈虽然溺爱我,惯着我吃零食,但是,她支持我分好吃的东西给小伙伴,培养了我为人爽快大方的性格,使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与人为善,能团结大多数同事,让我受益匪浅。

▲欢欢喜喜过大年

我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鱼、肉、蛋及及各种好吃的。

大年初一,是小孩子收获最多的时候。无论去谁家拜年,那家的大人都会塞给你一大把糖块、花生什么的。当孩子们的衣服兜里装得满满时,就赶紧跑回家里,倒出空兜,再去挨家挨户地拜年……

而我,这时的脚步总是比别人更快。晚上回来数数自己的成果,常常会比哥哥姐姐多上那么一点儿。最多的是花花绿绿的一大堆硬糖快,奶糖、大虾酥太贵,很少见。大虾酥又香又酥,我咋也吃不够。吃完的糖纸也不舍得丢掉,孩子们把收集的糖纸用手展平,夹在书本里。有玻璃纸的、蜡纸的、还有花纸的……收集多了,小朋友之间相互比谁的糖纸品种多,比谁的糖纸漂亮。

▲有趣的童年游戏

"歘嘎拉哈"是女孩们喜爱的游戏。所谓"嘎拉哈"就是把猪或羊的前肘关节的一块骨头,用油漆在其四面涂上颜色。四个一组,配上口袋"歘".即在扔出的口袋没有落地的一瞬间,一次次摆正"嘎拉哈"的四个面。

跳皮筋也是女孩们喜爱的活动,嘴里一边哼着当时流行的歌曲,一边一条腿奋力抬高,勾住逐渐举高的皮筋,瞬间踩在脚下,忽地又松开皮筋,使其又弹向空中……就这样,两条腿随着歌曲的旋律随着皮筋上下翻飞……小女孩几乎各个都身轻如燕,我当时就会好多套跳皮筋的绝活。每天放学,大街小巷总有一群女孩儿跳皮筋,我当然是跳皮筋的高手,都愿意与我一伙。因为她们跳"死"了,我只要多跳几次就能把她们救"活".妈妈说我这双39码的"大脚",就是跳皮筋跳大的。

▲"逃票"看电影

小时候的我,特爱看电影,只要上映新片,我就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看。我同学的哥哥在电影公司上班,我就走同学哥哥的"后门".为了躲避查票,他哥哥总是把我们安排在放映室隔壁的窄小的黑屋子里。

当银幕上出现了金光闪闪的"八、一"五角星的标志时,我俩也随着全场的观众欢声雷动。我会随着电影故事的情节而哭,也会随着"高、大、全"正面人物的"胜利"而欢呼。我童年的很多记忆是与电影有关的。比如:当自己说的话遭到别人怀疑时,我会说"向毛主席保证".这样,我的话就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因为那个年代,谁也不会欺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而这句话,我就是跟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学的。

▲情愿自己生病

小时候我"盼望"自己生病,因为只有生病了,妈妈才会给买罐头、桃酥一些好吃的。玻璃罐头瓶子外面贴着漂亮的商标,透过玻璃看得见里面泡着几片苹果、桔子或梨,舀上一汤匙甜甜的罐头汤,再吃上一口水果肉,只觉得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一半……多年以后,我一想起小时候生病的情景,记忆里就是甜甜的罐头和母亲那关心的眼神。以致,盼望自己隔一段时间就生一场病,觉得只有生病了,才会吃到好吃的罐头,生病了,才会有母亲关心坐在自己的身边……

▲累死人的剁鸡菜

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为了能吃到几个鸡蛋,许多人家不得不自己养鸡,我家也养了几只鸡。我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家里剁鸡菜,天天剁鸡菜就成了我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我家的鸡也好像认识我似的,一见到我,总是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好像不停地问我,"鸡菜剁好了吗?我们早就饿了……"

一天又一天,我长大了,由小孩子长成了大人;一年又一年,我变老了,由上班的年轻人变成了退休的老太婆……童年那快乐、无忧无虑的故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童年的记忆却永远滞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常常想起……

我那个温暖的童年

文/尘埃里花盛开

我出生在一个一亩三分地的大院里,东西七间房,还剩了很大一块空间,南北五间房也没有齐了两边的院墙。所以西房和正屋的交汇处,按着风水师的指点,就种了香椿树,一年一年,小香椿树孜孜不倦地新生,老香椿树们潜移默化地老,使一块不到二十平米的地方渐渐有了些森林般的肃穆繁荣。鸡们是最喜欢在那里刨食的,有野草有昆虫,还有一两块干草铺就的天然铺,有哪只母鸡突来私心也好偷偷地把鸡蛋藏在那里。鸡是放养的,早晨打开鸡埘,就给了鸡天马行空的自由,院门也是开着的,虽然早早打了鸣,鸡并不急着早起,踱着慢腾腾的步子,一个接着一个,有点随意有点懒散地拍拍懒翅,三五成群,闲逛去。黄昏的时候,通常自己会回来,偶尔心血来潮,想去别人家借宿,也会被别人家的鸡啄回来。

院子里有一口井,辘轳井。井旁种一株刺玫。五月来临,那刺玫招蜂引蝶,满院子的香味,提醒着春天可就来了。刺玫的花是不会枯萎的,开得正旺的时候,很小心地躲过了刺采了花瓣,花瓣是不用洗的,那时候没有酸雨这种雨。捣成泥状,拿酒腌了,装在瓶子里,就吊在房檐下,进进出出的闻着玫瑰的香。春去秋来,遇到谁家有迎新嫁女的喜事,姥姥就从房檐下取了那瓶子,送了人蒸花馍去,那经过了时间腌制的玫瑰是做馅的,锦上添花的事,是那井旁刺玫的功德。那味道真香,飘啊飘啊,飘到我童年的尽头。其实我很想偷偷吃几口,可惜瓶子太高了,总是够不上。

院子里分散着三棵杏树,位置是三国鼎立那架势,杏花开的时候,满院子的热闹,三棵杏树遥相呼应,竞相争锋。那三棵杏树,给那大院增添无限生气。秋天,杏儿熟了,姥姥让我们姐妹三个把杏核捡回来,捣出杏仁,卖到供销社去,然后交我们的书本费用。三棵杏树,就解决了我们几个的教育费用问题。

上学是不要人送的,从我家到学校,顺着一条河,河那边是田野,冬天,三三两两划着冰就上学了;夏天,田野里地堰上,种着豌豆,同伴两三个,溜着地堰,一边摘一边吃一边走,学校好近啊,还没吃尽兴就到了!路上偶尔贪玩磨蹭,会有看见的大伯大爷喊:还不快去呀,小心先生打!

放学后,黄昏,春天,我们就去捡"黑婆",一种全身黝黑,长着翅膀的小昆虫,吃杨树的叶子,也住在杨树叶子上。顺着路两旁的杨树一路走过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会囚禁满满一瓶子"黑婆",间或还会有螳螂,串起来,拎回家喂鸡。瓶子是玻璃瓶,装过墨水或者墨汁的,不是塑料瓶,第二天倒出来,虫子还醒着,让鸡虐食。夏天去拔草,苦菜,这苣那苣,嫩生生的,田野里招手。偶尔馋了,野草也可以吃的,随心随口,嚼两片醋柳儿在嘴里,那个酸啊!呵呵呵,酸的很安全很开胃!夏天,草是猪的主食。猪是一年才出栏的,可以尊重自然寿命慢慢长,胖的纯粹,也长得放心。

作业不多或者没有,偶尔会有意外,家人都睡了,一个大炕,一个人写作业,全家人催着呢:"写没写完啊,我们可要灭灯了啊,再要有这么多作业,二妞你明天带张报纸给她们老师看看,报纸上不让给小学生留太多作业。"一边哭一边把作业写完了,担心着姐姐明天别真把报纸带给老师看哦!

我的童年,玩具是河里的蝌蚪,河沟里的鹅卵石,背景是阳光的味道和青草的气息,那时候泥土松软而且安全,雨后,泥土泛着潮,拿一个小小的灯盏,瓷的,看上去很粗糙,把土填进去,压实再倒出来,一个个小小的馍状的圆,整整齐齐摆在葵花叶子上,放在太阳下,像模像样地蒸,您这样玩过吗?这叫蒸馍馍。我们的童年没见过滑梯转椅,我们在小桥桥栏上赛跑,一边一个,带着些冒险的游戏里掌握平衡,把没遮没拦的笑声盛开在大人们纵容的微笑里。我们的童年,没有游泳馆,双足在小河里蹦跳,圆滑的卵石按着脚心,小鱼儿很放松地在腿边游来游去,滑腻的水草飘过来,缠着脚踝,有点痒。最大的危险来自蚂蟥,但是七八岁,能走进水里的孩子都不会怕,随处拿一根小棍,轻轻一挑,晒在桥栏上,观察它魔术般地变形。没有识字图片,慢慢会知道,哦原来水面上飞来飞去的我们叫河西西的小昆虫就是蜻蜓啊!自己做的沙包,自己缝的毽子,自己精挑细选的小石子。捉迷藏的时候去田野,找到你之前,你可以把高粱杆当甘蔗吃够!没有网络,自己在地上画格子,三行两行,小脚丫能跳出无穷花样来。照样玩到昏天黑地,山渐无棱,天地一色,妈妈带着愤怒的叫声传过来!熟悉的村里街巷,三转两绕,在妈妈找到之前回家。

我的那低成本的童年啊!轻松自在随意的童年啊!如今,它会在在我的梦里偶然探望,会在给儿子女儿交管理费的时候叹息,会在孩子们打游戏的时候失望,会对五岁孩子的书包感觉沉重,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吃着洗了无数次的草莓,会怀念我童年的青草,不知道哪个更安全些,偶尔下雨,城市的街道水流成河,孩子们会兴奋地大叫:"妈妈,看啊,小河!"那怎么会是小河呢?城市的街道拿不出对小鱼小虾的馈赠啊!车水马龙,想有一次畅快的奔跑,妈妈得陪你去广场。动画片说牛是这么叫的:哞。亲爱的孩子啊,其实哞是牛的普通话,咱村里的牛说方言,偏后鼻音。

童年的芦苇地

文/郝天鹰

初冬来临,又到了芦花飘雪的日子,从家乡贴吧上看到了几张芦苇图片,顿感眼前一亮,关于芦苇的记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小时候,老家的雨水特别多,村庄内外布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坑和沟渠,水坑的旁边长满了芦苇。

每到春季,冰雪刚刚融化,芦苇芽就像个报春的使者,带着一抹羞涩,破土而出,露出了一个个尖尖的细芽。芦苇地里,各种野草也相继发芽,茅草也学着芦苇的样子,用尖尖的脑袋拱开地皮,嫩绿的外衣包裹着淡黄的芯蕊。在那个物质匮乏的七十年代,茅草芽是孩子们渴望的零食,剥开绿皮留下芯蕊,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丝丝甘甜让人喉舌生津,一缕缕草香令人口齿难忘。在家乡的地方语中,拔茅芽称之为提(家乡语"di")"荻谷",茅草芽叫"荻谷"大概是因为茅草吐蕊后形状像谷子的缘故。

每当早春时,放学后的小伙伴们,嬉笑打闹着直奔到芦苇地里,不顾芦苇芽扎疼了屁股,蹲在那里,一边唱着:荻谷,荻谷,你出来,我给你杆饼熬菠菜。一边四处寻找"荻谷"的倩影。那时候,白饼和菠菜都是庄户人难得的美食。大概在小孩子的世界里,"荻谷"像一些有感应的精灵,给它许诺些好贡品,它才乐意出现在眼前。

不知不觉,在孩子喧闹声中,时光就进入了夏季。芦苇在日月照耀下慢慢长高了,芦苇地也成了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棵棵芦苇伸展着长长的叶子,像穿着绿色纱裙的女郎。芦苇地也蜕变成一片绿的海洋,微风荡漾,沙沙作响,棵棵芦苇翩翩起舞。每当这个季节,收工回来的母亲,蒸地瓜窝头时,总是指使年少的我,快速地跑到芦苇地里,劈一把芦苇叶,平铺在篦子上,再把窝头放在上面。蒸熟后的窝头,有了芦苇叶的铺垫,一来不粘篦子,二来有了芦苇的清香,真可谓一举两得。

夏季的芦苇地还成了鸟儿们的天堂,它们常常为了躲避外界的打扰,躲在芦苇地里,一边婉转啼唱,一边生儿育女。知了也常去凑热闹,一边"知了、知了"地叫着,一边趴在芦苇杆上吸取芦苇叶的露汁。我和小伙伴们常轻手轻脚地走进芦苇地里,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栓上网兜,把许多知了罩进了我们的布袋里。有时候,还有一些意外收获,我们会从芦苇地里捡起一窝鸡蛋和鸭蛋,不知是谁家的鸡鸭,把蛋落在了那里。那时候,农村的鸡、鸭、鹅全是放养。

芦苇不停地拔节,每当到了秋季,芦苇也抽出了白绿色或淡紫色的花穗,和地里的高粱遥相呼应。芦苇地里,各种野草茂盛起来,野花竞相开放,野菊花金黄一片,敷面秧的蔓藤缠绕在芦苇上,挂起了一朵朵粉红的小喇叭花。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地环儿"的草棵,极易生长在芦苇地深处,它的根茎两个蜗牛般的大小,形状和长地瓜有些相似,只是多了些螺丝般的痕记。我们常常把它挖出来洗干净,扔进家里的咸菜缸里腌制。几天后,脆咸的"小地瓜"就成了我们下饭的好菜。

霜降一过,大雁南飞,芦苇也像万物一样经历了斗转星移,叶子由翠绿变为枯黄,头顶上的花穗颜色也渐渐变淡变白,像一个垂垂老矣的白头翁。西北风一吹,芦苇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飘洒洒地飞往天空,好像提醒人们收割的季节到了。这时,生产队的钟声响起,队长一声令下,父亲和乡亲们各自挥舞着镰刀,在芦苇地里挥汗如雨。芦苇一片片撂倒了,匝成捆分给了社员,我和小伙伴们就去扫芦苇叶,连残留在地上的芦苇茬也不放过,这些都是做饭取暖的好柴火。

农闲时,父亲把那些细小的芦苇打成毡子(家乡语毡念"san"音),挂在我们破旧的屋门上,来抵挡寒风的吹袭。挑出一些粗壮的芦苇留着,来年春天用特制的刀具,把芦苇杆分成四片,然后编成鸡笼和席子。鸡笼,养鸡崽用。席子,留一张铺在床上,剩余的拿到集市上换些零花钱。

岁月悠悠,一晃四十多年过去,父亲也早已驾鹤西去,回到故乡再也寻觅不到小时候的影子。这些年,雨雪稀少,连续干旱,村庄内外的芦苇地也早已绝迹,但那些有关芦苇地的记忆却深深地扎根在脑海里。如今,想念童年的芦苇地,更怀念苦难一生的老父亲,常常使我不能自禁,悠然泪滴……

记得童年的那场雨

文/屯子不大

过了立秋,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刚刚艳阳高照,一片云彩飘过,下个稀里哗啦。多少年来,这样的降雨还是很少见的,尤其在立秋过后的东北。

打电话给乡下的亲戚,询问降雨量过大会不会给庄稼造成危害,说是还好;问他们做饭的柴禾都浇湿了怎么生火,亲戚乐了,农村早已经用上天然气,多大雨也不怕了。几十年光景,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小时候的乡下,可没这么幸运,那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什么是天然气,电磁炉。

记得小时候,每有下雨变天时,母亲紧忙抱上几大捆柴禾,放在仓房里。家里取暖做饭,柴禾是主力。外面下着雨,柴禾垛浇湿了,家里依然能吃上一口热饭,这算是母亲的未雨绸缪。八十年代,天气预报还不是很准确,连续下上几天雨,仓房里的柴禾不多了,母亲便扶着窗框望着天,心里犯了嘀咕。满院的泥泞自不必说,没有柴禾做饭是最大的烦恼。我和哥哥倒是很高兴,可以拿着几毛钱,一路歪歪扭扭去小卖店,买面包吃,借了老天爷的光。

最难的时候,父亲领了一些客人回家,招呼母亲做饭。母亲很贤惠,不在人多的时候给父亲脸子看,还是背地里冲父亲发火,指着仓房里烧光的柴禾,愤怒的说,烧大腿做饭吧!父亲也不急眼,笑着给母亲赔罪,至今回想那场景,都是暖暖的。

父亲冒雨跑出屋外,不一会拎回几根杨木檩子,乍一看湿漉漉的。用斧子劈开,露出白色的木肉,是干爽的。那时父亲正当年,三十出头的年纪。一会儿就能劈一大堆木头柈子,母亲一旁用毛巾给他擦汗,抱怨此时全无。

蒙蒙细雨,夹杂炊烟袅袅,恍惚在村庄的上空。有酒有菜,有朋来,大人喝酒,小孩子看热闹,偷偷放一块鸡肉在嘴里,忘记抹掉嘴角的油星。母亲照顾着客人,不时扶着窗,望着外面的淅淅沥沥,灶里火苗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