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描写乡村景色的美文有哪些

2023/03/29好的文章

请欣赏描写乡村景色的美文有哪些(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乡村四季歌

文/和弦

春雨稀稀疏疏地飘落在双肩,轻柔的微风中夹杂着轻微的花香和泥香,沁人心脾。从高处往下看,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小草破土而出,悄无声息地装扮着这度过了一个单调季节的村庄……

一到春天,各家各户开始耕种。这时的故乡气候还没有完全暖和,依旧有一丝冷气眷恋地留在了春天,这时的早晨是最美好的。当第一缕阳光渗透了大气层进入村庄时,烟囱里一缕缕炊烟与阳光交融在一起,照映在田野上,农民伯伯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夏天是水草肥美的季节。村里的人把家里养的牛、羊放出来,给绿油油的草地上镶上了一颗颗星辰,给这沉闷的夏天增添了一抹亮色。阳光照映在水波粼粼的池塘上,水面的倒影跟水里的鱼儿玩捉迷藏,为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凉爽。

一转眼秋天到了。那高傲的高粱此时也低下了它的头,一眼望去,各种的庄稼交融在一起,金灿灿的光照映在农民伯伯的脸庞上,这一切的一切都被自然的画师画得无可挑剔。

果园里的那一个个小精灵,绽放出一个个笑脸,在向农民伯伯炫耀它们的成果。一群蜜蜂在忙着运输果实里蕴含的能量,连那蚂蚁大家族都在蚁王的带领下去帮助农民伯伯捡拾谷粒,好不热闹。

"呼……呼……"一阵强烈的风吹来,土地上只剩下忙碌的人们,那风吹得树伯伯的脸生疼,一场不大不小的霜使树伯伯在空中瑟瑟发抖。每个人出门前都要把自己裹得像个棕子才肯罢休。此时放眼望去,温暖的阳光照在刚生成的露珠上、瓦片上,给村庄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夜晚的村庄是那么安静,只听得见一阵阵风在经过树梢时发出的声音,各路星辰的来临使夜空变得更加璀璨,月亮也躲进了云层去休息,窗户里传出了轻微的鼾声,只留下了一片村庄的安宁。

雨后乡村

文/荷花小女子

绵绵雨

雨在喧闹,诉说着这个贫瘠的乡村,没有人知晓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只知道雨在洗礼。

像是要洗去这尘尘埃埃,没有太多言语,没有人知晓。我在踌躇,行走雨下,心情悠长。

雨在绵绵的飞,能打湿花朵吗?六月的雨,你的心怀,是否会冷清?不要这样好吗?

我能不能,落在树梢听听鸟儿的歌声?

你不要问,雨还会下多久,你只要知道,雨后一定是晴天。

雨中飞过的鸟儿

天空一道风景,一只勇敢的鸟儿在雨中飞过。

是否记得曾经的伤痛?你不要哭,翅膀会为你护航。在你穿越雨心之前我会久久遥望你,漫漫孤旅中,飞过每一滴雨滴。

气风了,你可要小心哟,不要碰到曾经的伤痛哦。踏着湿湿的雨,走过这个空空的天。

不要去想,下一刻的风景,走过千山万水,走不过天一般的空旷。

街灯下

灰灰的灯光拉开夜幕,冷冷的走,湿湿的走。我不能仰头看你朦胧的眼,村民在流动,炊烟在欢腾,对着敞开的门扉,农家菜香迎来。天空很低,雨,碰不到农人的忧愁。

迎着街灯行走,嗅到泥土的味道,一种不知名的味道。我无法写尽,生命意义的点滴。什么时候雨变成了乡烟,所有失意融化,回忆依旧是回忆,翩然而去。

路旁边,青草浅浅低唱,哪怕只有一会儿,也足够让它停留。

雨,乡村,街灯,自由,哪怕只是一片嘈杂,街灯依旧。

农家人

撑起手中雨伞,慢悠悠的在走着,没有过多的想法,就为那一顿晚餐。三五老农言笑着,烟圈在雨中摇荡。呼唤之声在农家,不变的温馨。

在多雨的季节,蓝天看不到,温暖节拍点点冰冷,扎在幽深的泥土里,敲打着洗过的村落。

肩上锄头卸下,凄凄的看在墙落。一天雨落一天农闲,在润烟浓的乡间,几番风雨过后,已是零落,已是清愁。

炊烟,乡村土生土长的植物

文/彭根成

炊烟是乡村土生土长的植物,母亲一日三次,用柴草辛勤浇灌。炊烟以一种袅娜的姿势从低矮的灶膛爬上屋顶,然后再肆意蔓延,像藤萝一样将美好的日子向前有序地舒展。勤劳的母亲在灶台前后不停地旋转,如同一只疲惫的陀螺,为我们收获着一日三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炊烟是乡村飘扬的一面旗帜,母亲就是升旗的旗手,和旗帜一起升起的还有母亲内心升腾的希望与沸腾的生活。每当旗帜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和炊烟一起缠绕着飘向高空,直至融入那无边的蓝,直到它成了母亲最温暖的臂弯,直至它成了母亲最亲切的呼唤。外出务工的人们看到这面旗帜,就如同回到母亲的怀抱,如同回到亲人的身旁。

炊烟是乡村头顶每天都长出的几根青发,母亲常常用田间弯曲的小路、曲折潺潺的溪流和它一起编织成故乡长长且美丽的辫子,也常常用一把心灵的木梳将它细细地梳理,梳理我们共同的回忆与希望。

炊烟是一首含义深邃的乡土诗行,母亲一年四季用柴禾蘸着乡情写就,歪歪扭扭,寓意深刻。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却总能趁着夜色闯入游子的梦乡,每一次阅读,都会呛得热泪盈眶。

炊烟是乡村最经典的手势,总是友善地在空中挥舞着;炊烟是乡村最抒情的呼吸,每一次呼吸都蕴藏着向上生长的无穷力量。

炊烟是乡村供给岁月的一炷香。它没有光,却常常将乡村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照亮。

乡村春意

文/余騠

从来都没有这么深爱过乡村的春天。

故乡经历了一个大雪的冬天,春意便早些与人邂逅。过了除尘节,我和妻子女儿才回到老家与父母过年。地潮湿了,农民们开始种土豆了。除了忙着做各种吃食,我们把玉米都脱粒归仓。黄金一样的玉米粒没过你的小腿包,堆成一座小山丘。唯有这样的时刻,我才为经年累月在地里劳碌的母亲土地感到自豪。大地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土地才是母亲的母亲。

照例我去扫阴沟里的落叶。那些竹叶、栎叶和核桃叶什么的在风吹鸡刨下,时塞满了沟道。满眼的枯枝败叶让人不禁对肃杀的严冬心生一丝黯淡。你在青葱的翠竹之下,发现了几枝因为没有霜雪而依然碧色逼眼的蕨叶,心儿就会为发现早春的踪迹而欣喜若狂。扫帚扬过,枯草翻飞,草丛根部,许多浅绿色的脑袋都对你绽开笑脸:"嗨,我们来了!"漫长的禁锢与忍耐,原来是在贮蓄下一次的振奋与雄起。梅子树上花开正旺,雪一样挂满枝头。蜜蜂演奏者满是蜜意的曲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不禁佩服古人创作了这样的佳句来迎春、纳福。多少的岁月,多少的人,该没有人不去拥抱去悦纳这刚更新的万象吧。

韶华易逝,青春难有,惟有这春意去了又回来。回到学校,竟发现围墙外的邻居农家的杏花于不知不觉间灿烂了你的心情。粉里带红,红中透白,千朵万朵,密密匝匝,堆得你的双眼一定满满当当,盛装不下。馥郁的醇香,直沁入你的五脏六腑,透达于每一个细胞。正如那伸过墙头的枝头挠得挠得心里痒痒的。三月,杏树又换上了一身鹅黄的外衫,多像唐朝仕女的霓裳羽衣呀,红润得就像喝醉酒的贵妃那张脸。梨花点点,青砖乌瓦的民居,在浓妆妖娆的桃花和清丽素雅的梨花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厚重。柳树、白杨在你没缓过劲的时间吐芽、抽叶,一河岸的烟柳,点染着苍茫的大地。杂木丛中的碎米花们恰到好处地出来凑份热闹。无论你站在何处,往那儿看,眼前总是一幅清新怡人的山水绝品。

传承千年的牛耕方式仍支撑着农家的梦。肥壮的牛儿,拉动尖锐的犁铧,僵硬的土地一点点被翻起。"嗒嗒"的农友拖拉机,正拼命地往地里拉农家肥。一堆堆的粪像一点点的墨痕。农人眼里。土地是他们最可爱的画纸。他们用精巧的手和辛勤的汗,在手起锄落间构思一幅最动人的画:粗壮的玉米杆,手臂一样颀长饱满的玉米棒子;肥硕的瓜;累累的果;黄澄澄的稻田,随风浪涌……

球场上,一个随意滚动的球,几个跃动的人,一只斑斓的风筝,一双娇嫩的手,一根长长的线,比周围的桃树更具有春意。运动会开幕了,数百名身着橄榄绿的迷彩校服的同学,在齐步走,在跳跃,在奔跑,在投掷……青春的朝气打破了乡野的宁静。人是最好的风景。

春天在乡村的每个角落展现她绰约的风姿。春天,永驻在勤奋的乡村人心中。我爱春天,更爱乡村的春天。

乡村的味道

文/私塾先生

是青草的味道。成堆成捆的青草,从田间或沟坡上割来,再铡成牲口可口的小段儿。在这个时候,那味道沁人心脾,清香、清纯得似乎比绿茶更宜人。在城里,想故乡的时侯,我就会去草坪上闻它们,尤其是园艺工开着嗡嗡的割草机刚刚走过之后。我在那草地上驴一样打个滚儿,躺一会儿,有时还会掐个草尖儿尝尝。

是炊烟的味道。从小瓦房顶上冒出,袅袅的蒸腾、萦绕、飘散。如果你仔细闻,在那里面你能分辨出刚蒸好的馒头的味道、芝麻叶汤面条的味道、荠荠菜饺子的味道。当然,再抽象和文绉一点儿说,还会有母爱的味道、思念的味道、想家的味道。现在我闭上眼,就能看见炊烟,闻到那炊烟,闻着闻着我就会轻轻地飘起来,掠过湿漉漉的小路、纵横的阡陌、流淌的水渠和虚掩的柴门,狗汪汪地叫,鹅伸着脖子,鸭掌在小水坑里扑嚓扑嚓作响……

是骡马粪的味道。那味道一点儿也令让人讨厌,相反,它们像金子一样在村头、道路上闪光。老人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点儿不假。有它们做肥料,再加上一些阳光、一场透墒雨,庄稼就青枝绿叶,茁壮极了。小时候我曾背过粪筐,但那"金子"大多被早起的勤快人拾去了,我只能背着空粪筐到处转悠。有一次我生气极了,照一只白胡子山羊的屁股上跺了一脚,那山羊站起来就拉了一串。

其实乡村的味道最突出和根本的,是苦。

那苦不是艾蒿那种苦。艾蒿的苦只在舌尖、鼻尖,且苦里有种甘冽。艾蒿的苦只能让昆虫望而却步。在北方,五月端午,人们把它制成香囊,或弄一束插在门缝儿里,说是避邪,其实只能熏熏昆虫,尤其是那些带毒的昆虫。

也不是黄连那种苦。黄连我没见过长啥样,但作为药,我吃过。吃的时候我哇哇大哭,死活不往肚里咽,母亲赶紧给我挖勺儿白糖,填到我嘴里,我就不哭了,咽了。那是小时候的事儿。

乡村的苦不知要比黄连苦多少倍。因为乡村的苦在村里人的心里。关于这一点儿,城里人,特别是那些幸福着的城里人,无论如何是想像不出来的。

你看吧,旱、涝、冰雹、蝗虫;房子、儿女、媳妇;生老病死、人情世故……哪一件不是一副沉重的担子?哪一件不一拳将人击倒?哪一件不让人活生生地蜕几层皮?

乡村的苦只能熬。

熬,得慢慢地熬,拼命地熬,希望夹杂着绝望熬。熬熬就过去了,但有时却不能。在熬的过程中,孩子成了老头,媳妇变了婆婆,老头和老太太成了地里的一堆新土……

在这里我想起一个叫日子的词。它给人的感觉是很漫长,犹如老妇人纺花时抽出的线。熬与之类似。而且,乡村的苦就附着在这日子上。日子一天天,苦也没完。

不老的乡村

文/周建苗

孩子的叫喊、哭闹伴随着鸡鸣狗吠,是乡村独有的风景。村前巷后,随处可见小孩玩耍游戏,你追我赶,你笑我哭,你喊我吼,犬吠鸡飞,让人六根难得清静,却又无从气恼。孩子哭了便就静了,静了便就哭了,玩闹一阵,又不见了人影,忽然又不知从哪儿冒出,纷扰之声再起,你刚想出去呵斥他们,他们又不见了,让你摇头自笑。孩子便是孩子,调皮捣蛋本是天性,"六月的天,孩子的脸",一点也没说错。

孩子间吵架是常有的事,但是大人常不把这当事,安慰别家的孩子,又责骂自己的孩子,有的家人还是不理不睬,只要彼此不打架,拌拌口角,大人们又何必去掺和其中?孩子的事,大人又怎敢当真呢?每当我看到那些小孩,小一点的骑着三轮的,大一点骑着二轮,后轮有左右两小轮支撑的小自行车,于街头巷尾,你追我赶,你叫我喊,叫闹声阵阵,我脸上尽是羡慕之情,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幸福……

孩子是永远饿不着的,吃得百家饭,尽着百家情,东家一个包子,西家一个饺子,北家一个苹果,南家一个鸡腿,哪家有吃的东西,便多于孩子的手上。孩子眼尖,吃饭时分,一出门一回家,便不会空手而归,家人见了,大声训斥,训其嘴馋,不懂事,怎可随便要人家的东西?次数多了,也拿竹条打,打得孩子呱呱大哭,叫喊下次不敢。而下次,又是照馋不误。于是,家人打骂之声再次重演,邻居见之,便来劝说,孩子吃百家饭,是自古有之事。

东家来了亲戚,西家来了朋友,似乎村子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左邻右居的人,都会上门来凑热闹,陪陪坐坐聊聊,甚至还热情招呼也到他家坐坐,就像自家来了亲戚朋友。若是春节、元宵、中秋、七月十五、清明等节日,在外打工或工作的人能回的都回来了,村子就更加热闹了。好久不见的乡亲,一见面就热情地拉起家常,或拉住手拖至家里坐坐,叙叙旧情,俨然像是家人般亲切温暖,让漂泊在外的人,一回到村中,就感到家的亲切热火……

乡邻之间,永远是热情的善意的。东家的狗,可以到西家吃骨头;西家的鸡,可以跳到东家的桌子吃饭;村头有卖鱼的便宜,有人刚买了还没拿回家,先绕至邻居门口,招呼赶快去买;天突然下雨,收着自家衣服的同时,也叫喊着"下雨了",不知的人们,四处赶出,步履急忙,也大声叫喊着"雨来了",片刻,全村的人都争抢收衣……

偶然的,东家的儿子结了婚,也会来分几颗糖;西家的小妹出嫁了,也会拿上几颗糖上门告知;有邻居家的媳妇生了孩子,便会拿上几个鸡蛋上门祝贺;有谁家的孩子"出花园"了,也会于附近几条街分上几块"红桃果"……原来,左邻右里之间,是如此的融洽热切,和谐亲密。

如今,久居喧嚣与繁华的都市,时时让人生出一些厌倦之意,内心深处便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家乡,那份宁静清澈以及乡邻那份朴实、厚道、热情,还有那犹如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环境。

乡村不老,那不是梦,而是我们的故乡情结。不论你走得多远,离开多久,一提起便是触及心头的思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