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母亲的故事

2023/04/02好的文章

请欣赏母亲的故事(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母亲的蝴蝶结

文/闲人

记忆中,我年轻美丽的母亲梳着两条黑亮黑亮齐腰长的大辫,并喜欢在每一条辫梢上扎着蝴蝶结,这蝴蝶结经常变换着美丽的翅膀,或白色,或红色,或浅兰,或浅粉,或不同的绿色,或其它什么颜色,很是好看。

那时,母亲每晚得去识字班。傍晚母亲就得收拾停当,带着家中最小的我赶着去村中央的小学校上课。因为赶时间,母亲总是一路小跑,两条长长的辫子在母亲的后腰边甩来甩去,辫梢上的蝴蝶结就跟着摆来摆去,活像两只快乐的真蝴蝶在母亲的身后飞舞,好美!

母亲的长辫和系在辫梢上的蝴蝶结,不仅吸引一些姑娘小媳妇们羡慕的目光,还常常吸引一些小孩子跟在身后,有时还喊着:蝴蝶飞,蝴蝶飞,蝴蝶飞呀飞。每当这时,我总是很得意,有时还兴奋地和小伙伴们一块疯着喊,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喜欢母亲的长辫和蝴蝶结。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母亲的事情不是很多,记忆中哀伤总是多于欢乐。在不多的美好记忆中母亲系在发梢上的蝴蝶结,是这个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一幅图画,永远挂在我心灵的一面墙上,成为我崇尚美好、热爱生活的底色。

现在电视中有大量的洗发水广告,我觉得那些经过电脑技术处理过的蓬松飘逸的秀发画面,和母亲那头自然乌黑发亮的长发比起来太逊色了。母亲的长发犹如一帘幽源流泻的瀑布永远激荡在我的心海,瀑布边永远飞舞着母亲的蝴蝶结,让我独享一个美丽的风景。

母亲的日记

文/徐志远

夜深了,却没静。我睡不着,闲来无事,翻开日记来看。其中有一篇日记内容令我十分震撼,值得分享,内容如下:

今天这一天,真是又心悸又欣慰又欣喜……好人真多!

我弟考上大学了!农村里的大学生!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爸妈更是开心的合不拢嘴。

弟弟要开学了,爸妈忙,离不开身,所以就让我陪着弟弟去城里买新衣服。

我这是第一次出远门,真是豪华啊!来来往往的轿车真多,路上的人们看着都是很忙碌的样子。处在这些人中间,我也感觉自己洋气了不少。

我和弟弟正在走着,看有什么好的服装店。弟弟愣头愣脑的,突然被一个东西给绊倒了。脑袋都破了,流了很多血!

当时可真把我吓坏了,一下慌了!

幸好,有个骑自行车学生模样的男生见到我们就马上停了下来,问我怎么了?我都按实说了,他也很着急的样子,说我们的位置距离医院很远,应该找辆车送到医院。

正在说话的时候,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有的围了过来。但是他们没有只是看着,有妇女拿出了手绢给弟弟擦拭着脸上的血迹,我说那会弄脏手绢的,她却说没事儿,帮助我弟弟要紧。还有的人去路边招呼小轿车,说是带着我们去医院。

不一会就来了辆小轿车,帮忙的一个拿着包的大老板模样的男人看我弱小,就帮我把弟弟抱了起来,送上车里。我问他坐车是要多少钱?开车的叔叔只说了一句,快上车,去医院。

后来到了医院,开车的叔叔又把弟弟抱了下来,跑向医院里面。刚刚进门,就有人迎了过来,接过了弟弟。然后一个人就对另一个人说:"赶快去会议室把赵医生叫过来给孩子看看伤,看完之后再接着开会。"

我愣在了一边,看着他们照顾着弟弟,我心里万分感激。

不一会,那个赵医生就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把弟弟带进了一个房间关上了门。这时有一个人过来和我说话,问了我很多问题,我都一一的回答了。听完之后,她走开了,去找那些和她一起的人,没一会她就回来了,和我说:"没事的小妹妹,我和姐妹们说了,我们每人都出点钱帮助你和你弟弟,你们不用花医药费了。你呢,回去要好好的,也要让你弟弟好好上学,知道吗?"

我已经说不出话了……那个骑自行车的学生,那个拿手绢的阿姨,那个买水的大哥哥,那个大老板,那个开车的叔叔,这里的医生……

弟弟正在接受治疗的时候,那个大老板又过来了,把我和弟弟买的衣服送了过来,又给了我一些钱,我推辞不掉。

后来,医院又让他们开车送我们回了家。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会学会感恩的!

日记的内容就是这些,读完后,我睡意全无了。

正当我出神时,母亲推门进来,发出了柔和的不会打破书房宁静又略带责备的声音:"怎么又在看我的日记?"

母亲的孤独

文/独孤一锋

几年前,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与孤独没有任何联系。

如今,我几乎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跟她老人家通话,聊聊我的工作以及亲戚们的一些情况,有时甚至会聊上很久。我能感觉到,母亲的孤独。因此当我有时因有其他事情错过了该打电话的时间,但是因为太晚又不忍心再打扰时,我都会有深深的愧疚感。

在家里,我们兄弟姐妹一共四个,我是家里最年长的孩子,从父亲在我19岁那年去世,母亲就开始承担起家里所有的重担。过度操劳让母亲身体变得很不好,每到天寒,我就非常担心她血压是否正常。

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工作,弟弟妹妹们也都陆陆续续外出求学,开始工作,现在只有母亲一个人,住在半山腰的老宅子里。村里外出人口越来越多,在我小时候达到几百口人的村子,由于搬迁和外出务工,现在不到二十人。妈妈跟我说,一个人在家闲的无聊,想找人串串门都没地方,我听到这话后,心里十分难受。

人常说,父母养儿女是为了防老(防止老年后没人赡养),可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儿孙们都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过日子,也许是争争吵吵、也许是和和美美,因为这些与老年后的孤独与老无所依相比,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不久后我们也将会有自己的孩子,当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也许这份满足和荣耀,会让我们暂时忘记我们自己将来也会慢慢老去。与母亲现在的心情一样,默默地等待着远方孩子们的电话,默默地品味属于老人们那份恬淡宁静的孤独。

母亲的格局

文/陈重阳

印象中,我乡下的母亲始终有一副菩萨心肠。而她处事的格局,更是令我叹服。

老家的村庄,山高位偏。过去的年月,时常有挑担子张罗的手艺人走街串巷。母亲把这类人称为"出门人".每每遇到这样的"出门人",母亲往往格外热情。看到他们风尘疲惫,口干舌燥,不等开口,母亲就拿来葫芦瓢,放一些春天攒下的蜂蜜,然后打满温水,满意地看他们咕咚咕咚喝下。

"出门人"拼脚力,千层底常被沙石磨破,双脚血肉模糊。吃苦人,可怜人哩!母亲会一边唏嘘叹息着,一边目测鞋的尺码,然后抖箱底翻出爷爷的半旧鞋,硬塞给手艺人,叮嘱他换掉烂鞋子。"出门人"手头活儿紧,饿了只啃干馍馍。母亲看不下去,晌午会多做一碗饭,然后派我给端过去。末了,张罗的过意不去,要白送给我家一张罗,母亲却坚辞不受。

最使我难以忘记的是母亲对待乞丐的态度。在我看来,那些游走在乡间的乞丐,简直就是混吃混喝的"寄生虫".而母亲,时常给馍送饭。有一次,天寒地冻的,母亲从外边带回一个女乞丐,给她烤弄湿的衣服,并打火给她做饭,还加了两颗柴鸡蛋。我说母亲,你别被这种"寄生虫"骗了。母亲不以为然,很肯定地说:"她一定有她的难处,不然,谁会愿意这样讨生活呀?!"

后来,母亲到城里生活,喜欢和楼下的老人们聊天,谁家生活捉襟见肘呀,谁家做生意折了本呀,谁家鳏寡老人独一个呀,母亲了如指掌。母亲一边叨叨着,人生在世,谁会没个坎呀!一边在家里翻箱倒柜,把我们多余的衣物,搜罗出来接济那些陷入困境的人。

大爱无言,爱善渡万物而不鸣。母亲的大半生,大抵就是这样默默替别人操心着忙碌着。她一个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也从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她细微的行为,如一缕星光,虽细小,却照亮过无数艰难者的一段行程。

母亲的味道

文/殷剑贞

那是一个雨天。一大早,母亲就跑到院里看她种的几株向日葵。几片浅绿的叶子,竟然一夜间从地下钻出来,伸展着小小的手掌拥抱早上的阳光。母亲一边用小铲子为向日葵松着土,一边欣喜地自言自语。那一刻,我分明触摸到了母亲对大地母亲那种天然的情愫。

小时候,母亲常常跟我们讲起闹饥荒时家人饿肚子的惨景。饥饿的记忆使得母亲对粮食倍加珍惜。她喜欢春天田野里泛起的片片新绿,更喜欢秋天丰收后的各种粮食堆满小院的充实感。土地承包政策实行后,家里分了几亩地,母亲喜欢得不得了,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土豆、玉米、谷子、麦子、豆子轮换着种。赶上好年头,庄稼获得意想不到的丰收。母亲从不吝惜自己曾在酷暑的盛夏挥洒下的汗水,总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冥冥之中的土地暗中保佑人们不再饿肚子。若是这一年粮食歉收,母亲就会自责或许是自己错过了播种期,有可能是自己对土地没有尽心侍候到。

我们姐弟三人都到了城市安家,老家的地也剩下不到几分了。父亲退休金也够他们生活了,但母亲还是不舍得将自己的地送给别人种。劝了几次,母亲终于说了实话,她来城里小住几天后,萌生出在她的有生之年,只要腿脚能动,就要为她的儿女们开辟一块"净土"的心思。果然,母亲在那有限的几分责任田里,轮番播种着豆角、南瓜、玉米、土豆等作物。秋收后,母亲就逐个给我们打电话,或托顺车为我们捎来这些新鲜的带着泥香味的农产品。

由于父亲生病,年近七旬的母亲没法再顾及她那块视如生命的责任田了,遂让本家一个叔叔种着。但母亲还是经常想去田间地头瞧瞧。土豆花开花时,玉米秆拔节时,谷子抽穗时,她总是满怀着感恩,用怜爱地眼光抚慰着它们。"庄稼也是有感情的,知道你对它的好。"她有一次竟然还说了一句"哲理".近年来,母亲又将小院清理出一小块来,种上黄瓜、草莓、丝瓜、西红柿、茄子等作物,每到暑期时,我们带着孩子回家去,就是为吃母亲手栽种的有机蔬菜。各类作物、蔬菜,母亲会精心烹调,发挥利用到极致。留在我们唇齿间的味道,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醇香,这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说她经常会梦到秋收的场景,挥着镢头收获着满地红红的胡萝卜,圆乎乎的土豆,黄灿灿的谷子,奇怪的是总有使不完的干劲。梦醒后还是一脸开心,这样的好梦让她一整天心情晴朗。

每到秋收季节,母亲会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精心选出,存放在安全之地,说要留作来年再种。有了种植,就有了生机,更有了盼望。每样作物拔节生长的过程,母亲觉得它们也像人一样,在平凡中努力活着,奋力上进。

节俭的母亲

文/唐吉虎

母亲一生节俭,从苦难的日子里过来的人更懂得生活的艰辛,即便是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节俭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

"五一"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晾在外面的毛巾,黑黑的,表面全部起毛了,于是我就到超市买来了四条新的。

谁知中秋节回到家,外面仍然是那几条旧的毛巾,我奇怪了,才多长时间全部用坏了吗?我对母亲说:"我再去买几条毛巾吧"

"别去买了,你上次买的我还没有用呢。"母亲对我说:"又不是不能用,在家里别人又看不到。"

我心里一酸,母亲是怕花钱,旧的多用一天,就能少花钱。

母亲的节俭也体现在她的穿着上。父亲在世的时候,我没有给她添置过一身衣服,她穿着几年前甚至于十年前的衣服,不愿意换新的。父亲去世后,我一次性的里里外外给她置办了三套,我想应该可以轮换着穿了。

可是我有一次放假回去的时候,她依然穿着一件领子烂了的内衣,我对母亲说:"不是有新衣吗?为什么不穿?"

母亲却说:"这衣服又不是不能穿,不就是一件内衣吗,你买的外套我都穿了的。"我看了一下她房间里的外套,还是新的一样。"你外套也没有穿几次吧。"母亲就不好意思地说:"也只有到外面去的时候才穿一下。"母亲讲的去外面,就是去走亲戚的时候。

这一次我真执拗地要母亲换掉衣服,把烂的、旧的做了一次清理,直接扔了出去。母亲不同意,说一些旧的留着做小孩的尿布,我不禁笑了起来,对母亲说:"现在的小孩不都用‘尿不湿’了吗?"

母亲听到我这样说,也任由我扔掉了,但是还是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还去花那个钱弄什么‘尿不湿’呢,生活好了,人都懒了,换换尿布又花不了多少时间。"

我听着哭笑不得,又不能反驳她。其实我心里很懂,她是要帮我们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