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好文章阅读

2023/04/10好的文章

请欣赏好文章阅读(精选14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月光下的阅读

文/谢永华

当年,我的要求不高,只需一个草垛,一个可以隐藏自己的地方。当然,还要有一轮透亮的明月,它可以不必照亮我的脸,只要能让我看见书本上的字便可,那些像蚂蚁一样的字。

我盼望明月高挂的夜晚。这样,我便可以偷偷地去自己的小天地——草垛,自由自在地看书了。家里昏黄的灯光,以及弟妹的吵闹,总是不能让我进入状态。自己远离他们,并不是讨厌他们,我只是想静静地看书。我想,他们或许能够理解我的这个举动吧?

草垛就在老屋前面,中间只隔着一条石板路。收割后的稻田,只剩下一排排深深浅浅的禾蔸。在夜色下,它们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需要说明的是,这丘离我屋里最近的田,并不是我家里的。所以,每次我把草垛掏出一个洞,到时我得把它恢复原样。

我通常是趴在粗糙而带着淡淡香味的稻草上,然后,把屁股抬高。头部的位置横放着几把稻草,一来,我可以闻着它淡淡的香味。二来,我可以把书本放在上面,便于更好地阅读。

说来也是奇怪,月光下的字迹竟是那样清晰,我甚至有种感觉,这样一个天然的免费的大灯泡,只有我一人发现,这是多么的遗憾。于是,我便告诉了几个同伴,说在月光下看书,即节省电费,又让人舒服。他们却不太相信我的话,月光下能看见书上的字吗?良妹子问道。我说,你们如果不信,今晚上拿本书在月光下试试就晓得了。可惜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好像我说的是梦话。他们竟然还说,我是否有特异功能。我有特异功能吗?我不知道,我只要能在月光下看书就很满足了。

自从我告诉他们那个秘密的小天地,我的专属之地就极不安宁了。他们虽然不来月光下读书,却总是趁我看得入迷时,发出各种奇怪的叫声。这种叫声在夜里听起来,让人很不安,或者说,有点害怕。我每次都吓得躲进草垛,好半天才敢把脑壳伸出来张望。经过多次的历练,我便不再害怕了。更确切地说,我已经有免疫能力了。

他们见这招不起作用了,便又换了一种方式。他们在草垛上扯些稻草,围着草垛一小堆一小堆放好,然后,用火柴点燃。稻草燃烧时,那缕缕浓烟便像成堆的蚊子,遇到外敌突然四散开来。又仿若一个通风报信的哨兵,动作迅速而敏捷。还不等我做出反应,母亲便大叫起来,你们这些鬼崽崽,何得了啰?把人家的稻草都烧了,要是把房子烧了,看你们怎么赔。他们则大声回道,伯娘,我们也是为了你家永宝好呢,她在草垛上看书,我们用火光帮她照亮嘛。母亲听了,又气又笑。他们说完,便像马蜂般嗡嗡地飞走了。

不用想,你们都知道,我回家后,被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她边骂边抹眼泪。而我感觉,好像挨骂的是她而不是我。从那以后,母亲便不准我去草垛看书了。倒不是担心我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而是害怕那几个讨厌的同伴再次制造烟雾弹。

过了几天,我心里又麻麻痒了,觉得不去草垛看书,是一种罪过,既辜负了那种罕见的安静,更辜负了那轮诱人的明月。所以,趁着父母忙碌时,我又悄悄地溜到草垛。

我刚刚翻开书本,良妹子突然悄悄地来了。她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走过来便躲在草垛上嘤嘤哭泣。双手来回在脸上抹泪,我问她怎么回事,她也不说。可想而知,书是看不进去了,她的哭泣声,已经无法让我静下心来。片刻后,她终于停止哭声,变得安静下来。她说,她爸爸不准她读书了,还说妹子家读那么多书做什么?迟早是别人家的人。之所以生她,是以为她是个带把的,如果早晓得,这个世上可能就没有她了。

月亮躲进云层时,我的泪水也无声地落了下来。

能有什么办法暂时解除她的痛苦呢?唯一的办法是,叫她跟我到草垛上读书,良妹子欣然答应。她的视力却没有我的好,便偷偷地从家里带来手电筒。我负责翻书,她负责照亮。良妹子却很奇怪,有时读着读着竟然就哭了,有时呢,又毫无征兆地笑起来。惹得近处的狗们尖锐地乱叫,它们在来回走动,就是找不到目标。那是我们最愉快的日子,良妹子忘记了痛苦,眼睛牢牢地盯着书上。我则是朗读者,把书本上的字一粒粒读出来。我看到良妹子脸上的满足,也看到她脸上的笑容。

后来,良妹子远嫁异国他乡,她临走时对我说,我不会忘记在草垛上的阅读。说罢,泪水便唰唰而落。

当初的草垛以及那丘田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崭新的楼房。我站在楼房的最高处,努力地寻找稻草的香气,因为只有闻着它淡淡的气味,我心里才觉得踏实。

草垛里的阅读已一去不返。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种特殊的阅读情景,便会不由自主地从我的梦里跑出来,尤其是在那些明月高挂的晚上。

阅读之乐

文/吴梓豪

最近,我在看一本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是一位教授,他在一次意外中偶然上了"鹦鹉螺"号,从而进行了一次海底大冒险。"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是个与世隔绝、隐居水底的人,他的"鹦鹉螺"号十分先进,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和世界上少有的价值连城的珍藏品。从此,他们展开了神奇的海底探索。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阅读是多么的快乐。阅读书本,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阅读这些文字经典,就像是进行了一次人生的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与悲伤,只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快乐的时候,我喜欢读书,使自己尽情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心儿就像活泼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地遨游;难过的时候,我喜欢读书,读着读着,豁然开朗,心儿就明朗起来,忘却了难过。

我们要主动去读书,读好书,才会有好的收获;我们要养成每日三读的习惯,早晨要读书,中午要读书,晚上也要读书,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对我们也会有帮助,总之,就是要多读书,爱读书。

走入书中,其乐无穷!

阅读像一场失忆

文/黎武静

在接触网络之前的日子里,阅读是一种摸得着的回忆,有真切的实感。

趴在床上,翻一本有意思的小说,一页一页,适逢肚饿,捧着一块方便面,嚼得咯嘣脆,那一股又清又淡的纯纯的面香,和着书页里无限离奇的传奇,缓缓交织。

图书馆里借的书要到期了,怎么办呢?搬过一张椅子对着窗口,迅疾的风从窗口奔涌而入,坐在椅子上心无旁骛地读着,超极限地速读,一本厚厚的书迅速地翻过,又不跳过任何一个情节,急急地在故事里行进,直奔结局。风吹书页哗哗作响,这声音清晰地停留在了时光里。

有时,又读得慢,反复地翻一本书,每一个字都这么珍贵,重复再重复也不会厌倦。偏爱的某一个作家会偏爱许多年,从童年到青年,从过去到现在,阅读的口味总是不会变。那时爱的,如今依然还爱着,这一种文字的韵味,清而淡,隽而永,这一笔笔白描里,是一幅回味悠长的画。

爱上网络之后,阅读像一场失忆。囤了的电子书,早忘了从哪里开始的第一面,是在谁那里看了一句推荐,是在哪里看了一篇书评,是在哪里看了一段摘抄,通通混淆在一起,成为一团乱麻。

于是忙不迭地丰富收藏夹,如果没点收藏,下次再开机一定忘了上次的文章看到哪里。上网的过程成了一个作标记的过程:收藏、收藏、藏。

千变万化中,唯一不变的还是:阅读。即使不记得来路,即使不记得来自谁的挚诚推荐,这一本书,有缘的终是有缘,不会错过。不在今天相遇,也会在明天重逢。

尽管去读,心爱的书一本一本,各有各的好,难分轩轾,平分秋色。有触感的纸质书,无触感的电子书,不变的是文字,沉浸在文字里的奇妙感觉,是一种漫长岁月里宁静的幸福。

"别人都在遨游世界,你在遨游书海。"这是我上小学的小侄子对我的金口玉言。畅游此间,精彩无限。忘却所有,拥抱世界。

享受阅读

文/成锦明

古人说过:"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对我而言,读书这个好事,有时还真是难事。有时间没书读,有书读又没时间,岁月静好,如能捧书朗读,便是人生的享受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那个叫王垛的小村庄里,几年才出一二个大中专生。在当时,跳出龙门,光宗耀祖,绝对是全家族,甚至全村的头等大事。家里无论多么贫穷,父母都要置办几桌酒席,庆贺一番。村里的读书人少之又少,而更多的人就等着念完小学或者初中后,就扛起锄头,走向农田。有一天清晨,我突然心血来潮,搬了个凳子,坐在桥边老榆树下,大声诵读。路过的农人,个个啧啧称道,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听到赞扬,我心里美滋滋的,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读出点名堂来。

村里,家家有满仓的粮食,随处堆放的瓜果、蔬菜,而书却极少。这样的环境,找本好书的确不易。能好好读书,更是不易。挑猪草、薅草、烀猪食……连上学的小孩也有做不完的农活,更不谈滚铁环、捉迷藏、掏鱼摸虾……这些远比读书有趣、有吸引力。

我似乎又是幸运的。无意间发现了村里的"书库".村子西头,有家小烟花爆竹厂。在一间低矮、潮湿的库房里,废旧的书报堆积如山。这些废品经过洗刷、晾晒、压制……就做成了炮筒。我央求父亲托熟人送我进去,躲在里面淘书,一淘就是半天,临走时,恨不得把"书山"抱回家,摸摸这本舍不得放下,摸摸那本还是舍不得放下,最后,捧回一摞摞《儿童文学》之类的书,可以读很长时间。乡村的花炮厂,条件简陋,设备落后,安全意识也差,不时会发生安全事故,连续几年炸死过几个妙龄少女。祁各庄胡老爹耳朵炸没了,脸烧糊了,人极好,花脸、裸露的耳洞,叫人不敢靠近。儿时淘书的日子,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我曾经求学的初中校园,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在地基上建成了气势恢宏的杨侍村部,是江苏最美乡村和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但在二十年前,校舍是青砖灰瓦,木格门窗,极其简陋。学校藏书极少,以教辅、农技类书籍居多。学生以能考上中专和高中为最大追求,很少有人读文学作品,偷偷地传着看的书也是琼瑶的言情小说和古龙的武侠小说。

上了高中,我有幸碰到一个失意的校园作家。他家里藏书极丰,对我也厚爱有加,可以随时借阅。高中课程很紧,只有中午休息时,偷偷地躬在被窝里,看上几页解谗。有一天,刚拿出书来,津津有味地读着,突然身后冒出一只大手,将书卷走了。待我转过头来,惊恐地看到一张冷峻的脸。年级主任徐老师以治学苛刻着称,学生背后都叫他"鬼子".徐主任兢兢业业,每日必巡,连续带了我们二年,全年级学风大变,那年高考,全校有一百多名学生上了二本线,创造了这所乡村中学高考史上的奇迹。时至今日,高中同学聚会,仍有人时常提起"鬼子"诸事,言谈中不无感激之情。

大学四年,我尽情地泡在图书馆里,以书报为友,加之,有着很好的阅读基础,开始尝试写作。几年下来,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后来集成一册,让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已经十四年了。这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一捧书,困难就退却了;不管心情有多么乱,只要一捧书,心就静下来了……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我感同身受。当今社会,阅读已不是奢侈,正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图书馆里排成长龙的借书队伍,还是市里"周一大讲堂"、"亭湖大讲堂"里的济济一堂,那种阅读盛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继续尽情地去享受阅读,去书写华彩人生。

阅读是一种救赎

文/马亚伟

很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阅读。但真正沉醉于阅读,是从青春迷茫时期开始的。

敏感脆弱的青春时期,我遭遇过落榜,也遭遇过失恋。每一次伤痛,都足以让心灵千疮百孔。那时候,一颗心沉到了海底,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于是,我一头扎进书里,开始在阅读中寻找一方宁静的水域。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阅读真的把我拯救了出来,渐渐修复了心中的伤痛,让我看到了一片柳暗花明的风光。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深以为然。阅读是一种救赎,可以让心灵慢慢成长起来,变得柔韧而强大。我清楚地记得,阅读是怎样拯救我于苦闷沉沦之中的。

那年落榜后,我像得了自闭症一般,不肯和任何人交流。母亲见我终日不发一言,只知道叹气。家中被我的坏情绪笼罩着,父亲也开始默不作声,只是闷头抽烟。我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但却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后来,姑姑来到我家,送给我很多书,她说:"你从小就喜欢看呀写的,看书吧,看过了你也写写!"多年后我才知道,父母对我的状况无能为力,只好去求城里的姑姑,姑姑想让我在书中寻找自救的路。

阅读是多么丰富而神奇的过程啊!那些神奇的文字,仿佛一个个有魔力的精灵,排列组合成千姿百态的样子,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有的深刻,有的感人,有的冷峻,有的温情,有的智慧,有的幽默。你就像是和无数人对话一样——人是需要交流的,和书的作者交流,无异于和许多富有智慧而灵性的思想对话。我一向以为,一本书一定是作者所有聪明才智的结晶。平日里,大家可能都在与别人做着无关痛痒的交流,而一旦以书的形式呈现,作者必定会把所有的智慧都浓缩其中。我看的那些书,有文学大家的代表作,也有不太知名作者的作品集。这使我既可以仰望,也可以平视,我还拿起笔,尝试着自己表达。这样,我的情绪有了表达的出口,心灵也有了寄托。阅读让我充实了起来,也让我淡忘了自己的伤痛。

从那以后,我坚信,阅读是一种救赎。阅读就像一双有力的手,每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阅读总能给我力量,让我的内心越来越强大。后来的岁月里,阅读成为我最亲密的伴侣,我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阅读。

岁月沉浮,人生冷暖,阅读陪伴我走过无数个春秋。我感谢阅读,它不仅教会了我面对困境,也教会我怎样面对人生。多年里,我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也得到过鲜花和掌声。人都容易在得意时忘形,当我骄傲得不可一世的时候,心开始浮躁。可是,只要沉入到阅读中,我会重回宁静,开始审视自己,然后调整心态,丢掉虚荣和浅薄,再轻装上路。

阅读始终让我保持淡然的心境,多年后的今天,我觉得自己阅读完全没有了功利性,纯粹是发乎于心的一种精神需求,我完全是在享受读书。我读书时,物我两忘,心神安宁。阅读让我不管身处何地,身在何时,都能让心灵生出翅膀,随风远翔。我想,是阅读真正救赎了我,让我脱离了庸俗和浅陋、狭隘与低级、粗鄙与琐碎,而抵达了一种优雅自然、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在阅读中静待花开

文/钟蝶

儿子近视了!我看着医生傻眼了,才四岁啊,怎么就近视了呢?"是不是经常看电视?"医生问我,我顿时后悔不已,是我的错。

曾经觉着让儿子看电视,他也学了东西,也解放了我,一举两得。可是现在才发现,爱看电视不仅仅让儿子眼睛近视,性格还极为内向,不爱和人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亲密。可是,儿子已经对电视有了依赖,我们讲道理行不通,打骂也没有用。

直到那天,我看到一句话"让一片长满杂草的地不再长草,最好的办法不是去除草,而是在这片地上种满庄稼。"我恍然大悟,我一直忙着改掉儿子的坏习惯,却没想到用好习惯替掉坏习惯。

玩玩具?去郊游?都是可以的,但我最看重的却是阅读,因为读书可以是随时随地,不受环境限制。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只是以前我总是等儿子睡下后,或早晨儿子还没醒时看书。现在,我将阅读的时间安排在了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儿子很好奇,跑过来问我书里在讲什么。于是我便将自己脑海里早就准备好的故事讲给他听,渐渐地,儿子一看到我在看书,便跑过来要我讲故事。

"宝宝,你和妈妈一起看书好不好?"我问儿子,他却摇头:"妈妈,我不识字啊。"我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绘图本,不用我开口,儿子便被吸引了。再后来,我加入了当地的绘本读书群,时不时带儿子去听别人讲绘本故事,也和他练习一起讲给别人听。我给儿子买了单独的书柜,让他用阅读把书柜填满。儿子很喜欢这个有挑战的阅读游戏。并且,我们还给儿子搭建了一个专属于他的阅读小屋,他想读书的时候,便可以坐在那儿看,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给他讲。不仅如此,我还教他背诵一些国学经典,让他可以师从贤德……

儿子一点一点爱上阅读。渐渐地,我发现儿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再老吵着看电视了。有时,我主动提出要不要看会儿电视,正在看绘本的儿子摇摇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听了这句话,我非常欣慰,虽然他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相信如果孩子是一片土地,阅读一定是美丽的花种,种子种下了,慢慢灌溉,静静等待,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花儿或许不会那么快开放,但我一点也不着急,毕竟儿子才四岁,不是吗?

阅读咸阳

文/宁颖芳

爱一座城市就如爱一个人。客居咸阳二十年,当年的异域已成了我安放身心的家乡。咸阳有诗意典雅的情怀,沧桑厚重的故事,温暖博大的胸襟……恰似一个浪漫、包容、成熟的爱人,给予我平和、静好、安妥的生活。

二十载草荣草枯,花开花落,我与它朝夕相处,呼吸纠缠,一颗漂泊的心渐渐安静下来。在我心里,这座小城是温润的玉,典雅的诗,醇厚的酒,清淡的茶。

咸阳是温润的,如一块玉。这玉,浸透了岁月温度,历史精华,与肌肤相亲,与血液相融,让心灵安静。虽然着名的长安八景之一咸阳古渡已成为一段优美的乐曲,但如今的咸阳湖却是碧波荡漾,鸥鹭翔集。在水边垂钓,或堤岸散步,生活的步伐便如此优雅闲适地向着未来行进。有了渭水波涛,有了咸阳湖涟漪,有了青青柳色,有了苍苍蒹葭,行走红尘,栖居城市,却有一片诗意的葱茏之美在心头摇曳,让人对生活生出千般热爱与万般眷恋。

咸阳是典雅的,如一首诗。这诗,蕴含着千年的灵秀,激荡着远古的深情,让你百转千回地品味,激情万丈地吟咏,醉在心间。咸阳是诗意之城。唐诗中描写咸阳的诗句数不胜数。最着名的莫过于王维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了。还有"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车粼粼,马萧萧,尘埃不见咸阳桥"……今日,漫步在咸阳中华广场,秦始皇兵车马雕塑昂首向东,四周柳色依依,花木飘香,仿古灯箱上的古诗让人目不暇接:《渭城曲》、《渭城春晓》、《咸阳城西楼晚眺》、《咸阳怀古》、《送别》……停驻吟诵,仿佛穿越千年历史,回到秦汉盛唐。从《诗经》里的豳风,到唐诗中频频出现的倩影,一座小城萦绕心田,让人无法释怀。

咸阳是醇厚的,如一杯酒。这酒,历经千年时光的发酵,包含着丰富的况味。咸阳是历史文化名城,1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有着厚重的底蕴。"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人常说,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这里有驰名中外的金字塔陵墓群。汉阳陵、乾陵、茂陵、昭陵、马嵬坡杨贵妃墓等,历史的遗迹记载着帝都曾经的雄浑气象。在这片大地上跺一下脚,便可能踩到秦砖汉瓦。还有沙河桥遗址、秦王宫、秦直道、凤凰台、清渭楼、咸阳钟楼、中五台,还有秦皇路、上林路、胭脂路、李斯路……无不烙着历史的标签,诉说着悠远的故事。千年时光飞逝。如今的咸阳已成为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怀古思今,幸好有手中杯盏,浅酌或畅饮,醇厚绵长,用来凭吊悠悠往事,阅读沧桑岁月。

咸阳是清淡的,如一壶茶。香茗淡淡,细品如微风般舒畅惬意,如阳光般温暖愉悦。咸阳在渭河之北,九山之南,因山水俱阳,谓之咸阳。小城风水俱佳,阳光充沛,与繁华的西安毗邻,却没有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节奏的压力。它悠闲舒适,生活节奏慢,行无堵车之烦,吃有可口美食,乾县三宝、三原小吃宴等遍布大街小巷。作为中国地热城,在咸阳可享温泉、足浴之乐。闲来,约好友喝茶聊天,或者一人走遍大街小巷,看四季风景。从玉兰初开、蔷薇绽放、金桂飘香到腊梅吐蕊,从清晨的阳光,到夜晚的月华,尽情感受这座小城的自然风光和人生的闲情之美。一个人纵使有几分清愁与小小烦忧,也可化解在这座阳光小城里。

一个城市,在不同的人眼里,亦是千姿百态的。是建筑之乐章?花木之精神?光影之构图?历史之印象?当下之呼吸?也许文字的碎片只是模糊地描摹出它零星的表象与侧面,而它丰富的内涵气质、灵魂内核,则是深刻而无限的。

愿用一生去阅读

文/汪春蓉

童年的夏天,整日流连在小伙伴家的图书堆里。连环画里的一个个故事如一颗颗剥开的花生奶糖,浓香诱人,而我似个贪婪的小孩,恨不得一口气全吞下,直至落日的余晖像橘色的归鸟落在窗台上,才恋恋不舍起身。走出屋外,篱笆上遍开的金银花扑入眼帘。童年早已远去,而落日余晖、袅袅清香与甜甜的故事共同编织成生命之初最美的记忆,在岁月深处若隐若现。

在深感前程渺茫的中学时代,是书籍赋予我蓬勃力量。上初二时,在机缘巧合中,偶然读到一本外国文学名着——《牛虻》,自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书中字里行间沸腾的爱国热情让我惊喜领略文字的魅力,我震撼于一个人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牛虻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激发我去无畏追寻心中梦想。每每回首青葱岁月,阅读时的如醉如痴、澎湃激情便又重临心头。

师范三年,心无旁骛地浸淫在书中,书又成了哺育我长大的食粮。生吞活剥咽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是一杯醇酒,需要慢慢回味。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洋葱,有一股辛辣的味道。三毛和席慕蓉是少女时代的甜蜜和忧伤,恍若闪烁在天边的星星。而泰戈尔和冰心犹如一缕缕清新的晨风,日日拂过我诚挚的心尖。

毕业分配,命运的波澜把我推送到青山连绵的偏远乡村。在孤单中,青春如月迷津渡,书便成了我精神的慰藉。一遍遍读《飘》、《简·爱》、《红楼梦》、《傲慢与偏见》、《围城》以及张爱玲的《传奇》,勇敢乐观的美丽思嘉、清高矜持的简小姐、才华出众孤标傲世的黛玉如我的挚友,向我倾诉灵魂的密语,陪伴我度过彷徨青春时光。

初为人母,在亲子共读中,儿童文学如一只轻快的小舟,载我涉过光阴之流重回童年渡口。跟着爱丽丝走进兔子洞,与鲁滨逊一起沦落荒岛,陪海蒂帮助克莱拉站起来,为小公主撒拉陷入窘境依然保持高贵惊叹;潜入比矢车菊花瓣更娇艳的海水中,慨叹小人鱼为了获得爱和永生的灵魂化为泡沫升入高空;在快活的豆蔻镇,欣赏大象在街上闲逛……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大多浸润着沉重忧伤,给我的性格晕染上浓厚的忧悒色彩。而儿童文学带我游弋在多姿多彩的阅读之河,尽情享受生命的轻盈活泼。

教书益久,热爱益深。为寻求专业发展之道,阅读不再仅仅拘囿于文学,视野渐拓展到教育学。有幸读到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特级教师的心灵低语仿佛在呼唤着我,去踏上没有终点的精神之旅。循着闫老师的阅读足迹,我如饥似渴地开始了教育阅读,并将阅读所得付诸实践。愿意像小林宗作先生一样去倾听小豆豆们稚嫩的生命之音;学习苏霍敏林斯基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我在读中彻悟,爱心和智慧结合,才能创造教学艺术。

喜欢黒塞柔和若风、明净如泉的文字;敬仰罗曼·罗兰用美构筑出神圣的精神殿堂;强调人内在拥有的叔本华让我对思想者倍加推崇,而最近阅读《语文:回望与沉思》,让我慨喟叶老"语文工具论"的时代局限和"立诚论"的凋零,促我思考潘新和教授倡导的立足于表现与存在的"言语生命论"真是E时代的语文梦想吗?我渴望深入语文教育学领域,在语文之流溯洄求索,洞悉语文教育的奥义。我仿佛看到光辉灿烂的文学、哲学、教育学如一座巍峨高山横亘在远方,登上高峰的小径,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上天赋予每个人两条命,一条是物质生命,一条是精神生命。物质生命是外在的,显性的;而精神生命是潜在的,隐性的,如平静海面下的冰山,常常被人忽略。唯有在书籍的浇灌中,精神生命才能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渐渐茁壮。

岁月流逝无声,那个贪婪的小孩不觉已至壮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中年的心境如澄碧夜空,宁静广阔,无遮无蔽,正是读书好时节。读过的书像群鸟扑喇喇飞过,心空留下了翅膀的划痕;未读将读的经典如夜夜升起的月亮,微笑着凝视我,召唤我去以生命的有限体悟大道的无垠,以自身的渺小探寻真理的伟大。

在阅读中,蓦然发觉,最快乐的时光,是从容地细品喜欢的文字,每有会意,心底便绽开明媚的花。对未来最美好的怀想,是皓首白发,依然坐在一架碧绿的葡萄叶下,捧着一本书慢慢看,任清风轻拂书页,偶尔,日影如一只浅金色的蝴蝶停留书中,又引发我无限的遐想。

在阅读中,觉察生命如纤细的常青藤坚韧地不停向上攀援,心灵微尘在阅读新雨中常常被洗刷一新。因为阅读,目光依然清澈如水;因为阅读,梦想如童年夏天不落的太阳,依然闪烁光芒。向书籍致以深深的谢意,愿用一生去阅读,在读中作无止境的心灵漫步,借用朱光潜先生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

人到中年阅读正当时

文/任艳

时光如白驹过隙,还不曾留意,已经人到中年。经过岁月的洗礼,面颊多了几道浅浅的痕迹,内心却较往时恬淡了许多。此时,再次捧起书才发现,人到中年,阅读正当时。

说起书,以前的我不爱阅读,连上学时的成绩都不好,"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正是我年少时的真实写照。唯一有印象的一次认真看书,是读初中时。那时正流行武侠与言情,男同学捧着金庸的武侠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女生则是琼瑶阿姨的忠实粉丝。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地抱起书看,一直到家人喊了无数遍关灯休息后,我一头钻进被窝,打亮手电筒继续沉迷在"烟雨濛濛"中,如遇周末,那必是通宵达旦。

除此以外,我再没有这么投入的阅读过。后来,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忙着工作,忙着生活。结婚,孩子,家务如海浪般一浪一浪涌来,我更是懒得翻书,甚至看上两眼,就会眼皮打架。我离书越来越远,书失去了阅读功能,却成为摆在书架上的装饰品。

如今,再手握一卷书读,已是人到中年。抛开懵懂与轻狂,渐渐地我发现,此时阅读别有一番滋味。小时候觉得拗口晦涩的文章,现在读来竟有一缕隽永难忘的味道;以前躁动不安,读书常常难以安坐片刻,现在手揽一部书,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便消逝不见。"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原来,经历了半生的漂泊,累积的经验与阅历,正是为这中年的阅读而备?从此,我愿与书相伴,不论晨昏,不管春夏。

翻开书籍,如同乘坐一部时空穿梭机,古今中外,随心所欲停靠在任何你想驻足的地方,"画楼西畔桂堂东"也好,"半烟半雨溪桥畔"也罢。不管是哪位大家,只要你愿意,便可以与他面对面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氤氲着茗香的小屋窗前,你只在文字中徜徉。此时,无关名利,读书只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撇开俗世,丢掉烦恼,只看云卷云舒,如此岁月静好,人生已足。

人到中年,寻觅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它们来次约会,那况味也许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般美妙吧?

让碎片般的时间里,仍然充满阅读的乐趣

文/思微

我们的生活总是繁忙而琐碎的,总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度过了每分每秒。工作、家务、做饭、孩子、学习……所有的琐碎都填充着每一段美好的光阴,光阴如梭,流逝的总是那么的快。但是,总是能挤出时间吧?总不能因为生活在琐碎的繁忙里,就忽略了阅读。读书总是让我痴迷的,那文章里的故事和片段总能打动我的心。

而且有了手机以后,我居然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阅读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虽然缺少了纸质书籍带来的快乐,没有了充盈着纸香和墨香的感觉,没有了翻阅的闲适心情,但是总可以在零星的光阴里,挤出阅读时间来,文字的魅力依然那么浓郁和美好,这是我在工作生活繁忙间无奈的选择。谁不希望有一些安宁的时光,谁不希望可以在闲暇里,置桌于一片花香四溢的雅园间,一杯香茗,一缕茶香,捧一本书籍,就那么静静地读下去,仿佛时间都静止,仿佛世界都安宁。可是,置身在凡尘的我做不到。只能在繁忙中挤出零星的时间于手机上扫过几段文字,拼凑出文字的馨香。书籍变成了电子版,被分散在碎片的时光里,依旧,温柔如斯,美好温馨!

也许有人会对于电子版的书籍存在着一种排斥情绪,总觉得缺少了那些墨香纸扉间的温馨。电子版的出现,使读书的氛围被洗刷,读书的韵味被破坏。可是,无论是纸质的书籍还是电子版的书,我认为,只要肯读,只要全身心的浸入书的海洋,让自己的思维畅游于文字的浪涛里,任何方式的读书都不会是差的。我只是希望将自己碎片般的时光拼凑,组成文字的秀美,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拥有一点点的闲暇,我就可以点开手机,闪跃出文字,让文字充满我闲暇的光阴,填补我不能静心读书的遗憾。

书只要读了,就是最好,如若有大片的闲暇光阴,我就沉浸在纸页书扉间,让墨香伴着茶香,度过悠闲的时光。如果我忙碌应对着工作和生活的繁琐,我就把碎片般的时间填补进电子版的书籍,那种零星的阅读依旧可以为我带来美好的积累,成为我一生的美丽!

让碎片般的时间里,仍然充满阅读的乐趣!书唯读而知其味,手机、电子版的快捷为阅读带来另一种的味道和感受!只要能畅游于读书间,就是最迷人和美好的,我置身于碎片般的时光里,陶醉在每一个字里行间!

阅读:寂静的丰美

文/沈慧敏

喜欢阅读的人,大多是安静的,或者说,有一种安静的能力。尤其是读书入境之人,一如老僧入定,乍看犹如呆傻小儿,一脸"不知今夕何夕"的恍惚,难免被人哄笑为"书呆子".哄笑之人或许不知,在那静静的书桌前,"呆子"表面所失之魂魄,正欣欣然神游于书境之中乐不思返,他所经历的锥心刺骨之痛与酣畅淋漓之喜,便是由手中这本寂静无言的书创造的丰美之境所产生,让人难以割舍,这便是阅读所独有的魅力吧!

在一个做任何事都要问"有何用"的时代,阅读难免也会被追问一番。古人早就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寒门学子可以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一展生平抱负,而今成就人生的道路并不只有读书考试一条,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由此看来尤需追寻。我认为,书中所指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倒并不一定都代表着金钱加美人的功成名就,它很可能说的是由阅读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美感。所谓的"改变人生",不仅仅是指升官发财抱得美人归,还包括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启迪和改变。就像很多人说过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只能建立在已读过万卷书的基础之上,否则脑袋空空地行过万里路,是无法体会在读过万卷书后,以那个装满许多优秀先人的经验再加上自我思考后的大脑所体验到的"行万里路"的感受,这是一种对照,也是一种验证,更是一种独有的自我发现的过程,唯有如此,"行万里路"才具有意义。

由此可见,阅读的真正用处,在于修身和养心,能够养生、养颜、丰富心灵甚至惠及子女。阅读质量越高,阅读量越大,心胸就越广阔,做一个心意通达的人,少有是不长寿的,故曰:阅读可以养生;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句屡试不爽的真理,心灵的舒展带来了气质的脱俗和容颜的清丽,故曰:阅读可以养颜;读好的书,是能够让人的内心生出固土的根系来,有了根基,才有营养的输入,精神的枝丫才能壮大成材,才不会被这世间的"东南西北风"吹得到处疯跑,才能够成为一个心静、有节制、不追求极致物欲享受的人。故曰:阅读可丰富心灵;现在的图书每日成百上千地发行,只有优秀的读者才能够慧眼识珠。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只有真正懂阅读的家长才能引导孩子,选择对孩子有益的读物,为他们日后的阅读习惯和品味打好基础。故曰:阅读可以惠及子女。

阅读的好处这么多,真正的核心还取决于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读者。正所谓:书海无垠,人生有限。只有懂得阅读经典的人,才算是一个好的阅读者。所谓经典,不妨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说法——如果你没有追问过自己一些人生意义,生与死,爱与孤独等命题,没有这种代入感,可能就读不了也读不进这些经典着作。要关注自己的灵魂生活,才有可能与大师产生共鸣。当你被一本书开启了未知之门,你的灵魂如同被初春的温暖与潮湿唤醒了,发芽了,生长了,你突然发现了自己本就存在的,但以前却从未发现的东西,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读到了一本有意义的经典读物。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精神食物决定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生长的高度和强度。当我默默捧着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发现屋子里坐满了老师、挚友和知己,那是一种令人多么欣喜的时刻!是的,阅读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体验,把外在的空净清明与内里的丰美繁盛合为一体,它培育我们生长出无数最细密最敏感的触角,于无声无色处去细细感受这个有声有色的美丽书世界。

改变从纸质阅读开始

文/爱乐

春节过后,自己有一种恐慌感。觉得自己天天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听书也几乎停了。内心那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让自己害怕。

不行,是得改变了。

某天早饭桌上,我对女儿说:我想学习,也许该加强点专业知识。这样说的时候,内心挺矛盾,还定不下来具体要怎么做,该看些什么书,只是觉得必须要改变。那会,刚在某读书俱乐部里看了李尚龙的一篇文章,有点被触动了。有时候,还需要看一点能刺激一下心脏,能让自己兴奋的小文章,还是需要一些激情的。

女儿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虽然你也不算很年轻了,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是,妈妈要坚持呀!

想着自己最近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在向‘低头族’靠拢,吃完饭会不自觉地摸手机,晚上也会时不时地看微信,前几天还抢红包。得先把这些不良习惯丢弃。

我把同学微信群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上班时间时间不用电脑时,将屏幕关掉,尽可能少用电脑。从周二晚上开始看了几页纸质书,终于把战线拉了很长的《苏菲的世界》看完了。这样的书,不是仅看一遍就可以的,是要深度阅读的,还要有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昨晚看了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中的几篇。翻看纸质书后,心里觉得舒服一点。

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常性不够,很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这几年的每天手写记录。本周起,每晚做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姐姐在视频里教我的,她单位里每周都有免费的瑜伽课,她练了好几年了。跟我在微信里看到的几个适合瑜伽初学者的动作差不多。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我这僵硬的身体做起来也不容易,一会就出大汗了。还专门买了个不错的瑜伽垫子,鼓励自己坚持下去。16年里,一定要尽力坚持做好某件事情,为自己加油!

阅读等不起

文/廖双初

偶得闲情,上街闲逛,逛来逛去,我来到小城的书店,高高兴兴选得几本自己喜爱的书而归。回到家,把书往书架上一放,我赫然发现其中有一本书我早已于两年多前在市里的一家书店购得了,此次属重复购买,不觉一哂。

哂笑之余,便十分自责,这说明我已很久没有阅读了,以至于连自己的藏书都不甚了了。

这些年,我拜访过一些爱读书的同仁,也通过媒体了解到不少作家、专家甚至一些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藏书情况,比起他们来,我的那几册书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过是人家的一个零头数而已。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也未充分利用,认真阅读。

平日里我究竟干了些什么呢?细想真没干什么,却总是夸夸其谈,心浮气躁,浑浑噩噩,精神疲惫,越来越难激起阅读的欲望。

作为一个形式上的读书人,我也注意收集一些书报,坚持常年订阅几份权威期刊,把整版的报纸副刊及时裁下,并按时间顺序装订,对个人感兴趣的言论文章进行剪辑。有时嫌剪辑麻烦,就想办法在网上找到电子版下载,然后分门别类保存到专门的文件夹里。但就是很少用心阅读。许多文章其实只看了一个标题就放在案头上,打算等有了充足的时间再进行详阅。但放在案头就放在案头,日复一日,熟视无睹,等到堆得实在不像话了就收拾一下,多半是成摞地被挪开,堆放到办公室或转移到家中的书房一角束之高阁,抑或原封不动当废纸处理掉。剪辑下来的美文收藏在抽屉中,纸张都发黄了,也懒得理睬,偶尔翻阅,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极少去做字斟句酌的事儿。至于保存在文件夹里的文章,也极少打开,多半是原来的样子。总之,这些精神美味快要过期发霉了,我却没有好好地咀嚼和消化它们,它们被我的懒惰打入冷宫,丝毫没享受到当初一见钟情的应有待遇。

那么,问题来了。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写东西不痛快,好几次有了写作的冲动,也拿起了笔,但写着写着竟写不下去了,思维好像枯竭了一般,前面的路被堵死了,左不是右也不是,只得半途而废或者草草收场。这样的文章面目可憎,无论如何是拿不出手的。我的内心为此经常痛苦不堪。忽然就想起了老祖宗孔夫子的殷殷劝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诚哉斯言!当然写不出文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我认为本质上还是自己阅读学习不够,缺乏宽阔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

随着年岁的增长,眼睛越来越不好使。原以为自己只是近视,戴上眼镜看近处的东西会没问题,曾几何时,看近处的东西也不那么清晰了,眼睛开始有点花。尤其是当看过电脑屏幕再看书籍时,眼前就像起了一层云雾,书上的文字变得或隐或现,躲躲闪闪,有一种要同我捉迷藏的味道,阅读很吃力。特别是从前年的岁末起,左眼突然起了"飞蚊症",整日里总感觉有一只蚊蝇在眼前飞来飞去,也如那清澈的湖水中有着头发或者什么漂浮物,煞是恼火。听说"飞蚊症"是白内障的前兆,想到以后还有可能在眼睛上动刀子,心里在着急的同时,阅读是很难顺畅进行了。那今后有了时间再用心阅读的预谋肯定会破产。也是的,年轻的时候不阅读,莫非一定要等到七老八十岁了再阅读不成?那不正应验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古训?可见我此前的一些想法毫无道理,不过是在为浮躁和懒惰寻找借口罢了。

再不能如此任性下去了,阅读要趁早,不能等待,在光阴面前,谁也等不起。

在感恩中阅读

文/叶广芩

我常常想,我这一辈子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窝里,昏黄的灯光下,静静地读一本让我心仪的书,神静心和,物我两忘,那份舒展,那份自得,那份海阔天空、那份荡气回肠,是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这种惬意,想必许多人都身有同感。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可也是乐事、常事。古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们的隐居读书,贞守苦操,他们的内敛、慎思、博学、明辨,被喻为有古人风。时代在发展,古人们走得远了,凸现出了今天繁华热闹、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躁,人人的压力都很大,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静静地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着自己的写作阵地,写出了作品,却可能读者甚为有限,这一行为便显得悲壮。我们在坚守的同时也涉足了"微"的范畴,在我认识的作家圈里,几乎大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彼此的交流由书信到电话、到信息、到网络,越来越快。我们在任何一处都知道几年不见的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都可以直接撂过去几句调侃,接过来几句让人忍俊不禁的揶揄。比如,我在微博上说,我的小说《青木川》被改编电视剧,人名、地名大换血,草莽土匪变成了出国留学生,改得让我不认识了。微博一发,立刻得到湖北作家方方的回应,她说:"俺也听说俺的小说《万箭穿心》改成电视剧之后叫《亲爱的》。名字多么南辕北辙。其结果俺推测跟你的也差不上下。一块好布料,你以为会被拿去做件漂亮外套,结果却被纳了鞋底,硬让你看不出你的布在哪里。布卖给了人家,他做成啥你就认了吧!".简单、快速、犀利、生动,这就是微读的魅力,这样的阅读写作,一旦尝到了甜头,怕是再难舍弃了。我为古人遗憾,南朝名士陆凯,曾经从江南托驿使给长安的朋友捎去一首诗和一支梅,说"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漫长的道路演绎了驿道传梅佳话,那支梅花辗转传到西安不知变成了何等模样。倘若有今日顺风快递和微博的方便,陆凯此举便变得稀松平常,绝没有进入"佳话"的资格。今天的我们,什么话都可以在网上说,带视频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快递,距离的阻隔在今天已经破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更不是难事,在座诸位,哪个没读过万卷,哪个没行过万里呢?但是在"微"的便利下,细细思考,我们是不是少了点什么?沉静的心态、文化的韵味、人格的操守、德行的追求,被淡化,被忽略,更多的是快读、通读、选读、简读……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实际,我们大口地喝酒,我们一扫而光地消灭汉堡,我们将诸多书籍装入电脑……老祖先那种"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的洒脱和见识在电脑里是调不出来的?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中,藏匿在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我亲爱的朋友们,在"微"的时代,咱们还是抽一点时间读点书吧,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是中外历代圣贤留给我们的恩典。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不读书就不知感恩,不知敬畏,让我们保留一个睡前阅读的习惯,哪怕是短暂的半小时。以此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