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散文阅读

2023/04/11好的文章

请欣赏散文阅读(精选15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拥抱乡恋

文/施泽会

时间一晃就到了春天的三月,三月的春光洒满了祖国大地,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阳光站在故乡的枝头上,孕育出一树的新绿。麦苗返青,菜花翻卷,杂草疯长,欢歌笑语荡漾在金色的花海里。

千百年来,故乡就是这样忙碌着。过去,故乡不因为贫穷就能阻止茅草、剪刀草、灯笼花、鹅儿肠草、兔儿胡草、铁丝草、蓑衣草、狗尾巴草、芦苇等等野花杂草的疯长。那些细小的生命在春雨的滋润下,悄悄地开始发芽拔节。我贴近地面,能够听到它们生长的声音。它们在地下吮吸着土地的营养,毫不遮掩地,欢快地长高。这个时候,我就看到了故乡满坡的绿,满地的绿,满田野的绿,满眼的绿,全世界的绿。

我家门前的树木开始抽出了新芽,竹子开始发出了鹅黄鹅黄的竹芯,春雨从天空慢慢飘洒下来,竹叶上的雨水就顺着竹杆慢慢滴落,新生的竹笋就开始享受母亲一样的乳汁。当初夏来临的时候,幼竹笋就开始往上顶,一个小小的塔尖一样的东西就出来了。带着泥土的芳香,享受着阳光雨露。母亲这时候,拿着一把弯刀,走向自己家的竹林,看着幼笋较多的竹林,开始砍幼竹笋,把砍来的幼竹笋用来做延续孩子们生命的食物。母亲用粗糙的手,抚摸着幼竹笋,她舍不得砍幼竹笋,因为砍了幼竹笋,来年的成竹就要少很多,到时候拿什么去给孩子们上学读书,拿什么去给孩子买衣服?还是靠多卖点成竹好过日子。母亲在犹豫的思想斗争中,还是忍着心里的剧痛狠心砍下3条幼笋给孩子们充饥。

等到故乡树木的叶子大片大片的墨绿的时候,故乡的胡豆花开了,豌豆花开了,油菜花开得黄橙橙的,仿佛金色的海洋。桃树在一夜之间开满了枝头,春风一吹,满地都是漂亮的桃花,走在桃树林里,感到自己在世外桃源里漫游,是那样的甜蜜,是那样的舒心,是那样的欢快。那时还是集体生产,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村里那么多劳动力,居然每一年我们还是挨冻受饿。

父亲告诉我,生产队的劳动力是多,大家的思想不统一,偷奸耍滑的人多,不干事情照样拿工分,只要人头在,工分就多,分的口粮就多,所以补钱户的孩子只有挨饿,比如我们的家庭就是这样。全家6口人,只有父母两个人的劳动力,怎么不挨饿?我长大后才知道这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

为了减轻家里的家务事,我就承担起割牛草,找猪草的事情。每天放学回家,我就背着一背牛草或者猪草放在父母面前,常常受到他们的夸奖。

我听父亲说,故乡刚刚成立伙食团的时候,把那些地主富农的粮食集中在一起,过了一年多的好日子,过后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集中起来的粮食越吃越少,人口也不断增长,地里生产不出来粮食。伙食团的人为了掩盖耳目,把蒸好的饭,洒上水,又放在蒸笼里再蒸第二次,这样饭就显得越来越多了。实际上吃下肚里就顶不住,要不了多久肚子就开始闹革命了。这样吃着,村民就吃出了水肿,脸色像黄泥巴一样,过不了几天,村里的人们就走不起路了。农村的集体伙食团没有开多久就垮台了,还饿死了好几个老人中年人和小孩。

在我的童年里,溪边的流水成了我常常去地方。夏天在溪水里搬螃蟹,在水田里捉泥鳅。在树林竹林里掏鸟窝,夺蜂包,有时候被蜂子刺得鼻青脸肿的。回到家里,遭到父亲的一阵臭骂。同时还和小伙伴们一起网蜻蜓捉知了,用弹弓打小鸟,感觉小伙伴们是一群野孩子,无忧无虑的。长大了自己觉得小时候很可笑,很无知,很幼稚。

贫瘠的土地悲伤地让我到处流浪。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当兵去了云南,后来参加了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的震惊全国及世界的老山战斗,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经受了炮火和爱与恨的熏陶。人生就仿佛有了很多光焰,仿佛有了很多闪光点。其实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滋味。退伍回家,我还是我,一切的机会都与我无缘,因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我没有政治背景,染不出具有鲜红颜色的布料。我回到了故乡,我不得不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又要远离故乡。

来到别人的城市,什么都是陌生的。这个时候才知道,金窝银锅不如自己的家窝。大家的眼睛都在漠视对方,打工的日子是那样的辛酸,是那样的无奈,是那样的无助。困苦的心语对谁倾诉?只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故乡成了唯一的倾诉对象。母亲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自己要注意身体,该吃的自己买点吃,不要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身体才是本钱,我知道你是一个很负责的男人,不要老是把钱往家里寄,老婆孩子是该关心,自己也应该关心自己知道吗?电话那头的母亲是那么关心自己的孩子,是那么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只有母爱才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最伟大的爱。我听了母亲说的话,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我没有尽到自己当儿子的责任,母亲倒关心起自己来,这是自己的人生中一大失败呀!

父亲很少说话,但是父亲知道打工的艰辛,只希望我在外面平安,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常常在脑海里浮现父亲的身影,他在春天里去耕耘自己的田野。他在春雨里背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老黄牛,在水田里弓着背躬耕,脸上溅满泥浆,他吆喝着抽打着老黄牛一铧一铧的翻卷泥土,直到把一块水田或者一块土地翻耕完毕,自己才休息一下。到了秋天,父亲身上缀满了月光,挑着一担谷粒,倒在晒坝里,仿佛他的脸就是一堆谷粒,是那么慈祥,是那么丰盈,充满沧桑和彰显成就。

千山万水也割舍不了我对故乡的依恋。故乡是自己的根,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自己流浪到哪里,心里总是装着故乡,装着父母,装着妻子孩子,装着故乡那条日夜流淌的小河。因为我是从春夏秋冬奔流不息的小河上离开故乡的。我看到春天的景象,自己仿佛又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

改革开放给故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故乡潼南从2008年春天起成功举办了四届菜花节。今年春天是第五届菜花节。通过菜花节的成功举办,大力宣传了故乡潼南,提升故乡潼南的知名度,前四届的综合旅游收入已达16亿元,通过"七彩花海,流金大地"的经济畅想曲,给故乡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招商引资,明星效应,打造美丽潼南,魅力水岸,伟人故里,千年金佛。人在岸上走,船在花中游。游客对陈抟老祖雕像的虔诚膜拜,传承了道教经典文化。用油菜花和小麦精心制作的118米太极图案象征着人类文明,象征着故乡的兴旺发达。

故乡的三月是油菜花的海洋,没有谁能够描绘出故乡的美丽。我身在异乡,心在故乡。拥抱乡恋,拥着着故乡的辉煌。

乡村秋夜

文/屈绍龙

夏夜,人们盼望有个凉爽的好夜晚。熬过一个个热的夜晚,听够了蝉的高声演唱,蚊虫的叮咬也日日离去,秋夜,慢慢地揭开自己的面纱了。

秋夜,是夏夜的尾巴,是夏夜的延续,尤其是初秋的夜,人们体会的更为深刻。蚊虫没有完全离去,蝉的叫声响在耳畔,玉米的成熟,棉花的吐絮,绿豆的炸开,那秋,就是真正到了,秋夜,是闲不住的,玉米堆在场院,像小山似的,白天,人们忙于田地里的活计,没有时间理会它们,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玉米堆的四周,"刺啦---刺啦"扒玉米皮,一个、两个……一堆黄澄澄的玉米,呈现在人们眼前。那是人们的金子,生活中的银子。玉米的收获,人们的喜悦,荡漾在脸上,大人、孩子脸上仿佛绽放莲花似的美丽漂亮,玉米堆堆满庭院,满满地,没有放脚的地方,一点点地腾出地,树上、房上,楼顶上,或挂、或堆、或摆,满玉米,月光下,玉米亮晶晶的,是闪光的珍珠,盈满农家,盈满乡村。

忙完玉米的活,棉花,那银白色的棉絮也开始进农家了,夜晚,农妇,整理收拾来的棉絮,放在一起,是银山一样,她们翻弄着,白花花的银子,心里的笑,溢在脸上,溢满心房。芝麻的收获,大豆的丰收,瓜果的香甜,溢满农家的庭院。秋虫,在墙角低唱丰收的曲子,蛐蛐卖弄自己的特长,弹奏幸福的乐章。小小的萤火虫,提着自己的灯笼,在院子里,在野地,在田埂,飞来飞去,以自己的光照在晶莹的草叶上,草叶有了光泽,蝈蝈的叫声,有了光泽,昆虫的翅膀有了光泽,农忙的人们也有了光泽。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大地上,秋耕的人们,随着拖拉机的响声,心情惬意,方向盘随着手的转动,灵活自如,翻耕的土地,深厚平整,新的一年,有新的丰收,有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在升华,在扩展,在沸腾……

播种的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悉心地观看着匀速运行的播种机的前行,心里满足而又踏实,一种希望之火在心里燃烧,火红的日子在人们的眼前闪烁。

闲暇后的人们,静听秋夜的声音,或喜,或忧,乡村的秋夜,他们静神细听,似乎有些声响,离他们远去。往昔的秋夜,有两种迷人的声音,有两种令人难忘的声音。一种是天空有大雁飞过时的声音:像小孩低语,像婴儿在笑。这声音让他们在心中默念:"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在秋夜,从他们生活的乡村飞过,去度过它们的冬天,来年再回来,如此往复循环。一种是马车在乡村路上走过的声音,马蹄发出的喀哒声:不脆也不艮,不响也不闷,配在夜色里真是好听,真是悦耳。

他们想着,现在这些声音都很难听到了,真正的幸福,我相信是随着它们的消失而永远地消失了。

古人对秋夜的感慨颇为丰富,现在人们的发现更为日益出现:山岭秃头,水塘干涸,河水断流,庄稼生病,水质恶劣……困扰人们,困扰乡村,困扰着乡村的一代又一代人。

乡村的夜,亲眼看着乡村的变化,富裕中蕴含着危机,和平中潜藏着隐患,乡村的夜,人们的平安夜,幸福的夜,和谐的夜,人们从心里期盼着,等待着,默念着,祈祷着……

相会红阳

文/郎人之居

从媒体上我了解到,在距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城16公里、海拔1200-1500米的地方,有一个约6万亩的草场,叫红阳草常整个草场绵延起伏、苍翠碧绿、气势磅礴,传说曾经是苗族起义领袖包利王、张秀眉和平西王吴三桂转战、屯兵的地方。基于一种好奇和对英雄的崇敬,我总想找个时机约会它,一来欣赏其风姿绰约,二来凭吊英雄。但这种期望一直没有实现。

而真正促使我走进草场,是7月1日这天。因党的92岁生日,单位组织登红阳活动,办公室的周副主任电话问我能否参加?我欣然应允。

登红阳,我们一行10余人,乘坐的是中型巴士,向导由台江县人大常委会的余光祥副主任担当。当巴士离开了台江县城,驶入红阳村辖区,便开始循着蜿蜒的柏油公路,穿行于大山之中。大山深处,翠木葱茏,粗壮的杉树、枞树等乔木,几乎遮天蔽日。

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当车渐渐爬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乔木便逐渐被灌木取代了,快到山顶时,灌木又几欲被草本植物取代。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红阳草场的范围,明显感到,气温较县城有了很大反差,在县城,天蓝云淡,太阳高照,而在草场,则雾如帐幔涌动,风似晚秋瑟瑟。

我们是在公路的尽头泊的车。在这里,有一个大坪子,靠山建有一栋木楼,据说是接待游客的,但现在无任何设施,空空的。楼正面醒目处钉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有熊出没,注意安全的提示,落款是雷公山保护区。看来,我们驻足的地盘,不仅属于台江县,也属于雷公山保护区。

余副主任告诉我们,来红阳,不去看草场,等于不到红阳。

去草场还有约3公里的路程,现在正在建去草场的公路,原来的便道已被挖机挖了个稀烂,十分泥泞,我们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沿着毛坯路走了一段,然后才步入原来用水泥砖铺就的老路,穿行在一片灌木之中,由于空气湿度相当大,从摇曳的树枝上滑下的水珠,不时抛在我们的头上。

一路上,因为风景太美,大家不时用相机捕捉着沿途风光;余副主任也一直没有忘记发挥他的向导作用,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着村民在草场敞养牛的趣事。他说,村民们在草场养牛,一年四季是不用看管的,任其发展,一旦需要卖牛的时侯,主人只要去牵起自家的母牛,就会跟来一群牛,就知道哪些牛是自己家的了,以便挑选去卖。另外,余副主任还向我们介绍了关于草场有关情况、传说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使我们对草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红阳万亩草场保护区隶属于省级南宫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景区西南部,也分别是台江县台拱镇红阳和排羊乡南刀两村的辖区范围。而整个草场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天然的养吧。景区由水中林、杜鹃山、薅廊池、薅廊峰、天蛙谷、瓮翁往土城遗址、涨水坪古战场等自然景观和苗族英雄包利王的坟墓、抗清英雄张秀眉练兵尝莲花屯土城遗址、古战壕等景观组成。为了发展旅游业,现红阳草场的外业规划调查工作业已完成,内容包括滑翔训练基地、围猎尝休闲山庄、跑马场等等。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游客需求,还拟将设置草场滑翔、滑索等20余个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运动性、刺激性的项目。

当我们行走到涨水坪时,山显得更高挺了,雾变得更浓密了,风吹得更急切了。虽然涨水坪练兵场就在我们不远的山脚下,但朦胧中,险峻的地理位置,我们也能看过大致,难怪前人选择了这里作为练兵场,可谓用心良苦。

由于今天雾大的原因,我们不能饱览万亩草场的真容,感到很遗憾。但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时候,我们放眼四周,极目远望,倒也找到了一种登高众山小和腾云踏雾的感觉。

水泥砖铺就的便道于涨水坪而止,由于再往前去,路更难行,于是,在涨水坪一则的山坳上,余副主任建议我们就地休息,观赏草场,以便节省时间去另一景点。于是,大家根据各自的兴趣,或登顶山尖,放牧心情,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杰作;或拈花弄草,拍照留念,为此行定格美好的记忆。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在余副主任的"号令"下,我们折回来路,去包利山寻幽探古。

相传包利山是苗族起义领袖包利王的化身。雍乾年间,包利王曾率领苗民在此抗击清军,并辗转于镇远、雷山的丹江和台江的台拱之间。最后在决战时,他与自己的白马跑到山顶,因口渴无力,行走困难,于是抽出宝剑,插进山顶,冒出泉水。白马饱饮泉水后,欲驾主人飞上天,因包利王战衣上镶有铜扣,无法同行,白马只好独自而去。包利王被困饿死山头,化身为山,守护着草常现在,包利山的脚下还有一处水池,叫薅郎天池。

而如今的包利山,由于两年多以来的风力发电开发,许多传说的东西已不同程度被破坏了,如坐落在包利山脚下,面积200余平方的薅郎天池,现已被砂石填满,包利王墓地山,已被削平,安装着2000千瓦的风力设备。景区,除了几墩大石块上刻着的文字能够告诉来者这里的一些情况外,或许,就只有那沿着山脊堆砌的蜿蜒城垣,尚能唤起人们久远的遥想。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能走遍偌大的红阳草场,尽情欣赏草场的山、草场的树、草场的野花和草丛中悠闲的牛和羊;也没有一一走遍所有的景点,寻觅那关于英雄传说的点点滴滴。但这一次与红阳相会,其实我的心已如饮酒而醉。

棉花的花

文/张军霞

雨后,乡村的小水泥路面,尚留着大大小小的水洼,朋友驱车去村里办事,我独自下车,就在村外的田边走一走。

就是在这时候,我看到了大片的棉田,一望无际。不顾脚下的泥泞,我慢慢走到棉田边。记忆里,很小的时候,在老家,棉花丰收的季节,母亲会很高兴,她哼着小曲,坐在窗前飞针走线,把一些旧衣服,缝成口袋的模样,加上两条长长的带子,这是为大家准备摘棉花的工具呢。

口袋缝好了,母亲带着我们姐妹几个,在棉田里一字排开,俯下身子,白胖胖的棉花就在眼前,一朵,又一朵,握在手里的感觉,是说不出的暖。摘得累了,伸个懒腰,抬眼望天,白云悠悠飘过,也是一朵又一朵的模样,让人浮想联翩。

母亲似乎不知道累,在我们歇息的时候,她依然弯着腰忙个不停,偶然抬头,会笑着说:"这些棉花摘回去,给你们做新棉袄,缝新被子,咱们暖暖和和过冬!过年的时候,棉花还能为你们换回漂亮的红头绳,香喷喷的大锅菜……"我们就顾不得累,一个个又重新投入"战斗",憧憬着母亲形容的美好,小心翼翼摘下一朵又一朵棉花,不允许有任何的疏漏。

小孩子到底耐不住贪玩的本性,有时候,在隔壁棉田里的二丫,会悄悄溜过来,我们找一株又高又大的棉花,铺好口袋躺下来,从棉花的枝丫里,看天,看云,看大人忙碌的身影,似乎格外有趣。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摘下棉花的花,粉的,白的,黄的,妖艳柔嫩,让人格外怜惜,捧在手里,痴痴看上半天,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小小的花……

如今,记不清已经有多少年,不曾这样亲近过棉田了,怀着小小的喜悦,蹲下身来,手指滑过那一朵朵娇嫩的花,却不忍心摘下一朵,脑子里浮现出的,却是当年摘棉花的画面,那么亲切,温馨,仿佛就在昨天。

母亲已经年迈,姐妹们早已各自天涯,生活在远离故土的异乡。二丫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成了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偶尔也会寄衣服给我,款式和花色各异,布料却常常是纯棉的那种,穿在身上,有着说不出的熨帖和舒适。

当身为文字工作者的我,在键盘上怀念棉花时,或许二丫和我一样,用她手中的剪刀和针线,追忆着童年的故乡。棉花的花,是萦绕我们心头的乡愁,永远。

月夜蝉音

文/华雪梅

六月,季风拂面绕心田,为炎夏带来清凉。随着风,脚步缓缓,行走在城市的边缘,呼吸久违的泥土气息,神清气爽,心不由得安静了许多,似乎连目光也变得柔和了,看花花娇,看水水柔。此刻,让我不禁想起《你是人间四月天》里的那句"黄昏吹着风的软",时光美到无言。

夜,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了,一轮明月高悬天幕,银色的月华照亮了大片的天空。远处的山峦在月色中隐约可见,近处的楼房轮廓清晰,树影婆娑,从楼房漫出来的点点灯光,和明月周围的星星共闪耀,夜色如此的和谐静好。漫步在柳树掩映下的小路,一缕清风徐来,吹响几声蝉音,忽高忽低,忽长忽短,奏响一曲音律,声声入耳,系着眷恋和渴望,传向远方,使夜显得有些神秘,又似乎是一首催眠曲,好让人们忘记一天的辛劳,早早入睡。

月色,蝉鸣,清风,如此的简单。蝉翼扇动着季风,熟悉的草木气息,熟悉的乡音乡韵,化为一个个音符,隐约成美好的诗篇。悠扬的蝉音,似母亲的呼唤,带心飞向远方的故乡。

人在他乡,心回故乡。

那时年少,我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嬉戏、乘凉,偶尔爬上树,打断声声蝉鸣,捉住蝉后央求母亲用细线绑住,母亲一边绑线一边笑着说我们顽皮。蝉飞,却飞不出固定的距离,我们似乎听不见蝉在哀怨的鸣叫,跑着,笑着。

时间,在叶绿、叶落间流逝。终于有一天,我在老槐树下挥别,那天蝉儿叫得格外欢,是挽留?是道别?声声在心坎,以至于离开故乡多年后,一听到蝉鸣,就想起村口那棵槐树。

再后来,母亲老了,在一个夏天离我们远去。那棵槐树也更老了,树干上千洞百孔,枝叶也不及以前茂盛了,但蝉鸣依然不断。槐叶黄了,又绿了;蝉鸣停了,又响起,我却早把他乡当故乡,向左向右,都转不出固定的圈。如今,在密不透风的高楼里,很难听到蝉鸣了,偶尔听见蝉鸣如天籁之音,一不留神就入了耳,进了心,牵动着某根神经。一次次月下,向故乡的方向遥望……

慢慢走着,静静听着,默默想着,这样清闲的时光,该给自己留一些做梦的间隙,即使只是放飞一下思绪,也是好的。一直相信有些遇见是命中注定,就像茫茫人海中,有些人转瞬便消失在彼此的旅途里,有些人却能深深烙进心底,犹如月下蝉音,不经意间能会触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欲罢不能。是不是酷暑下在心里搁置一片月光,就会保持独有的清凉,安然度日?是不是用一种淡然如水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就可以春暖花开?安妮宝贝说:"碰到喜欢的东西,总要留一些清淡余地,才会有真正的情缘。".我想,我终会懂的。

月华如水,时光不老。轻轻地,一步一清浅,一步一蝉音,无字的乐谱,一声声,一回回,不经意地诉说着过往,伴我回航……

春风不度相思岸,桃花依旧人未还

文/中天香月

遥忆当年缘,执手把花看。低吟泪湿胭脂脸,浅唱拨动相思弦。

花落红尘叹,谁来伴花颜?只见蝴蝶花丛恋,不传当年耳鬓言。

——香月吟

推开紧闭了一冬的窗儿,春天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喷薄而出,洒向大地,让世界充满了温暖与生机。潺潺的溪水唱着悠悠的迎春之曲,溪边的桃花妖艳的怒放,将春天的色彩尽情的蕴染。春风和沐,扫过溪边,携着桃花的芳香,拂发扑面,浸心入肺,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诱惑无比。

倚窗而望,阳光揉碎了严冬的寒气,嫣红的桃花驱走了一冬的晦气。但,疲倦的心灵却怎么也凝结不成一曲优美的词章。原来揉碎的不只是时光,受伤的还有心灵。春天来了,桃花一样的开,你不在了,爱,在哪里?赏桃花,觅君影,寻痴情——爱,会不会在原地流连?

惊天动地的春雷在夜空中隆隆的炸响了。你,明白吗?那是俺的誓言滚过长空,惊起了回响!多情的春雨在夜幕下绵绵的倾洒,你,明白吗?那是俺的思念,从九天出发,去催生枯枝发芽!艳艳的桃花开了,那是俺绽放的痴心吐露的芳华,将不变的痴情温柔的舒展在你的面前!春天来了,桃花红了,俺,想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桃花树下的芳容?你,是否还记得桃花溪边的誓言?

嫣红的桃花,惊艳的是那时悸动的芳心,映红的是曾经的芳容。悠悠的芳香,依赖的是不断回味的温柔,艳艳的色彩是流失的韶华。只想告诉你,阳春将融化冰雪,汇成滔滔的激流,顺着山涧冲击,汇成汪洋,奔向大海,势不可挡。那是俺心中的爱河,冲向大海是它唯一的方向。

三千青丝象书页一样,被春风吹得唰唰的颤动,平仄的美韵撩动键盘在指尖开花,慢慢地抹平痴心与妄想,思念的波澜在心底幽幽的回荡。哦,想起了你说过的话,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好了。初见的美好是无喻伦比的。遥想当年,夜话西窗秉烛眠,如花美眷念阑珊。如今,幽思谁解?

我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流连,畅游在桃花的笑靥中享受温馨的滋味,犹如酣畅地倒在你的怀抱里昏昏欲眠。薄风满袖,春光拂面,飞扬在与你曾经的沧海中,享受温馨的缠绵。希望蓦然回首,与你在花香满径的溪边相遇。桃红遍地,蜂鸣蝶舞,溪水潺潺,要想把你遗忘在情窦初开的地方是多么困难。在这迷人的桃花丛中,醉人的已不再是景色,销魂的却是初见的惊叹!弹拨最柔的琴弦,期盼美好的时光,与谁共?与谁醉?与谁言?

天,忧伤时会把雨绵绵的飘洒,如泪水倾下,湿透了幽幽的花径。春又来,花又开,君安在?时光会轮回,春去春又回,只是,如果匆匆又过了花期,会白了谁的鬓角?拾起飘落的花瓣,问春风怎样把那寂寞的浅笑飞扬在眉梢?轻拨幽怨的琴弦,问蝴蝶怎样把那难言苦涩传唱在花丛?悠悠我心,在那花径;缱绻情思,对着溪吟。

今年的春光很美很柔,却比不上你那时双眸一闪的温柔,久久地徘徊在心头。春风不知相思味,桃花依旧人寂寞。一次见,一生恋。一段情,知心人。一壶酒,一生守。一衷肠,永难忘。千帆过尽,不见君的踪影,繁华散尽,梦归无路。将梦托月,化思为烟,问三生石上的精灵,指点迷津,船泊春岸。

时间不相信眼泪,总在清晰的提醒我,用三生的痴情,难抚慰那逝去的年华。待到落红满径时,一场不会醒的梦,还会依然氤氲在我的心底吗?一捧泥土将君盖,一段痴情空自喃。唉,人是情感动物,生活也需要讲究艺术性,我的回忆也只是艺苑中的一朵奇芭而已。触景伤情桃花开,望君莫笑伊人呆!

漫步在桃花林中,听着桃花溪水潺潺地流淌,我的思绪早已飞翔,穿越了梦幻和现实,仔细寻觅着你的音容,凄苦的心儿猛然想起了晏几道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在落花和微雨的伤感景致中,人独立也许比燕双飞更寂寞吧。

盼望那三生的痴情,把一段思念停留在花径中回忆。

眷恋那惊艳的回眸,把一腔激情镶嵌在桃花中绽放。

回味那缠绵的心曲,把一份寂寞倾洒在溪水中咏叹。

桃花如面桃如心,桃花树下有痴情。有一种切肤之寒的花香,由桃花上的泪珠凝成,在心中飘起,滋生了无尽的回忆。冷凝的香气,充满伤忧的撒落在我的灵感上:春风不度相思岸,桃花依旧人未还。美丽的初春,嫣红的桃花,带泪的幽香,将我的情思诱惑,让那时的迷情幻化在我的眼前……

春雨

文/潇潇湘妃

春天,在记忆中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季节,伴着柔柔的风、下着绵绵的雨,天地在一片朦胧中若隐若现,宛若九天仙境。多少文人墨客为一场场春雨挥毫泼墨,绘画、着诗、编曲,和着清幽恬静的小调,烫一壶小酒,或悲或喜、或感时伤怀、或借景抒情,"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总是这般充满乐趣。

不知是我期待的太久还是怀念了太多,我觉得今年的春雨比往年似乎晚了些时日,而自上月初始有过霏霏细雨,而后二十余日便不曾滴过一丝雨,宛若雨神睡着了,把这场雨带进了梦里。好在这场雨来得不算晚,这时节正值花开繁茂,农忙才刚刚开始。今时的春雨,随着寒潮而来,带着凉凉的风,把暖暖的空气裹上冰冷的外衣。虽早已有些许准备,雨来时依旧让我们措手不及,刚刚收拾好的冬衣又被一件件翻出来裹在了身上,抵御着着短暂的寒冷。尽管如此,春天毕竟还是春天,与冬天终究是迥然不同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似乎喜欢在寂静的夜晚来到我们身边。当白日的繁华落去,夜幕降临,雨便在这时欢愉登场。本应宁静的夜因雨而更添几许别样的"繁华".这个时候,最惬意的事莫过于趴在窗台或是枕着手臂静卧小床——听雨!听雨,听雨敲打窗台的声音,听雨拍打地面的声音,听雨在树上、草上、花上跳动的声音,听雨与雨交织的声音。若是在乡间,还有雨滴落屋顶的声音和山谷回旋的风声。雨一直下,各种声音在空中缠绵,仿佛演奏着传唱千年的名曲。歌声中,有天、有地、有山川、有河流、有花、有草还有树木,那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歌曲,那是赞颂春天的歌曲。和谐的旋律在静谧的夜晚盘旋,在宁静的校园回荡,久久不散。伴着雨声进入梦想,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清晨,在闹铃声中清醒,撩弄凌乱的头发,回味昨夜的梦境,有细雨的夜晚,梦都是甜蜜的。稍作收拾,走出房门,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青草泥土的气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还在下,鸟声是听不见了,但满地的落英在潮湿的地面、草坪上更外显眼。散落一地的花瓣,或斜卧草间、或静躺地面、或半藏泥土,有些落寞,有些傲然,就像是一位位落难的公主。曾几何时,她们还傲立枝头、风光无限,而今风华褪去、淡雅平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笔下的梅花虽然谢了,但依旧清香如故。其实,不仅梅花如此,许多花也是这般,纵然谢了、落了、衰败了,但曾经的风韵依旧在天地间飘荡,长留!而没有因为春雨败落的花,此时依旧傲然风中,细雨凝成水珠在花瓣上停留,花儿更加精致了。?

地上除了零落的花瓣,还有许多树叶,碧绿颜色似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过往。那是去年不曾老去的树叶,寒风凌冽它没有凋落,白雪压枝它没想凋落,而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春雨的洗礼下,褪去了华丽的外衣,沉寂在树下。一片片树叶聚集在一起,一层一层围了大大的一个圈,树就伫立在圈的中间。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曾风靡一时的那句: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逐还是树的不挽留?很多人在意叶子从树上飘落,却鲜有人留意它一直在树下停留。或许叶子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树,树又何须挽留,他们默契如此,还需要什么言语?叶子从树上飘落,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树相守,腐烂肉身,融进树的躯干,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看人世沧桑。

春雨,不似夏雨的滂沱,不比秋雨的缠绵,不同于冬雨的清冷,它自有一番独有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每一次感悟都不同。儿时的诗歌在耳旁回放,这一场春雨来得真好,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家有盆蟹爪莲

文/王欣

我家有盆蟹爪莲,鲜花开在冬天里。春节期间,尤为繁盛。凡来之亲朋,无不称赞。

蟹爪莲的茎很软,不能直立生长。我给它的旁边插了一根一米多高的树枝,将其绕枝向上缠绑。枝子的上部横缚三道树枝,将蟹爪莲的嫩茎架于其上,形成一体,颇似花树。茎枝成簇地向下悬垂。花蕾在嫩茎的顶端朝下绽放。百花丛里,哪种花儿不是昂首挺胸、争奇斗艳?而它却低头含笑不争春。

蟹爪莲的花色是玫瑰红。花生两层,每层九个花瓣。一朵花从花托到花蕊,长约六厘米。雄蕊呈现一束银色的丝线,簇拥着一根紫红色的红丝线——雌蕊。花期可延续两个礼拜而不衰。我家的这盆蟹爪莲约有三百多条茎枝。每条茎枝的嫩节上都缀有花蕾。因此,盛开时简直就像一大束倒垂的红玫瑰。

如此美丽,且花期又长的蟹爪莲却生长在一盆沙石里。这是别人装修房子后不要的沙子和碎石,我收集了一盆。难道它会富含氮磷钾吗?不会的,它极贫瘠。那么,平时浇灌的水是营养肥水吗?也不是。是生活废水——洗菜水或淘米水。就这,还不常浇。十天半月浇一次。仅在夏天浇的勤些。一个礼拜浇一次。我家这盆蟹爪莲不仅耐贫瘠,而且耐干旱。

春节期间,来人除了盛赞这盆蟹爪莲外,也都想养上一盆。因此,急于知道,何处有售?价值多少?其实,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家的这盆蟹爪莲,来历是这样的:

几年前的一天上午,我从家属院经过,看见一位青年同事正在弯腰,弓背,撅屁股,哼哧哼哧地把一棵仙人掌从花盆里向外倒,我快步上前,意欲帮忙。未到眼前,扑通一声,仙人掌连土带盆一块落了地,摔得稀烂。我深感惋惜。他却说:"不要啦。家里养盆仙人掌,夫人老嘟囔。嫌其过时,厌其无品位。眼下时兴兰花。养盆蝴蝶兰,那才叫时尚,有品位呢!"花与时尚、品位,我都不懂。因此,无言以对。不过,我看那摔在地上的仙人掌,有一片尚且完好,厚厚的,乌绿乌绿的,挺可惜,便捡了回家,随手插在花盆里。

后来,我的一位学生来到我家,他端详了一会儿仙人掌后,说道,仙人掌可以嫁接蟹爪莲。开红花,很好看。我从杂志上读到过,但未曾见过实物。所以我问,何处可觅蟹爪莲?他说,他爷爷养了一盆,长得很旺盛。我心想,你家远在新疆建设兵团,说这话毫无实际意义,只觉得这年轻人直率可爱。

翌年三月开学,这位同学出乎意料地从老家带来了几节蟹爪莲的茎枝。茎枝是包在浸湿的牛皮纸里,随行李背来的。我按照他爷爷介绍的方法,完成了嫁接。闲暇时,我常俯身花盆,细看其生长情况。然而,久等不见动静。失望之际,却在一天发现蟹爪莲茎节上冒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新芽一天天地长高。数年过去了,如今已长成眼前这盆人见人赞的蟹爪莲。

写不尽的冬天

文/武志强

看来冬天是写不尽的,不仅因为大家身在冬天,正在经历,有着某种共同或相似的体验,心灵和情感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个人的冬天经历的是一个人的沧桑,虽然沧桑也可以化作以后的美丽,但是正在经历时苦楚与艰难居多。 各人的境遇不同,有的人舒服的只想出去遛弯,有的人一天劳作下来只想回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他们眼中的冬天或许也有所不同呢。

我自有我的冬天,一个人的冬天,一个人默默承受走过的冬天,有孤独,更有欣慰,有艰苦,更有坚强,这个冬天教会了许多,是过去所没有的,使我受益多多。一个人的冬天,一个人的雪路,一个人的苍凉,埋葬了苍凉,又被苍凉埋葬,走在这样的路上,天地茫茫,渺无人烟,视野里冰雪覆盖大地,经历这样的处境,是那些在温暖的炉火旁煮着温酒度过时光的人所体会不到的,而能够提笔写出这一深刻体验就显得多么珍贵。这是人生的珍贵体验,我有责任写出它们。仿佛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得以在这样的雪路上看到自己的天命,我得以明白自己所热爱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一个人的冬天,这几乎就是一种永恒的提示,提示人们还有别样人生的存在,活着,艰难多于甘甜,幸福多于痛苦,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要为自己的体悟流下两行热泪。一个人的冬天,在相似的体悟里我们共同经历,写出的就是我们共同的生命。

冬天不是象征,不是一个比喻词,不是虚幻的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经历,是手足并用的前行。如果有过生命,有过一切,那么都会在这个冬天凝固和雕刻起来,成为一个不朽的丰碑。如果我们有过热爱,有过自己生命的意识,那么冬天正是使生命升华的所在,冬天在我们身上所焕发出的热情,所张扬出的精神必将鼓舞我们以后的前行。

前行者,你的路还漫长,因为冬天正漫长。

后记:我希望能写出偷心的文字,偷走阅读者的心。

春天的故事

文/寂小远

春天的故事

一曲箜篌还未终了,甚至遍野荒草还悠悠的在风中招摇,春天就那么悄无声息的潜入冬的城堡,然后新芽战胜了枯草,暖风占领了冰霜,春天,带着它秘而不宣的故事,来到了我身边。

小城之春:绿芽· 烟雨· 与人歌

小城春天的预兆大概是从古老石砖墙中这儿一绺那儿一簇,钻出了纤弱的嫩芽开始。那绿,有着最稚嫩的颜色,好像还未满月的孩子,眼里总罩着一潭清的过分的水,一眼望去,便勾魂摄魄。生命,在春天里就壮阔成遮天蔽地了。只是一低头就可想可想哭了,一滴泪,就这样种到了,春天的土地里。

在薄冥之时推开窗子,随着一股清风窜入眼帘的,是烟雨中的小城。每逢春季,小城就格外多雨,出门走上一圈,回来就带着满身水汽,沁凉的,还有些竹叶林中涵养的雅逸之气。在烟雨朦胧中,若倚栏凭望,似乎连心,都与这淡淡哀愁的烟雨融为一体,举手投足,便有了些深闺女子似蹙非蹙似愁非愁的寥落之态了。

从没有人提起,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明白:春天来了。隐匿了一冬的嘹亮歌喉此时就争相拔开了腔声。在远山曲径的小路,也会传来苍茫的曲调,更别说小城路上日日相逢日日对歌的乡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哪怕才及日出,哪怕还隔着几条街巷,兴起了就歌,随心了就和,无关章法,也不管时度。天地之下,只我一人,与你而歌。

山外之春:桃花·静水·碧云天

村庄的山外,有一片隐秘的山坡,不知是谁,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种的几棵稀落的桃树。从不结果。桃花有多妖媚,在五月的熙光里,泛滥的开了,开的那样招展与艳美。这样夭夭的桃花,又怎么担负的起育果的重任,她只能在暖湿的春风里,慵懒的飘落,像在诱惑着你:来呀,与我共赴,这醉生梦死的春。

春天的水,最纯粹,是雪水的冰凉与暖水的交汇。一个人,在湖边,用脚拨开,四月的湖水,看着平静的湖面漾开的轻纹,像看着一朵花将开又败的今生。四月的水,还带着些凉意,却莫名的让人安稳心静。在将暮未暮的黄昏,我举着一朵将开未开的桃花,等着这水,带我去春天的最深处里流浪。

春天,于我,最适合静思。没有深冬冷涩的风,也没有炎夏席卷的热浪,一切都刚好。刚好我在这碧云天之下,刚好我在这天地之中。天空,在春天,似乎也沾染了生气,变得青碧,多纯净。只有几片轻云偶尔闲散的掠过,也许会有,几只飞鸟,无声的盘旋。它在高空,我在山地,它们在演绎着春天的故事,而我只是个旁观者,但我庆幸,我能旁观。一次天空的清朗,一次云朵的舒展,一次心灵的放逐与归返,这一生,这遥遥三万天,只有一次,也此生无憾了。

行道之春:微风·拂柳·两相随

多喜爱这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香气,是从千百里外田野或是山林中传来的,春天最深邃的气味。微风里,沉醉在这甜蜜。春天的风,是微微的,像戏台上青衣的女子。微微地拂动着水袖,莲步轻移,吹过一阵微风 ,微风里的喜哀,微风里的痴嗔,都在春天里交织成缠醉的甜蜜,于是心动了,相爱了,像微风一般,醉倒在了这春天的怀抱里。

春天里的街道,最常见的就是柳,一眼望去,纷杂缠绕,像春天,一下就柔腻到心里。一个人,午后在一条长长的街道,风偶尔会拂过,带走柳枝间蜜语的飞絮,柳叶轻轻拂过我的脸,刺痛着却并不抗拒。独行,眼光从枝梢到飞鸟,心绪从杂草到柳条。是我与柳树寂寂的相伴,我给予它,最懂得的灵魂,它给予我,这春天,最倾心的姿态。

所有的好风光,好事物,都在春天了,连那最杂陈的爱情,在春风里,都晒出了别样的芬芳。在春天,从不管什么过去将来,誓言今生,只在春风中与你对望了一眼,只一眼就沉沦,沉沦在这热烈的爱情。要有多热烈,在春风里并肩而行,相携的手,那样紧密,一如行道路旁,相依的木槿。盛放的红,如鲜血一挥而染就,我与你的血液,从此在这春天,脉脉相通。

我走过春天,听过春天,阅过春天的故事,像带着虔诚的心情,去瞻仰这世间最绮丽的风景。春天,在这清宁的时光里,执一本手册,品读了一生一世一辈子,却原来只是岁月变化,山河依旧;春天,在这寂远的流年里,守一声禅鼓,寂寞了一山一月一苍穹,但幸好我有回忆刻于心中,像抚过佛珠时满心的感动。

一只蜻蜓落在风中我翻飞的裙角,也像我,刚好从我爱的人嘴里,听到了最动听的话语,声声远清,字字灼明,是时光里,并肩写就的,关于春天的故事。

品味冬天

文/袁诚

这段时间气温下降得很快。大风早已把树木吹成光杆,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寒冷中,静下心慢慢品味这个季节,便多了份宽广,多了份辽阔……

在冬天的日子里,不能不想起流逝的往昔,不能不忆起那些难以忘怀的青春懵懂和纯真画面。冬天是一个怀恋过去与畅想未来的季节。冬的意境中,想起那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舞的雪花。

有句话叫做"大雪封门",小时候真是那样的。一夜北风紧,大朵大朵的雪花伴着朔风漫天飞扬,村庄静得出奇。第二天早上一开门,积雪漫过门槛,自己便被大人限制在屋里不让出去。屋子是那种厚厚土坯垒的草房,屋里有一盘大大的火炕,炕的前方是土坯垒起来的火炉,炉子的烟经过土炕的炕洞转一遭才从烟囱里排出去,所以坐在炕上热乎乎地极为舒适。将黑黑的炭块投进火炉里发出滋滋啦啦的响声,不多时便燃烧成了红红的炭火,冒着淡蓝色的火苗。我忍不住想屋檐下的冰棱子会不会因此被烟筒里冒出的白烟熏化。炉口上蹲着一只铝壶,发出生生地响声。静谧中听着火炉上水壶的吟唱,从低低浅浅到悠扬婉转,一路从从容容地唱下来,直到水花翻滚,白色的水蒸气袅袅腾腾。那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炉子,因为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烤地瓜、花生。大人们把一锅黏糊糊香喷喷的地瓜汤熬好了,"睡"在炉子底下的地瓜也差不多熟了,吹吹上面的灰,轻轻剥开皮,一股诱人的香飘散开来,就是烤糊了依然香气弥漫……对于我来说,冬天水壶的吟唱就是温暖的炉火,伴着这种声音走来,才叫冬天。

冬日暖阳不吝啬于谁,温暖着每个可能温暖到的地方。同时它也是那么的短暂,抓住了,它就在心里飘散;错过了,它就消失在无声无息中。油然想起童年的往事。那时教室里没有取暖炉,凛冽的寒风吹起来,我可怜的小手小脚就开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红肿起来,整个冬天钻心的痒。每天晚上,母亲都用采来茄子秸,泡着滚烫的水给我洗。冬天的早晨或课间,我们这些穿着翻花破棉袄的小学生,紧贴了向阳教室的外墙角落,嘻嘻哈哈,边挤边喊:挤油油,压扁扁,老鼠窟窿晒暖暖……得意和快乐驱赶走了严寒与贫穷,洋溢在红彤彤的脸庞上。简单宁静平安的生活,仿佛只要一点点阳光就可以温暖地过日子,幸福是如此的简单。

冬雪飘舞,普盖万物。那坚韧的、跳荡着的、钢铁般的、充满生命力的苍茫之色,于天地之间穿行而过,深深地、有力地闯进人们的视野,款款地、多情地走进人们的心扉,美丽而坚定不移。小时候下雪的日子多也久,常常在地上积厚厚的一层。我们还用小手握出一个个雪球,趁人不注意冷不丁塞到伙伴的脖子里,于是雪仗就开始了……

冬天的味道在于一份肃穆,一份晶莹、一份清淡、一份安祥……当初雪落下的时候,默然无语地凝望那一片片轻柔的白色,使人不禁想起描写冬之温暖的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冬天独有的温暖和味道吧!

嚼春

文/王剑

有时候,感知春天的美好,不能单凭眼睛,还得靠嘴巴。用嘴巴咯嘣咯嘣地"咬春"或"嚼春",这风俗,听听都过瘾。

在我老家山村,春天是从那一畦一畦的菠菜开始的。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大地回春时,在厚雪下沉睡了一冬的菠菜,慢慢开始生发嫩芽,几天的光景,就抻手展腰,出落成一园茎叶鲜绿的春色。"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蓤如铁甲。"苏东坡诗句中的"菠蓤",其实就是菠菜。不过,我老家缺水,地里生长的菠菜多为"扑棱棵".这种旱地菠菜,长相敦厚朴实,有嚼头。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春雨洒落,篱笆园中的那垄韭菜,叶含露珠,盈盈可爱。这时,无法干活儿的人们拿上一把镰刀就出门了,"夜雨剪春韭",割韭菜去。把溅了泥土的韭菜洗净,控水,切碎。从瓮里取出几只土鸡蛋,炒了,连同泡好的细粉条,一起剁碎,做馅儿。擀几张薄面皮儿,摊上馅料,卷裹起来。想吃浓酽的,放进油锅里,炸至微黄,此谓"春卷儿";想吃清淡的,放进笼屉里,隔水蒸几分钟,此谓"菜莽".鲜嫩的春韭,濡软的蛋香,咬一口,暖胃又暖心。此等美味,不仅仅是乡野的味道,更是春天的味道。

雨还没完全停歇,香椿芽儿就噌噌地冒尖了。开始还是茸茸的绛紫色,没几天,就又蹿高了一大截儿。人们好像早已等不及了,在香椿嫩叶还是蜷蜷皱皱的时候,就开始攀枝采摘了。新采的香椿嫩芽,绿叶红边,状如玛瑙。香椿的吃法,也因人而异,可以腌食,可以炒肉,也可与鸡蛋同煎。"香椿拌豆腐",是凉菜里的上品。豆腐嫩而清简,香椿脆而浓香,简直是绝配。国人食用香椿由来已久,常把香椿唤作"春菜",把食用香椿称为"吃春".这种叫法,非常有想象力。

阳光好的时候,可以挎只篮子,去挖野菜。有一种野菜叫狗蹄芽,学名打碗花。它的细秧带有触角,擎几盏淡紫色的小碗样的花朵在野地里爬行。打碗花的幼苗、叶子都可食用;马齿苋,淡红色的藤,叶片厚实,味酸,是摊煎饼的好原料;面条棵和毛妮菜是乡下姑娘,没见过世面,把身子藏在麦垄里,羞答答地不抬头。你薅下它,它也不拒绝,拿回去放进汤锅里,味道很鲜;黄花苗,大名叫蒲公英,常用来做汤,味道清苦,能解食毒、散滞气、消恶肿;荠菜又叫护生草,是草中的狐狸,妖魅多姿,形色多变。

山村的花儿,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无拘无束,天真烂漫。这些花朵,可以观赏,也可以撸下来吃。榆钱儿是榆树绽放的笑颜,一串一串的,在枝头挨挨挤挤。榆钱儿捋下来,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粥、蒸食。"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一筷子下去,就吃掉了几万钱,这话说得真是幽默。不过,吃榆钱儿得赶早,其鲜嫩的日子只有三五天,南风一吹就老了。槐花是一个村庄洁白的春衫。槐花一开,空气里就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清香。这时候,没有谁会客气,把槐花采下来,洗净,控水,拌上"两掺面",上笼蒸。趁热,浇上蒜泥、香油、辣椒、葱花,确实很好吃。吃完,舒舒服服地打一个嗝儿,余味中仍有一种天然的清香。

四方食事,终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过去,家乡人"咬春""嚼春",是为了度荒,现在呢,则是为了尝鲜。眼下,春色正好,就让我们嚼春吧!把一团团春意嚼碎了,把春风春雨嚼碎了,把阳光泥土的味道嚼碎了,咽下去。然后,滋养出生命的元气。这样,嚼着嚼着,春天就有滋有味地过去了。

又到红薯飘香时

文/李田清

深秋初冬,季节还没来得及交替,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出现了许多烤红薯的摊子。叫卖声此起彼伏,让人老远就能闻到那烤红薯诱人的香气。

每次路过烤红薯的摊子,那软绵绵、黄亮亮,闻着香喷喷的烤红薯,就让我馋得流口水。买上一个,剥开薄薄的皮,热乎乎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迫不及待地撕下一块,热乎乎地咬上一口,温暖与香甜顺着舌尖直抵我心窝。这样的味道,这样的情景,不由得把我拉回童年,让我回到了那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而又物质匮乏的年代。

我的故乡久安背,是湘南一个美丽的古村,那里土地肥沃,四季如春。但在我童年的七十年代,农村生活苦得没法说。农民主粮不足,多以红薯当口粮度日。

谷雨过后,人们就会从地窖中取出年前贮存好的红薯种,在院子里选一处向阳地,将猪拦肥、牛拦肥一担一担挑出来,垒起一个约六十公分的肥床,把红薯种放上去一个个整齐有序地排列好,然后撒上一层细土、浇上适量的水,最后盖上薄膜保温。约二十来天后,薯种就会发出一束束嫩芽,进而发育成红薯苗。

清明过后,父辈、爷爷辈的乡亲,赶着牛,扛着锄,将山上开出来的荒地,整理出一垄又一垄土块。他们将红薯苗剪成一节一节的,每节约五公分长,弓着腰,一锄锄、一棵棵地插到松软的泥土里,浇上定根水,称之为"插红薯".

搞大集体的时候,生产队出工,多半是青壮年挖土抽沟,上了年纪一点的挖坑,妇女插苗。天将下雨前,是插红薯的最佳时机,插完红薯老天下一场透雨,红薯苗一下子就活起来了。用不了多久,绿色的红薯秧就焕发出勃勃生机。

接下来就是薅红薯。当红薯苗长到一尺来长的时候,土里的草也长出来了,这时就要把土薅松,把草除掉。等到红薯藤将盖满土畦时,就得将藤子挑起来,翻过去,再挑起后翻过来,院子上的人叫"翻红薯藤".如此反复折腾,红薯藤不但没有憔悴枯黄,反而愈加茂盛。远远望去,碧绿的叶,红红的茎,原来荒寂的土地变得葱茏而充满生机。到了九、十月秋收季节,那茂盛的红薯藤下面的土里,便长出了圆滚滚的果实。

记事起,红薯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野外烤红薯更是让我难以忘怀。每到红薯快收获的时候,周末我们特别乐意上山放牛。我们把牛赶到山坡上,就开始分工,拾柴火、挖红薯、扒土坑……到哪一块地里挖红薯,我们事先是仔细观察过的,哪块地里的红薯藤茂盛,地下的红薯就肯定大,一挖一个准。负责挖红薯的同伴,猫着腰钻进红薯地,瞅准那垄上开裂的地方,用小石块或木棍小心翼翼扒开土层,一个又大又饱满的红薯就挖了出来。挖红薯时,其他的根是不能揪断的,挖完还要把土回填,原样埋好,红薯藤也要捋好,原样放在垄上。否则,红薯藤就会枯萎,渐渐变黄变干,就会被发现。

这时,负责找柴火的同伴,找来了一大抱枯枝。负责挖坑的同伴,则在山坡避风处挖好了土坑。我们先是将树枝放进坑里烧起来,待坑里烧满了红红的火堆时,把红薯扔进去,再在上面架起树枝接着烧,让红薯慢慢焖熟。缕缕炊烟,在空旷的山野袅袅升腾、弥漫……

当我们冰冷的小脸被火烤得暖暖和和的时候,红薯也烤熟了,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树枝往火堆里刨,一个个烤红薯从土坑里滚出来,直冒热气。拍去火灰,把皮剥掉,里边黄橙橙的瓤肉就像蜜糖一样,香味更浓烈了。我们吃着这色、香、味俱全的烤红薯,享受着野炊美味,沐浴着暖融阳光,一个个手上是灰土,脸上是炭黑,就像从灶膛里钻出来的一样。

收获红薯的日子是秋天里最红火的景象。深秋,霜降前后,红薯藤叶子变黑,收获红薯的时候就到了。

这时,村里热闹得就像过节,男女老少齐出动,扛着锄头,挑着箩筐,在红薯地头一字排开。先是割红薯藤子,然后一厢一厢挖。男人们举起锄头,照着裂开缝的红薯根周围挖去,一大串硕大肥实的红薯就挖了出来;身后的妇女孩子蹲下来,轻手轻脚地剥掉红薯上的泥土,再把邻近的几窝红薯堆在一起。不一会儿工夫,地上就摆满了红薯,红红的、光溜溜的,大小各异,形状不一,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

挖红薯的场景是难忘的,家家户户虽然忙着、累着,但人人都快乐着、幸福着。他们边挖边吃,生红薯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村里洋溢着的尽是红薯的甜蜜了。

那时候,在村里人的眼中,红薯全身是宝。它的嫩叶嫩芽可当菜吃,红薯藤可做猪饲料,哪怕是地下的老藤也能当作牛饲料。红薯的食用方法多样,可以蒸着吃、熬着吃、烤着吃,还可以晒干成红薯片、红薯干。从我记事起,红薯就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主食,皮白的粉糯,黄红的绵甜,最好吃的是桔红瓤的,像南瓜的肉色,软甜似蜜。一日三餐,家家同样。

说实话,虽然红薯的味道甘甜,可是天天顿顿当主食吃,似乎谁也难说出"好吃"两个字。红薯终归是红薯,不管怎么做,吃多了,都"烧心",吐酸水。但是,尽管红薯不好吃,为了不饿肚子还得吃。有好长一段时间,我见到红薯就愁,就反胃。我曾经喜欢过红薯,也厌烦过红薯。

"红薯当家"既是一段往事,也是一段历史。每次回家,站在村头,眼望对面山坡,那满目葱郁的树林,早已覆盖了当年的红薯地,喜悦、酸楚、怀念……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不禁情深如许、心热泪涌。

月色村庄

文/徐学平

那夜,再回故乡,我漫步在月光下。

夜色中,一轮圆月缓缓地升起来了。星罗棋布的繁星簇拥着玉盘般的明月装点这月中的夜空,圆润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周围没有一丝云彩,月辉尽情洒落下来,让脚下这个养育了我的村庄披上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月是故乡明,皎洁的月光泛出熠熠的光彩,无私地拥抱着大地,流泻到每个角落,让这个本就迷人的夜晚又陡然增添了许多朦胧的诗意。

这祥和的气氛,曾经熏陶过我理想的童年,沐浴过我金色的年华。二十年了,二十年人事几番新?即使给我一万个嫌弃乡村荒芜和寂寞的理由,我仍然会带走一个充满月光的梦,在远方的夜晚悄悄绽放。月光下的银色草坡,长满童年故事的草坡,成了我永久的梦醒之地。月光下的池塘,收积着秋虫鸣叫的此起彼伏,却又成为我永恒的梦中之声。

往事如流水,许多美好的往事经不起冲刷而模糊并慢慢逝去了,但仍有些熠熠生辉的小石子,依然散发着光彩,静躺在清澈的河床上,那就是我童年的记忆。为了重温一下儿时的旧梦,为了去听听久违了的汽笛声,我穿过一条条狭长的巷弄,来到了那个萦绕在梦的乡村渡口。只是,原本繁华的码头早被废弃了,替代它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桥梁。

河水在月光下淙淙流淌,水面闪动着粼粼波光,野渡无人舟自横,只有岸边那几个破旧的石磨还似曾相识。风儿轻柔地吹过,水边的野草野花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散发着阵阵清香,和着水面的雾气,飘来飘去,令人心旷神怡。几只流萤从面前飞过,草丛中的蛐蛐儿正在浅吟低唱……这些乡村的精灵给这盈盈的月夜平添了几分生机。

月光笼罩下的村庄,依然那么宁静那么祥和,她像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步入了梦的边缘,我感觉到了一种久别的游子投入慈母怀抱般的温馨。祭月赏月的人群渐渐散去,家家户户都开始熄灯睡了,只有几只土狗还兀自在晒谷场上晒月亮。不知从何时起,有呢喃声悠悠传来,我知道,那是梦呓中的母亲正在轻声呼唤着小儿的乳名……

村庄,是一种情结,脐带般连接着游子最初的梦,又时刻牵动着游子流浪的心。独自在月光下漫着步,风,凉而不冷,亲吻着我的脸,我思绪万千。村头那两棵粗壮的梧桐树,在晚风的吹拂下,树叶像是和着音乐正轻轻地打着节拍似的"啪啪"作响。和我一样,它们好像也不舍这迷人的夜色,迟迟不肯入眠。

夜色渐凄迷,掺杂着几许离愁别绪困扰着我,因为明天,我又要离开村庄而去了。

秋日呓语

文/徐佳佳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闷热难耐的酷暑天气仿佛就在昨天,可转瞬间,一早一晚的凉意就开始侵袭我们肌肤的每一个毛孔。

是的,天凉了,秋来了。

说到秋,有人说,它是丰收的季节,有人说,它是萧瑟的开始,但是,也有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若问缘由,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如有人喜欢春的生机盎然,有人喜欢夏的姹紫嫣红,有人喜欢冬的银装素裹,而我,偏偏喜欢秋分外湛蓝、空灵的天空,喜欢它略带凉意的清新空气,喜欢它带给人们的丰收喜悦,更喜欢它明快基调里的一丝凄婉。

秋天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容易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说到秋,就不得不说说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花,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随秋而来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丝丝闲愁。

秋风萧瑟。每当秋风吹起,郁郁葱葱的草木就开始收敛一夏的恣意生长,慢慢变黄、枯萎,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为下一个春天的生长积蓄力量,正所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雨微凉。春天的雨水总是滋润万物生长,让人心生希望;夏天的雨水总会冲刷掉多日的闷热,让人心生痛快。那么,秋天的雨水呢?古诗有云:"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

秋花迎寒。能在秋天恣意绽放的花朵,想来也只有菊花了吧。"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是秋天的象征,那迎寒绽放的姿态,令人心生敬意。萧瑟秋日,百花凋落,唯有菊花,傲立枝头。

秋心若愁。愁字若拆开,就是秋心,可见秋天总与内心深处的丝丝愁绪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古老中国的造字之法,自有它的奥妙与玄机。自古以来,诗人多借用秋天来表达内心的愁思,或者说,是秋的寂寥激发了诗人内心的创作灵感。"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最爱诗句"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离别在秋天,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