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家

2010年05月09日来源: 网络文章经典散文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在忙忙碌碌中似乎淡化了对母亲的关心和牵挂,平日连电话问候的方式也省略了。早就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却笔下生涩,勉强凑一篇吧,希望在母亲节里博得母亲开心一笑。

母亲生性淡泊、生活节俭、善于忍耐而又性格刚强。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在村里的小学任民办教师,给我的印象是老师的威严,不可接近。母亲有四个儿子,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母亲平时言语不多,却句句在理,让我们从小就学会怎样做人做事。母亲对每一个孩子都不偏不倚,始终是一碗水端平。

八十年代初实行包产到户,家里人口多,分了十几亩地,为换取孩子们的安心读书,母亲干脆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民办教师工作,昼夜在田间忙活。多年以后,坚持下来的民办教师都转正成为公办教师,每月领取数额不菲的退休金。很多人为母亲惋惜,母亲却很淡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和遗憾,总是平静地说,孩子们都出息了,比什么都强。

长期的劳作和恶劣的饮食,让母亲留下了许多病根,平时只能吃一些素食,本该享福的时候却失去了口福。儿子儿媳的孝心只好体现在穿戴上,然而每次接到礼物时母亲总是心疼地责备说,花那么多钱干什么,集市上什么都有,也很便宜。我们知道,母亲心疼的是钱,欣慰的是自己的心血有了回报。

和母亲聊天的时候,常常回忆起过去食不果腹的日子,母亲很有哲理地说,要是吃饱了,你们还能考上大学吗?每每报怨母亲当年对我们的严厉和苛刻,除了领教棍棒的滋味,没有享受到母爱。母亲笑着说,当初要是不严格管教,哪有你们的今天?然而,对自己的孙儿孙女,母亲却是宽严相济,既希望他们能够长大成才,又似乎为了找补当年对我们过分的严厉,将那份情不自禁的溺爱转移到孙儿孙女身上。

每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母亲就会宽慰说,有吃有喝,这样就不错了。母亲这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对我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们学会了要知足常乐,不要为物所累。如今,我们都已到了不惑之年,母亲也日渐苍老,白发在耳鬓滋生,皱纹爬满了额头。然而岁月改变了母亲的容颜,却始终改变不了母亲那份从容和淡定,那份对于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常常想接母亲到城里住一段日子,母亲固执地说,哪儿我也不去,谁家我也不靠。母亲其实是怕给我们添麻烦,我们也就不再勉为其难了。毕竟,母亲不属于城市,只属于祖祖辈辈居住的那片土地。母亲不属于现代,只属于夫唱妇随的传统社会。母亲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影子里,但是在家庭困难的时候,母亲就会毫不犹豫地走出来。生活越艰苦,母亲就越发显现得清晰和重要。

母亲不仅仅是给了我们生命的那个人,母亲是家,母亲是故乡,母亲是亲情的纽带,母亲是一种不能忘却的牵挂。虽然我们都已为人父,然而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外地赶回老家过年,那种围绕在母亲跟前,和母亲一同说笑,一同回忆过去艰难时光的场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快乐和幸福。

谨以此文祝天下的母亲们健康平安!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