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寄宿生的艰难生活

2010年08月09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因为近日回到家乡,在那个曾经上过四年学的地方逗留。一草一木,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的感觉,却又都能换上了新的容颜。容颜可以翻新,感觉却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了。

周围接触的都是像当年的自己一样的学生,只是一个个好像年龄都比当年的自己小了很多。感觉也不像个高中生,因为好多人似乎只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在租住的屋子里,周围的人互相也不来往,放学后一个个回家,洗菜、做饭、洗碗、午休、然后上学。在水房碰见了,也只是默然地看看,然后擦肩……一番孤独冷清的场景让我又不觉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那时候我也住在现在的这个地方,周围的人都很熟悉,每天放学,都是锅碗瓢盆的舞蹈,然后便聚在一起一起吃饭,互相品评。A的饭又做咸了,B的菜做的比昨天好吃了,C的饭菜做多了,谁不够可以去自己盛……在那样的欢乐里,我的高中过的很有滋味。虽然离家独居,却感觉身边还是有个大家庭一样,冬天聚在一起吃火锅,夏天在一起做凉粉(陕西小吃),记得那时我的=凉粉是做的很好的,虽然有一次险些做成了胡辣汤,但还是回味无穷的。学习上我们互相竞争,生活上我们互相帮助……最后我们都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离开了这个地方,唯独留下了一段可以回忆的往事。

再看到现在的学生们时,我惊叹,我们这么小的时候还在上初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而现在的他们却要离家一个人独立生活,这也真是难为了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学洗衣(当然这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人应该都会)第一次放学后面对清冷的寝室发呆。而时间又真像极了海绵里的水,而且是被晒干了的海绵,想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日程表,归纳如下:

一个高中生的一天

上午6:00 起床,半小时之内,洗脸、刷牙,连带着吃早点,然后赶往学校

6:50 开始上早读,

接下来是四节不同科目的课程

11:50 放学,然后在学校打开水,在学校对面的市场买菜、买馒头,然后回住所(必须以最快速度,

否则时间可能不够)

12:10 到“家”,开始洗菜做饭(以最快速度完成),

12:35 开始吃饭(必须狼吞虎咽式的,最慢十五分钟内搞定)

12:50 洗碗,刷锅

13:00 洗衣服(必须赶紧,20分钟内完成)

13:20 开始午休(安静的35分钟)

13:55 起床,洗脸。赶去学校

下午14:20 开始上第一节课,接着是三节不同的课程,外加一节自习

17:30 放学,回家。

一切程序照旧,按照上午的速度翻新一遍。除过午休,洗衣,大概一个小时。

18:30 开始上学,20分钟内赶往学校

晚上19:00 开始上自习

接着是三节自习

22:00 放学回家

洗漱完毕(有时再加个晚餐),完成大概23:00.

再半个小时书

23:30 开始睡觉

新的一天……

在这样的时间安排下,标准的“学校—宿舍—菜市场”三点一线,可谓学习生活两不误,双重负担。相比之下,在家住的孩子回家便有饭吃,衣服脏了便有人洗,这样节省下来的,会有多少时间呢,这个我们完全可以计算出来。

当然,可以选择住学校宿舍,那么生活质量问题恐怕就更难保证了,而且那种群居的生活对于学习也是不利的。繁忙的生活下,人成了学习和生活的奴隶,再谈消遣,恐怕就是无稽之谈了吧。然而,正如我所言,在这样的情况下,邻里周边的人更应该团结起来,像个大家庭,这样也会使烦闷的生活多一丝乐趣,就权当消遣罢。

可是现实中,每个人还都是局限在一只凳子(学校)和一间屋子(公寓)之间,每个人都只在精神世界里构建着自己的乌托邦般的梦。

好在每个人都还有梦,有一个完美的大学梦。就算是精神胜利法吧,准确说应该成为“精神激将法”。在这样的激将下,他们都在努力着,为了梦想,为了明天……

其实我想,当年的我们不也是这样,靠着精神胜利法来支撑,才走到了今天吗?只是生活的围城有多少人能走出去呢?到了今天,我想我也该寻个精神的支撑,让自己奔向更远的梦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